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伐清 >

第280部分

伐清-第280部分

小说: 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国柱说不定早就离开南京了。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把邓老虎喂饱,让他不要赖在江南不走,而且南京还可以得到一大笔银子。
    和周培公达成协议后,邓名觉得不需要再长期留在江南了:“黄梧的禁海令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展开,只要在这期间完善崇明通道,清廷毁灭了沿海海商也不会对闽军构成致命打击,郑成功可以持续对沿海形成压力,舟山也不会因为物资匮乏而崩溃。东南的局面依然可以稳定而不会急剧恶化。嗯,只要能帮助李定国收复贵州、广西领土,局面就能恢复到三王内讧前的局面,也就摆脱了旦夕覆灭的危机。不过吴三桂实在是块硬骨头,四川也还有李国英,我该如何是好呢?”
    燕京,接到了张朝的奏章后,顺治的心情就非常不好,一个年轻的汉人官员异军突起,不但掌握了一支看上去颇有战斗力的军队,还得到地方官民的赞赏,这不能不令朝廷感到威胁。等蒋国柱的奏章也送到后,顺治的心情就变得更差了,周培公的人望比他想象的还要高,而且军队也强得有些吓人了。
    大臣都建议顺治同意蒋国柱和张朝的请求,给周培公以殊荣,顺治心里也知道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但如果答应了两江大臣的请求,那周培公的名声无疑会更加高涨,代理江南布政使、挂着一个江西布政使的衔,还有一个武昌知府的本官,这简直就是擎天一柱了嘛,要是周培公又把邓名击败了,朝廷又该如何赏赐?
    正是因为这个顾虑,顺治迟迟没有对两江的奏章做出批复。这段时间他的宠妾董鄂妃还病重,让顺治更是感到祸不单行。
    今天朝臣们上朝的时候就感到宫殿内气氛不对,担任御前侍卫的索额图昨天值班,他找到机会偷偷报告他老子,昨天晚上董鄂妃那个小主子过去了,皇上大怒之下打死了几个给服侍她得宫女和太监。
    “什么?那皇上今天还上朝?”索尼大吃一惊:“皇上为何不停朝呢?”
    “皇上圣明,怎么会为了”
    “胡扯!”索尼低声骂了儿子一声,疾走了两步,与其他大臣一起走进大殿,他察言观色,发现鳌拜等其他大臣也都和自己一样,神情严肃、大气都不敢透一口,显然都从各自熟悉的内侍那里得到了消息。
    在大臣们的山呼万岁声中,顺治走上大殿,坐在了他的宝座上,皇帝的姿态看上去和往曰并没有太多不同,只是脸色有些苍白。
    “邓逆扰乱江南,威胁漕运,地方督抚剿匪不力,观望养贼,以致东南不安,生灵涂炭。”顺治坐定后就大声地说起来:“朕意已决,亲征江南。”
    山东、河南绿营精锐和部分禁旅八旗已经随着达素南下,江南、湖广的连番战火让清廷今年的财政也有些吃紧,仓促之间难以动员规模庞大的军队跟着顺治亲征。
    按理说,大臣们现在应该一拥而上,务必要说服顺治收回成命。但大殿上的众臣,人人都知道现在顺治虽然看上去平静,但其实是一座快要爆发的火山。
    “奴才遵旨。”索尼率先叩拜下去,他琢磨着亲征非同小可,还是有时间拖延,等顺治心情好一些后才说服他收回成命的。
    “奴才遵旨。”其他满洲大臣也都跟着应道,即使是勇猛如鳌拜,看到顺治那满是杀气和红丝的眼睛后,也心惊胆战不敢在这个时候触犯龙颜。
    “臣遵旨。”汉族大臣们也一起唱到,同时深深地跪倒在地,向宝座上的皇帝叩首。


第六节 亲征(下)
    皇帝亲征需要很多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筹备粮草,点选精兵强将随行,可在随后的讨论中,顺治却下令一切从简,只要从满、蒙、汉八旗中凑齐总共两万兵马随行就可以。至于已经被严重削弱的山东和河南绿营,顺治表示这次不需要等他们了,只要八旗兵马集结完成就立刻出发,如果这两处的绿营中尚有可用兵马的话,完全可以随后追上。
    “朕亲征的旨意今曰就要发布江南。”顺治的口气坚定的不容质疑,看上去如果八旗兵马集结速度过慢的话,顺治都会让他们随后启程去追赶自己的车驾:“两个月之内,朕就要在江宁庆功。”
    终于有人斗胆上前劝说皇帝稳妥行事,但马上就被大发雷霆的顺治喷了个满脸花:“江南有十数万官兵,朕还有上万禁旅随行,你这个狗奴才认为朕会打不过邓贼吗?”
    上去劝谏的人被皇帝喝令侍卫打了个生死未卜,其他想出头的人都缩了回去,今天的朝会几乎就是顺治的一言堂,调兵遣将的圣旨如同流水一般地批发出去。
    好不容易等到大朝结束,索尼和鳌拜对视一眼,这两个皇帝最贴心的奴才没有回家,而是并肩跪在上书房外。
    顺治没有让他们多等,两人膝盖还没有跪酸就被侍卫带进了书房。
    “皇上节哀。”索尼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以为董鄂妃死了,朕得了失心疯了吧?”
    “奴才不敢!”索尼吓得又噗通跪倒在地,鳌拜虽然还没来得及说话,也连忙跟着一起趴在地上。
    “朕量你也不敢!”顺治摆摆手,让两个奴才起来。
    等二人起来后,顺治整理了一下心情,耐着姓子对二人解释道:“朕想过了,邓名终究是心腹大患,不得不急除,李国英老朽了,说什么平定四川要好几年,朕不能等那么久,不能让邓名成了气候。不过邓名若真是躲在四川不出来,朕一时确实也懒得去抓他,可他猖狂已极,竟然敢流窜到江南,朕统帅禁旅沿运河而下,沿途人口稠密、府县均有库藏,辎重无忧也不必从京师转运,快则一个月,慢则两个月就到。朕亲征督战,两江、湖广官兵不敢倦怠畏战,一定会奋勇拦截,朕倒要看看邓贼往哪里跑!”
    鳌拜倒是认为李国英的对策很有道理,而且就是亲征也未必能抓住邓名,他试探着劝解道:“邓名跳梁小丑,林起龙都能将其击退,何须皇上亲征?”
    “呵呵,你们认为邓名现在实力如何?”鳌拜的一句问话让顺治开怀大笑起来。
    “甲兵不满万,即使与舟山寇合流,依旧拿扬州、江宁都无可奈何,”索尼觉得有戏,也连忙一起劝解起来:“皇上亲征未免也太抬举他了。”
    “正是如此!”顺治笑的更加欢畅,重重地一点头:“邓名本来就羽翼未丰,这次又狂妄自大,孤军到江南逞凶,先是攻武昌不克,然后占了九江几天又被官兵赶走,到了江宁后就开始想取巧行诈,但尽管如此还是在扬州被林起龙击退,顿兵镇江城下,朕断定他已经是强弩之末,现在只想着如何逃回四川去。”
    听到这里索尼和鳌拜才有些明白过来,原来顺治认为邓名已经接近穷途末路了。
    “还有周培公,若是朕答应了两江的要求,让他兼任两省布政,那他肯定可以轻易赶走邓名。到时候朝廷肯定还要重重地酬功,虽然朕很清楚他不过是打了一条落水狗,但天下的官吏不知道啊,他们只会看到是周培公把邓名从东南腹地赶跑的,朝廷若不重赏岂不是叫人寒心,要是重赏了的话,这笔赏赐可真冤枉啊。”顺治觉得与其把这简简单单的功劳送给声名鹊起的周培公,还不如干脆抓到手里:“不是说邓名水师占优么?湖南兵本来就是客军,战舰又少,多半不肯拼死拦截逃窜的邓贼,所以朕估计周培公解镇江之围没问题,截杀一些掉队的贼人问题也不大,但是邓贼多半还是能全身而退,吃了这次亏后,下次他就未必有这么大的胆子千里流窜了,再要抓他就难了。”
    昨夜董鄂妃死后,顺治一宿没睡,当被这个念头占据了脑海后,顺治越琢磨越觉得自己的办法好,一箭双雕,不,是一箭数雕:“今天不是下旨亲征了么?明天或者后天再发一道圣旨,同意两江所请,让周培公代理江南布政使,兼江西布政使的衔,全权负责拦截邓名的事务,不许他一人一船逃回四川。”
    若是没有亲征的名义,那周培公两省布政的任命事后也不容易撤销。但现在不同了,朝廷完全可以把这个任命解释为亲征行动的一部分,如果周培公辜负圣恩,让邓名跑了,导致皇帝亲征却没有抓到贼,那当然是罪孽深重,不要说赏赐,就是让他继续保留武昌知府都是皇上开恩了;而如果周培公拦住了邓名,顺治在结束亲征后也完全可以顺手把周培公的任命解除——这个任命本来就是亲征的预备工作,现在亲征顺利完成当然要解除。
    “若是周培公拼死拦住了邓名,那等亲征结束后朕就给他抬旗,然后带回京师大用。”顺治认为自己的策略万无一失,如果不亲征的话,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比较明显的兔死狗烹了,而且邓名这条兔子多半还逮不到;可亲征的话,功劳自然都是皇上的——火烧昆明、连续擒杀经略、总督的巨寇邓名,让南方督抚一筹莫展,可顺治出马就手到擒来——有这样的武功为背景,顺治因为欣赏周培公的拦截之功而破格提拔他为中枢大臣,这明显是恩宠而不是猜忌。
    至于江南奏章上提到的那些彪悍的湘军,顺治也可以借着这次亲征而进行安抚,无论如何现在周培公都才出头不久,在麾下的武将心目或许有威望,但肯定还不巩固。对这些湖南绿营来说,在周培公旗下作战说到底还是在臣子手下立功,而顺治亲征大旗一打出来,这些武将再有战功就是在皇帝面前露脸了,将来论功行赏的时候,自然也不需要再通过周培公或是两江总督衙门了,而是由皇上圣断。顺治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这三万绿营的军心争取过来,让他们不但愿意效死苦战,还能对自己感恩戴德。
    虽然出兵有些急,虽然河南、山东的绿营精锐都去了福建,虽然禁旅八旗也被削弱了不少,但是能够击退邓名的扬州军、能够和邓名对峙的江宁军,再加上周培公的几万湘军,顺治把他们统和起来,还愁不能让邓名插翅难逃么?
    即使是索尼和鳌拜,至此也拿不出什么有力的理由阻止顺治火速南下,亲征邓名了。
    “此事务必保密,要是有只言片语泄露,朕唯你二人是问!”虽然知道这两个忠心耿耿的奴才断然没有胆子把自己的心思说出去,但顺治还是叮嘱了一句,他需要一个英明神武的形象,绝不像被臣民看成刻薄寡恩,尤其是对汉臣这种防微杜渐的心思,更是只能做、不能说。
    皇帝要亲征的消息立刻就传遍了燕京,满城八旗当然不知道顺治对鳌拜和索尼的那番话,因此大家都只能各自猜测。
    “你听说皇上要亲征了吗?”
    “你当我是聋子吗?这么大的事谁还不知道啊?”
    两个交好的正黄旗的旗兵躲在屋子里,小声地议论着。
    “听说邓名攻击扬州,然后被击退了,虽然围困了镇江,但也拿不下,这声势根本没法和去年海寇进入长江时相比,怎么皇上就要亲征了呢?”其中一个旗兵脸上满是不解之情:“而且皇上还这么着急,说是几天之内就要出征。”
    “因为这是邓名啊。”另外一个旗兵意味深长地说道。
    “什么意思?”另外一个满头雾水,完全没有听明白。
    虽然明知屋内没有人,但旗兵还是环顾了一圈,又走到门口把门打开一个缝,往院子里张望了一番,才又轻手轻脚地关上门,走回来神秘地说道:“老哥哥,这话我可只和你一个人说啊。”
    “说吧,说吧。”另一人急不可待地问道。
    “我只是随便一说,当不得真的。”前一个旗兵依旧在卖关子。
    “不当真,不当真。”问话的那个旗兵已经是急的抓耳挠腮。
    “以前不是有留言,说那个邓名其实是,其实是和皇上有杀父夺妻之仇的人么?”说话的旗兵脸上又露出那种意味深长的表情:“宫里的那位小主子突然就不明不白地死了,听说还有几个心腹宫女和太监被一起杀了。然后皇上就突然要亲征,这,嘿嘿,里面的水很深啊。”
    “啊!”后一个旗兵嘴巴大张着合拢不上,他也记得董鄂妃曾经许配过另外一个人,半响后才喃喃地说道:“难道不是杀父之仇,而是夺妻之恨?小主子不是病死的,而是皇上问出了实情,然后一怒就”
    “我随便一说,早说了不当真的。”前一旗兵莫测高深地笑着。
    朋友走了很久后,主人依旧被刚听到的消息震撼得说不出话,正在他浮想联翩时,门外又传来一声大喝,来人是主人另外一个较好的同旗兄弟。
    这个人进屋后,就大声抱怨道:“老哥哥,你说皇上怎么就突然要亲征了呢。”
    “因为这是邓名啊。”主人轻声答道。
    “什么?”
    主人迟疑了一下,吩咐道:“你去把门关上。”
    等第二个客人依言做好后,主人招手把他唤到身前,压低嗓门问道:“你以前也听说过那些传言吧?那个邓名和皇上有夺妻之恨”


第七节 变脸(上)
    南京两江总督衙门,周培公又一次从镇江返回,带回了和邓名的最终协议条款,蒋国柱看过之后感到满意,镇江之围解了,就意味着明军这次声势浩大的入侵连一座府城都没有打下来,对朝廷也有交代了。至于崇明岛,不过是一个县城而已,江南在内部空虚、朱国治误国、苏松水师不复存在的情况下,让明军无功而返,只占领了一个江南陆师鞭长莫及的海岛,这足以说服蒋国柱的能力了。
    “差事办得很妥当,本官这就上书朝廷给周老弟请功。”对于周培公这个大功臣,蒋国柱也不吝赞美之词,如果没有这位周布政使,蒋国柱觉得自己大概谈不出这么好的条件来,不但没有军费赔款反倒还有一半的海贸收益,这大大超出了蒋国柱的预计,也让他觉得给张长庚的租金确实是物超所值。
    船工一事经过周培公的劝说,蒋国柱原则上也表示同意,他认为正如前者所说,邓名贪财的程度已经快称得上是前无古人了,为了银子连收复的土地都可以放弃,拿下崇明看起来也更像是为了确保一个进出口的货物基地。
    “看来邓名重用穆谭不是没有原因的啊,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不对,应该是臭味相投。”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