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混在东汉末 >

第262部分

混在东汉末-第262部分

小说: 混在东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赐心急如焚,他几次和卢植谈论的时候都大骂刘修,就是他引张角入洛阳论道,这才惹出这么多事。张角就是个乱根,以后他迟早要惹出祸事来。
    让杨赐更担心的是,天子对张角越来越信任,哪怕是满朝文武都在痛骂张角,依然不能改变天子对张角的好感,反而让天子觉得张角才是个忠臣。
    “然明,北疆不能乱。”在宫门口,杨赐仰着脸,看着暖洋洋的阳光,突然说了一句。
    “杨公,北疆不会乱。”张奂叹了一口气:“我担心的不是北疆,而是洛阳。”
    杨赐转过头看着他。
    “这件事是不是刘修惹出来的暂且不论,就算是吧,他的建议也不错。借着大巫师的死,逐渐的干预匈奴人的事务,尽可能把匈奴人的内患消弥于无形,这个方向一点也不错。关键在于分寸怎么掌握,干预到什么程度,如果太急,逼反了匈奴人固然不妥,但是放过这个机会,坐视匈奴人坐大,也是坐失良机。”
    张奂摇摇头:“杨公,我在北疆多年,承méng天子鸿恩,诸公谬赞,让我做了太尉。可是说真的,我自觉有愧啊。”
    杨赐沉思片刻,也叹了口气,他知道张奂在北疆虽然威名赫赫,其实也是受了很多委屈的。他重提另一个话题:“刚才你说北疆不会乱?”
    “嗯,至少暂时不会。”张奂很有信心的点点头:“段纪明坐镇太原,太原以南可保无恙,北面怎么折腾,能折腾到什么地步,那就要看他的几个弟子的本事了。”
    杨赐眼睛一翻:“段纪明一人能当百万兵又如何,如果没有粮赋,他能怎么办?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打赢了,是你们的功劳,打输了,就是我的责任?”
    张奂连忙摆手,凑到杨赐身边说道:“杨公,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并州那摊子事就扔给段纪明师生吧,你不要管,我也不要管。”
    “你这什么话?”杨赐气极而笑:“难道让他们割据一方,自立为王?”
    “他有本事割据一方,就是成功。”张奂嘿嘿一笑,又接着说道:“再说了,你觉得陛下会给他割据的机会吗?你认为是段颎还是刘修有割据一方的可能?”
    杨赐撇了撇嘴,瞪了张奂一眼,拂袖而去。张奂有些无趣的mō了mō鼻子,张昶走了过来,不满的看着杨赐的背影:“哼,得意什么,看他这个司徒能做几年。”
    “闭嘴!”张奂沉下脸喝了一声,张昶不情不愿的闭上了嘴巴。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对这些儒生这么忍气吞声,身为三公之首的太尉,还比杨赐年长几岁,却要对杨赐一口一个杨公,偏偏杨赐还不怎么领情。
    
    天子背着手,缓缓而行,隆冬腊月,花园里基本上没什么花,只有腊梅开得正盛,平常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鹅黄花瓣像一颗颗黄sè的小球缀在苍黑sè的枝条上,幽香阵阵,沁人心脾。
    “你怎么看?”
    “陛下,臣以为应该抓住机会,分裂匈奴人。”张角紧跟在后面,轻声说道:“匈奴人信巫重巫,大巫师的死对他们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打击,如果能控制大巫师的废立,那可比单于的废立更加有效。如果能把匈奴人掌握在手心里,甚至把他们变成编户齐民,不仅以后每年不用花那么多钱赏赐,并州也一下子增加了近百万人口,平添无数财赋啊。”
    “怎么控制?”天子伸手拉过一枝梅,凑在鼻端闻了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张角沉默了好一会,天子有些奇怪,转过头看了他一眼:“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陛下,不知道陛下知道不知道,刘修手中有一件神物。”
    “神物?”天子转了转眼珠:“你是说那把匕首?我知道,很锋利,但是要说是神物,恐怕也不至于吧。”
    “不是匕首。”张角很严肃的说道:“是一枚指环,能请神的指环。”
    “请神?”天子的脸sè突然沉了下来:“他从来没和我说过。”
    “陛下不妨问问我师妹,她曾经见识过那枚指环。”张角接着说道:“那枚指环原本是臣传道时所用,后来落入刘修手中,而唐英子就是那枚指环的主人,她曾经是太平道的圣女。”
    “有这事?”天子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是,后来圣女带着指环失踪了,等臣知道的时候,刘修已经成了指环的主人。”
    “你没去要回来?”天子歪了歪嘴角,尽量让自己显得若无其事一些,只是眼中挥之不去的愤怒暴lù了他的心思。
    “这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张角见天子脸sè不善,连忙劝慰道:“陛下,神物都是认主的,不得其人,不传其道。刘修是陛下的臣子,他成为指环的主人,也是陛下的福气啊。”
    “是吗。”天子不以为然的说了一句,重新向前走去。他又失望又生气,他在宫里建了祠堂,祭礼老子、浮屠,也很虔诚的拜祭,可是却没有得到什么神的恩赐,刘修有神物,也明知他对神明的渴望,却从来没有提及过。
    这么重要的事,他居然不告诉朕,他究竟有多少事瞒着朕?
    “是啊,刘修从中学到了墨子五行术,武艺大进。”
    “墨子五行术?武艺?”天子诧异的转过头:“除了武艺,还有什么?”
    “还有道术,不过,他不信。”
    “不信?”天子好奇心大起。
    “是的。指环中有很多高深莫测的道术,是修道之人梦寐以求的神物,但是他偏偏不信,除了从中学到墨子五行术之外,他对那些道术一概不当回事。”张角很无奈的说道:“他不仅不信,还说我们是走了歪门邪道,拿一些江湖术士的幻术当宝贝。”
    天子忍不住哈哈大笑。张角和卢氏都在他面前表演过道术,说实在的,他也觉得那些杂耍俳优表演的幻术差不多。宫苑里就养着这些人,有的还是从遥远的大秦来的,他们会表演诸如吞剑、弄丸、吐火之类的把戏,和张角他们表演的的确差不多。
    “墨子五行术又是什么?”
    “是一种手搏之术。”
    “你会吗?”
    张角摇了摇头:“臣学过,但是觉得不合适臣,后来就放弃了。”
    “不适合?”
    “是的,臣练了大概有半年时间,发现身体越练越弱,后来就放弃了。”张角苦笑道:“虽说道不远人,而是也不能强求,当顺其自然。墨子五行术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练习的。”
    天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想了片刻,突然问道:“那你说,你传授的房中要术是不是也不太适合我?”
    张角迟疑了一下。他传过房中术给天子,还特地送了几个修炼过房中术的女弟子进宫,但据得到了回报说,天子虽然很喜欢那几个女弟子,房中术的修炼却并不如意,天子的身体反倒有些亏损的迹像。这一点张角从天子的脸sè也能看得出来。
    “陛下,修道当循序渐进,保精节yù。”
    天子尴尬的mō了mō鼻子,没有再说下去。他继续向前走去,“你看匈奴人的事怎么处理好?”
    “陛下,我师妹精通道术,又是个女子,何不让她去一趟,先了解一下匈奴人的大巫师究竟修炼的是什么道术?”
    “嗯,这倒也是个办法。”天子点点头,想了想,又说:“同时也看看刘修究竟能不能打仗,这都几个月了,一点好消息也没有。对了,你能不能用道术诅咒一下鲜卑人?”
    张角yù言又止,心道就凭刘修那点兵,要想在鲜卑人的头上占点便宜,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能全身而返就是大幸了,还想打胜仗?除非他谎报军功。不过他也知道,天子现在天天盼着刘修能打几个胜仗,证明一下天子让他去并州是英明的决定,而不是一时xìng起的胡闹。
    至于道术,如果能咒死人,那他早就把那些该死的全咒死了,哪里需要等天子提醒。
    
    杨赐怏怏不乐的回到了府中,一进门就得知袁逢来了,说是来看女儿和外孙的。他愣了一下,知道这些都是幌子,十有八九又是和朝政有关。袁逢现在只是个虎贲中郎将,说起来也是二千石,但基本没什么机会参加朝议。
    “杨公。”听到杨赐回府消息的袁逢从里面走了出来,老远的就打招呼,脸上堆着灿烂的笑容。杨赐有些不习惯,摆摆手:“自家亲戚,不用这么客气。上堂坐吧。”他听到房里有小孩的哭声,中间还杂夹着一个男子的笑声,不免有些奇怪:“公路来了?”
    “是啊,他在家闲得没事,就来看看姊姊和外甥,如果杨公有空,也好向杨公请益请益啊。”
    “他也想去北疆?”杨赐故意说道。
    “他那点本事去什么北疆啊。”袁逢连忙说道:“他去年参加了考试,成绩不佳,今年下了功夫,考得还算过得去,只是不知道今年这些人什么时候能授职啊?”
    杨赐暗自叹了一口气,再一次骂了刘修一句多事,敷衍道:“正在想办法。”
    袁逢体贴的点点头:“我也知道,你这个司徒做得辛苦。三公之中,要说舒服的,还是唐珍那个司空,你那些个辛苦全成全了他。”
    杨赐没吭声,拿起杯子喝酒遮脸。他看不起唐珍,但是他知道唐珍的背后是张让和赵忠,在唐珍没有明显的过失之前,他不能轻举妄动。袁逢来挑拨他,实在没什么意思。
    “杨公,有北疆的消息吗?”袁逢不动声sè的换了个话题,“陈太丘来问了几次,我可是什么也不清楚,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暂时还没有。”
    “那刘修在干什么?长水营有没有和鲜卑人接战?”
    “如果有接战,袁绍会没有消息传回来?”杨赐忍不住了,没好气的说道:“北疆的情况你真的一点也不知道?长水营是新练的兵,别看演武的时候还像回事,真正上了战场,谁知道会打成什么样。你应该庆幸现在还没有消息传回来。”
    袁逢有些窘,正如杨赐所说,没有消息传回来,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好消息,因为长水营能打胜仗的机会实在太小了,一旦接战,战败的可能xìng非常大,刀剑不长眼,万一袁绍有什么闪失,那袁家的损失可就大了。
    “其实我们也是担心北疆的战事。”袁逢讪讪的说道:“刘修虽然聪明,却是太年轻了,应该让他先到边疆适应一段时间,从军候什么的做起,这一下子就做了长水校尉,担子着实有些太重了,怕是他承受不住啊。”
    杨赐忧心冲冲,年轻的天子,年轻的权臣,这些人都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管理这么大的国家有那么容易吗?连他这样熟读诗书,为政多年的人都觉得紧张,偏偏他们觉得这事简单得很。特别是那个张角,动不动就说什么“治大国如烹小鲜”,他懂什么,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吗?
    “你耐心的等着吧。”杨赐心情非常不好,没有心思再和袁逢说下去了。他盯着袁逢说道:“你给本初装备了五十名亲卫,可是你想过没有,五十名亲卫也许能保住本初的xìng命,却未必能影响一场战事。你要是真想本初立功凯旋,是不是应该多筹集一些粮食送到北疆去?”
    “这这可不是我袁家一家的事啊。”袁逢尴尬的说道:“杨公,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长水营是朝廷的长水营,总不能因为本初是长水营的司马,就由我袁家来供养长水营吧。”
    杨赐见袁逢胡搅蛮缠,故意歪解他的意思,心情大坏,再也没耐心和他说下去,摆了摆手,告了个罪,起身走了。袁逢被他晾在堂上,也非常不高兴。一想到刘修如果吃了败仗,朝廷的格局就可能有大的变动,他就是期盼不已,只是想到袁绍时,他不免又有些担心。
    袁逢离开杨府,没有回自已的家,直接去了袁隗的府第。上了堂之后,见堂上除了袁隗和陈寔之外,还有一个五十左右的老者和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不免有些诧异。袁隗见了,笑着介绍道:“这位是颍川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荀慈明,这位是他的从孙荀攸荀公达,刚到洛阳,先到你的府上,闻说你不在,这才到我这儿来小坐。”
    袁逢一听,连忙上前行礼:“原来是神君后人,无双慈明啊,久仰久仰。”
    荀爽浅笑着还了礼。袁逢入座后,说了些客套话,才问起了荀爽的来意。荀爽转过头看看荀攸笑道:“我这从孙是个好兵之人,听何伯求说北疆有战事,颇为心动,特来府上打听打听。”
    袁逢灵机一动,看了一眼袁隗,袁隗不动声sè的点了点头,袁逢笑道:“暂时还没有消息,不过既然心动,何不化诸行动,到北疆游历一番?太丘公的儿子陈季方也在北疆呢。”
    ——————
    一月之首,求月票!一周之首,求推荐票!
    今日双更。!。

第243章 喜相逢
    光禄城位于五原塞西北,杨树湖东北,得名于建城者汉武帝朝的光禄勋徐自为。那时匈奴人已经被赶到大漠以北,为了加强对五原、朔方的控制,汉人在塞外建立了几十个亭障,绵延千里,直到浚稽山下。光禄城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设施也最全,故称为城,作为塞外亭障的管理机构,和匈奴人的交往也大多在此城进行。
    后来中原兵火四起,朝廷无力北顾,光禄城以及那些亭障就渐渐的荒废了,匈奴人卷土重来,他们对这些亭障恨之入骨,报复xìng的拆掉了不少,光禄城也在其中,如今无人居住,杂草丛生,成了野狼、野狐的家园,冬天暴风雪来临的时候,呼啸的北风吹过城垛,犹如百年前的冤hún在叫。
    如今这里是红日部落的牧场,鲜卑人住惯了帐篷,不喜欢呆在城里,所以他们也没有心思对光禄城进行修复,至于过路的商人,他们偶尔在里面住一下,第二天就要起程赶往远方,当然也不会有心情和财力去整理。
    光禄城孤独的在这里立了两百年,经常光顾的还是只有野狼、野狐,偶尔还有几个路人。
    一个鲜卑斥候纵马而来,他在雪原上奔驰了半天,又冷又饿,脸都被风吹僵了,想要进光禄城歇歇脚,光禄城虽然已经没有什么木头可以生火,但是疯长的野草却不少,如果还能再打只狼或者兔子什么的烤一烤,那就再好不过了。
    “吁——”鲜卑斥候在临进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