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62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62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大伴,派人去办一下吧。”
    处理完这事,也该用膳了,想起来卢象升也不知道酒醒了没有,派人一看,原来是已经走了。
    那就和容妃一起共进一个浪漫的晚上吧,谈谈心,吃点大餐,做一下人类最重要的大事,何乐而不为呢?
    勖勤宫,信王朱由检的居所,此时正对着王承恩说:“大伴,明天就是母亲的岂日了,一切都准备好了吗?”
    王承恩凑近一点,低声回道:“回王爷,已经准备好了,仍然以祭祀申懿王的名义,在西山那边布置好了,明天一定会按时祭祀刘娘娘的,还请王爷放心。”
    朱由检的生母刘氏,当时是被朱由检的爸爸朱常洛暴怒之下,亲自将刘氏活活打死了,而且事后,他爸爸对身边的太监宫女威逼利诱,jǐng告他们不能走漏风声,只对外谎称刘氏是病死的,将她以宫人的身份葬在西山。
    后来朱由检被朱木匠封为信王,屈死的刘氏也因此被追封为贤妃。但死得不明不白,朱由检并不敢公开去祭祀自己的母亲,只能悄悄向太监打听母亲下葬的方位。原来就在申懿王朱祐楷坟地的旁边不远处。所以这几年都是打这个招牌去祭祀,好在也没有人注意这个事情。
    “母亲啊!儿不孝啊!”五岁的朱由检当然记得自己的母亲,幼年丧母,而且又是明朝最倒霉的太子朱常洛的儿子。朱常洛不喜欢他母亲,都到了打死的份上,可想而知能对这个儿子好到哪里去了。所以朱由检活过了一个悲惨的童年,同时因为无助,更加的思念自己的母亲,只有母亲才是最疼爱他的人,现在虽然贵为王爷,却不能大大方方的祭祀自己的母亲,所以大呼不孝。
    “王爷,用不了多少时日,就可以正大光明的祭祀刘娘娘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欠刘娘娘的都会由王爷找补回来的。”王承恩再次到外面看了看,回来看着这个自己算是一手抚养大的王爷,一种超越了主仆情分的父子之情油然而生,这孩子太苦了,小声的安慰着朱由检说。
    “大伴,你说事情会成功吗?皇兄的防范已经很严了,以前所有的手段都没法用了。”
    “王爷,孟子有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当今重用魏忠贤大行沼狱,残杀大臣祸乱宫闱;在如此天灾的面前,竟然还行护庇,天下文人基本上都被推到了对立面,纵使他防卫再严,能挡住天下人的反对吗?”王承恩虽是宦官,但对文人雅仕还是相当的推崇的,当然也是明知道信王朱由检的本意,也顺着这话说的。
    “皇兄在对待魏忠贤的事上,的确是太过分了,大明的江山这样下去,真的会毁于一旦。连皇嫂都对他如此,唉,也算是众叛亲离了。”

第九十四章水井抗旱
    5月19日,是上朝的日子。
    第一件事却是朱由校提起的,“诸位爱卿,上次朝会时,朕构思了一个压水井,可以让井水自己人流到地面上来,还好,朕没有让诸位失望,已经研制出来了。众卿一起去实地看看,”这样利国利民又可以提高自己威望的事,朱由校当然要大肆宣扬一番了。对他来说现在敲打一下这帮目高于顶、但说起理科知识无限接近于是零的大臣们,是一种乐趣,这样的人只有把他们的自信心、傲气打败了,他们才对你佩服、尊重、敬畏,那样才能把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他们来很好的执行,仅仅靠着手中的屠刀那效果并不显著,以德服人嘛。
    “众卿无需怀疑,朕知道你们当中有许多的人不信,哪怕是已经听到了宫中已经造出实物,并试验出了结果,仍然是半信半疑,不要紧,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朕会让大家看到,朕每说的一句话都是金口玉言,包括朕预言下个月的地震。刘掌印,给大家带路。”你们不是不信吗?好,就让你们这帮自大狂们看看真正的结果就是。地下水到处都是,只不过是深浅而已,有了压水井,对抗旱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作为一个环境学者,当然知道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开采速度大于其补给速度)会造成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引起地面沉降。地下水位过高会对农作物生长不利,会造成渍害,若地下水含盐量较高,则会产生土地的次生盐碱化。但就现在的人口总量,还达不到过量的标准。
    一群人很快就来到了保太殿东北角的水井旁,刘若愚上去住压水井里倒了一点引水,然后拿起手柄开始压了起来,没几下,井水顺着水管直冲水嘴,很快一桶水就接满了,旁边的小宦官提走又换了一个桶,接到一半时水势开始小了,刘若愚又轻松的压了两下,水接着大了起来,很快三桶水接的满满的。看那轻松写意的样子,哪里象是用了大力?
    “来,朕也试试,”朱由校也上前动了几下,效果也是一样。
    “众卿,哪位愿意来试试?”朱由校那小人得志更猖狂的样子真的很欠扁,让各位大臣恨的痒痒的,但形式比人强,这个朱木匠的技术和构思让人没法不服。
    而这时候谁也不会没脑子的谈什么奇yín巧计,谁都能想到,这是朱木匠为了抗旱而造的一件利器,看那压压水井的动作,用力并不多,甚至比蹬水车都轻松的多,水一少压两下就可以了,只要井里有水,那根本就是永无休止的流着,这要是配上水渠,旱灾的问题能解决许多。
    真的有人走了过去,试了几下,效果还真不是一般的好,许多大臣都实事求是的开言称赞,这让朱由校更是‘喜形于色’,嘴角都扯到耳朵了。
    回到太和殿君臣归位后,朱由校直接让群臣谈谈吧,这样的事情当然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要收拾成果。
    大臣们也只是泛泛的谈了压水井抗旱的用途,也没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一是因为东西掌握在皇帝的手里,如何打造、费工几何都不知道,二是向全民推广,怎么推?是免费还是让利,还是暴利销售?这些都是问题,更重要的是压水井再好,那也是放在井里用的,哪里又有如此多的井呢?所以这些潜在的问题不解决,群臣也真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朕听了众爱卿的发言,也有一些见解,众卿议议,首先,大家认为这个压水井能否做为抗旱工具使用?”
    “能!”傻子也知道的问题,但他却非要说出来,这显摆的真有些无聊。多象一个傻子干了一件事情,到处的给别人炫耀,木匠的水平就是这样,一点含蓄、城府都没有,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有些大臣暗暗的鄙视着。
    “好,既然能做为抗旱工具,那下一步就是如何利用的问题了,这可是很考量智商的,”朱由校这句话还没说完,大臣们都快疯了,这朱木匠也太不要脸了,可让他抓住理了,看他那得理不饶人的样子,再一次谈到了智商这个字眼,这不是寒碜人吗?
    “同时也是考量为了百姓的生存,当皇帝的、当官的能做出多少贡献,朕决定,由宫里大量的打造压水井,无赏的给各受灾的地方送去。另外,由朕掏钱组织打井队,赴各地打井。所有的钱、粮、材料都由朕来一力承担。从卿认为如何?”朱由校说完这话,把脸稍稍的向上扬起,高傲的看着下边这群整天以为民请愿为挡箭牌的大臣们,这年头雷锋jīng神虽然没有,但朕的奉献jīng神也不一定弱了,朕倒要看看天天的一副为民请愿嘴脸的众臣,你们又是如何为民请愿的?
    “皇上圣明,”大殿里的群臣惊慌失措,这皇上疯了吧。这打井本身就需要不小的银两,再加上这个压水井,怎么说这总体造价也得十两银子吧。要知道这个有多少田地需要平均一倾地搞一个,这全国就有一百万倾田地,那就是一百万个,这可是需要上千万两银子。这皇上的手笔也太大了吧。
    “皇上这份对天下百姓的心意是好的,但请恕臣斗胆说一句,这全国的田地如此之多,恐怕需要千万两以上的银子。”顾秉谦被皇上说的吓了一跳,这怎么话说的?这一下子就出去一千万。还好没说让朝廷出钱。但内帑少了,皇上的钱都花光了,最后不还得向朝廷伸手要钱?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小人亦有所为,亦有所不为。然君子之所为者,乃天降之大任也,小人之所为者,唯己利是图耳。君子受命于天,成大事于己,任重而道远,小人遇患而避之,无所得而不作,碌碌之无为矣。故君子者,担当也,临危而受命,揽责于己身,弗却而诿之,必有大成。爱卿,这段《论语》的义利,朕背的不错吧?”
    对论语朱由校并不陌生,平时就喜欢玩个附庸风雅,当然会背了,这是找机会给大臣们一个现身说法的机会,别整天的仁义道德说个不停,到了办正事了,跑的比兔子都快。什么爱民如子,爱不仅要说,还要做。(不许想歪了。)
    “皇上天资聪颖,无一字错误。”
    “这一段论语,朕非常喜欢,现在别说是上千万两的银子,就是朕倾家荡产,以后天天打家俱赚钱养活宫里的人,只要能解百姓之倒悬之苦,朕也认了!愿众卿要能切实的能够把爱民如子切实的履行,莫要搞什么,‘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这一套,最后害人害已。”
    这话说的硬气,语气也重,摆明了,朕已经做出了表率,你们这些当大臣的,也别整天的拿为民请愿来说事,朕可以为了子民做出义卖、白送压水井,而你们呢?这话要是传出去,老百姓会怎么想?谁还好意思去造反?就算是造反了,难倒还提出什么推倒昏君的理由?这样的昏君你们可着历代的皇上找一个出来看看,宁愿自己去打家俱去,也要给子民们送压水井抗旱,这样的领导干部再遭人骂,那只能是前世那样没良心吃着肉叫小平的‘人类’了,是人吗?
    皇上的表率作用,让许多的大臣为之汗颜,谁都知道皇上爱钱,但如此千万两银子说拿出来就拿出来,这气魄还真是不小。最起码自己是做不到的。而自己却想着为了给人以爱民的形象搞个连自己都不信的祈雨,这其中的气度差别可不是一点两点。
    不过群臣并没有算对帐,朱由校是打算在全国的范围打井装压水井不错,但这个全国仅仅指的是旱灾区,而且主要是自耕农。那这范围可就小的多了。而且只要造好了压水井,往地方上一拉,再找一些打井的专业人士指导,人工基本上就可以在当地筹备了。这样的善事,百姓当然是自己帮自己了。所需钱粮也并不多,挖铁矿、煤矿不用什么本钱,除了人工费并不费几何。造当然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事基本上有个一二百万足矣。
    大家都对朱由校的大度仁慈充分表达了赞扬,这种行为要不赞扬的话,那就奇怪了。
    再下来开始今天的朝会。第一件事是河南关于支援四川‘奢安之乱’打仗所花的银子数目问题,一大堆的数字让朱由校听的晕头转向,什么“河工银三万两、招兵余银四百两、尚有三十万一千二百八十二两于内支放军饷、明白银,无花名、给赏杂役,有名色无甲乙的数支过银、非军饷正额浪费支过银,解川无著落银,置造军器,至于开封府京边银二万两,”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还什么明白银,无著落银,这是人类的语言吗?真的听不懂,反正现在四川也胜利了,估计就是查也查不出什么结果,扔给有司吧。

第九十五章川贵总督
    第二件事,“督理三山工部郎中何宗圣公署,斫伤宗圣手足,劫去官钱五万六千文银二百两,宗圣以伤重请代,”这个消息让朱由校不由的一愣,这应该是传说中的绿林好汉、武林高手吧,没想到还真的露面了。这一下劫了三山公署,收获可不少,五万多两银子。这事得好好查查了,大明朝别的不出名,锦衣卫之外当然就是六扇门了。
    听说破案率那不是一般的高,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次倒要看看这传说中的六扇门到底有没有真本事。至于那个受伤请代的,当然朱由校是求之不得了,要知道徐光启师徒二人差不多要到了,工部尚书是给老徐留着了,而孙元化还没地安排呢,总不能和宋应星一样跟着自己没个名分吧,(这话听说有点小别扭)怎么也得给个官当当,这个三山总督的职位还真是瞌睡来了个枕头。
    而且这个督理三山,可以针对‘煤窑、石灰窑、石窑,’现在已经没有宦官管理矿产收税了,这就形成了一个真空地带,谁势力强谁能挖,这个现象可要不得,趁着这个机会,先把这个官职拿下,以后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着令京城六扇门侦查此案,准何宗圣之请,所空职位朕自有安排。”
    各臣一听,让六扇门查案没什么意见,但怎么以前请辞皇上都不准,这受了工伤了,还把职务给撤了,这也太不尽人情了吧。但现在一个请代一个批准,谁也不好说什么。况且现在皇上携压水井造福于民的威风,那气势磅礴直压群臣一头,而且还是压的死死的那种,谁敢为这种小事说三道四?
    但第三件事却不得不让群臣打起十二分的jīng神了,“两川贵总督朱燮元引疾求去”。这个可不能就这样的让皇上准了,要知道此公可是‘抗税’的主力干将,当然万历时苏州葛成为首的万余织工群起抗暴,对付税监,那就是此公的功劳。现在请辞,一伙人以此时的贵州正有战乱,如果皇上准了,这临阵换将可是兵家大忌,可就对战局不利,为由请皇上不准;另外一伙的则在庆幸,朱燮元如果能和何宗圣一样被准辞职,那才叫好呢;而还有一些人在观望,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样子。
    “皇上,此时贵州战情似火,朱燮元不能撤啊,”
    “临时换将,兵家大忌。”
    “皇上,朱燮元这是因为皇上批其畏敌不前,而心生怨怼,故而请辞,此风不可长啊!”
    “军情紧急,岂容官员如此拖泥带水,动则以辞职相威胁。”
    “朱燮元既然久病缠身,皇上理就仁慈的准起归乡,以颐养百年。”
    、、、、、、一时间朝廷群臣开始了相互争辩,一个个理由jīng辟唇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