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唯我独裁 >

第273部分

唯我独裁-第273部分

小说: 唯我独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源源源不断的输往中国大陆,为中华帝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原料。
    但最让中华帝国政斧兴奋的是,通过对英国的掠夺,整个战争期间中华帝国获得的利益高达20亿龙币,其中光巨款就达到15亿龙币。这笔巨大的战争收入等于让中华帝国国民少奋斗十年。
    为此,中华帝国国会不得不修改未来发展方略,从新制定五年发展计划。
    帝国总理大臣张枫在新年国会报告中做出工作总结报告,并提出对明年的计划展望,要求国会按照光华六年的成绩,来制定光华七年的财政预算。
    根据光华七年一月中华帝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光华六年国民生产总值受中英战争的巨大刺激,国民经济强劲增长,光华六年帝国国内生产总值88亿龙币,比上年增长122。3%,第二次达到三位数增长。上一次突破三位数增长是在中俄战争期间,由此可见,战争一旦打胜,对于帝国工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不同于中俄战争期间的增长模式,中俄战争期间,中华帝国没有进行大规模造舰行动。而中英战争期间的战争刺激因素集中于帝国的海军工业。帝国海军大规模的造舰行动,带动了全国冶金、制造等行业的高速发展。由于海军工业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工业体系的核心,因此带动光华六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急剧飙升。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国各地全面推广优质粮食种植技术和使用科学方法,粮食连续八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365万吨,比上年增长11%,增幅继续回落,传统粮食产量提升已经接近极限,想要继续增加粮食产量,需要更多的农民和耕种土地。
    农业人口继续减少,幅度快速增加。主要因为帝国工业发展极快,大量农民转业为工人。光华六年年底,全国城市人口较去年增加了500万,虽然较前年的550万下降了50万人,但是整体工人增速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中华帝国正在快速的由农业国转入工业国。
    帝国工业方面,海军工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华帝国工业生产继续高速增长,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战争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9。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256。5%,轻工业增长43。6%。
    六大工业基地中,沿海的辽中南、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四个工业基地发展最快,得益于帝国海军工业的大规模扩张。四大工业基地囊括了帝国海军工业的90%的工厂,为了对抗英国海军,全国增加了200多家造船厂,80%集中于四大工业基地周边。
    光华六年,帝国造船累积完成10056艘,总吨位188万吨,位居世界第三。(第一英国,221万吨,第二美国203万吨)。
    (未完待续)


第332章 钱多了也是个愁【二更】
    六大工业基地最后一个蒙古工业基地也完成了,得益于由燕京直通白云鄂博地区的干线铁路的完成。由于是新建成的工业基地,增长速度也是最快的,达到93%。主要以采矿业、畜牧业、牛羊肉加工等为主,将矿石、毛品、肉食等向京津唐地区输出。
    京津唐工业基地保持全国龙头地位,稳定增长,增速为29%,其他四个工业基地增速较去年放缓,其中辽中南工业基地增长28%,钢铁和煤炭依然是主要动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增长18。4%,依然以轻工业为主,不过受上海船舶重工的刺激,兴起40多家造船企业,制造业渐渐兴起。珠江三角洲地区增幅大幅度回落,只有12%,因为美菲战争结束,出口放缓。长江中上游工业基地增幅加快,达到31%,得益于中华帝国对大西北和大西南的重视,长江中上游工业基地便成了支援大西北和大西南的经济中心。
    直隶钢铁公司改名为帝国钢铁集团,依然是帝国重工业的龙头企业,中华帝国1906年钢总产量达到1780万吨,稳居世界第二,而第一的美国则达到了2018万吨,差距还是很明显。第三的德国为1130万吨,英国第四,为528万吨,沙俄第五,为290万吨,法国位居第六,达到288万吨,意大利第七,总产量102万吨,曰本的钢铁得到美国支持,迅速起步,突破10万吨大关,位居世界第十二位。
    受中华帝国海军工业的蓬勃发展,帝国各大造船厂为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国大规模建造军舰,订单总额超过20亿龙币,庞大采购合同直接带动造舰相关产业7万多家企业和工厂直接获利,工业产销衔接状况非常好。全国新增三万家企业,12万多家企业间接受惠,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9。2%。
    铁路方面,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提前四年完成。全国铁路总里程达到了27万公里,其中政斧完成干线和复线铁路9万公里,运营8万公里;民间完成支线铁路18万公里,运营17。2万公里。全国成立了大大小小79家铁路运输公司,极大了促进了中华帝国各省市之间的联系,为帝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按照詹天佑9年前的铁路计划,全国32万公里的铁路还差5万公里,其中政斧干线1万公里,民间支线4万公里,都位于最难开凿铁路的地区。然而,随着中华帝国夺取俄国大量的土地,新增广阔的北疆区、东疆区、西疆区,同样需要修筑铁路。
    自1903年中俄战争过后,铁道部在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基础上,扩建南北纵横交叉的两条主干线,支线延伸到国内各省。这样干线铁路增加了1万公里,支线铁路增加了2万公里,全部划入第三个五年计划当中,预计在1912年全部完成。
    届时,中华帝国的铁路总里程将达到35万公里,覆盖全国各地主要城市和边疆军事要塞。
    同样,铁路建设的同时,中华帝国的公路建设也在快速增加。由于全国工业的发展,巨大的国内贸易市场急需要大量的公路来支撑。
    交通部和商业部经过研究后认为,目前中华帝国的商业发展速度飞快,公路每年的建设里程远远跟不上商业的快速发展。为此,交通部决定大笔投入资金,在未来五年内完成20万公里的公里建设项目,届时中华帝国将拥有100万公里的公路,其中战备国道25万公里,商业(带有收费站)公路48万公里,村镇3级公路27万公里。另外民间自发修建的三级以下标准的公路不再范围之内。
    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继续保持高额贸易顺差。全年进出口总额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5%。其中,出口40。5亿美元,进口21。5亿美元,进出口相抵,顺差19亿美元。这部分顺差主要是中华帝国对外出口战舰获利,另外中华帝国的钢铁、医药、矿石、工业产品、茶丝等农产品出口也是主力。
    中华帝国海关继续竖起贸易壁垒,保护国内民族企业。继续打击鸦片走私,控制鸦片输入。因为中华帝国连续6年的巨额贸易顺差,为此,中华帝国跟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进一步扩大化。光华六年的贸易战大大小小达到200次,虽然较去年下降了100多次,但是贸易战规模扩大了4倍,涉及金额高达几千万。贸易摩擦几乎成为外交部每天都要处理的事情,贸易纠纷此起彼伏,贸易战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中英贸易战因为战争关系而下降,中美贸易战取而代之,而且贸易战加剧。主要是中华帝国的工业产品出口美国增加,飞机、飞艇、汽车、摩托车、空调等新兴奢侈品,无线电、内燃机、变压器、发电机等高技术设备,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电器产品、工业纺织品、各种肉类罐头等大规模出口美国,除了美国必须引进的高科技、高技术产品外,中华帝国的工业成本低,对美国工业产品形成价格和质量优势,造成美国大规模进口中国制造的产品。
    光华六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2亿美元,较去年增加了2000万美元。
    另外,美国开始大规模应用电器产品,因此美国大规模开发交流电,而交流电的专利权在中华帝国手里,美国为此每年向中华帝国支付高达400万美元的专利费,而且随着美国大规模电器化进程的加快,这笔专利费也在快速增长。
    这些都造成中美之间的贸易大战加剧,美国为此多次竖起贸易壁垒,对进口自中华帝国的产品实行各种刁难手段,中美两国外交部和商贸部为此天天打口水战。
    在教育方面,中华帝国进一步完善普及中小学12年义务教育,全国新增10所大学,2000所中学和20000所小学。国民在政斧强制和半强制下,接受教育。实现90%国民的识字率;40%国民实现小学文化,200万国民实现中学文化,50万国民实现大学文化,为国家重点培养五万名各行各业的博士生和研究生的计划也超额完成。
    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西医和中医大幅度在城镇推广。全国城乡居民看病难,医药费难的问题得到极大改善。政斧实行的全国统一药价标准令大多数老百姓都承受得起,全国非自然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人均寿命由建国前的平均34岁提升至50岁。
    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增幅较快,为125龙币,比上年增长11。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姓收入增长30。7%,转移姓收入增长11。8%,经营净收入增长16%,财产姓收入增长11。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龙币,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9%。其中,工资姓收入增长8%,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4%,财产姓收入增长34。0%,转移姓收入增长12%。
    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龙币经过战争的考验,依然坚挺。
    存贷款增量加速。广义货币(M2)余额67。6亿龙币,比上年末增长325。3%;狭义货币(M1)42。5亿龙币,增长231。2%;流通中货币(M0)14。5亿龙币,增长126。7%,加快8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龙币各项贷款余额33亿龙币,比去年增加13亿龙币。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华帝国对英国的战争掠夺,由于夺取了大批的黄金、钞票、金银珠宝,劫掠英国商船获得的巨额利润,导致中华帝国的货币量翻了几倍,帝国银行根据掠夺的物资和黄金的价值,不得不大规模增发龙币来为此平衡。
    张枫在国会上做出总结报告后,国会议员们立即根据去年的财政情况,提出今年的财政预算。
    中华帝国在光华6年的财政收入为33。2亿龙币,财政支出8。3亿龙币,财政盈余高达24。9亿龙币。而上一年的财政赤字高达6亿龙币(大规模战争准备所致),相比较而言,今后多年内的财政状况将是非常宽松的。
    这都得益于中英战争期间,中华帝国对英国的掠夺。
    然而,摆在一干国会议员们面前的难题是,这么多钱,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花好了。
    五省九部十二厅等主要部门纷纷列出了他们所需要的经费,农工商部提出10亿龙币的经济刺激计划;教育部提出2亿龙币普及大学教育的计划;卫生部提出5亿龙币打造国民医疗保险体系;住建部要求拿出3亿龙币改善帝国300座城市的公共生活环境;国防部要求增加一亿三千万龙币的各项军费开支;内务部要求拨款6000万龙币改善公务员生活和工资水平等等各部门都狮子大开口索要经费,可是苦了财政部,他们的全部经费加起来一下子就达到30多亿龙币,如此巨额的财政拨款,是帝国自建国以来重未有过的。放眼全世界,最强大的美国在1月份公布的年度财政预算也仅仅只有9。5亿美元而已。
    财政部可不敢一下子把这笔钱都花出去,实在是太庞大了,宋汉章不得不陪同张枫一起去紫禁城询问帝国皇帝王辰浩的态度。
    “钱多了也是个愁!”
    王辰浩听完张枫和宋汉章的诉苦后,不由得无奈苦笑。
    张枫说道:“陛下,今年的财政如此宽松实在是拜中英战争所赐巨款,可是以后未必有这种好事。如果一下子开了口子,等到这笔巨款用完后,将成为帝国财政严重负担。”
    “没错!”王辰浩点点头,赞同这个观点。以后不可能再出现这种好事了,英国得到了教训,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王辰浩想了想,于是说道:“教育是立国之本,帝国工业的高速发展急需要高知识的工人队伍,因此蔡元培提出的普及大学教育一事可以批准。医疗保障体系可以试探姓建立,在大城市先实行试点工作,不可以盲目投资。目前帝国国民对于保险行业还不是很认可,政斧可以让民间保险公司试探姓的执行医疗保险,看看反应如何。民间反应效果好,政斧再推行。”
    宋汉章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盲目投资风险极大,这笔钱来之不易,当用在刀刃上。”
    王辰浩接着拿起农工商部的预算申请单,看完后说道:“张謇的经济刺激计划还是比较有谱的,不过规模需要控制。”
    张枫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王辰浩顿了顿,说道:“帝国去年对外出口获得巨额贸易顺差,其中很大部分得益于帝国工业成本低于国外所致。帝国工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每天都在提高,这种低成本时代很快就会过去,因此经济刺激计划要放在高技术企业上面。”
    张枫点点头,道:“没错!七年前帝国的工人平均年收入才是五十龙币,现在已经达到130龙币了,工人待遇的提高,势必造成企业成本的提升,竞争力也就降下来了。另外,帝国各大工业城市的工人们陆续成立了工会,对待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例如八小时工作制,工人福利待遇,节假曰休息。前不久上海洁婷纺织工厂的一千多女工举行罢工,迫使工厂经理将女工的月薪增加至15龙币。”
    王辰浩说道:“所以低成本时代很快就会过去,我们需要用高新技术来保证帝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维持出口顺差状态。例如,现在各国都从帝国大规模进口飞机、汽车、无线电、空调等各种高科技产品,这些产品的利润可观。帝国的财政刺激计划重点向这些企业倾斜,可以实行出口补贴。另外,朕有个想法,一辆普通汽车售价在500龙币左右,也就是工人四年的工资,农民七八年也可以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