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混在东汉末 >

第484部分

混在东汉末-第484部分

小说: 混在东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修同意,让骆曜立刻赶到鹄鸣山去一趟,如果可能,好到成都城里看一看。骆曜应了,立刻起程赶往成都。
    刘修在宕渠城外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等到了朴胡之后,就一起赶往阆中。要从宕渠到阆中,就要穿过一大片山区,这里的山属于大巴山的南侧,虽然没有大巴山主峰那么险峻,但是走起来也不轻松,茂密的森林人迹罕至,连条路都没有,如果不是朴胡领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走。刘修一边感慨于这个时代绿化好,一边走得气喘吁吁,他身上的衣服已经在一个多月的跋涉中破烂不堪,这时候如果突然出现在长安或者洛阳,大概没有人会相信他是堂堂的楚王世,车骑将军。
    在原始森林中走了八天,他们终于看到了浑浊的西汉水。西汉水又称犀牛江,也就是后来的嘉陵江,发源于凉州汉阳郡上邽县南的嶓冢山,流经武都、巴郡,后注入长江,是巴蜀众多水系中含沙量大的一条河。
    “从这里再往上走五六十里,便是阆中。”朴胡喘着气,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西汉水的上游:“我们好坐船过去,要不然太难走了。”
    刘修也有些累,这一个多月在原始丛林中的跋涉可真是考验人啊,以他这样的体魄也有些吃不消,何况其他人了,如果不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万一发生冲突,他们可不占胜算,这个时候宁愿多花些钱,也要恢复一下体力。(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第六卷 共逐鹿 第475章 锦帆贼甘宁(上)
    原创刘修他们沿着河岸向北走了一里多路,就看到了一个码头,码头旁是一个聚落,看样也不大,也就是三五十户人家,从门前挂的鱼网、鱼干来看,这个聚落大都靠行船、打鱼为生
    “行了,这里肯定有船去阆中。”朴胡如释重负的笑了起来。刘修和郭嘉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的笑了。朴胡是板楯七姓中朴家的下一代家主,以后要统领着善战的板楯蛮,体能当然也不错,在丛林里走了八天,他一直在前面开道。可是从这句话却可以看得出来,他并不愿意过丛林里的生活,在思想上,他已经悄悄的脱离了原始的质朴。
    这并不稀奇,向往安逸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本能,别看是不是儒生都把孟那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得挺顺口,可是真正愿意主动的去过苦rì磨砺自己的人还是太少了,所以后世一个个王朝建立起来,一个个又败落下去,不管他是来自于中原还是来自于草原,所有的统治阶级都不可阻止的腐朽了,的十几年,慢的百十年。
    “将军少主,你在这里等一等,我去找条船。”朴胡很主动的说道。不知是因为刘修的“道术”高明,还是因为刘修的地位超然,朴胡对他非常尊敬。
    修点了点头,很自然的在旁边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这块石头很光滑,显然经常有人坐,或者有孩童在上面攀爬。“奉孝。你也坐一会。”刘修对郭嘉勾了勾手指,郭嘉走到他身边,在旁边一块小一点的石头上坐了。虽然刘修坐的那块石头宽敞得足以坐下三个人,可是郭嘉即使是在这种场合,也不愿意乱了规矩。
    庞德、阎明是一动不动的扶刀而立,jǐng惕的站在刘修身后,许禇扶着刀。在刘修侧前方来回踱着步,虎士们散在四周。只有王稚比较轻松一点,抱着剑。靠着一棵树假寐。
    朴胡过了很久回来,他的脸sè不太好,走到刘修身边。躬身施了礼:“少主,我们走吧。”
    “出什么事了?怎么这么久?”
    朴胡的脸颊抽搐了一下,刚要说话,刘修就看到一群穿着短衣,卷着裤腿的黝黑汉兴高采烈的走了过来,一个个谈笑风生,喜气洋洋。他们和刘修擦肩而过,有人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但是没有太在意,一个个嘀咕着刘修基本听不懂的方言过去了。
    “少主。你看!”郭嘉轻声提醒了一句,向一个汉看去。刘修点了点头,他已经发现了那汉怀里揣着一段锦,华丽的织锦和他们身上的粗布衣服对比强烈,显然不是自已的东西。刘修很又注意到。不是一个人有,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块,胸前鼓鼓囊囊的,显得很丰满。
    “难道是一群贼,刚刚打劫归来?”刘修不由得提高了jǐng惕,不用他多说。虎士们已经散开,不动声sè的将那群汉和刘修隔了开来。
    朴胡领着刘修等人来到江边,一艘大船已经在码头旁等候,一个满脸浅绿sè水锈的老汉站在码头旁,恭敬的看着大步走来的刘修。他用力拉紧了手里的麻绳,将船靠紧岸边,等刘修等人鱼贯上船,他解开缆绳,一个箭步跳上船,大步向船后的舵走去。
    两个中年汉上前,用碗口粗的船篙将大船推离岸边,沿着船帮来回走动着,将大船撑向上游。这里的水流并不湍急,两个中年汉虽然并不高大,但是一双大腿板踩在船上稳如泰山,两只肌肉贲起的胳膊充满了力量,大船越行越。他们似乎很兴奋,大声的说着什么,直到被掌舵的老汉斥了一声,这闭住了嘴巴,可是脸上的笑容还是抑制不住。
    王稚等人和刘修说话都是说洛阳的官话,朴胡他们的官话虽然说得不地道,但大部分还能听懂,可是这几个行船汉的话却是地道的巴蜀土话,刘修是一句也听不懂。郭嘉也听不懂,但是他想起岸上那些汉怀中的锦,又注意这船上这三个汉的表情,不免有些紧张,他借着看风景,到外面走了一圈,回来的时候脸sè难看了。
    “少主,这个船上也有断锦,看样是用利器从什么地方割下来的,还有污渍。”
    刘修把目光看向了一直有些心神不宁的朴胡,许禇使了个眼sè,几个虎士很自然的走了出去,不经意间分成三群,分别看着三个行船汉。那两个中年汉有些紧张起来,紧紧的闭上了嘴巴,那老头愣了一下,脸上也有些不安,他吼了一声,一个中年汉放下篙,赶过来把住舵。老头起身,大步走到舱门口,叫了一声。
    正在发呆的朴胡一惊,抬起头,回了一句,两人说了些什么,朴胡一拍额头,又大声说了些什么,那老头有些迟疑的回去了。朴胡走到刘修面前,涨红了脸:“少主,请你把那些人撤回来吧。”
    “为何?”刘修很严肃的看着他,他虽然没有露出任何恶意,可是那种生杀大权在握的气势却在不经意之间显露出来。当此敌我难分之时,他不得不给朴胡一个jǐng告,免得他有什么不良企图。
    “少主,他们不是贼,不过,我们很就要遇到贼了。”朴胡解释道:“我正想向少主请示,我们是不是走慢一点,尽量和那些贼保持一些距离,以免引起误会。”
    刘修不解了,不过,他现在不想惹事生非,没有心情去打黑。要打黑,也得等他成了益州的一把手再说,现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什么贼,这么嚣张,居然大白天的就出来行动?”郭嘉指了指外面那三个汉:“可是我看他们一个个喜气洋洋,可不像遇到贼的模样。”
    朴胡苦笑一声。“郭君有所不知,这个贼却有些奇怪,他一向是不与这些行船的苦汉作对的,他要劫的要么是达官贵人,要么是大豪富商,对这些吃力气饭的人,倒是大方得很。刚那些人之所以高兴,就是因为那贼把系船的锦割断了,留在岸上的,便是被那些行船汉分了,每个人多至六七尺,少也有四五尺,几乎是人手一锦,怎么可能不高兴。”
    刘修很诧异。蜀锦是东汉中后期开始流行起来的布料,在洛阳,一匹上等的锦卖到一金,普通的也能卖到两三千钱左右,这是什么人,居然用锦来系船,而且也不带走,直接用刀割断?
    “这没什么稀奇的,那贼的船帆都是用锦制成,rì光一照,数里外就能看到。”
    锦帆?刘修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人来,不会是他吧?
    “他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他也是我巴郡人,不过是临江县的,姓甘名宁,字兴霸。”朴胡舔了舔嘴唇,又补了一句:“甘家也是临江县有名的大户。”
    刘修笑了起来,果然是这厮,看来还真是有缘啊,一到巴郡就遇上了。临江在巴郡东,离这儿很远,他居然正好赶到此地,不能说没一点巧合。刘修兴趣盎然的又问了一些甘宁的情况,这知道甘宁现在二十多岁,也没什么学问,所以甘家虽然是临江大户,他却没能入仕,整天带着几百个少年四处闲逛。他有钱,排场很大,虽然没有官身,可是陆则车骑连绵,水则舟船浩荡,跟着他的少年都身着绣衣,极尽铺张浮华之能事,比当官的还要威风。他到了某地,如果当地的大豪、官吏对他很客气,那当然没话说,大家吃酒喝肉,尽欢而别,要是对他有所怠慢,那对不起,那群锦衣少年可就成贼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杀将上来,杀人夺财,什么都干。按说这样的祸害早就应该被人除掉了,可是一来甘家有些实力,二来甘宁这人报复心极强,他手下那几百人可不是吃素的,真要惹急了他,他能杀你全家。
    一个县的县卒不过一两百人,远不及甘宁的实力,就算州郡调集大军来,他大不了往山里一躲,能把他怎么样?所以没几年时间,大家都认了,大部分本地豪强不愿意和甘宁为敌,偶尔有几个不识相的外地人来做县令不服这口气,偏要强龙压压地头蛇,那些豪强们也愿意让他们主动去寻甘宁的晦气,借甘宁的手杀人。
    刘修翻了个白眼,怪不得chóng qìng后来要打黑,原来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啊。这甘宁可比后来东吴那周处什么的强悍多了,这简直是明伙执杖的黑社会啊。看来现在就算不惹他,以后等他主持益州政务,迟早也要把这个祸害给除了。
    既然如此,何不趁早下手?而且甘宁可以说是三国史上东吴那边有限的几个猛将之一,甘宁百骑劫曹营,简直就是一个传奇,如果现在能收服他,说不定还能把这些黑社会引为已用,作为板楯七姓外的另一个选择。
    刘修和郭嘉商量了一下,郭嘉对甘宁不太清楚,但是他见刘修对甘宁非常有兴趣,而且利用甘宁的实力来逼板楯七姓也的确可行,便点头赞同。这两个人从根里都有那种冒险的基因,对这种以小搏大的事根本没有什么抗拒力,很就商量起行动的细节来。
    朴胡听刘修说要追上甘宁,顿时吓了一跳,不过他见刘修坚决,也不敢拒绝,只得去和掌舵老汉说了,两人扯着嗓喊了半天,后以加一倍船钱为代价,老头终于同意追赶甘宁。(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第六卷 共逐鹿 第476章 锦帆贼甘宁(中)
    原创甘宁的船行得并不,这时没有风,也没有扯帆,那些蜀锦制成的帆卷在船上,看不到那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壮观场面,但是三十多条船在江面上横行的样还是很骇人行船的时候省力的方法是鱼贯而行,这种一字排开的阵势并不讨好,纯粹是为了摆威风,就像是刚成年的小公鸡,一定要昂着头,乍着翅膀走路,看到路边一只狗都要冲过去啄两下,以示自己的无所畏惧。
    刘修没有让跟得太紧,他们这些人陆战武力一流,可是到了水上显然不怎么样,要和这么多无赖少年对阵,他可没什么胜算,就像是李逵在岸上可以把张顺打得鼻青眼肿,到了水里却被人淹得死去活来一样,他不会选择这个时候去和甘宁单挑。
    他是能装神弄鬼,可不敢认为自己真的是神。
    他们就远远的缀着,当天晚上,他们也住在船上。那掌船的父三人虽然不知道他们是什么身份,可是他们知道宕渠朴家,能让朴家少主侍候的人,自然不是一个普通人,何况人家船资给得丰厚,他们也就乐意恭敬的侍候着。船上有的腊肉、米面,江里钓上来的江鱼,简简单单的炖了一锅,等汤熬得如牛nǎi一般浓白,鲜香四溢,可比后世什么大酒店的江鲜美味多了,刘修在草原上吃了一年的牛肉、羊肉,北海里也有鱼,可是这样鲜美的江鱼却吃不到,不禁大朵颐。
    刘修一边吃,一边向朴胡和船家父打听益州的情况,这知道巴蜀地区的贫富分化也严重,千万家资、百万家资的顾然比比皆是,并不鲜,可是普通百姓的rì过得也苦。像板楯蛮几次反叛,就是因为汉人官吏欺负他们,不遵守从秦昭王时代就沿袭下来的赋税制度。在他们进城卖一些山货的时候还经常刁难他们,一旦与汉人起了冲突,那些官吏往往不问清红皂白的就偏袒那些汉人,板楯蛮生xìng野蛮。一遇到这些事情就容易红了眼,往往一件小事就会越闹越大。
    如果是以前,刘修肯定不相信这样的事。因为在他的记忆里,汉人的官府总是偏向少数民族,打压汉族人的,后世著名的计划生育就是只针对汉族人,少数民族从来不执行这个政策。不仅如此,几乎在所有的政策中,都向少数民族倾斜。汉人外出旅行带口菜刀作纪念品,上火车时是要被没收的,这是管制刀具,可是藏人到内地也挎着锋利的藏刀,却没有一个jǐng察出来管,美名其曰照顾其风俗习惯。刘修上大学时。学校里就发生过藏人耍横,结果惹恼了汉人学生,一轰而上。把那十几个藏人打得鼻青眼肿,后却被学校处分,结果多的汉人学校罢课抗议的大事件。
    可是现在朴胡这么说,刘修信,原因很简单,他之前在并州,汉人就欺负匈奴人、鲜卑人,在凉州,汉人欺负羌人,官府的人就和朴胡说的一样。不问清红皂白的就偏袒汉人。可能是因为这些官吏多少都读过两天书,信奉华夷之辨,从心底里没把这些羌胡当正经人;其实从称呼也可以听得出来,不是蛮就是夷,不是羌就是胡,那种民族歧视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这个时代汉人的尚武jīng神还很浓。哪怕是个读书人也挎刀带剑,再往前几十年,见皇帝时,臣依然带有兵器,皇帝也不以为忤。
    刘修希望汉人能把这种jīng神传承下去,不要再被异族欺压,不再被变了质的儒家文化变成没脊梁的顺民,但是此时此刻,他对这种似乎有些过火的民族歧视也有些头疼。在他看来,既然不能彻底的消灭他们,那就只有同化他们,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