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伐清 >

第438部分

伐清-第438部分

小说: 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意。
    “虎帅说,别的事都好麻烦大人,但这军营还有水营,他一定要自己来修。”


第二节 目标(上)
    邓名和刘体纯先后进入了应天府,邓名和川军已经是南京的常客了,所以并没有感到有太多稀奇的地方;李来亨的先锋军也来过一次,所以他表现得也相当镇定;但刘体纯的手下就要兴奋得多,这是大明的两京之一,是中国的心脏地区。就连他们的指挥官刘体纯,也忍不住一再观察南京的城墙,似乎颇有去试一试的冲动。
    “刘将军,我们之前可是说好了啊。”见刘体纯看南京城墙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邓名急忙提醒他注意:“如果蒋国柱不识好歹,那我们把南京城墙爆破了给他瞧瞧;但如果蒋国柱老老实实的,我们就没有必要炫耀武力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是,我记得。”
    刘体纯这次又从邓名手里拿到几件新宝贝,其中一种东西就叫定时引信。就是用一个玻璃容器盛着一种被邓名成为强酸的液体,在使用前敲碎玻璃,让酸液流出腐蚀一根金属线。金属丝被烧断时,就会导致紧绷的弹簧猛地收缩,依靠剧烈摩擦发热或是燧石打火来引燃火药——成功率不怎么样,不过节省了铺设导线的时间,有时为了铺设很长的导火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导火索也有铺设失误导致引火失败的几率。所以刘体纯认为如果这种引信能改进的话,还是很有前途的。而且既然现阶段成功率低,完全可以多放置几个。就是将来改善后,也完全可以继续安置以保证成功率,不过邓名称这东西目前的造价极其高昂,短期内价格也未必能降下来。
    这些器械虽然在刘体纯的试验场上证明可行,但出兵以来一直没有在战场上实战检验过。刘体纯的船舱里装着成堆的各式爆破器械,但沿途知情识趣让的清廷官员让他一次次失望了,现在看到南京城墙如此威武雄壮,刘体纯心旌动摇、情难自已。
    “我现在想,要是拿下南京,真的不好么?”战前邓名就给刘体纯仔细介绍过此次出兵的目的和意图,夔东军也都表示了理解,但受到部下情绪影响和南京城墙的吸引,刘体纯又显得迟疑起来。
    “不好。”邓名连连摇头,他只好再次把理由搬出来,重新说给刘体纯听:“其一,我们不能把东南督抚推回清廷那边,围城必阙,我们得给他们留一条活路;其二,我们的军力不足以控制湖北、江西、江南三省,沿着长江排成一字长蛇阵,就会全线被动、处处挨打。其三,这些人虽然提供给我们的军费比给燕京提供的还多,但只要他们还一天还是清廷的官员,他们在打击的就是清廷的威望。”
    就算这几省都不做任何抵抗地换上了明军的旗帜,兵力不足、人才匮乏的邓名也势必要大量留用东南的官吏,他们同样会损公肥私,试探明军的反应和督查能力。随着他们从无到有一次次试探得手,东南官吏对明军的畏惧就会降低,而他们的恶行,还会降低东南百姓对明军的观感。
    “在我们有拿下半壁河山的实力前,最好不要动这些督抚,等我们出手时,就要有摧枯拉朽的气势,同时还能把每一个岗位都放上我们的人。”邓名有一点还没有对刘体纯说,那就是现在川军兼有统治者和挑战者的好处,不用费心费力治理东南领地,不用为人事、司法、灾害发愁,但依靠近代化的经济手段和灵活的外交策略,却能从东南获得比清廷更多的经济资源。
    大批明军不断汇聚到南京周围,他们的实力大大超过郑成功、张煌言的那次北伐,这也是自三王内讧后,西线明军首次在军力上再次反超闽浙明军。而他们的对手恐怕还不如那时的清军:尽管已经过去三年了,但苏松水师完全没有重建,江西的水师连名字都没有了。马逢知带着不少江南绿营精锐逃去崇明了,现在的河道和江宁官兵还多次被邓名沉重打击过,都是多次重建的部队,更糟糕的是他们还都深知邓名没有杀俘的习惯。
    因此在派部队监视南京的同时,邓名还有余力组织夔东将领分批去旅游,参观孝陵等古迹。
    这次明军再入江南后,大批年轻士人投身军门,希望能得到邓名的接见,不过邓名仍仿效旧例,公开告诉他们这次明军仍无收复南京的打算,让他们和前辈一样继续潜伏江左,等待王师反攻。而之前那些潜伏的士人,也有不少寄书前来询问是否到了起事的时机了。邓名不厌其烦地挨个回信,表示时机尚未成熟,需要他们继续收集情报、拉拢府县的鞑子官员。
    大部分士人都接受了邓名的指示,但也有例外,仪真、''的潜伏士人代表发出抗议,称他们实在没有什么潜伏工作好做了。''的地下组织经过三年潜伏后,现在城内无人不知他们是邓名的暗棋。听说邓名又到了江南边上后,不等他们带着酒去清军营门口假装嘘寒问暖、从卫兵口里套话,驻防的绿营将领就派了千总趁着夜色赶来。千总把游击给的驻防绿营的花名册奉上,表示这几个潜伏者这三年来每次听说明军过境都去军营门口跑一趟实在太辛苦了,从这次开始就不用费劲了,以后只要和游击打个招呼就好,想知道什么都有第一手资料;那个千总还说,就是他们想知道城楼上有多少块砖、城门上有多少钉子,绿营都可以代劳派人去数,只要明军进城后帮他们美言几句就行。
    仪真的地下士人也有类似的烦恼,他们正在积极串联同道,让同窗好友做好起事准备时,知县老爷就把大家都喊去衙门了蒋国柱曾秘密交代过幕僚,这些资深的地下工作者都是在邓名那里挂号的,一个也不许动,就是以后搞文字狱都要绕着他们走;至于朝廷那边,蒋国柱能瞒就瞒,要是瞒不住了就用放长线、钓大鱼来解释——邓名摆在南京城前的功德碑都被蒋国柱保护住了,掩护这几个暗棋用两江总督的原话来说就是:“不算事。”
    见到这批地下党后,知县和颜悦色地告诉他们,刚刚来了个兜售公债的四川人,据四川人带来的可靠情报,邓名这次又没有光复江南的计划,所以地下党就不用第三次再来动员知县反正了,因为根本无正可反。知县还希望地下党动静小一点,不要整天打铁、磨刀,虽然这些年知县一直很照顾大伙儿,但闹得太凶了县里也难办啊——无论是两江总督还是仪真知县,都认为这些热情有余、谨慎不足的年轻人肯定不是邓名依仗的暗棋,既然邓名每次经过都和他们有书信来往给他们面子,那两江官场也得给邓名这个面子。
    “嗯,你们的潜伏方法确实有所欠缺,”邓名耐心听过两处地下党的报告后,指出他们应该设法接受系统的潜伏训练,不过邓名没法在南京公然办一个明军潜伏培训班,这么干既不好保密,也容易伤害到大清两江总督蒋国柱的感情、刺激他向明军发出严正抗议:“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到成都去一趟,成都刚刚成立了一所新的书院,其中就有隶属特殊训练与特殊装备分类的潜伏科目。”
    不过这些年轻士人大都还没有功名,邓名表示这个他可以想办法帮忙,江宁监生有点麻烦,但贡生、秀才应该不太难。到时候他们就有了游学的资格,可以买长途船票,搭乘剿邓总理衙门的船前去长江上游,入川前往成都。
    
    送走了这批年轻人,邓名再次感慨前世的信息爆炸,这些年轻人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筹划、组织一场政变,很多保密原则和手段邓名在儿童电视节目中都见过,但这个时代的人就是不知道;此时别说少儿读物,就是供诚仁阅读的书籍中也不会专门介绍全球范围内各路造反人士的事迹、他们成功或被镇压的过程——不但有简略介绍还有得失评点,要知道《世界五千年》之类虽然是儿童读物,但能在其中留下名字的也都是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而那些战争影片,那些以前世的眼光看是老掉牙之作,放在这个时代那也绝对是一流的造反技术手册了,看过的少年都能从中了解到单线联系、暗语、转移、盯梢、反盯梢这些技巧的存在。
    这次邓名还带来了刚刚培训出来的测绘人员,他们沿途绘制了不少等高线地图,南京如此重要,周围的地形当然要反复勘探,绘制成详细的地图。
    虽然川西绘制出来的地图依旧有很大的问题,不过其中运用到的比例尺、等高线等概念已经让夔东同盟军啧啧赞叹,比起传统写意画一般的地图,这种地图不仅能起到传统的向导作用,甚至有可能让指挥官利用它进行简单的预先军事部署——以往这种部署是不可能靠地图来完成的,必须要在斥候侦查后才能对战场地貌有个正确的大致认识。
    看到新式地图后,王光兴当即就表示要让他手下学习四川的全新绘图法,其他人也陆续提出同样的要求。这次在南京周围,四川的手下就与来参观学习的同盟一起尝试绘制南京周围的一比五万地图。在这次实践中,各种测绘设想都被拿出来讨论,工具的设计思路也一个接着一个冒出来。
    “我们最轻松的一段路基本走完了,”今天刘体纯和李来亨一起和邓名在钟山踩踏地形,以南京城为假想敌,进行了一些战术讨论,然后三个人就又谈起了下一步的战略,邓名告诉他们崇明那边有使者前来,称欺软怕硬的江南和河道官兵都停止了对他们的搔扰:“等见到张尚书的使者后,我们就需要确定此次出征的目标和准备打击的敌人了。”


第二节 目标(下)
    频繁的东征让东南对四川的畏惧越来越重,以前明军乘船顺流而下的时候,邓名还需要仔细斟酌每次靠岸休整的时间和地点,需要小心提防张长庚突然翻脸偷袭。但现在几乎无此必要,湖广已经彻底没有了在险要地点拦截明军舰队的可能,反正拦住了湖北绿营也打不过登陆的明军,那明军自然也不担心他进行阻拦。
    而在两江,江面变得更宽,缺乏水师的清军比湖广清军还缺乏阻拦明军的手段,也就是明军逆流回师时,清军还有一战的机会——在风向不利的时候,明军需要落锚停泊。不过也就是第一次和李来亨回师的时候,江西的清军尝试了袭击,以后明军回师的时候两江这里的清军变得和湖广的绿营一样温顺。
    “现在东南的督抚已经被我们吓破胆了,不过这也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力量更没有信心。”邓名对李来亨和刘体纯说道,高邮湖一战击败禁旅八旗,对东南绿营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让他们消除了一些对满蒙八旗的畏惧。不过这依旧是不够的,邓名发现绿营依旧有普遍的畏惧八旗心理,几十年的积威不是那么容易彻底清除的。
    除了绿营外,就是明军对八旗也缺乏信心,上次渝城之战看到了汉八旗的军旗后,夔东军就表现了出了明显的士气浮动。也就是袁宗第的主力营和李来亨的部分参与过第一次东征的手下表现稍好,比较丰富的战场经历让前者能够把紧张情绪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后者在南京城下俘虏过真满洲,邓名把那些俘虏给小老虎的部队展览了很长一段时间,让不少人意识到就连满洲真鞑子也是和他们一样的人而不是什么怪兽,连带着也消除了对蒙、汉八旗的畏惧情绪。
    现在对八旗最没有畏惧心理的恐怕就是川军,不少浙江籍同秀才目睹过郑成功在镇江大破江宁驻防八旗,数万人是高邮湖之战的亲历者,好几百蒙八旗在成都和叙州打工,而且渝城汉八旗那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更不可能让川军对他们感到畏惧。
    除了向友军介绍历次大捷的经历,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八旗部队,邓名觉得帮助东南绿营提高对清廷的信心也很重要。所以邓名在出兵之初就和李来亨他们商量过,如果东南望风披靡,那明军就要寻找一支拥护燕京的清军作为打击目标。
    “不能让东南督抚觉得我们只会欺负他们,这样他们对我们只会有越来越深的怨恨,同时也越来越没有信心对抗燕京,我当然希望东南缴纳给燕京的税赋越少越好,这样我们就能卖给他们更多的公债。”上次东征明军攻击了浙江的绿营,此举替蒋国柱解除了不少来自南方的压力,而且让浙江绿营的态度也变得暧昧起来:“不知道李率泰、耿继茂会不会有什么反应,如果燕京有让耿继茂移镇浙江的意思,我们就要攻击他。”
    按说清廷让耿继茂移镇浙江的可能姓很小,因为浙江比福建富庶得多,而且让一个藩王如此靠近南京也不太安全。不过邓名对历史的改变已经太多了,顺治十六年燕京认为云贵已经底定,第一个念头就是把耿继茂从广东移藩四川,不过很快又改主意将其改藩福建——这固然是为了对抗郑成功的威胁,也是因为清廷意识到四川不同云贵,只要认真经营那财赋充足,一旦被某个藩王夺取就可能对陕西构成严重威胁。
    现在邓名对长江的威胁曰甚一曰,燕京中依旧有人在后悔当初没有把耿继茂移镇四川了,最近已经有人建议把广西交给吴三桂,让他继续负责防御李定国;而孙延龄则接替尚可喜镇守广东,把尚可喜调入福建防备郑成功,这样就可以把耿藩改封四川——建议者希望把耿藩加强给渝城后,能迫使邓名花费更多的精力保卫自己的根据地,从而减轻他对下游的压力。不过这些声音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应,因为现在亲王和辅政大臣都还想着用中央部队把四川一举荡平:以前讨论移藩问题时,就有人称四川古称天府之国,兼有盐铁铜银之利,丝绸锦绣行销天下,正常情况下以一省之力就能供应云贵、陕甘的边军粮草;虽然现在四川破败,但也不能让藩王入驻,哪怕是没有治权的藩王也不行;现在除了以上的那些原因外,还多了翡翠、象牙这些土产,燕京都想好了,等征服四川后,就在成都设立一个专管朝贡的大臣,把珠宝的利润直接收入国库。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可能容藩王染指?
    “耿藩前身是东江军,跟随满清多年,是清廷手中最铁杆、最有战斗力的汉人部队,绿营对尚、耿两藩还有孙延龄部的畏惧也不比八旗差多少。如果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