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混在东汉末 >

第5部分

混在东汉末-第5部分

小说: 混在东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还有两个馒头。刘修虽然没当回事,可是毕竟在这个时代已经生活了几个月,知道普通家庭能吃上馒头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了,他那个新家虽然经济情况还算可以,也不过是隔上几天才能吃上一次馒头,这里面还有唐氏照顾他身体的原因。
    刘备一直没和刘修说话,陪着公孙瓒吃饭,偶尔看向刘修的眼神都有些躲躲闪闪的。卢敏来的时候,刘修和公孙瓒都不在屋里,刘备陪着他说话,也没敢打听关于刘修告身的事,卢敏只是说要向公孙瓒打听一些辽西鲜卑人的事情,对刘修只是问了一声之后便再也没提,刘备更加觉得事情有些不妙,一方面是后悔,一方面却是担忧回去之后怎么面对他母亲的叹息和唐氏的责骂,心头笼罩着一阵厚厚的愁云。
    吃完饭后,刘备主动端起三人的食案去洗了,然后小心翼翼的跟在刘修二人身后,向卢敏的屋子走去。这个精舍分成前后四进,隔成三个院子,最后面的一个院子是毛家人自住的,中间一个最大最清爽的院子是卢植父子所住,也是卢植课徒的地方,最外面的一个院子便是来求学的学生所住,那些水平不够,只能由卢敏来教的就只能在这个院子听课。
    这个时代的授课以自学为主,每五天有一次先生会在堂上授课解疑,称为都授,平时有了问题只能要到先生的屋里去请教,当然还要看先生是不是有空。刘修他们是新来的,按照惯例,先生要见他们一次,熟悉一下情况,地点便在前院的堂上。现在卢敏主动找他们去是有事要问,不方便和其他新来的学生一起,而是让他们去他的住处,也就是第二进院子中的房间。
    刘修他们到的时候,卢敏已经坐在堂上,让人准备了三张草席,刘修看了一眼,冲着刘备使了个眼色,刘备一看,也认出来了,这些草席就是他们母子做的。他们母子平日里以织坐席和草鞋为生,因为做的活不错,在涿县也算是小有名气,为了防止别人仿冒,通常会在席角放镇席的地方做个标记。
    刘备无声的咧了咧嘴,规规矩矩的坐在席上,双手扶膝,静听卢敏垂询。卢敏先是问了一些他们读书的情况,无非是有没有读过《急就篇》《仓颉篇》等识字的书和《九章》之类的算术,然后考问了几句《论语》和《孝经》里的话。
    公孙瓒和刘备都一一答了,刘修却没有说什么,他虽然也知道几句《论语》,但是心里没底,所以在告身上只说粗识文字,不懂经义,连《论语》也所知有限。卢敏已经有意让他去做书佐帮卢植誊写,以后有的是机会问他,此刻便也无须多问,淡淡的说了一声,便开始向公孙瓒问一些有关鲜卑人的问题。
    只是这样一来,刘备更觉得忐忑不安,忧虑之色遮掩不住,应对之间也有些不知所云。

第013章 鲜卑檀石槐
    一提到胡人,公孙瓒刚才的温和忽然便不见了,他怒形于色,挥舞着手臂,几乎要破口大骂:“这些胡狗,天生蛮夷,不识礼义忠信,便是对他们再好,也是白费功夫。这些年不仅是鲜卑人年年入侵,便是得了我大汉无数赈济的乌桓人也不是好东西,一有机会便来劫掠,或是自行,或是与鲜卑人一道,实在是可恶之极,不杀不足以解心中怒气”
    不仅卢敏诧异不己,就连刘备和刘修都有些诧异。公孙瓒在这之前给他们的印象很不错,虽然有些傲气,但总体来说还是知礼的,人又长得漂亮,是个俊朗如玉的年轻人,怎么一提到胡人就这么大的火气,愤怒得象头被人踢了要害部位的公牛?
    公孙瓒虽然一提到胡人就愤怒,但是他不仅仅是愤怒而己,很快就让人领教了他的能力。他向卢敏细述了这十年来鲜卑人、乌桓人历次入侵辽西的情况,包括他们的进攻方向、兵力分配,都是些什么人带兵,各人的带兵风格有什么变化,辽西每次有什么损失,都说得清清楚楚,连几年前的事情都如在眼前,好象他眼前有一本帐似的。
    刘修等人几乎是瞠目结舌,对公孙瓒的印象大有改观,卢敏的目光中露出了赞赏之色,刘备则近乎崇拜,刘修也感慨不己。他原本觉得公孙瓒是不成器的武夫,不过趁着乱世赌了一把,现在看来,公孙瓒不仅是能带兵打仗,文的方面也有一套,就算是在太平盛世,以他的能力做一任太守也应该不成问题。
    成见害死人啊。刘修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有些上了不求甚解的当,庆幸自己没有和公孙瓒交恶。
    卢敏细细的听了,最后又问道:“伯珪,在你看来,这鲜卑人如此气焰,究竟是什么原因?”
    公孙瓒脱口而出:“还不是那些读书读傻了的书生害的。”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有些尴尬的看着卢敏,掩饰的咳嗽了两声,低下了头。
    卢敏不以为然的笑笑,轻声解释道:“你对朝庭的安抚之策有看法?”
    “嗯。”公孙瓒点点头,见卢敏没有生气,这才松了口气:“这些胡人生性野蛮,他们不知道感恩这回事,想要靠仁德感召他们,我觉得收效甚微。前使匈奴中郎将张君然明对他们那么好,他们可曾有所收敛?只不过让他们越看低了我汉人,更加张狂而己。朝庭派人去和亲,却被那檀石槐羞辱了一番,当年便率大军入塞,大加钞掠。依瓒愚见,朝庭的招抚、通关之策不过是徒耗钱帛,以肉饲狼罢了,白白让这些胡狗取了无数的盐和精铁去,爪牙更锋利了些。”
    他停顿了片刻,又瞟了一眼卢敏道:“此外,这几年常有避祸之人逃出塞外,据说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还做了鲜卑人的走狗,教他们兵书战策,告诉他们我汉地的山川河流。有了这些畜生的帮助,鲜卑人更是如鱼得水,难以对付。”
    刘修愣了一下,心道这大概便是所谓的汉奸了,原来读圣贤书的人也照样做汉奸啊。他偷偷瞟了一眼卢敏,见卢敏眉头微皱,脸色也不太好。过了片刻,卢敏又问道:“你对那个檀石槐有什么了解?”
    “了解不多,只是道听途说的一些消息而己,而且大多浮夸不实。”公孙瓒摇摇头,有些不屑的说道:“胡狗不知天高地厚,不过出了一个略有才具的人,便添上无数的虚妄之词,把他夸上了天去,其实以我看来,他最多也就是个当初冒顿、伊稚邪一类的人物,在蛮夷中还算个人才罢了,真要面对我汉人的英雄如卫霍之辈,他也只有望风而逃的份。”
    公孙瓒随即说了一些有关这个鲜卑大王檀石槐的事情。此人是个说不清来路的野种,他父亲叫投鹿侯,在匈奴人中做雇佣军三年,回去之后现自己的老婆生了个不知来历的儿子,当然是暴跳如雷,就把他给扔了。这小子长到十四五处之前一直在放牛放羊,有一次来了一伙马贼,把他的牛羊全抢走了,这小子一气之下,居然追上去将这些马贼全杀了,他老子投鹿侯听了大为惊异,总算认了他。
    没过多久,投鹿侯就莫名其妙的死了,檀石槐顺理成章的继承了他的人马,从此一不可收拾,五六年间就收服了十几个大小部落,做了大王,更在离汉境不到二百里的弹汗山立了王庭,明目张胆的和汉人做对。朝庭不胜其扰,不知道哪个家伙出了个馊主意,又重提和亲之策,要嫁一个公主给檀石槐,希望他能安稳一点,不要年年生事,结果檀石槐把使者羞辱了一顿,反倒抢得更厉害了。
    更让人生气的是,强大的汉朝都向他低头,给他带来了更大的名声,不仅鲜卑人越来越多的聚拢在他的帐下,就连匈奴人和乌桓人都和他眉来眼去,暗中沟通。檀石槐势力更大了,越不可一世,这些年几乎是一年不空,一到冬天就来,而且兵分几路,让人防不胜防。他还把北方辽阔的草原分成了三部分,从右北平以东到辽东为东部,右北平以西到上谷为中部,上谷以西为西部,分别立了一个大王,全部归他统属。
    卢敏眉头越皱得紧了,他虽然是涿郡人,但很早就跟着父亲卢植在外地为官,只知道这些年鲜卑人势大,却没想到事态这么严重。对于公孙瓒十分愤概的读书人出塞帮助鲜卑人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但其中有些原因他不想对公孙瓒说。
    光武皇帝中兴以来,标榜名节,鼓励道德,以经取士,读书人扬眉吐气,但是好景不长,从章帝以后,先是外戚掌权,后来又添了宦官,他们之间争权夺利,把本来最应该治国的读书人反而挤到一边去了。读书人当然不满意,抗争不断,但说来惭愧,他们虽然读了一肚子书,这些却不是外戚和宦官的对手,屡屡被打得一败涂地。这十几年更是连走霉运,两次党锢让读书人元气大伤,那些原本意气风的读书人关的关,死的死,象公孙瓒说的那样逃出关去的也不在少数。
    作为读书人中的一份子,卢敏虽然对那些横议朝政,动不动就聚众生事的读书人不喜欢,但是总的来说,对这些年读书人遭到的打击还是报有同情之心的,对那些逃出塞去的读书人也不会象公孙瓒这样恨之入骨。然而对这些人帮助鲜卑人来侵拢汉境的行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表示容忍的。情有可原,理不可恕。为了保命逃到胡地也就罢了,怎么能反过来帮助胡人杀汉人呢?一想到读书人中的这些败类,卢敏就觉得脸上烧,浑身不自在。
    话题说得太沉重,几个人不约而同的陷入了沉默,好久也没有说话。最后还是卢敏先反应过来,对着公孙瓒表示感谢,最后留下了刘修。

第014章 一声叹息
    刘备和公孙瓒告辞而出,看着被留下的刘修,心中五味杂陈,他歉然的看了一眼刘修,低着头出了院子。公孙瓒虽然还有些激动,还是注意到了刘备的不安,他微微一笑:“玄德,你在为你大兄担心吗?”
    刘备情绪低落的干笑了一声:“都怪我一时意气,连累了大兄。”
    “你大可不必如此紧张。”公孙瓒神秘的笑道:“我敢保证,你大兄不会有事的,说不定反有些你我都不敢想的际遇。”
    刘备一愣,抬起头看了一眼公孙瓒,见他不似说笑,倒有些信了,原本有些呆滞的眼神也跟着灵动了些,他想了想,笑道:“如果真是这样,那倒是再好不过,也免得我总是不安了。”
    公孙瓒欲言又止,快要走到宿舍门前的时候,他忽然说道:“玄德,先生已经见过我们,想必今天不会授课了,我想去外面看看这桃谷的风景,你有没有兴趣陪我去?“
    刘备眼珠一转,欣然同意。两个人便出了精舍,沿着桃林向前走了一段路,又沿着桃溪走了几十步远,看看四周没有人才停了下来,在溪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下。公孙瓒歪着头看看刘备,含笑说道:“玄德,你这大兄以前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备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子扔进水中,静静的看着水波荡漾、桃花瓣瓣的桃溪,过了好一会才说道:“我先前和你说过,他身体好,力气大,打起架来勇不可挡,纵使是以寡敌众,也很少吃亏。不过,我还你说过,他脑子不太好,有些傻,现在想起来好象不太对。”
    公孙瓒把刘备叫到外面来,就是想仔细打听一下刘修的事情。刘备对他说过,刘修有些匹夫之勇,但是不喜欢读书,是那种头脑比较简单的笨汉,可是从短短的一天交往来看,他觉得刘备这个说法有些问题。刘修虽然书读得确实不好,可是他眼神明亮,言语自如,不仅没有一点愚笨的感觉,相反倒是让人觉得他有些狡黠,加上他对那一手漂亮的书法说得含糊其辞,让公孙瓒难免有些些疑心。
    听刘备这么一说,公孙瓒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了,他静静的听刘备往下说。
    “其实我这大兄原本好象不笨的,我记得我阿母说过,大兄识字的时候就比大多数小孩快,不敢说过目成诵吧,也是比别人快很多,只是他确实不喜欢读书,不管是《仓颉篇》还是《急就篇》,他都没有读完,后来学《论语》《孝经》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是看到书就头疼这毛病,却是后来的事,好象好象和他的阿翁有些关系。“
    “他的阿翁?”公孙瓒更加好奇了。
    “因为读书不用功的事,他被他阿翁狠打过几次,结果不仅没有改正,反倒更严重了,有些故意和他阿翁治气似的。”刘备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一边想一边说:“再后来,他阿翁也就失望了,总是说他没用,以后就是个废物,说他不如我,再后来就成这样了。”
    “他的阿翁大概有些急于求成了吧。”公孙瓒释然,“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读书有出息,其实在我看来,读不读书有什么关系?就以你大兄这副好身体,就算不读书,以后也能挣些军功出人头地。”
    “只可惜高祖皇帝虽然说过‘非功不得封侯,不如约者天下共击之’,但我大汉现在就算有军功也不如那些读书人容易封侯。遗子千金,不如一经啊。”刘备长叹一声,用脚将一块小石头踢进水中,“啪”的一声溅起一朵水花。
    “可不是,纵使是段太尉那般军功,也要阿附阉人才能做太尉,反倒是那些连一个人都没杀过的书生,转来转去都不离三公之位。”公孙瓒也心有同感的长叹一声:“从这一点来说,也怪不得德然的阿翁那么着急,只是可惜”
    刘备无声的一笑,没有回答,怔怔的看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出神。
    卢敏向刘修说明了情况,征求他的意见,刘修喜出望外,当然是求之不得,立刻应了。虽说做个抄写员并不代表自己就傍上了卢植,但终究是一个不错的机会。第一天到精舍来就有这样的进展,已经出他的预期了,哪里还有不满意的可能。
    卢敏见他一口应下,也非常高兴,又细问了一些他的学业。刘修在这一点上不敢吹嘘,生怕露出破绽,只敢往低了说,几乎要说自己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了。其实他虽然对古文字没有专门下过功夫,但是因为书法和篆刻的缘故,对篆书隶书并不陌生。
    两人说了一阵,卢敏让刘修回去做些准备,自己去见卢植,把刚才公孙瓒介绍的情况原原本本的对卢植说了。卢植听了,久久不语,最后说了一句:“子行,你帮我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