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414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414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出来是看出来了,但最终的结果却只能按着皇上的剧本走下去,一旦行差了一步,后果他们当然明白,布置在四周的锦衣卫将以暴乱或者其它罪为名将他们除掉,他们久与边军打交道,对于军队里的事知之甚详,更别说此事就是皇上默许的。
    “给你们半个时辰考虑清楚,这里有笔墨纸砚,想清楚了就写好悔过书,一会回家给家人,然后带着人自裁,尔等家人的性命就在此一举了,倒是本监军,真心希望尔等可以不从!那样来的更加痛快。哈哈哈,”
    俞明勋戏虐的笑着离开了,听在八汉奸的耳朵里,犹如是厉鬼一般。没有人听不出俞明勋的言外之意,近二万人的性命在俞明勋的眼里如草芥一般,看来以上悔过书的想法的确是皇上要求的,如果依眼前这个屠夫的主意,还直是想灭了自己的全族。
    “唉,范东家。当时就不该听你一言,降这昏君,实指望他能言行一致,没呈想,他比个盗亦有道的山大王都不如,完全没有信义二字!”
    “是啊,这下真是苦了,我王家这份名单里,竟然有我三个儿子,一个不剩下啊!我带着三子一死。就算是留下那些孤儿寡母。又要把钱捐献而出,可让他们如何生存下去!”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安安稳稳的当自己的商人。哪里会有如此的祸事。”
    “知足吧。如果没有范东家出了此计。随着建奴东逃,也不一定能逃出去几人,那白杆兵、天雄军虽说慢了一点。但那种慢也只是比建奴先头的队伍慢上一点而已,而我等本身就是最后才有资格动身的,哪里能快过人家,遇到了两军一堵,那结局依然与侯家、李家一样的。而现在只是我们几个家主与骨干被杀,但保住了血脉。我倒是知足。”
    “当初?当初要不是范东家蛊惑吾等,谁会与这建奴相交?这下好了,不仅仅竹篮打水一场空,万贯家财一下子归了朝廷,自己也落个身死道消,还落个万世骂名,让子孙再无抬头之日,唉,悔不当初唉。”
    “是啊,就算跟着建奴逃出去了,最终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建奴哪里有什么好心思留给咱们,迟早也得被他们一口给吃下去。如今虽然死上不少,但家还算是保住了。从龙之功?当时真不知道怎么想的,怎么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了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也别说范东家,那建奴给的条件太优厚了,一趟下来赶一辈子赚的,这不才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了吗?”
    、、、、、、
    八个汉奸有报怨,有认命之声,但对于现实没有一个能反抗的,没别的,这锦衣卫太能打了,连建奴这么厉害都让他们杀的如此的利索,更何况人家早有准备的埋伏,真敢异动,可真就落入了俞监军的心思了。
    八大汉奸没有招了,这皇上太阴了,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摆明了就是不想,落个言而无信食言自肥的人,逼着自己等人以死以谢天下而已。但皇上这是明谋,就是摆明了车马,从了就只死一小部分人,不从那就给栽个罪名,让八家人来个团灭。
    千古艰难唯一死,这个选择题对于八家汉奸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事情已经到了这种程度,死已经是必然的必须的了,一个是体面的自杀,还难保住家中大部分的人;一个是以死拒之,被安上个罪名,然后全部被杀。这样的选择是人都得选第一种了,所以八个汉奸认真的写起了悔过书来。
    半个时辰之后,俞明勋一脸可惜的进来了,因为悔过书都写好了。
    俞明勋粗略的看了看,他的文化水平不高,也看不出什么道道,不过那悔恨之心还是有的。递给了旁边带过来的专业人才去看。
    一会的功夫,几份悔过书被审定完毕,着实没有什么大问题,只不过认识问题还是不够深刻,不知道这个汉奸对于中华民族严重的危害性而已,让八大汉奸重新的润色一二。所捐献的财物有的太感太少,俞明勋也逼着他们再加,直到比调查的数字差不多了,这才放过。
    “好了,带着你们的悔过书,回家将名单上的人一一处理了酉时之前将捐资给交纳了,然后自尽吧,黄泉路上无老少,希望下辈子投胎之后,切勿再当汉奸了。”
    八大汉奸各自返家,家门口果然布满了锦衣卫,看着闲云野鹤如同正常巡逻一样,其实八大汉奸住的地方本身就是沈阳偏僻之所,上好的地方哪里能分给他们,只能在沈阳城的外城找块地了。
    沈阳城的修建,是一个由卫城到建奴都城的变化,规格大为提升。就规模来说,沈阳中卫城的周长,只九里三十步,不仅远小于辽阳都指挥使司所在地(二十四里八十五步)和广宁辽东总兵所在地(十四里二百四十步),也小于开原路城(十三里二十步),建奴拿来当个宝,作为都城,将建城范围扩大到卫城以外顺理成章。
    在内城外筑外城,是建奴的传统,其主要功能在于防御,如赫图阿拉城都是内外城的组合。经过几年的发展沈阳城外城范围已远超过沈阳城。
    而沈阳城本身就是弹丸之地,建奴未来之时,城中只有两条‘十字’街,这不建奴都挤了过来,才有的‘井字’街,如此小的地方还得有宫殿区。就是因为小,宫殿区只能选择在方城中心的东南一侧,而不在方城的正中,也不在十字街的南北轴线上。不过与东路同时建的汗王宫已设在方城南北街轴线北部的北门以内而已。
    这样的‘寸土寸金’地方,哪里能是八家汉奸能占的,早就让那些什么贝勒、贵族、大臣们给占满了。能分到外城就算不错了。
    八家汉奸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步入家中,家里的人一个个翘首以盼,从几天来家人已经感觉到了不妙的气氛,现在更是被锦衣卫所‘包围’了,一个个都感觉到了反常,好不容易等到自己家里的大汉奸回家转,一个个忙着上前打听消息。
    范永斗看着一个个亲人关切的目光,立刻的心如刀绞。
    “三拔,将五个孩子都带过来,”范三拔是范永斗的儿子,其智比范永斗更甚,生有五子,分别为长子毓馨、次子毓馥、三子毓宾,四子毓覃、五子毓奇。现在都还年幼,名单里没有五个孙子的名字,但范三拔却在其内。
    “是,父亲。”范三拔也看出来问题来了。
    老范先是让人把武装力量安排好,他父子好说,为了范家众人,可以去死,但其它的人,可就没有那么听说听道了。
    一会的功夫,五个孙子全部都来了,范永斗给他们一一永别。
    然后安排好了家丁,按着名单,范永斗又把所有的人去招了过来到了大堂。
    “诸位,我范家一时贪图小利,心中无国家民族之所义,唯图方寸之所得,本为明国之人,汉之苗裔,却在国战之时,不图利国与一毛,却重建奴之银钱;不重汉人之存亡,只顾一家之私,图小利忘大义者,莫过于此。建奴无铁器之利,我范家送之,以至于其如此迅速的崛起?真正是送利刃与仇寇,卖国之始也。现被世人骂之汉奸商人,虽万世难消此骂。故老夫今日愿携子以死谢罪,请天下以吾范家为诫,卖甚都不要卖国!做什么去不要做汉奸!而在座的诸位,亦因我范家所累而罪孽深重,范某这里特先行赔罪。”
    济济一堂几十口子骨干力量,一听到此,心里不由的一惊,携子以死谢罪,这可真够悲壮的。但不是被逼到没有法子,范永斗能走这一步吗?刚刚站起来齐声劝劝,被范永斗摇头制止。
    “诸位,范某对不起你等,亏对你们多年来的忠心耿耿,但现在因为我父子之罪,本想将你等的罪过一同揽了过来,但却不能,诸位多年的帮趁,不尽没能得我范家之利,现在却只能与我父子一同赴死,范某实在是无颜以对啊。”
    范永斗说的好听,但这意思表达的可是再清楚不过了,要让在座的几十口人给他父子当陪葬品,这样一下子大堂里就炸开了,这事放谁身上谁也受不了,要知道所有能坐在这里的,没有一个是无能之辈,还有许多的,都是身手高绝之辈,手底下更有多条人命在身。跟着范家图的是利,现在却要当陪葬品,那当然的不愿意敢。
    一时间大堂上立刻吵了起来。但早已准备好的家丁们立刻派上了用场。(未完待续。。)

第722章我是管家婆
        骨干力量有一些是范氏族人,有一些是外来的客卿、外援之类的家将家丁,他们或是生意的负责人、或者是负责押送的头头、或者是重要谋士、或者是收集大明情报的、、、、、、这个时候听着殉葬的混蛋话,立刻急了,这不是别的事,是关系到自己的命,当然的大急。立时开始吵吵起来。
    范永斗现在连自己的命、儿子的命都能舍弃了,又怎么可能在乎这些‘外人’的命,如果一旦他们逃了出去,被外面的锦衣卫‘误会’,那自己费了这么大半天写的‘悔过书’,下了这么大的必死之心,也就白费了。
    这个时候为了范家血脉的延续,肯定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了。一个眼色过去,那外面准备的家丁们早就冲了过来,把那些人一个个的绳捆索绑起来。
    “死字谁都怕,不仅仅是诸位,老夫也怕!但怕能有什么用?一失足成百年恨,一步错步步错,现在已经没有机会走回头路了,这天地已经没有人能容得下我们存活,我们活着,就是对范家所有老人、孩子,以及普通族人、家丁的一个罪过,带着他们一样的不容于世间。因为我们已经烙印上了汉jiān二字!仅仅这两个字,就将使得这天下所有的汉人都要与我们为敌,所以只有我们死了,他们才能安全的活下去。”
    范永斗痛心疾首的说着,老泪纵横。所有的家眷也一个个哭的是死去活来。
    是日,八家汉jiān之中,七百余口,或自杀自尽或是被人杀死,八汉jiān。自感愧对天地,愧对身上留的血脉,将家财共计四百余万两贡献给皇上以救助开下苦难之人,并将悔过书交给了家人,以死谢罪一杯毒酒了却了性命。万余家丁被罚做苦役。期满释放。
    朱由校接到这个信的时候,不由的叹了一口气:“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二天,张嫣一行轻装的队伍。终于赶到了沈阳,这次来的人里有医生与工匠。在随军医生的安排之下,将这些人开始分流,然后开始救治这十万断手的汉人。而张嫣则被安排到了罕王宫,理由就是沈阳城里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无论是安全还是侍候的人员问题都不如皇上身边好。不仅仅是张嫣,连孙承宗与诸参谋,一样都是住在了这行宫当中。
    这段时间,亲兵们更在收复着一座座的关隘、城池,而何可纲那边正在关切着辽东边墙的东面,那些建奴余孽们的活动。而孙承宗在全权指挥着,这种状态之下。其实没有朱由校什么事。
    为了感谢以张嫣为代表的大明百姓对辽东汉民的关心,朱由校当然的设筵为张嫣接风洗尘。
    又是好久不见了,大同一别匆匆忙忙,朱由校看着张嫣那张倾城倾国的脸,那脉脉若语的目光,唉,都老夫老妻了,还那么惹火烧身。
    “张嫣身为一商人,能够在大明危难之际,三番五次为大明捐粮捐物。劳师慰民,为朕排忧解难,此次又不畏兵凶战危,亲身来到沈阳,如此仗义疏财为国为民。当为大明商人之楷模,若天下商人均有此见识,大明无忧矣。”相对无言不是这个场合应当有的,朱由校大声的赞叹不已。对嫣的评价相当的高。
    “民女不敢当皇上如此夸奖,民女从商之本来自皇上,所经营之货物,亦为宫中所办实体,若无皇上大开方便之门,哪里能有如此规模?民女所办之善事,用的还是皇上之财而已。为国为民本就是皇上之愿,民女只不过附庸风雅而已,倒请皇上不要怪罪民女善做主张。”张嫣也娓娓而谈,音如黄莺一般,听着说人舒服。
    “哈哈,皇上,张嫣所言由衷,不忘本分,难得难得啊。”孙承宗这话听着都牙痛,张嫣这话说的,也太胆了吧?这哪里是被休了,分明还是皇上的管家婆娘,这生搬硬扣的,倒真让人喜欢,一家人不说二家话,这个语调还真有点强势回归的意思,急忙的敲着边鼓说。
    他哪里知道,张嫣也看明白了,这层纸不捅开了,自己想回到皇上身边就永远是遥遥无期。一番说辞倒是一种试探性的,若皇上不接招,自己只好死了这条心,由它青灯常伴,孤苦一生以报宫变之失就是了。总比就这样悬着,心里有痛又有希望要好的多了。
    “张嫣所作所为,朕一直看在眼里,朕心甚慰,既然张嫣如此说,哪里会有怪罪之语,你的努力所得,朕不敢贪墨了。若真想与朕合作,在这辽东之地,平复之后,朕倒是可以交予你手,相信必有一番作为。一路辛苦,朕特备下酒宴,为你接风。
    ”张嫣的话,让朱由校心里听得一暖,张嫣商界的崛起,所用的资金的确是自己当然让新月给拿的,而已这种比较‘畸形’的关系,也是众金的宫中实体将代理商给了张嫣所做,并且最大的程度将商品优先供给张嫣。这才造就了张嫣迅速的崛起。要说财势,张嫣现在的财力仍然比别的商家差的相当远,毕竟这个积累的过程还是太短了。人家都是是几世的积累,而张嫣才刚刚的起步而已,就是利润再大,又能大到哪里?
    不过张嫣乐善好施的名头却绝对是大明第一了,他的那经营之道放在了别人眼里,根本就是败家子而已。
    现在张嫣给自己出题了,本钱是你的,生意路子也是你的,你才是大老板,她只是一个管家婆。说这话的时候她眼神盯着自己,那里有期许,有担忧,象是对自己企求什么,又象是想听一下自己的承诺,有自尊更有自卑,让朱由校心生怜惜。离宫之后的折磨,也的确苦了她了。
    张嫣一听,这言外之意,当然明了。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新月,得到了一个眼神的鼓励。这个忽然的‘袭击’,皇上虽表明往日与他无关,但同样地,又把大的方向给定了下来,把自己拉到了辽东建设之上,其言中之意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