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唯我独裁 >

第381部分

唯我独裁-第381部分

小说: 唯我独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士珍补充道:“同盟国只有德国海军还可以一战,但是德国的17英寸主炮的战舰迟迟无法服役,美国却已经在去年偷偷的建成了搭载17英寸巨炮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足以打败德国海军了。但是美国海军继续建造搭载18英寸巨炮的衣阿华级战列舰,还比帝国此类口径主力舰多了四艘奥林匹亚级战列巡洋舰。这已经不再是瞄准德国海军了,而是为了跟帝国海军作战而准备的。显然,美国海军希望联合协约国力量一起打败帝国海军,这样既可以解除帝国对美国的岛链封锁,又能够结束欧洲战争。”
    张謇愤愤道:“同样都作为新兴经济体,现在德国的经济被战争拖累的,肯定是完蛋了。我看美国是想独自主导战后国际秩序,趁机拉拢协约国一并把我们帝国扼杀,就像他们扼杀德国一样。”
    文武百官们纷纷点头,觉得这才是美国当前最主要的战略目的。
    文武百官们了解了当前的情况后,王辰浩这时才说道:“诸位爱卿,朕以为目前美国已经有迹象要跟帝国开战了,可能是协约国方面还在犹豫,所以美国还没有真正采取行动。不过,如果等到美国海军1916年扩充法案完成,那帝国海军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王士珍连忙道:“陛下明鉴,臣以为当趁着美国还没有完成全部计划和准备,帝国应该先下手为强,将一切试图威胁帝国的力量消灭在萌芽阶段。”
    尽管文武百官们都有心理准备了,但是听到王士珍要求主动开战时,很多官员们都为之惊讶。
    王辰浩问向众人道:“诸位爱卿,你们的意思呢?”
    文武百官当中,不乐意打仗的官员们为数不少。但是由于都接到了风声,知道王辰浩已经决定开战,因此只有张謇、蔡元培等人要求暂缓,不应该主动开战,应该先行准备一番。因为一旦对美利坚国开战,帝国的重心将转移至对美战争上面,对欧洲的军火和物资的出口将减少,影响帝国发财计划的执行。
    不过,以王士珍为首的军方代表一致认为,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如果等到美国完成了第八次海军扩充法案,还有没有查明的陆军和空军扩充法案,那时候的美''事力量将更加强大,那时被动的对美国宣战,将不利于中华帝国。
    最终,大多数文武百官都支持对美国开战,因为他们潜意识里就认为中华帝国是战无不胜的,战争结果肯定是中华帝国得大于失的。
    “臣等附议!”
    随着唐绍仪带头支持对美开战,文武百官们顿时附和,于是御前会议第一项,确定对美开战一事获得了通过。
    王辰浩点点头,道:“既然诸位都认为我们帝国可以对美开战,那么我们就得先确定帝国的综合实力情况,以及跟美国的对比差异等问题。”
    唐绍仪会意,于是说道:“启奏陛下,微臣已经责令内阁整理出了最新的由帝国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
    接着,唐绍仪呈上内阁关于帝国综合国力的最新报告。王辰浩指示殿前女官当众宣读,让所人员都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只要切实的掌握帝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够在未来对美战争时作出正确的策略。
    只听女官宣读道:“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和各种重大挑战,在帝国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帝国内阁坚定奉行帝国皇帝陛下提出的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的经济发展思想,最终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使得帝国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经济总量和工业总产值继续维持在世界第一的水平上”
    1916上半年,中华帝国国内生产总值122。6亿龙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前两个季度增长42。3%,增速比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2年同期增长463%,由于欧洲大战的刺激,帝国工业发展以超高速前进,比去年加快1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世界大战对中华帝国经济的巨大影响,直接奠定了中华帝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地位。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最快,达到168。4亿龙币,比1912年增长445。3%,主要是受世界大战刺激,重工业急剧膨胀;第二产业增加值72。9亿龙币,增长212。2%,相对较弱,主要是战略物资出口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60。4亿龙币,增长209。5%,该产业跟世界大战没有直接关系,仅仅是被高速膨胀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刺激所致。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得益于政斧的财政支持,大规模使用机械化生产,高效的化肥,以及优良的粮食品种的缘故,粮食连续17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9150万吨,比上年增长18%,比一战战前增长652%。另外油料产量增长12。7%,糖料增长12。9%。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480万吨,增长348。6%。其中,猪肉和牛肉产量3370万吨,增长313。7%。肉类的疯狂增长一度超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主要因为欧洲各国交战国急需粮食和肉类供应。一开始中华帝国大规模出口粮食和肉类,但是很快发现欧洲人更喜欢吃肉。而且光出口粮食的利润不高,将粮食加工成面粉、面包、饼干、方便面出口才赚钱。而欧洲人喜欢吃肉,因此中华帝国的肉类出口也都做成盒装的肉罐头,由于中华帝国首创的五香肉罐头非常可口,添加了防腐剂后,保质期非常长,深受欧洲各''方欢迎,因为战争期间他们更重视的是食品的保质期。他们国内生产的食品因为没有防腐剂,所以保质期不长,很多都没有运到战场上就坏了。尤其是孤立无援的地方,那里的士兵更加需要保质期长的食品罐头。因此,中华帝国在食品方面的成就,使得整个欧洲战场到处都充斥着印有中国制造的食品罐头,约占全欧洲食品的一半以上,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中华帝国获得的利润相当可观。而随着欧洲战场上对中华帝国食品的依赖程度,中华帝国很快将食品出口提价,到1916年时,中华帝国出口欧洲的食品平均涨价一倍,获得的利润比原来高出2倍。
    中华帝国登上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其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都得益于世界大战的爆发。1916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76。5%,轻工业增长63。6%。分地区看,增长最快的还是京津唐地区增长24。9%,辽中南地区增长28。4%,长江三角洲地区增长25。5%,珠江三角洲地区增长23。4%,其他地区增长速度不超过20%。
    可以看出,中华帝国沿海工业基地增长普遍快于内陆,这是因为沿海出口数量巨大,从而影响工业增长速度加快。
    工业增长最大的动力来自于中华帝国的重工业,世界大战令全球钢铁价格猛涨。中华帝国1916钢产量3690万吨,超过美国1480万吨。位于第三位的是德国1832万吨;第四英国778万吨;第五法国469万吨;第六沙俄423万吨;意大利125万吨,奥匈帝国76万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22万吨。
    如此庞大的钢产量,主要是因为对欧洲的大规模出口,基本上都消耗在战争上面了。中华帝国此时已经不需要扩大内需,因为全面国家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是根本不可能消化得了的。中华帝国的大规模铁路建设也完成了,对钢铁的需求开始下降。
    但是中华帝国还是将如此庞大的钢铁卖给了欧洲,一方面因为中华帝国出口物资都附带政治条件所致,如果你不从中华帝国进口钢铁等物资,那我就不卖给你先进武器装备,反而卖给你的敌对国。这种半讹诈式的政治附加条件,使得欧洲各国不得不从中华帝国大规模进口这些物资。
    另外一方面,中华帝国打压美国的钢铁行业。由于美国宣布局外中立,美国钢铁无法出口给欧洲,因此美国的钢铁份额被中华帝国钢铁公司挤占。美国在战前钢产量达到2600万吨,但德国的破交战封锁后,美国大量钢铁公司因为无法卖出去钢铁而倒闭,同时中华帝国的钢铁质量上乘,物美价廉,使得美国同行渐渐的无法跟中华帝国竞争。此消彼长之下,美国钢铁产量不增反减,自一战爆发到1916年,已经降至2100万吨,而中华帝国则填补了美国钢铁出口市场的空白,猛增到了3690万吨。
    到1916年,中华帝国大大小小的轻重工业公司达到1202万多家,比建国时多了1800倍。最大的依然是王辰浩控制的皇家重工集团,囊括了360行方方面面,下设752家大型公司,在中华帝国前500强企业占了305个,全球前500强企业中,中华帝国占了270个,而皇家重工集团旗下公司就占了203个。
    可以说,王辰浩旗下直接控制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公司,而且产销衔接状况都非常好。帝国60多万家企业产销率达到99。7%。这得益于世界大战的急剧物资出口,中华帝国国内政斧扩大内需,大修公路、铁路、学校、医院、工业基地等项目,庞大的欧战消耗和帝国国内的投资,自然刺激国内工业的高速发展。军火出口份额最大,直接惠及国内上89万家大中小型军火公司和连带半军工企业。
    进出口总额暴增,去年全年贸易顺差达到205亿龙币,今年上半年就突破了109亿龙币大关。其中,出口96亿龙币,进口13亿龙币,进出口相抵,顺差83亿龙币。
    巨额的贸易顺差,几乎将欧洲今年上半年的84%的工业增加值都流入了中华帝国国内,并以黄金和白银等硬通货作为国际贸易结算,使得中华帝国的黄金和白银储备较建国时猛增了10倍,国际金融中心从欧洲的伦敦转移至中华帝国的首都北_京和上_海,其中北_京成为世界第一金融中心,其次是纽约,第三是上_海,伦敦降至第四位。
    中华帝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后,工农比例发生彻底的变化,中国工人人数由建国前的不足100万人,猛增加到1916年的1。49亿人。
    城镇居民收入高速增长,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1龙币,比上年增长21。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姓收入增长9。7%,转移姓收入增长12。8%,经营净收入增长12。1%,财产姓收入增长20。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龙币,增长3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9%。其中,工资姓收入增长17。9%,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2。1%,财产姓收入增长21。0%,转移姓收入增长13。8%。
    从工农收入比例来看,工人的收入还是远远超过农民的。不过,按照生活标准来看,20年前20龙币够一家四口温饱,如今物价指数仅仅小幅度上涨,一家四口35龙币即可温饱,城市消费高一些,需要60龙币左右。由此可见,中华帝国国民已经摆脱了温饱生活,步入富裕生活,达到欧洲荷兰这种二级发达国家的水平,但跟美国相比较,平均收入还差距102美元,即便欧洲的英法德三国国力消耗巨大,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依然比中华帝国高出十几美元,比起来仍然有段不小的距离要追。
    当然,主要是因为中华帝国的人口太过众多,是美国人口的4。5倍,因此尽管在这次世界大战中成了暴发户,经济总量和工业总产值都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是平均到个人,再高的数据除以4。5亿人口就变得非常少了。
    不过,以中华帝国目前的增长速度来看,如果欧战再打两年,中华帝国无疑将会在总量和人均这两方面都达到美国水平。
    最能体现中华帝国大发战争财的就是货币供应量的超高速增长。随着美国参战,美元也开始波动,不再跟黄金直接挂钩,全球只有中华帝国的龙币依然可以跟黄金、直接兑换,成为全球货币体系中,超级坚挺的唯一币种。同时,也随着中华帝国插手欧洲事务,龙币成为国际通用货币,更是所有国家老百姓争相储备的币种,因为只有龙币坚挺,只有持有龙币才能够保值。
    在这种非常好的国际货币环境当中,中华帝国龙币的发行量每秒钟都在激增当中,帝国银行的印钞机曰夜不停的印刷,但依然无法满足龙币的市场流通量,因为全世界各国政斧和民间都在大量持有龙币,中华帝国在战前的6套龙币印钞机到1916年时已经超负荷了,帝国银行于是不得不推出500龙币、1000龙币、10000龙币大钞,用以国际结算使用。
    来自帝国银行的报告显示,中华帝国的存贷款增量保持高速。广义货币(M2)余额147。6亿龙币,比上年末增长19。7%;狭义货币(M1)33。7亿龙币,增长21。2%;流通中货币(M0)46。5亿龙币,比建国时增长了3倍多,表明中华帝国的国家财富累积已经翻了三番。
    金融机构龙币各项贷款余额64。9亿龙币,比去年增加10亿龙币,主要用于向同盟国进行战争贷款。各项存款余额124。8亿龙币,其中以王辰浩的个人存款最多,达到49亿龙币,继续稳坐世界首富。如果包括皇家重工集团和紫禁城等皇室固定资产,总额将达到105亿龙币。而在世界大战中备受摧残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其资产已经从原来的60亿美元降至45亿美元,可谓损失惨重。
    在黄金和白银储备上,1916年全球黄金总量约3。6万吨左右,其中民间储藏约占9700吨,中华帝国国库储备了11452吨黄金,约占全球各国黄金储备总量的49%,而这一年全球黄金开采总量仅有335吨。1916年全球白银总量69。4万吨,中华帝国国库里便储备了16。7万吨。
    这些黄金和白银将作为中华帝国银行发行龙币的标尺,同时也代表着世界30%的财富掌握在中华帝国手里。
    教育方面,中华帝国已经完成了普及大学的16年义务教育制度,全国幼儿园41。2万所,小学39。42万所,中学17。9万所,大学1462所,夜校6000所,包括复读的中青年人,共用学生3600多万,全民强制、半强制识字计划完成。第一批从小就接受中华帝国学校教育的第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业已毕业,他们从小就受到中华帝国各种知识、思想、文化和科技的影响,脑子里的封建落后思想非常少,也是最叛逆的一代,因为他们正处于中华帝国整风运动结束后的第一批学子。从小就天天背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忠于帝国忠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