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434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434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案,开光图案两两相对。开光外浅绿釉地,间饰折枝花卉纹、蝠纹和桃纹,寓福寿之意。
    看得朱由校越看越喜,在手里把玩片刻,这东西留给后人,将是多大的财富,现在又得了张鸣岐专门给自己订制的,得意之色更浓了,恨不能直接带着穿越回去。
    “张匠师果然好手艺,巧夺天工啊!”朱由校诚心的赞叹不已。
    “草民谢皇夸赞,在万岁面前万不敢当此匠师二字,谁人不知万岁的木雕手艺鬼斧神工直追鲁班祖师,何人敢在圣上面前称匠师二字呢。”张鸣岐面有得意,心里狂喜的说道。皇帝称自己匠师,这是何等的荣耀,切不说皇帝这个身份,就是就工匠而言,上面坐的也是在大明有数的人物,有此夸奖,此次辽东之行不虚矣。
    又聊聊天之后,朱由校更想把张鸣岐招到宫里来,但想想也不合适,这张鸣岐人家都有产业了,在这大明已经算是一代土豪了。自己发那点工钱,够干什么的?不能给人家提供一个合适的薪金,靠着王霸之气收小弟,朱由校总感觉不太习惯。
    不过但是可以合作一下,将张家的作坊扩大一些安置在辽东和天门城,当个产业吧。这样的技术型人才的动手能力特别强,如果可能的话,这人有大用。
    “张匠师,这辽东虽然初建,朕在此却增设了不少的作坊。以后的发展势头必将不小,而且比起天门城来,无论是物产还是水上便利等优势更大,朕有意与张匠师合作,在辽东建起一处专做手炉、脚炉等日常用具的作坊来,由张匠师过来入股共营,可好?”
    宫里的手炉制作当然也是不错,毕竟银作局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但并不是说银作局能在每一样玩意上都能拔了尖去。大明人身边的玩意太多,从衣着服饰到日常陈设,从交通出行到居家住所,每样物件都有每样的讲究,银作局的规模能面面俱到,但想每件都得冠也难。
    比如这个张氏手炉,就比宫里的要强上一点,基本上与宣德炉收藏价值相仿了。
    张鸣岐没想到,竟然能得皇上如此大的圣眷,这是他作梦都不敢想的。他在那皇商团本身就是个打酱油的,没办法,虽然现在钱多的用不完,对于买卖一通也算得上精通二字。但自己算什么?没有任何的地位可言,一个匠人或者商人,在大明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一个七品县令就能把自己办了。虽然拼命的把手炉办成了贡品,让自己有了稍稍的底气,但那太不足了。
    当田尔耕大人找到自己的时候,他都怀疑是不是锦衣卫要拿自己当‘肥羊’宰了。如果是的话,他不会有任何的犹豫,要多少钱给多少钱,毕竟钱财到底是身外之物。有钱得有命花才是。
    但没想到,因为自己也是手艺人,田大人为了取悦于皇上,才将自己塞进了皇商团,让自己面圣。他差点惊慌失措起来,没想到这样的大运能撞到自己的头上。这才来了辽东,没想到自己尽然真的得见圣上,并赐了在天城门、辽东建作坊的好事。祖坟上冒青烟了!
    “皇上,草民万没想到能得此恩典,万岁但有差遣,草民万死不辞。”张鸣岐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皇上与皇商团谈时,基本都是勉强的,到了自己这里,却得天之宠,立刻的谢恩,表忠心,顺竿就爬,这个机会可不多。
    “要说差遣,朕倒还真有一个,”
    “皇上请吩咐,草民必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没这么严重,张匠师放松下来。”唉,这娃要逆天啊,这一个劲的发誓表决心,失了一个高级技术人员的本分了。
    “是,皇上。”
    “情况是这样的,建奴斩我汉民十万双手,此事可知?”
    “回皇上,此事大明百姓人尽皆知,建奴残害我大明同胞,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草民恨不能生食其肉,渴饮其血!”张鸣岐激动的一副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状。
    “嗯,”朱由校不由一愣,这货上弦了怎么的,一脸五四青年、红卫兵状,这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这么爱现,受不了,说正事吧,“朕为了这十万汉民,专门的张榜请天下匠人可以制出假手以供他们使用。目前虽有所进展,但仍然不尽人意,朕想请张匠师一个同参与研制,如何?”
    张嫣带的那些工匠与后面不断赶到的银作局王朝辅带人前来,已经研制了一段时间了,作出了几代的假手,但仍然形似为主,使用起来,方便、灵活度还是差强人意。对于假手的把握仍然有所不足,几次交样总是那么差强人意。不过的确是向着一个良性方向性发展,只是最后的临门一脚就是不知何时能踢中了。
    而张鸣岐的技艺明显高人一等,脑子也活,有这样的人不用,放着也挺浪费的,所以朱由校提议道。
    “回皇上,十万汉民本为我大明同胞,建奴在其身上所施加伤害,但凡是我大明人为其提供帮助都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皇上有言此更是草民的荣耀,草民愿意尽绵薄之力,协助完成假手研制。”
    对于这样喊口号跟搞文革一样的货,朱由校真不知道怎么说了。没人告诉他文革结束了?(未完待续。。)

第760章校校有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由校一边领兵收复墙,一边关注着塑料、发电机类、假手等科技进步,一边关注着各作坊等不断的建造,一边还接待了新科进士们的到来,日子过的相当‘充实’。
    辽东最繁忙的地方当然就是盖州了,港口被不断的扩大,因为每天的来的船实在是太多了,这还仅是军事管制,算是半个敌占区,许多的商船无法上来的原因。现在的大明,十八家钱庄与皇商团在辽东一地分一杯羹,基本上只要有点能力的商家或者权贵,哪里还能忍住,不断的想往辽东挤。
    春去夏来,眼看着就到了夏收的季节,这算是辽东第一次收获了,一旦丰收,最起码可以把从大明千里遥远,渡海运粮的大事给解决了。
    新科进士们一个个都被派到了夏收的最前线,跟着皇庄里的各个庄头,学习夏收的经验。而主力大军当然是建奴俘虏了。
    曾几何时,他们一个个耀武扬威,以八旗子弟为荣,但现在却被明军用武器强迫着,跟着辽东汉民,去收庄稼。那些辽东汉民,对这些以前都是以主子的身份来呼风唤雨的人物,一点都不手弱,非打即骂,这还是皇上派人不断的劝阻着,‘这些建奴现在不是我们仇恨的对象,他们只是牲口一样,给我们干活,我们务必要爱惜牲口,让它们多活几年,多干几年活。’就是这样,建奴的遭遇才好上不少。
    建奴们无论是在边墙之外。还是占领了辽东,哪里也没受过如此大的劳力之苦。这是他们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本来天天被打被骂也就算了,一旦遇到了汉民以及亲军们的好脸,立刻硬气起来,最后竟然玩起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把戏。
    还真是贱的可以,朱由校对这样的事一点没手软,抓了几百个挑头的,直接的来了现场凌迟。这一下,那些建奴立刻被震住了。当然老实起来。一个个屁都不敢放了,但面对着屠刀,他们一个个选择了认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就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京城、皇宫。一个震惊大明的天大喜讯传出。容妃诞下龙子!
    这个消息不可谓不大,皇上子嗣,这关系到了国本。是圣天子血脉延续最为生重要的事实。
    朱由校接到此消息相当的高兴,这段时间也忙的是昏天黑地,偏偏又没个预产期,哪里能记得清楚。前世今生,自己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虽然前世一直是丁克一族的坚定拥护者,但现在可不一样了。再轻闲的丁克哪里有看着自己孩子的喜悦。
    立刻暗怪自己没能在孩子降生之时守护在身旁感到相当的愧疚,想着如何补偿给孩子。
    连夜的画了诸多的图纸,这里全是给小皇子的玩具,大明的孩子相当可怜,他们的玩具特别的少,自己这个穿越而来的爸爸,当然不能了,益智类的小玩具,他可是相当熟悉的。特别是一些塑料玩具,那更因有了李培新那边用牛奶、醋制作塑料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全可以制作出来。
    李培新接过这些千奇百怪、闻所未闻的图纸后,一阵的激动,这是给皇子做的玩具,竟然要在自己手上完成了,这得是多大的荣耀。
    儿子当然得有个名,三天不起名,过了三天之后,朱由校就忍不住了,总不能宝宝、宝宝的叫一辈子吧。
    “孙老师,咱们今日,将皇子的名字起一下吧。”朱由校宣来孙承宗,目的当然是想给儿子起个好名字。
    “回皇上,皇子的名字是由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而起,这是太祖留下来的规则,不容改变。”
    原来,朱元璋为了让二十六个儿子的儿孙后代,名字不撞车,所有对每个儿子都给了二十字的直言,这就算是辈份了。比如对于帝系东宫拟名曰:‘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比如建文帝朱允炆的‘允’字,就是他的班辈。
    而燕王朱棣一系的则是‘高瞻祁见佑 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 简靖迪先猷’比如朱高炽的、朱瞻基的瞻、朱祁镇朱祁钰的祁、朱见深的见、朱佑樘的佑、朱厚燳朱厚熜的厚、 朱载垕的载、朱翊钧的翊、朱常洛的常、朱由校朱由检的由。这一系列大明皇帝的名字都是按着‘高瞻祁见佑 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 简靖迪先猷’的顺序而起的,丝毫不乱。
    中国有些姓氏都是如此,比如孔姓、孟姓,他们的辈份从来不错,无论天南海北的,只要姓孔,都是一家,而通过姓名,都能知道辈份,有的时候甚至有五六世辈份相隔。
    而朱家在第三个字,则是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士,这样的起的,是根据五行相生的顺序选择偏旁的,注意不是金木水火土,那样是相克的。他们则是相生的,按照上一段那火土金水木,一代一代的生下去的。当然历史上这个到了朱由校朱由检这两个木字旁,也生不下去了。
    所以朱由校的儿子的名字只能是朱慈‘火’,这把火宗人府还是比较给心思的,送来了不少的字,请朱由校定一个。三个儿子,分别取了朱慈燃、朱慈焴、朱慈炅,但都死了。朱由校对于这个火字旁也不是太感冒,以前不相信这些神神叨叨的什么阴阳五行八卦起名。但现在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他可不能不信。还是老实的挑选着。
    孙承宗说:“皇上,老臣倒是挑了几个字,炓、炔、炘、炜、炫、焘”。
    朱由校对其它几个字,倒是另外一个焘字,让朱由校感了兴趣:“孙老师,这焘字不是灬 部首吗?”
    “回皇上,这灬 部首同火,是启蒙时就学过的,”孙承宗一阵头大,这都什么人啊!连这样简单不能再简单的知识都不懂,如果是自己儿子,非照死了打不可,太丢人现眼了。自己怎么还教出如此一个不学无术的熊孩子呢?(未完待续。。)

第761章儿子慈熹
    朱由校一听,倒是没有在意孙承宗的刺激来,“那选择性可就多了。孙老师,张嫣的嫣字是不是也可以说成火字旁?”
    这话一问,孙承宗一脸的不知所谓,一脸看弱智的样子看朱由校,“回皇上,焉字可算,但嫣字,则为女旁。”
    “那朕就选这个熹字吧。”自己这个熹宗不一样是的这四点水吗?
    “熹,炙也。《管子?侈靡》有时而星熺。刘桢?明镫熺炎光。杨万里东暾澹未熹,北吹寒更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皇上,此字甚善”。孙承宗老夫子想了一会,摇头晃脑的来了一阵。
    朱由校完全听不懂他的引经据典,弱弱的问:“孙老师,不会让人同嬉字一样处理吧。”
    这个熹字可是文人为了打击报复自己而为的,算是东林党的杰作,朱由检的批准。要知道庙号可不是随便起的,皇帝死后,由太常寺,鸿胪寺,礼部,宗正寺先议论大概的庙号,再由廷议汇集朝廷官员讨论,最后由朝廷的领头把意见和结果汇总报给皇帝,皇帝批复后。择日举行仪式上大行皇帝庙号。朱由校把自己的皇位交给了弟弟,结果死后还被定上了熹字,这个熹字可是注明了“天启皇帝爱好木雕艺术,不理朝政,致使朝政混乱**,奸臣当道,故后人为其所加庙号为“熹”宗”,算是把朱由校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
    这可是自己的好弟弟。从自己手里拿到了皇位,最后再给自己来一脚最好的证明了。现在还装疯,你就接着装吧!最好装到吃屎那就更让人期待了。
    这里朱由校仍然挑这个熹字,倒不是以熹字为耻,而是想着自己的儿子,不要向自己一样辛苦,真的能够嬉戏到老,当一个好虚君,也是一种幸福。
    “皇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同音字实在是繁多,臣不敢苟同。”孙承宗对于字,没有太多的偏见。
    “朱慈熹,慈禧?”朱由校念了念。这心里那个堵啊!这就是自己给儿子起的名字?这不有病吗!慈禧是我儿子。 我呸!恶心死人了。“孙老师。还是起个别的字吧,这慈禧不好听。煦字如何?”
    朱由校自己难过了一会,起个名也太不靠谱了。整出个老妖怪来,这建奴能有什么好东西,一个个都是祸国殃民的货,就该现在赶紧的给他们绝了种再说。
    “煦;蒸也。一曰赤貌。一曰温润也。晨烟暮霭;春煦秋阳;而伤夷受煦指和乐的样子。字里,有温暖、恩惠、日出的意思。皇上,此字善也。大有皇上仁慈之意,朱慈煦,不错。”孙承宗仔细的想了想,品味着说。“皇上有心,看来对这皇子相当的关心啊。”
    “嗯,孙老师所言在理,皇儿降生之际,朕不能陪在身边,心中不忍,倒是想在满月之际去回京一趟,这辽东、、、、、、”朱由校与年青父母都是一样,自己的孩子降生了,当然都第一时间看一下。
    “皇上爱子心切这是每个人父的天性,而且这辽东之事虽然繁多,但已经没有多大的波动了,皇上可放心回京。”
    现在西边墙经过这几个月的征伐,已经没剩下什么建奴据点了。而东边墙这边,就剩下了九连城一地。而腹地里一些没有逃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