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 >

第251部分

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第251部分

小说: 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如同伊拉克大街上的美利坚大兵。
    倒霉的官兵在灭绝前夕,也展开了反击,数支冲锋枪的主人坚持打完了第一梭。于是,至少十名俄军被剔出了战斗队伍。
    俄军得势,自然不肯饶人,如同大街上拍着大腿指天画地咒骂的泼妇。没有铁杆男人来修理她,她是不能完了的。
    俄军在连续射击,歼灭了中国新军的前锋以后,悍然出击,向中**队包裹而来。
    中**队已经全部觉醒,立刻就展开反击,可是,还是无法挽救某排的命运。于是,愤怒的官兵将所有的痛恨和血气都倾倒在敌人的身上。
    “妈拉隔壁。,偷袭哦!不要脸,无赖!”
    “真他妈鬼,小贼偷!”
    “打死这帮王八蛋!”
    在战争中,只要是敌人,就是彻头彻尾,十恶不赦的坏东西,这还用疑问吗?一边痛骂着,中国新军一面展开强大的攻击火力。
    “敢跟老子对着干,灭了它!”
    “对,灭了它!”
    “好好干!一个也不留!”
    这些话说得很低沉,也许别人根本就听不到,但是,要是没有这些话,士兵还真的不能坚持自己的屠杀行径。
    已经是屠杀了。在对射中,曾经嚣张的俄军火力稀疏得非常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成为零零星星的玩具式样的把戏,而中国新军的火力之密集,让俄军震惊不已。
    战斗很快就见了分晓,俄军死伤惨重,**撤退。中国新军在后面紧紧追赶,一面呐喊声声,一面将逃跑不及的俄国小伙子们击毙。
    “我日,你还跑!”一名士兵端起狙击枪,爆了俄兵某甲的脑袋,然后看着他肥壮的身体倾倒在混杂了许多石头的泥土里。“娘呀,老子真的打死人了,还是毛子,老肥老肥的!”
    新兵第一次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许是其终生难忘的,如同彩票上终于开了和,达了五百万元大奖金。
    “你干啥呀?还不追?再不追就没你的份了!”士兵某推了他一把,使其在胜利的晕眩中清醒了一些。
    中国士兵奋勇当先地追赶,一直将俄军追到了一个村镇里,但见村镇的周围墙壁高耸,垛口和工事处处,所以,他们不得不停滞下来观察。给那些俄国败兵残将溃退其中。
    几名士兵还心有不甘地追射着一名俄军的屁股,直到他真的卧倒在寨子的门边。慢慢地滑进浑浊的河水了。
    俄军在寨墙上进行了有力地阻截,从秘密的和公开的枪孔里射出来虽然零星却很有力的子弹,将中国新军吓阻在外面。
    中国新军进行打击,狙击枪挥了威力,不断收割着俄军射手的脑袋。一朵朵鲜艳夺目的血花在射击孔里爆炸。
    不过,俄军毕竟有坚固的工事可以掩护,抵抗也进入了状态,还有小炮不时地从墙壁后面射出来,砸到中**队身后不远的地方,于是,中过军队**停止前进。
    越来越多的中**队被这里的战斗吸引,开始朝这里冲过来。
    一股俄军见势不妙,试图从北门逃跑。结果,被中**队二十几个人追赶射杀,一个也没有留下。
    战斗进入残酷的收官阶段。江岸上的战斗渐渐停歇,只有这个地方的战斗还在热烈地进行。
    中**队没有急于进攻,而是稳扎稳打,将镇子彻底包围起来,等待着大部队,不久,更多的部队赶来,某前锋营长成为最高指挥,他命令将一个骑兵排摆在北面,防止敌人逃跑,接着,就分门攻打。
    掷弹筒一瞄准了俄军的寨墙射击孔打击,将俄军人员打死,射击孔炸开。
    寨墙上,可以现有不少的俄国老百姓也在参战。
    俄国人不少,但是武器非常落后稀少。
    六零迫击炮被战马驮来了,于是,架起来开始攻击敌人。炮弹以极大的曲射率砸进了寨墙里,里面顿时浓烟滚滚。
    墙壁被炸开了,中**队在机枪的掩护下,潮水一样涌进了镇子。
    这里就是海兰泡,俄国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小城,在三十分钟内,它就彻底地被中国新军占领,并且淹没在一片火海和血海之中。
    因为士兵得知了这里就是俄国人曾经制造大惨案的海兰泡,所以,一个个凶恶狂妄,凶神恶煞,将所有一千余名俄军尽行击毙,不留一个俘虏,还将上千名俄国居民也击毙大半,俘虏残余的全部,后来押解回中国境内做煤炭工业的苦力。





    光复满洲 七十五章,纵兵大掠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9…27 10:03:59 本章字数:4418

    中国新军此次出兵的总战略是歼灭敌人的远东军队主力,重点是在东线,北线是佯攻,但是,北线的兵力也不弱,一个正规军十万人,一个俄国人民革命军近七万人,无论从哪方面讲,要达成战役的目标,都不是困难。
    第一军精锐尽出黑龙江省,几乎将上千里的江防国境线都占领了,所到之处,俄军败得稀里糊涂,溃不成军。仅仅一个星期,沿江的战斗,包括延伸到内地五十公里范围的所有战场,共击毙俄军两万一千三百四十二人,击伤并俘虏四千一百三十九人,占领沿江的村庄一百二适宜个,镇子四个,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俄国人对中国新军第一次出击时毁灭地区的恢复能力非常之强,村落已经修葺,人员已经返回和重新迁移填充。这反而给了新军一个绝好的机会。
    “俄国人的熊掌上又长肥肉了!”
    “不,师团长,我看是梅花鹿的肚皮上又生出鹿茸了!”
    不管熊和鹿的再生能力有没有那么强,反正,富裕的黑龙江北区域,再次成为中国新军掳掠的目标。段大鹏纵兵大掠,顿时,沿江北向数百里范围内,狼烟四起,中**队象蝗虫一样四处乱窜,见了俄国兵就追着打,见了俄国老百姓就抓,绳捆索绑,然后将一切财物,鸡鸭牛羊,金银细软,粮食布匹毛衣,车拉马扛,统统弄走。
    段大鹏下令的时候,带着轻松的微笑说过:“我们要实行两光政策,一,抓光,将所有看见的俄国人都抓走,上至九十岁的老头儿,下至小月孩子儿,一个都不能放掉,统统地带走,这些人都是资源啊,可以充分利用的,第二,抢光,所有的财物,都要弄走,不给将来的俄国人留下一粒粮食,一根毛线,老子的目标,是要将这里变成荒凉的无人区域,让俄国的势力,再也不能在这里生长!”
    第一军采取了残酷的手段,决意将俄罗斯的所有痕迹都在那里涂抹掉。
    第二军东出鸭绿江的种种行动,都得到了栗云龙为的军团司令部高层的默许,而那些做法,给中国新军和满洲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反正自然生存的法则是,弱肉强食,人类社会的法则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民族利益高于人类的共同要求,这是国际关系的潜规则。最起码,在二十世纪之初,是天经地义的。
    虽然实行的是两光政策,反对肆意攻击和屠杀俄罗斯人,但是,在实践中,又加了一项,烧光。中国新军所过之处,撤离之时,将所有俄国人的村落建筑尽行烧毁。
    “宁要中国人的草,不要俄罗斯人的苗!”
    “宁可枉逮千人,不可使一俄罗斯人漏网!”
    “北地再不能残存有俄国人的一根汗毛,一股洋躁味儿。”
    “北海地区,自古就是中国人固有的领土,俄国人是卑鄙的侵略者,现在,他们不过是受到应有的惩罚罢了。”
    “不要为俄罗斯人的眼泪的所迷惑,那是鳄鱼的眼泪,谁相信谁就要吃大亏!”
    “种族矛盾,不可调和。”
    “对敌人的同情,就是对自己人民的残忍!对待敌人,就应该象秋风扫落叶那样残酷无情!”
    中国新军的政工干部,按照军部的要求,统一口径,制定了一系列的宣传报道内容,其偏颇激烈,比二十一世纪末中国人对待计划生育的严厉冷血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黑龙江北地区,确实还有不少的中国移民,或者说是遗民,有的已经宣布归化俄罗斯,有的则在深山老林间过着野人般的孤立生活。中国新军奉命将这些人也逮捕带走。
    “凡我大兵过后,该地区当为无法生存之区域!”
    这就是目的,总之,不能再给俄罗斯军队反攻时还残存任何可资利用的物资条件。
    中国新军的掠夺自然十分残酷,俄国人民反抗十分猛烈,但是,简陋落后的猎枪和棍棒,怎么能够对抗新式的射武器呢?三三两两的游民散众,怎么能够顽抗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正规军呢?凡是敢于抵抗的俄国人,都遭到了残酷的**,在那时的道路两旁,前往后方送信的骑兵经常被前面出现的俄国人所惊扰,到了跟前一看,才现是被什么东西啃成半拉子,难看又恐怖的死人。
    确实,在树林边缘,经常有俄国人被吊着死去,那多是被击毙的士兵,上级部门不允许各部队官兵擅自接触这些尸体,因为是春天,非常担心传染病和瘟疫的蔓延。将这些尸体吊起来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喂养天空中的鹰群,树林间的猛兽。那时,自然生态保持得非常之好,老虎,熊,豹子,狼,成群结队,时常出没,会迅将上天恩赐的美味纳入腹中。
    也有许多反抗的俄罗斯人被绞死,然后挂在树枝上示众,不过,已经没有几个观众来围观了。
    新军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对待瘟疫格外重视,因此,按照要求,正规处理尸体的方法是烧。
    在新军的军营和临时驻扎地,时常有士兵因为周围难闻的气息而吃不进饭,或者呕吐得一塌糊涂。
    俄国老百姓被分开性别,年龄编制,然后押解。因为将之视为人力资源,他们得到了比想象中好得多的待遇,能够吃到半饱,还有水可以洗澡。
    这些俄罗斯人,最后统计的结果是二十九万人,在布列亚山脉以西直到乌舒蒙镇,中国新军深入俄境内,长驱直入,横行无忌,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珍惜物种,人类,被扫地以尽。
    这些人的最后归宿问题,新军的后勤部在清单里是这样叙述的:
    一,成年男子三万八千人,健康的三万四千三百余人,先后被送进鸡西,鹤岗,抚顺等地的煤矿,以替代同样数目的中国矿工,解放中国人力。另外三千多人,经过简单的治疗以后,进入北大荒新开辟的农场劳动。
    二,七岁到十七岁的男子,则送进新成立的俄国人民革命军的政治学校,灌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逐步培养成为俄国革命者,上年纪的人则负责照顾小孩子,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妇女们,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编制进入纺织厂,或者是农场,四十以下到十八岁的,学习家政服务宾馆服务等行业技能,成为中国家庭或者机关单位的服务员。十七岁以下,进入女子学校学习,主要是学习汉语,熟悉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应该说,这批俄罗斯人的命运远比数年前陷落在他们手里的中国人要好得多。
    最终,那些成丁男人为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一人黑而亮千人的牺牲精神,大写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初期阶段的艰难困苦里程,年轻人逐渐成为革命者,后来绝大部分加入了列宁的革命军,西征乌拉尔山脉,直捣彼得堡,或者成为英雄,或者默默无闻地埋骨征途,温馨一方泥土。
    那些妇女们,很快就被融化到中国人的生活中。俄罗斯妇女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热情,比法国妇女的浪漫更加现实,所以,她们在家政服务和其他服务的时候,很快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出路,嫁入中国寻常百姓家,滋润了无数中国鳏夫滚烫的身体和干渴的心灵。因此,在华北地区大量男性移民涌进东北的时候,这些十四万左右的俄罗斯妇女,与先前进入中国东北的韩国妇女一道,为本地的人口性别平衡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用了大约十年时间,这批俄罗斯人全部归化。
    后来,在有人回顾这段历史,以文章讨论的形式,道德荣誉的高度,责问的口吻对待段大鹏军长时,后者郁闷地说:“我很奇怪你居然奇怪我们的做法。在那一带,即黑龙江流域的北岸广大地方,俄罗斯殖**义者到来时,可不象我们这样仁慈,知道吗?我们在那里的行径被人称为英国羊,而俄国人则是吃人的生番!”
    军长进一步解释道。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是羊挤压农民生存空间的过程,其残忍还是间接的,而俄国在我国东北地区公开吃人数百上千,才是令人指的呢。
    “麻辣隔壁,哪个八卦记者饶舌妇敢再质疑已经为历史所证明,铁板钉钉的事情,老子绝对不依他,一定割了他的小鸡仔,彻底治疗他吃里趴外,吃饱了撑出来的贱骨头毛病!让这种乌七八糟的混球在中国绝种。”
    第一军实行有组织的收刮政策。还有一个目的,引出俄国此地的主力军,决战歼灭之。
    因此,在实施“人财两空”的占领政策时,中国新军看着是漫无边际,横冲直撞,其实,都有严格的组织,以小队试探,中队继之,大部队远远包围,剑拔弩张,张牙舞爪,等着俄军主力或者大规模的部队忍不住反击。
    因为坚持和努力,他们终于逮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于是,爆了第二次北征历史上的主力决战。扎维京斯克歼灭战。





    光复满洲 七十六章,血染扎维京斯克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9…27 10:04:00 本章字数:4748

    在黑龙江以北,结雅河与布列亚河之间偏东,大约与我国黑河城的平行纬度上,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大平原的几许丘陵中间,坐落着一个繁华的塞外名镇,扎维京斯克。方圆数里的镇子,房屋俨然,树木丛丛,街道曲折,参差数千人家。
    镇子最有名的地方是镇北的东正教大教堂,高高的塔尖儿直刺云宵,纷纷的门窗,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富丽堂皇,美伦美焕。每当时令,清晨和正午,傍晚,它都会敲响悠远的铜钟,声音低沉震撼,徐徐传播,直达荒野不可知的深处,更有大雪覆盖,夕阳横斜,青丘如枕,蓝天如盖,天地交接,苍茫辽阔,其情其景,美不胜收。
    从本镇道路,可通西北的叶卡捷琳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