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449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449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蔚耐保颜庠堆蟮甭蚵舾桑锤鲆源咀耪庋纳潭幼莺岷I希:退篮蟆R惨恢奔坛邢氯ィQ笄抗翁崆熬湍苁迪至恕4竺鞯睦方岣男矗泄睦芬步男础
    “陛下无须感慨万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矣。”徐光启是朱由校亲近大臣,当然知道一些核心机密。
    “是啊,科技是国家发展的生产力!这些国家虽然只是弹丸之地,不过,对于科技的重视也是不继的加强,徐爱卿接触过天主教,他们的知识。已经超出大明了。”
    “皇上求极宫的教材可是比他们强多了。而且我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水师虽然中断,但在皇上手中也必建重建光辉。”
    “不错。现在袁可立成立的三万水师亲军。已经训练半年有余。远洋能力朕不敢吹嘘,因为他们根本没出过远海,比起这些见惯了风浪的人差的相当远。但在近海。我大明有水泥船,半年多的训练,正好拿他们来练练手。”
    朱由校意气风发的说着,从在小吃街上与宋应星一起听到那些传教仕的话之后,他就知道,罗马教廷的强势,绝对不会咽下这口被拒绝传教的气。他们一直是强势霸道的,霸道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传教是正常的,不让传教当然也是正常的,正如学校一样,你教书正常,我不去学也是正常。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但这时候校长找了过来,你必须得学,否则我就把你当成坏分子打你,这显然就不正常了。而罗马教廷如今扮演的正是这种角色。
    朱由校对于异族的强势,又岂容他国凌驾在大明之上?不过没有海军,再强势有个屁用。萨达姆够强势,被吊死了,因为他的强势仅仅是嘴上而已,而三万登州水师亲军,正是朱由校的强势所在。
    “皇上,与荷兰红蕃鬼交锋,始与沈有容,曾有言道:‘中国甚惯杀贼,尔等既说为商,故尔代客,尔何言战斗?想是原怀作反之意,尔来睹天朝兵威耶!汝等不曾听过?我破倭海上,海水尽赤,吾不忍汝等步倭之后尘。’”
    徐光启谈及沈有容,这位与袁可立并肩之人显然以之为傲。沈有容虽为武将,但不失儒将之风。可惜天嫉英才,今年过世了。
    “沈有容的确扬我国威,唉可惜了的,朕已经将其八子全部调到了袁可立帐下听用,望其再展父威。”对于沈有容袁可立的故事,朱由校相当的佩服。特别是在他的后人,更是忠义之仕,八子之中,有三子不断的抗清(六子沈寿崇袭其职,在崇祯十六年(1643)在北京近郊被李自成部所杀;八子沈寿峣(山字旁应在上)在顺治二年(1645)响应金声号召,组织义军抗清,兵败被杀;四子沈寿岳因积极支持郑成功与张煌言抗清,在顺治十八年(1661)被斩首。比起袁枢拒不降清忧愤绝食而死来也不多让。到底袁枢是个文人。)这样的忠义之仕哪里去找,当然是让他们后代跟着建功立业才是。
    “哼,还是陛下想的周到。”
    “陛下,那些洋人俱已到了天津卫,前使二日之后,可到了京城,请问如何接待?”李国普问道。按着皇上所说,这些国家与朝廷这样的小国没有什么分别,就是个小王国而已。而与大明的关系,又是最敌非友,接待的规格如何,刚刚上任的李国普还不甚清楚,所以有问。
    “比照上次接见的规格来吧,接个风,然后安排个住处就可以了。倒是他们来了,想来那战舰也不会多远了。胡萝卜大棒这种思路是他们一贯的作法。必须的防着他们。”
    朱由校淡淡的说道,没想到来的会如此快。不过如果在渤海为战,倒是不怕。因为辽东现在有战船,莱登同样也有,离天津都不远,时间上绝对赶得急。
    天津是八国联军打到京城的入海口,一旦有失,大明必将陷与被动。这一战必须要胜。虽然现在风力发电机才刚刚成型,还不想它发威的时候。但敌人来了,总不能叫暂停吧。
    “是皇上,另外现在举子聚集,臣想请问一下章程。”李国普接着问道。军事上的事,礼部没有权力过问,但举子的事情,倒是必须要问的了。
    举子培训的事情是要落实下来了,这帮子举子关山万里,呆在京城也不容易,要不是有皇子之事,早已解决了。
    徐光启对于重用举人这一点倒没有任何的反感,相反,从这些进京的举子里,求极宫倒是挑出了一大批的人吸收了。求极宫的人员越来越多,有点都装不下了。
    而求极宫的新址在京城的二环之外,这早已经规划好了,只不过建设不是太快而已。
    “皇上几期的军官培训已经结束,地址是不是仍然放在西山大营处?”几千举子不是个小数,放在京城里也有点乱。而且办了几期的军官培训,也差不多了,徐光启才说道。
    “不,那里朕打算办长期的,而培训的地址,还是放在国子监吧,反正那里也算闲着了。”国子监是在明初的时候,的确在为国选材上发挥作用,作为大明最高学府,积极的发挥了大明人才储备库的作用。不过慢慢的,随着‘机构改革’进士直接就可以当官了;财政恶化;‘委培生’(援例生)的产生;‘教育产业化’最终的提出,国子监也成了大明朝廷捞钱的工具,就象是后世的有些大学一样,学生大多只是为了混张文凭而已;学校就是为了赚学费。最后也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之中。现在仍然还是‘生员纳米百石可以送监,’、‘纳粟送监’、‘纳草纳马’等制度,说白了就是无论是谁,给钱就能上的意思。
    所以国子监的人现在人比较少,在那里也处于京城中心,便于管理之类的。
    因为国子监属于李国普的礼部管,所以这个时候正好安排一二。
    “皇上,以举人身份,带官身下派到各级府衙任职,这一层想来举子们多会同意。不过以后与那些府衙的正主之间的关系可如何相处?”李国普也是从举人这一步走上来的,当然这等于是废话了,应当说所有的进士都曾经是举人。举人的意思就是被荐举之人,不举的当然没资格考进士了。这段举人的经历不是那么好受,上面有个进士的饵在那吊着,但千军万马独木桥,可不是那么好考的。而生计问题的解决说着是难听了一点,但却是许多的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世代大家当然不必说了,但小门小户的,家里供着个举人,可不是一般的小事了。所以先当个小官,有个职务,当然是乐的。
    但这样的吏员已经不再是吏员了,是带着官员的身份下去的,也是官员,这与吏是有本质区别的,那地方府衙里可如何处理关系,可就是两码事了。
    “爱卿过虑了,六部不一样都有上级下级关系吗?各司其职就好。”
    “如此,臣下去安排。”李国普一听,也的确有这种关系,尚书下面都能有侍郎等各级的官,那县官下边再来个典官之类的也是可行的。
    “徐爱卿,看来朕又要开辟战场了。”李国普走后,朱由校无奈的说。
    “皇上,现在蒙古战场、辽东战场已经全面开战,何不来个缓兵之计,待那里平静之后再打呢?”徐光启不无担心的说。
    “徐爱卿,这净军成军到如今战力如何?”朱由校不答反问道。(未完待续。。)

第788章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回皇上,净军之威名满天下,无人可及。”虽然徐光启打心眼里看不上宦官,闻不得那一股尿骚味,用一群宦官当兵,这大明没人了吗?但却不得不承认,这净军的战斗力,的确是不同凡想。徐光启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相反他在军事、农业方面也有着不凡的才能与表现。前文书也提过,他是在上海练兵。
    “威名不是人给的,是靠着自己打出来的。从净军成军之日,就非五日一训,而是每日超负荷的训练,然后就是宫变、征战蒙古、辽东,一步一步走上来的,这种实战的训练才是成长最快的。而登州水师亲军,待遇是最好的,训练也是十足的。水泥船是世界上一流的,现在欠缺的就是没有安装宋应星那不断改造的风力发电机,极大的提高船速;没有安装那高效大威力的开花炮。不过这是近海之战,速度上持平就好,而狙击弩的存在,并不差于大炮多少。所以朕有信心一战!而且这一战也是必不少的,荷兰入侵我台湾已久,葡萄牙更是久占澳门,现在连总督都派驻了,而英国这更是比它们还要可怕的对手,对于他们可言只有打疼了,他们才不把大明当成落后的地区,才不敢再玩嚣张。”
    南海功略是必须要走的,但在这之前,朱由校不介意先行消灭这只‘联军’,海洋上,大明发展的的确晚了一点,但有一个好处,可以抓一些雇佣军俘虏。有他们的存在,将会更有利于建立海洋强国。
    对于战斗力的分析,朱由校没有什么可怕的,近海作战没有什么可怕的,现在的水泥船速度上比起木船来并差不了多少,近海作战这个缺点不算多大,但水泥船有一个肉盾的优势,这是木船无法媲美的。而且狙击弩的准确率可不是靠着规尺那一套瞄准的大炮可比的。
    而兵力方面,不算其他的水师,仅是新建的三万水师亲兵。就比三国联军所能拿出手的军队强上许多。所以对这一仗。朱由校相当的期待。
    田尔耕那个烦啊,这一年来摇身一变,从一个冷血动物,向着儒生大臣形象的转变全部都毁在这一次的抓捕当中。但偏偏就是这么大的转变被毁。还让皇上给一道圣旨给轰成了渣。
    但有情绪是有情绪。但却不得不依旨行事,将已经抓回的放掉,没抓的放弃抓捕。
    来宗道的管家终于还是放了回来。那管家一进那北镇抚司,看着那牢房里满屋子的刑具,差点裤子都尿了,那锦衣卫的人抓他进去还一个劲的给他讲解,每样刑具的具体作用、功效,比那推销员说的都起劲,好象要卖给他似的。管家也是享福惯了的人,这宰相门人七品官,可不是白说的。差一点没等问就撂了,好在圣旨到了,被放了出来。
    那份后怕就别提了,他一直以为自己能是个忠义之士,在敌人的严刑之下可以挺过来,当一个受刑到死都不张嘴的英雄豪杰来着,但在现实里,那些刑具一摆出来,他就软了,这英雄可真不好当。
    来宗道看到管家归来,这一口气才放回了心里,而与此同时京城时的众多人说臣也因为管家的被放回,自己也如松了一口气,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可真没说错,真要是进了这北镇司衙门,天知道作为自己心腹之人的管家,能说出点什么来。
    一颗心放下之后,接着有许多的人就想起了‘防守反击’,君权与廷臣之间的斗争本来就是这样,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皇上这次将锦衣卫收住,就有些人不住的想着搞点小动作了。比如趁着张嫣没醒,再搞搞集体辞职的把戏,让皇上也坐坐蜡,尝尝集体大招的厉害。
    但这种提意却相当少的人去符合,对于辞职的失败性,群臣记得可是清清楚楚。虽说那只是个例,直接被皇上准了。但现在不比从前,几千举子都汇集在了京师,就等着皇上给安排工作呢。就算是真的都同意了,那帝党也不可能,那气势难免要小。而皇上用人可不管什么进士、举人之别,估计他这个木匠也不懂这种区别。所以他用的人也是不站边际,宋应升一个举人直接被提到了青州府知府,蒋秉采一个举人,直接被用在了天门城,要知道那里可是有着二十万户宗室子弟,还有迁去的百姓,以及十八家在那里扔的上百万人,这可不比一府人少啊!
    辞职?开玩笑,真要是被皇上准了,让举人给替了自己,那时候哭都没地去。
    不过上点折子,弹劾一下锦衣卫暴力扰民,使得京城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这个还是可行的,既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又没有触及到皇上的底线,保持着大臣们的骨气、节气、傲气等浩然正气,毕竟这锦衣卫这种行为也是被皇上拨乱反正了。
    一场因锦衣卫‘复出’而闹的大事件,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但当事人田尔耕没有结束,虽然皇上没有问案,但这种案子并不是他想当个鸵鸟就能躲过去的,还不如打铁趁热,来个负荆请罪,再加上这一夜没睡熬红的眼睛,也能在皇上面前加个分吧。
    田尔耕到了乾清宫时,朱由校与徐光启正在就洋人问题不断的商量着。
    “徐爱卿,其实朕对于你与李之藻或者是杨廷筠这种学习的精神相当敬佩。”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称号魏源,那是二三百年之后的事情了,可见‘我大清’是多么的愚昧无知。而我大明,有徐光启、孙元化等人,已经开始学习外国的知识。可见‘我大清’是多少的害人不浅。让中国在这时为关键的时期被西方世界远远的抛下,最终陷入了中国历史上最苦难的岁月。如若没有这帮狗一样的东西乱我中华,哪里有我中华被人轻视、侵略之日!
    “臣不敢。”
    “不,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几个几乎与大明历史悠久、一样文明的国家,但很可惜,他们有的文明被时间所淹没,没有得到更好的传承。这更显得中国在这世界之林上一枝独秀,无人可出左右。但那是先人们的功劳簿,我们躺在上面已经睡了好长时间了,但此时的西方那些在我中国眼中只是个如朝鲜、日本那样的夜郎国,却在不断的进步,还是快速的进步着。”
    “比如他们发明的炮比我们射的更远、更准,远镜使他们看的更远,造船术使得他们跑的更远等等等等,他们已经在超越大明,这点抱着中国为世界中心、天国上朝、泱泱大国心理的儒学之士们,他们选择性的遗忘这些,一心抱着我是最强的那种不合实际的空虚的心理。这对大明是相当危险的,这些夜郎国现在是没办法对付大明,他们虽然已经通过马可波罗的书也好,传教仕的描绘也罢,已经知道了大明的存在,但他们还无法啃动大明,但随着他们科学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那时就是大明最黑暗的时候了。”
    “而你们这些人却可以认识到大明的不足,这是难能可贵的,可以算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大明的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