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混在东汉末 >

第280部分

混在东汉末-第280部分

小说: 混在东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息国?”卢氏有些诧异:“安息国不是信浮屠吗,怎么还有道经?”
    “浮屠是后来才传过去的吧?”刘修不是很确定。
    卢氏接过来看了两眼·突然有些诧异,她顾不上和刘修说话,迅速的翻了几页书。她看书速度非常快,虽然说不是一目十行,但比起平常人至少快了一倍。
    “风雪姑娘,这光明之神东行的故事,是真的吗?”
    风雪对刘修把她亲手写的东西给卢氏看非常不高兴,现在卢氏又在质疑她的真实xìng,她更不满了。要不是看在刘修的面子上,她恨不得一把夺回来。
    “离然是真的。”她没好气的说道:“那个故事我小时候听过无数遍,绝不会错的卢氏这才注意到风雪的不高兴,歉意的笑了笑,从案上取过纸和笔,很快画了一个图案,推到风雪面前:“你看过这个吗?红sè的。”
    风雪瞟了一眼那个图案,也愣住了,伸出一根手指抠着嘴chún,长长的眼睫闪了闪:“好象在哪儿看过,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光明之神的符物。”
    被冷落到一旁的刘修探头看了一眼,见是一个似树又似火,有很多支叉的图形,在上方有一个大大的圆形,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我师尊说过,有一个神秘的种族由西昆仑而来,进入中原,曾经强大一时,他们拥有高超的道术,可以呼风唤雨,役鬼使神,在中原统治了几千年,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消亡了,他们有一些后人流落四方,每一个人都有不可思议的道术,但是他们都说,他们的道术都只是皮毛而已,掌握了最高道术的王者去了巴蜀,隐藏在大山之中,隐世不出。”卢氏指了指那个图案,“这就是他们的徽号。”
    “真的?”风雪吃惊的睁大了眼睛。
    “至少我是这么听师尊说的。”卢氏点点头,“大人想必不知道,天师是沛国人,是留侯张良的子孙,他后来入山修道,先在龙虎山,后来又去了鹤鸣山,就是一路追踪而去。可惜,他追到鹤鸣山,就再也找不到进一步的线索了。”
    风雪失望的叹了一口中气。
    已经沦落为观众的刘修看看风雪,再看看卢氏,心道这两个女人还真是八卦啊,一个根本不靠谱的传说,还说得像个真的。几千年?中国历史上有几千年的王朝吗?
    “嗯咳,夫人,三皇五帝到如今,哪个王朝有几千年啊?”
    卢氏斜睨了他一眼:“敢问大人,你知道你祖父的事迹和音容吗?”
    刘修眨了眨眼睛,他想起章太炎大师质问疑古派历史学家的那个问题了。他笑了笑,摇摇头,却不肯让步的说道:“我是没见过,可是无祖则无父,无父则无我·这个是常识,可以推理得知,至于你那个几千年的王朝,又从何得知?你怎么知道他不是某个人信口胡说。”
    “字字有神灵,怎么可能是信口胡说,大人没有任何证据,就认定别人是信口胡说,未免有些孟浪了。”卢氏针锋相对的说道:“再者·何为父,何为母?大人说无祖则无父,无父则无我,那大人可知世上自有奇物,无父无母,环而自生?又有精hún鬼魄,秉天地而生?大人修行五行之术,五行相生相克·何为何之父,何为何之子?”
    刘修只知道张角的口才一流,从来不知道卢氏的辞锋也是如此犀利,一时之间倒有些抵挡不住,不由得有些汗颜。好在他也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没有lù出任何慌张的神情,只是静静的听卢氏说,然后抓住她的一个话题,立刻抢过了话题的主动权。
    “夫人刚才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刘修从腰间拿出那柄短刀,轻轻的放在案上:“敢问夫人,同样是一块铁,为何有的人打出来的刀是削铁如泥的宝刀·价值千金·有的人打出来的刀却只能砍瓜切菜,价不过百钱?”
    “当然是技艺有差。”
    “那技艺差在什么地方?”刘修追问道:“同样是刀,什么样的差距会让他们判若云泥?”
    卢氏语塞,她修道有术·符术高超,但是打铁不是她的长项。
    “夫人想必也知道,汉军其实骑术大部分都不如胡人,可是汉军面对同等数量的胡人时,大多能战上风,为什么?不是因为汉军之中有道人,而是因为汉军的铁甲比皮甲坚固,因为汉军的环刀比他们的青铜刀更锋利。我们这次能以少胜多,连战连捷,不是因为有王稚道长,而是因为我们的装配比他们强得多。这一点,我相信夫人不会反对吧?”
    卢氏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
    “另外,我想还有几点,也是夫人无法反对的。”刘修掰起手指头接着说道:“夫人说过,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术凤毛麟角,纵使是到了夫人这样的境界,也是要吃饭喝水的,不可能餐风饮lù,可是粮食在春秋战国时亩产一石,现在平均亩产能达到三石,这也不是什么道士的贡献。
    夫人说过无数的神仙,可是大多无考,我所知道的老子、庄子,老子西入流沙,去向不明,我且不说。庄子被你们尊为真人,可是你别忘了,庄子饿了,也要向人借米的。
    如果庄子都做不到不食人间烟火,你们汲汲于成仙得道,是不是有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刘修一口气说了几个道教的死xué,其实也是绝大部分宗教的死xué:总想一步登上天堂,最后却要为肉身的温饱奔bō,最后真正修道的越来越少,以此为职业骗吃骗喝的倒成了主流。
    “那大人以为,追求大道是虚妄的?”
    刘修摇了摇头,他不相信自己有那么大的说服力,几句话就能让卢氏这样修道多年的人放弃信仰,成为无神论者,实际上这个世界现在大概除了他,都是有神论者。要说异类,他才是真正的异类。
    “大道是美好的,可是不能像你们这样追求。”刘修想了想,大步走到门外,指着天上的月亮说:“比如说,大道就是天上的月亮,我们要到月亮上去,应该怎么做?”
    卢氏不假思索的说道:“修炼,只要炼到练神还虚,到时候天下都去得,何况月亮。”
    刘修很无语。
    “你觉得你能练到那一步吗?”
    卢氏摇摇头,有些沮丧:“师尊说我资质有限,这辈子恐怕是不成了。”
    “就算你能练到,你能保证你儿子张鲁或者张卫就一定会吗?”
    “这不能。”卢氏肯定的说道:“道可传,却只能自己修炼,要不然修道何至于这么难。”
    “这就对了。”刘修一拍手,重新把话题转回到了刀上:“可是一个打刀的师傅,他却可以把打刀的诀窍传授给他的弟子,只要他的弟子按着同样的办法去做,他就能和他的师傅一样打出锋利的刀来。我们假设一下,我们不是靠道术上月亮,而是发明一艘飞船,到时候只要把图样传下去,不管是谁只要按照这个图样去制造,他就能上月亮,岂不是更好?”
    “飞船?”卢氏和风雪都méng了。
    “啊?啊,就是那么一个装置啦,说成一辆飞车也行。”刘修连忙敷衍道,“也许这样的车一代人造不出来,两代人造不出来,但是一代人努力就有一些进步积累十代人、百代人,再不成就千代人,总会离飞到月亮上这个目标越来越近吧?”
    卢氏似乎明白了一些,试探的问道:“大人的意思,是做一些可以传给后人的修行,把一个人的修行,变成能延续几十代人,几百代人持续不断的修行?”
    “还是夫人聪明。”刘修立刻夸了一句:“你想啊你们修道,在得道之前,总需要吃喝吧?所有人都去修道显然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不把眼光放长一些,分出一部分精力来顾顾这人间的俗事?比如研究研究怎么让这刀更锋利这样才好更好的保证安全,比如研究研究怎么能让同样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免得有饥荒,养活更多的人,也好让你们更能安心的去修道。”
    刘修竭力全尽的把他理解的科学套上道术的皮,把卢氏对道术引到对技术的热情上来,卢氏虽然没有表现出太强的兴趣,但是她也没有立即反对,只是说还要思索一下毕竟刘修说的这个和她理解的道区别太大了。
    “其实这也是一回事。”刘修趁热打铁再进一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者天地人人为三才之一,你们是想从三一下子修到道,而我认为应该先由三修到二,再由二修到一,然后再由一修到道,这样虽然慢一些,却更加稳妥。别的不说,三才天地人,你们现在最多修的是人道,天道、地道都不通,能明白真正的道吗?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叫自然,自然就是我们身边的万物啊。这把刀是自然,这根木头是自然,这滴水也是自然,你们研究这些,就是在研究真正的道嘛。”
    卢氏忍俊不禁,掩chún而笑:“大人道学不经,可是辩论起来却是舌灿莲花。”
    “领会精神,领会精神。”刘修不敢和卢氏辩论道学,他知道自己不是卢氏的对手。道经虽然还没有后世的道藏那么繁复,但他只知道老子五千言,肯定是不够人家踩的。
    卢氏收起了笑容,思索着点了点头:“其实大人说的,我大致也能明白一些,这些都是术。术易求而道难修,所以修道之人重道而轻术,大人从自身经历出发,提出积术而修道,未尝不是一种办法。也许这正是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
    刘修没有再接她的话茬,只要她自己开始找理由,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的,比他这个门外汉去说更自然。他需要的就是卢氏把道门中那些精通各种技术的人找来做些踏踏实实的研究,那些哲学的研究要不要?当然要,思辩上的拓展是技术拓展的先锋,没有相对论,哪来二十一世纪物理学的大发展。
    问题是,如果没有坚实的实验技术来验证相对论,相对论不就是一句痴人说梦?
    爱因斯坦这样的人,只有准备好了合适的土壤,然后等他自已出现,而他能做的,就是培植这个合适的土壤。
    刘修对卢氏说,有一把利刃在手,一个战士可以轻松制服两到三个手持青铜刀的敌人,并州的地形决定了不可能驻扎大量的兵力,我必须采用精兵的方式,所以急切的需要在这方面有特长的人,夫人如果能帮我这个忙,我可以帮助夫人在并州传道。当然了,传道也要分三六九等,像普通百姓,你就让他们老老实实的耕地就是了,特别是匈奴人,你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做个汉人才好。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就可以传一些研究天地之道的具体法门,再往上一层的,就可以传些吐纳功夫啊什么的,最后你肯定能选出几个有天赋的弟子,总比现在这样传道好吧。
    虽然非常不赞同刘修对道术的理解,但卢氏还是被刘修描绘的前景说动了心,吸引读书人入道,一直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很难做到,读书有成的人都想着做官,谁愿意去修道啊。只有张角那种做官不成的才去传道,现在有官做了,做官比传道还热心呢。
    “大人所言,妾身······要和道门中的诸位祭酒商量一下。”!。

第257章 乐不思蜀
    卢氏随即和王稚进行了紧急磋商,在系师张衡逝世之后,王稚等几人辈份最高的弟子已经是卢氏最大的依靠,王稚又在刘修身边,和刘修的关系非常亲近,他的意见比其他几个弟子的意见更为有效。
    王稚很担心,他对卢氏说,刘修要的不是道门子弟,而是精通百家技术的人,更接近于墨家子弟。墨家曾经是显赫一时的门派,可是自从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在朝庭不遗余力的打击下,墨家已经衰败了,残余的门人隐匿民间,可是并未消亡,他们以各种其他的面貌时隐时现,有的甚至融入到其他学派之中,而很多游侠的背后可能就有墨家的影子。
    道门中也有这样的人,刘修所习的五行术,就标以墨子的名号,很可能是当初墨家遗留下来的宝物。墨家以能工巧匠出名,他们有这样的宝物更合乎情理。
    王稚倒不是担心牵扯到墨门会带来麻烦,他是怕在思想上的混乱会给天师道带来分裂。道门中人信奉老子,讲究谦卑自抑,离世隐居,不问俗事,不争强好胜,而刘修需要是更高更强,他这个思想和道家思想正好背道而驰。
    如果接受了刘修这个条件,他们以后宣讲道义的时候,怎么向信徒解释?道门还是道门吗,那不是披了一个道门皮的墨门吗?
    卢氏担心的也是这个问题。
    两人又找到刘修,说明了他们的担心。刘修反问了他们一句,那就是你们道家输给儒家的原因。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你们偏偏要自废武功,你们不死谁死?王稚你每天练什么剑术,干脆到山里找个山洞,把自己封起来练龟息吧。
    卢氏说,老子说,因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庄子说,大树因为有用才被砍,歪脖树因为没用活千年。没等她说完,刘修直接反驳道,我现在很明白的对你们说,你们如果对我没用,我就先把你们灭了。你们要是对我有用,我就支持你们,大家一起发展,明白?
    卢氏彻底哑火。
    看到他们又气又急的样子,刘修是又好气又好笑,他缓了口气,对卢氏说:“这样吧,要你们一下子转过弯来,我估计也不可能。我现在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特别是懂医术的医匠和制造兵器的铁匠,还有种果树经验的人,你们给我多找一些来,思想上的分歧,我们暂且搁置一边,反正在对普通百姓的传道上,我们的态度是一致的,至于读书人,还有时间,我们慢慢讨论再是。
    卢氏听他松了口,这才松了一口气,她生怕刘修反悔,立刻安排人去准备,从鹤鸣山紧急抽调得力人手到并州设立靖庐和治所。两天之后,五百多从陇西、北地、西河一带赶来的天师道信众赶到,他们都是有一定骑射能力的并凉壮士,刘修简单的测试了之后,十分满意,把他们全部拨给了张飞,同时任命了从洛阳闻讯赶来的小道士张修为军曲侯,协助张飞管理这些由道教徒为主的亲卫骑。
    刘修随即带着大军赶往曼柏,当于骨都侯带着部众随行。
    
    和连听了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