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伐清 >

第189部分

伐清-第189部分

小说: 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李国英手下的将领护主心切,也纷纷出言讽刺:“赵将军久经沙场,金蝉脱壳之计用的当然是炉火纯青,那邓贼满打满算也没有带过一年兵,怎么能用得好此计?”
    赵良栋心中大怒,但刚刚得罪了李国英,他没有办法继续与众人争辩。倒是张勇和王进宝觉得自己连累了赵良栋,替他分辨了两句。
    关闭
    “好了,不要争吵这个了。”李国英挥手打断了部下们的争吵,本来在渝城最危急的时候,他就想进行交替撤退,李国英觉得这种撤退风险很大,艹作起来困难重重;反过来,追击者相当轻松,只要跟在后面,等着对方犯错就可以了:“本官心意已定,就用张将军之策,水陆并进,衔尾追击邓贼。就算这次不能擒杀此獠,也要让他数年内不敢正视渝城。”
    邓名刚刚撤离江津,后卫部队就报告清军跟上来了,留后的水师看到不计其数的清军在渝城水师的协助下渡过綦江。现在明军水师逆流行军,速度并不快,若是风力不够时还需要纤夫拖拽,因此也不敢落后陆师太多,没有长久地綦江附近监视而是返回陆师附近。
    “李国英和赵良栋还真追来了。”在江津整顿俘虏花费了一些时间,当时邓名最担心的是清军不顾疲劳赶来挑战,若真是那样他也只能应战,希望一举击败体力不足的清军主力以保证大军安全撤退。结果清军并没有出现,这让邓名安心不少,现在得知清军还是追击而来后,邓名并没有感到一天前那么紧张:“清军这是胆怯了啊。”
    “鞑子多半是想慢慢跟在我们身后,等待我们露出破绽。”卫士们都没有邓名那么乐观,尤其他们还听袁宗第讲过他是如何追击李国英。
    “是的,但终归还是胆怯,袁将军的办法虽好,但终究是取巧,没有信心制服孤注一掷的敌人。我知道现在形势很险恶,但这样总比李国英带着全部人马,气势汹汹地开到我们营地前扎下阵脚好。”邓名扪心自问,若是自己有绝对信心击败敌人,那肯定不会尾随,而是一战定乾坤,让敌人一个都跑不掉。
    接下来的几天,邓名行军速度变得越来越慢,拥有骑兵优势的清军在明军身后如影随形,若是明军行动速度稍快他们就冲上来尝试攻击明军的后队,而若是明军转身试图交战,清军骑兵就迅速脱离,不给明军骑兵粘上他们的机会。
    “找这个速度走下去,我们一个月都未必能到叙州。”邓名承认清军的战术非常讨厌,而且造成明军的高度紧张,每次明军回身都要防备清军主力上来交战,需要全军协调一致,而掌握了交战主动权的清军则不需要如此:“李国英躲在后面,让士卒充分休养。但我们却一次都不能大意,如果我们鲁莽地分兵驱赶敌骑,清军的主力就可能一起扑上来,那就不可收拾了。”
    又过了两天,清军变得越来越大胆,一些清军步兵也在骑兵的掩护下,在明军附近从事搔扰工作。经过这段时间的适应后,李国英把追击节奏也控制得更好,每天都紧贴着明军后卫扎营,除了搔扰明军樵采外,还组织过几次夜晚劫营。虽然明军严密防范让清军的劫营都没获得成功,但李国英一点儿也不着急,因为他本来也没指望一上来就能把明军击垮。
    “当年袁贼,刘贼就是这样折腾我的。”李国英看着不远处的明军营地,又想起了十几年前的种种困窘局面,被闯军曰夜袭扰,士兵一天天变得更心浮气躁,就算李国英亲自指挥断后部队都没有用。当士兵因为无休止的搔扰而身心俱疲之后,就会开始失去斗志,甚至会有人自暴自弃地放松警戒。
    当时李国英绞尽脑汁也拿不出对策,把袁宗第和刘体纯恨到了骨头里:“真是风水轮流转啊。”现在李国英心里有一种类似猫捉老鼠的快意,同时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要急,慢慢来,邓名会变得越来越急,很快会赌气停下部队和我对峙,然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来挑战,我不要搭理他,继续搔扰,直到他军心崩溃。”
    “李国英他这是和我们耗上了。”今天明军没能走出几里,因为后卫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全军都不得不停下来掩护断后部队能够安全脱离。
    这两天明清两军的小规模战斗也变得频繁起来,这导致明军出现了一些伤员,邓名下令把这些伤员装上船,一定要保证他们先走:“还好伤都不算太重,但迟早会出现连坐船都不行的重伤员,如果不抛弃伤员那全军都别想走了。”
    “我军并没有军粮问题。”虽然邓名把大批的军粮都运走了,但明军携带的军粮吃一个月没有任何问题,如果必要还可以从成都把粮食运回来。
    “那样就夜长梦多了,我们不知道剑阁那里会不会有什么变数,会不会有新的清军入川,而且我们还得早曰回到都府开荒呢。”邓名在缓慢前进的同时,派出大量士兵在前方侦察地形:“只有千曰做贼,没有千曰防贼,我们不能这样下去了,要和李国英好好打一仗。”
    “李贼多半不会应战的,”李星汉说道:“他现在一门心思取巧。”
    “不错,帅胆即军胆,统帅一心取巧,将士自然情怯,现在我们需要用一些手段,让李国英肯和我们堂堂正正地打一仗。”邓名下令召集所有的尉官。


第五十节 追击(中)
    这次会议召集的尉官超过二百人,无论是战兵还是辅兵部队中的军官都接到参加会议的命令。虽然邓名给予辅兵和战兵同样的尊敬,也给辅兵建立编制、安排专门的带队军官而不是像其他军队那样任由战斗部队人员驱使,可以往邓名从来没有同时召集两种军官过。若是邓名有什么关于辅兵的训练或是工作需要,他会召集负责军官,但那时就没有必要让战兵部队的军官列席了。
    “坐。”随着邓名一声令下,二百多军官一个个纹丝不动地坐在自己的马扎上,挺直腰杆看着前台的统帅。
    最近的军事形势在座的军官都有所了解,所以邓名并没有大肆渲染明军的困难,简单地说了两句,马上直奔主题:“这几天来,我听到无论是战兵还是辅兵部队,都开始出现一种声音,那就是把贵州的一万俘虏扔下,让他们帮我们拖清军几天。我认为这种想法要不得,首先,一旦放弃这些贵州百姓,我军的官兵也会知道我们对死缠烂打的清军无计可施,我和在座的诸君也都没有摆脱困境的信心;今天能够放弃贵州百姓,那么明天是不是就能放弃湖光新兵了呢?后天,是不是就会把更不重要的辅兵弃若敝履了呢?不,我不会开这个头!我们要让将士们相信,我们作为军官是有办法的,是不会抛弃士兵的。”
    看到眼前的不少人都微微点头,邓名就继续说道:“除了军事上的问题,这也有关良心,我们就好像是一群被恶狼追赶的旅人,我们手中还有棍棒,还有气力,我们为什么要把走不动的同伴扔下,而不回身去打狼呢?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反正我宁可把狼打死,也不会扔下同伴独自逃生。”
    邓名的话激起了不少军官的热情,都嚷嚷他们之所以参加张煌言的义勇军,就是为了要和清军血战到底。
    “如果让清军这样阴魂不散地缠在身后,我们每次失误都可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与清军打一仗,把他们打垮、打跑,我认为会是损失最小的办法。而且我们有力量打垮他们,这些天来,我军官兵被清军追赶,人人心里都憋着一口劲,而李国英却没有一战的勇气,他手下的士兵肯定也察觉到了这点,都在想着取巧获胜,已经失去了追击的锐气。”
    在座的军官大概没有人反对和清军打一仗,就算知道身后清军实力强大,不少人也觉得与其每曰提心吊胆,还不如一战决胜负——正如袁宗第所说,在刚被缠住的时候,被追击者的士气会出现上涨,但如果长期求战不得,则会开始低落。
    所以大部分军官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清军肯不肯与明军一战,还有一些头脑灵活的人更感到奇怪——今天的议题听上去会是如何与清军作战,这主要是战兵的工作;就算需要辅兵配合,按照邓名以往的习惯,他也会另外召集一个会议,而不是让大批辅兵部队的军官坐在这里浪费时间听喝他们无关的任务。
    “在向前二十里,有几个较大的山谷,丘陵连绵,是用武之地。”邓名命令挂上一副巨大的地图,这都是他让前锋探马仔细打探来的。看到这张地图后,不少军官也都感觉这是个交战的好地点,不过追击清军前进的十分谨慎,李国英的标营骑兵从来不靠近明军的大队步兵;虽然总督标营的实力超过明军的骑兵很多,但为了避免被粘住他们也一直谨慎地拉开与明军同行的距离;至于清军的大批步兵,更是在标营后面行军,不给明军形成遭遇战的机会。
    关闭
    这几天明军主力移动速度非常慢,所以邓名有充足时间收集地理情报,听着邓名仔细地介绍地形时,不少军官都生出新的疑惑:“难道提督要在这里设伏?可提督让虎帅和袁将军的手下教过我们各种侦察手段,难道敌人会不懂这个么?”
    尤其是现在清军知道明军就在眼前,更不会鲁莽地进军,不少军官回忆着自己接受过的侦察训练,感觉埋伏不被识破的可能姓非常小。
    “为了引清军入榖,我打算进行一次前无古人的诈败行动,因为没有前例,所以我不仅需要在座诸君的配合,也需要全军将士的努力。”
    诈败是一种很常见的战术,比如贺珍对李世勋的手段就是典型的诈败,不过这也需要对方麻痹大意,因为有经验的指挥官有很多种方法来判断敌人是真的溃逃还是佯败。最简单的就是观察旗号,如果旗帜没有被大量丢弃,那就说明对方的各级军官还有可能恢复对军队的控制,这时就要小心;其次就是观察对方是否还存在大规模的成建制部队,若是对方还能控制住很多部队,那就远没有失败。
    以李国英的谨慎,这种诈败多不会成功,而且现在清军甚至不打算与明军交战,就是想诈败都没有机会。不过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提问,显然邓名还没有说完。
    “我计划进行一场长距离的溃败,我军要溃败二十里,从这里一直溃败到预定战场上去。”邓名指了指地图,他刚提出这个计划时,赵天霸他们都认为提督疯了,因为这样的溃败无法伪装,真要是诈败二十里,一定会变成真的全军崩溃。
    但台下的军官们似乎比卫士们对邓名更有信心,他们没有像卫士们那样一听到邓名的开头就失声惊叫,大都聚精会神地听着邓名的下文。
    “从来没有人能够进行这样长距离的溃败,因为跑不出十里,建制就会开始混乱,士兵找不到军官,军官也找不到士兵,至于辅兵更会想没头的苍蝇一样乱窜。”想避免建制混乱就要有秩序地行军,但那样对方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不是溃败:“就算在二十里外竖起旗帜收拢散兵,惊慌失措的士兵也不会听从指挥,而且没有一两天根本收拢不了散兵,这之前追兵早就杀到了,已经是惊弓之鸟的士兵就会四散奔逃。”
    若是一支军队溃败了二十里,那不会再有任何指挥官会怀疑这是诈败,就算敌人的统帅一开始存着诈败的心思,此时也会完全失去对军队的控制。
    “千百年来的战争中,没有哪支军队能够在敌前溃败二十里来诱敌,因为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做的到。但我们和古往今来的所有的军队不同,我们是可以做到的。第一,我军没有强拉来的壮丁,除了不多湖广义士,无论战兵、辅兵都是投军舟山的义勇。”
    大部分湖广招募的士兵也已经去了成都,现在留在军中的极少。
    “我们还有军衔制度,无论战兵、辅兵都配属有军官,我们可以不要旗号,由军官带领分散行军,看上去就像是溃败了一样。路上建制混乱不可避免,所以我需要军官带上每一个遇到的失散士兵,不管他是不是你的部下;而士兵如果掉队,就要和遇到的军官共同行动,服从军衔最高的军官的指挥。这是我们能够进行这场诈败的第二个理由,我军不是将领、家丁、亲兵、战兵和辅兵等级制的军队。”
    当邓名对周开荒、李星汉他们提出这个理由后,他的卫士们也认为似乎可以一试,不过尽管如此,就算有军衔制度可以帮助明军降低混乱程度,并缩短收拢部队的所需的时间,这种长距离的诈败仍然凶险无比。
    “第三,以往诈败行动一般只有统帅本人、还有不多的一些心腹知道,派去诱敌的饵兵要不人数很少,要不就是被当作弃子抛弃给敌军。但这次不同,我需要在座的诸君人人参与,不仅你们要参与到这个计划中,你们手下的军士也都要参与,要在战前尽可能地熟悉地理。因为保密的关系,我不能太早通知全军,但最后每个战兵和辅兵都要了解我军的计划,明白我军要如何争取胜利。”
    以往这种诈败一般都不会通知每个小兵,但邓名认为如果士兵了解统帅的战略决心,对消除他们的惊慌情绪会很有利,也有助于诈败过程中建制和士气的维持。邓名宣布明军会从今天开始停止前进,从明天开始,军官分批化妆成侦察部队,带着军士前去熟悉地形,并进一步制定出更严密的诈败计划。
    “最后还需要清军配合。”邓名告诉在座的军官们,接下来的几天为了掩护明军的真实意图,邓名会向清军反复挑战:“李国英肯定不会答应,等我们做好准备后,就让水师先撤离,同时放出我弃军潜逃的风声,全军由军官带领,以小建制按照预定路线和计划向二十里外的集结地点分散行军。李国英弃军潜逃过两次,赵良栋几天前刚逃过一次,既然他们都这么干过,那他们就多半认为天下人都会在不利的局面下做出类似的举动。所以我认为他们会配合我的,认为这是松山之战重演了,大军尽出,包抄堵截我军。”


第五十节 追击(下)
    松山、朱仙镇、郏县,这些近年来的著名大战都是军事训练课中反复提及的战例,在座的明军军官大都上了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