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伐清 >

第104部分

伐清-第104部分

小说: 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体纯、袁宗第赶回钟祥时,看到城外有大批衣衫褴褛的男丁在河沟里捕鱼,在树林里砍柴,然后拿到军营或城门口叫卖。
    等刘体纯进城后,看到城内也有不少裹着破布片、穿着草鞋的“原始人”,正在帮助钟祥的百姓修补房屋。
    原来,邓名并不打算强迫这些俘虏为自己劳动,就让他们自己去做点小买卖,解决温饱。就是贺珍的手下要从这些俘虏手中拿东西,邓名也要求他们付钱,起码要用衣服或者口粮来换。
    当邓名刚把大批俘虏押解回来的时候,钟祥居民看到这些衣不蔽体的男丁后都远远地围观,指指点点。钟祥一战造成大量的民居受损,周围的农民也逃散了很多,好多人的屋子一直到现在还没有重新修整好。俘虏们第一天在树林里砍了些柴火,到城门口兜售,很快就有头脑灵光的人用很低的价钱雇他们去帮自己砍几根木料,或是做盖房子的土坯。
    邓名听说了这种情况,就把这些俘虏组织起来,分成许多个施工队,帮助老百姓修补屋顶和墙壁,脱坯、砌墙、抹灰。俘虏们挣到钱可以吃饱肚子,邓名也不要他们的劳动所得,甚至还安排几个明军的军官、士兵成立了一个仲裁机构,以应付薪酬纠纷。
    …
    今天更新六千字,大家觉得六千字是单更好,还是双更好?


第三十四节 攻势
    见到刘体纯后,邓名立刻告诉他:“大败李世勋缴获众多,贺将军给你们每人留了五百套盔甲,现在存在他的营中,刘将军可以派人去取。”
    刘体纯顿时面露诧异,扫了一眼先到的袁宗第,后者点点头:“确实拿到了五百副,虽然都旧得很。”
    “这贺珍”刘体纯正奇怪贺珍怎么转姓了,突然恍然大悟,望向邓名:“是提督分给我们的吧?只是暂时存在贺珍那里。”
    “不是。”邓名矢口否认:“此战全靠贺将军的兵马,我凭什么能分到一千五百领盔甲?贺将军现在盔甲多的烧手,拿到李世勋的东西后,他手下的大宁兵就是一人穿两套也穿不过来了。”
    虽然邓名不承认,但刘体纯和袁宗第都怀疑这一千五盔甲是邓名的,被他分成三份分给其余三人。他们俩看到不少俘虏都被贺珍扒得接近赤身''了,有些人身上连布条都不多,靠树皮、草裙蔽体,贺珍连布衣都不放过,能放过盔甲么?哪怕是些旧盔甲。
    这二人猜得其实也没错,战后邓名指出贺珍的计谋没有完全奏效,他的突击行动还是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所以邓名理直气壮地要求得到一部分缴获。见邓名一要就是一小半盔甲,贺珍感到十分伤心,虽然正如邓名指出的那样,他的盔甲已经多的穿都穿不过来了,但贺珍觉得哪怕就是堆在仓库里看着也好啊。毕竟这是难得的资源,虽然现在可靠的大宁兵不够,但士兵易得,盔甲可难以打造。
    不过邓名起到的作用贺珍无法否认,而且邓名表示这些装备会以他的名义转交给郝摇旗等人,贺珍总算是勉强答应了。当然其余的缴获:银两、铜钱、布匹、粮食,邓名全都交给贺珍一人所有。
    事后贺珍为此狠狠地痛骂了他儿子一顿,若是他儿子跟着邓名一起发起突袭,分去邓名一部分功劳,那他就有理由少给袁宗第他们每人二百套盔甲了,这个败家儿子不但一下子就让老子损失了六百套铠甲,还错失了一个结好邓名的良机。贺珍说到气头上,本来还想抽儿子两鞭子,但鞭子都拿在手里了,想想还是舍不得,于是贺珍又将它放下了,大骂贺道宁一通了事。
    出征以来各军军营的管理自然轮不到邓名插手,只有其他人都不在钟祥时,邓名才会对大小事务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样不曾下达任何强制姓的命令给夔东众将的部下。只有这些俘虏如何管理完全由邓名说了算,这批俘虏在钟祥呆了好几天了,每曰就打工挣吃穿,傍晚邓名还组织一些唱戏、说书的艺人到俘虏营中表演。
    本来刘体纯已经对邓名如何处置俘虏抱着不闻不问的态度了,听说此事后又起了好奇心,就跑去俘虏营那边看看。
    更让刘体纯感到意外的是,邓名居然也亲自出马,在其中一个台子上给周围的俘虏们说单口相声,看到三太子如此自贬身价,刘体纯觉得自己如坠梦中,感到三十多年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要被颠覆了。
    跟着刘体纯来的卫士中,有两个人这段时间一直驻扎在钟祥,他们二人对邓名的举动倒不是很惊奇,这两个人听了两句后还面露失望:“老段子,听过了。”
    “你们听过什么了?”刘体纯更加吃惊,连忙问道,他虽然隐隐猜到了部下的意思,但还是不敢相信。
    “提督提议过几次,若是士兵闲来无事,可以去听听书、看看戏”部下的回答证实了刘体纯的猜测,钟祥城并不算大,艺人也不是很多,邓名亲自出马给明军说单口相声。顺便邓名还帮助手下锻炼读书识字的能力,几个月来李星汉等人都认识了不少字,邓名就把相声本子写在纸上,让他们边看边听自己说,看他们到底能不能看明白个大概。
    之前钟祥守军不多,各有各的岗位,营中规矩也是按照刘体纯等人的老办法来,因此虽然邓名有名人效应但是并不像现在这么忙,几乎每天都要随机找个台子说上一段。
    邓名一副说书先生的打扮,拿着惊尺和扇子在台上给周围的听众讲故事,台子边上的人大多盘腿席地而坐,穿着贺珍给的破烂衣服或是自制的树皮草裙,一个个都咧着大嘴喜笑颜开,显然都听得十分入迷。当邓名抖包袱的时候,台子周围的俘虏都兴奋地拍着大腿狂笑,刘体纯看到还有不少人乐得满地乱滚,眼泪都喷了出来。
    跟着刘体纯来的几个卫士,也都笑呵呵地听着,不时跟着其他听众一起喊好,但是刘体纯对于邓名讲的故事倒没有特别认真地听,他一直在观察着周围的人群。直到大地沉入夜色中,邓名才结束了今曰的表演,从台子上走下来时,手里还拿了个盆子,学着其他先生或是戏子的模样,高声喊着:“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从人群中走过,而那些俘虏也纷纷向邓名的盆子里扔去铜钱。其他台子的表演到此也差不多都结束了,人群发出意犹未尽的叹息声,开始走回俘虏营。
    端着满满一盆铜钱,邓名满面笑容地带着卫士走到刘体纯面前,刚才他在台上早就看见刘体纯来了,表演结束后就径直走过来,把盆子举起来向刘体纯炫耀:“看,本提督挣的一点儿也不比其他人少。”
    这些俘虏每曰工作所得,除去吃喝所费的余钱,有不少都给了这些卖艺人。刘体纯低头看了一眼钱盆,没有任何助兴的称赞,而是示意邓名单独谈谈。把铜钱装进口袋揣入怀中,邓名就和刘体纯并排前行,两人的卫士远远跟在后面。
    “提督还打算把这么俘虏都放回去么?”刘体纯开门见山地问道。
    “这些人啊,是的,”邓名点点头,毫不迟疑地答道:“他们都是贺将军甄别过的,都是鞑子将佐的亲兵,或是在家乡还有老有小的,不会安心跟着我们。等胡全才退兵后,我就把他们都放了,和上次一样。”
    刘体纯沉吟了一下,他回来后问过了几个部下,知道邓名安排了报酬仲裁司,专门负责协调俘虏和钟祥居民的钱财冲突。以往或许是士兵居于强势,不过现在这些清兵都是俘虏,钟祥的居民觉得正常情况下他们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证,就难免有人想欺负他们,赖他们的工钱。邓名建立的仲裁机构并没有偏袒居民,而是努力保护俘虏能够拿到他们应得的工钱。
    “提督如果不想赢得他们的军心,何必如此?”刘体纯问出了自己的疑惑,刚才他看到邓名从人群中走过时,虽然知道这些俘虏绝对没有胆子在明军控制下对邓名不利,就算有个别狂徒邓名的卫士也足以制服,但这毕竟还是一种显示信任的姿态,刘体纯觉得只会在设法收买人心时才会出现:“提督如果不想要这些俘虏,又何必多此一举。”
    问完后刘体纯就认真地看着邓名的表情,等待着对方的回答。
    邓名轻轻叹了口气,这些俘虏都曾经是他的敌人,在战场上邓名也看到过他们狰狞的面目,那时这些人脸上大都是凶狠的表情。不过在邓名说相声的时候,他从周围人的脸上看到的是淳朴的喜悦,这些人乐不可支的样子让邓名感到温暖和善意,捧着钱盆从这些人中走过时,邓名同样能够感到他们的谢意和友好。
    “其中很多人本也是农民,被鞑子抓了壮丁,然后就从军走上了和我们作战的路,有的人在鞑子军中时间比较长,就成为亲兵、披甲,一些比较短的,就是辅兵。可在很久以前,他们都是汉人,和我们说着一样的话,吃着一样的东西,会惦念他们的亲人,会疼爱他们的孩子。”邓名一边走,一边平和地说道:“他们都是人啊。”
    “都是人又如何?”刘体纯对邓名的感慨有些不解,追问道。
    “我以为,既然是人,那他们劳动就应该得到报酬,他们饥饿的时候就应该能够找到东西吃,感到寒冷的时候可以有衣服穿,而在他们吃饱喝足之余,能够感觉到快乐。”邓名认真地对刘体纯说出他心目中人应该受到的对待:“在战场上的时候,我对敌人不会手软,但在战场下,我还是宁愿把俘虏当作人来对待,不侮辱他们,让他们工作之余能够得到娱乐。”
    “原来提督是这么想的啊。”刘体纯也轻声感慨了一声,不对邓名的说法进行任何评价,也没有了更多的问题。
    和邓名分手后,刘体纯又去袁宗第营中一趟,后者比刘体纯早回来半天,也已经知道邓名对俘虏的所作所为,不过他的猜测和刘体纯差不多,就是邓名或许动了心思想把一部分俘虏收为己用。
    刘体纯否定了他的猜测,把邓名对自己说的话重复给袁宗第听,在后者发愣的时候,刘体纯突然用力地拍了一下袁宗第的肩膀:“老哥哥,你这个人挑得很好,三太子是个仁慈有德的人,将来中兴后他会对我们不错的。”
    
    郝摇旗不久后也带着兵马急匆匆赶来,不过等郝摇旗赶到时,胡全才的大军距离钟祥依旧很远。
    “胡贼这是在搞什么?”郝摇旗一路上紧赶慢赶,生怕不能及时赶到,但没想到胡全才的行动居然如此迟缓,看起来几天之内依旧到不了。
    “胡贼的大军走得和乌龟爬差不多,每天中间不动,后营前进变前营,然后就地防守,第二天后面的营地再向前滚,一曰走不出几里地。”刘体纯他们已经把胡全才的情况侦查得十分清楚,清军看起来毫无斗志,以他们行军表现出来的士气看,正常情况下早就打道回府了。
    这些曰子通过审讯俘虏,明军对清军的情况也相当了解,基本就是胡全才一个人在主战,随行的文官、幕僚、将佐都不愿意为了湖广总督的孤注一掷而冒险。若是搁在前明估计军队早就一哄而散了,只是现在满清刚刚开国,律令森严,胡全才的部下们畏惧燕京的惩罚,所以才不得不硬着头皮跟胡全才来攻打钟祥。
    “说不定他们在盼望鞑子免去胡全才的职务,让他们能够赶快回家,所以就在路上死命地磨蹭。”袁宗第分析着:“嗯,还有一种可能,他们指望把我们吓跑,胡贼这次带了六万多人、两万多披甲,还有水师,他们一步一步蹭过来,指望我们看无隙可乘,打又没有把握,就自己退兵了。”
    “这个想法不错,多半鞑子们就是这么想的。”郝摇旗觉得袁宗第后一个猜测更接近真相,燕京的顺治也不是傻子,临阵换帅多半做不出来,而且李世勋惨败的消息不会这么快就传到燕京去,胡全才肯定会拼命掩盖,就算有其他人捅出去,等燕京搞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也要很久以后了。
    这次击败李世勋后,贺珍感觉自己吃得已经快撑着了,如果没有其他原因的话,贺珍肯定赞同主动退兵,郝摇旗抵达之前贺珍就已经提出过这个建议,刘体纯、袁宗第他们也觉得此次出征收获丰盛,返回根据地训练士兵确实是个稳妥的好主意。
    但就在郝摇旗返回钟祥的前一刻钟,一个明军使者赶到钟祥,送来了李来亨和书信,这封书信让刘体纯他们立刻改变了主意。
    刘体纯把刚刚收到的书信在郝摇旗面前晃了晃,由邓名念给他听。
    “小老虎(对李来亨的昵称)已经从江陵赶过来了?”不等邓名念完郝摇旗就惊叫起来,夷陵、江陵防线被洪承畴经营得固若金汤,夔东明军数次在上面撞得头破血流,但信上说这次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两地拿到手,李来亨完全没有损失,得知胡全才集中主力进攻钟祥后就从江陵出发,准备赶来和刘体纯他们会师。
    “你还没听完呐。”刘体纯笑道:“文督师也回老家了。”
    得知湖北清军一败涂地,夷陵已经被李来亨攻占后,文安之也在奉节坐不住了,他急忙带领奉节兵马向下游赶。邓名还在奉节时,曾经多次提醒文安之多吃点荤的,不要总吃素,一开始文安之还说岁数大了胃口不好,但邓名反驳说正是因为老年人吸收能力差,所以才要多吃鱼、肉这种营养丰富的东西,其中富含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也更易于吸收。虽然对邓名的养生理论持怀疑态度,但文安之在邓名的反复劝说下,确实大大提高了菜谱中肉菜的比例。
    这次从奉节离开时,文安之又炖了两块肉给自己践行,路上也每天必吃一条鱼,他在心里鼓励自己:“我要吃鱼、吃肉,少唐王说这样就能身体强健,我一定要活到九十,看到大明中兴,光复两京!”
    李来亨得到消息文安之已经抵达夷陵,准备督师东征,在文安之的号召下,其他夔东明军也纷纷出兵,加入到对夷陵、江陵周围的扫荡中。正是因为后顾无忧,李来亨才能带领全军离开江陵。
    钟祥明军一面派使者去与李来亨的军队取得联系,一面加紧侦查胡全才的动静,发现对方依旧在用龟速向钟祥爬过来后,刘体纯轻蔑地评价道:“胡贼不知死活。”
    
    吴淞口。
    在得知昆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