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满唐春 >

第191部分

满唐春-第191部分

小说: 满唐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现在己经是过年;就是驿站也在半休息状态;除非紧急的公务或战报;就是现在给崔刺史回礼也来不及了。
  只能是过了年;再慢慢补偿这笔人情债了。
  年三十。崔府全家应邀到宫内吃团年饭;举府兴腾。就连崔府的一众下人也感到非常荣幸;可惜刘远只是准女婿;没在受邀之列;不过刘远教会了几个女的玩自制的麻雀;玩个不亦乐乎;差点连年夜饭都给耽误了。
  年初一;陪一众女眷到寺里烧香许愿。
  年初二;西市举行活动。有戏曲有杂耍;热闹非凡。
  年初三;全国式的彩票在朱雀大街举行现场抽奖;户部侍郎亲自抽奖;围观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至少也有过万人参看了现扬的抽奖。最戏剧xìng的是;长安有个小妇人中了二等奖;当场兑现了三百两白银;据说当耻多人的眼睛都红了;转头就到武候铺购买;以求讨个头彩。
  年初四。刘远到崔府拜年;转了一圈;收到打赏若干。
  年初五;长安下起鹅毛大雪;出不了门。刘远携着一众女眷在后院;一边烧烤一边玩叶子牌。
  年初六
  年十五。正是chūn节后第一个大节;上元节;李二下旨全国放假三天;与民同乐。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rì;chūn节刚过;迎来的就是华夏传统节rì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rì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chūn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chūn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在上元节这天;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年轻的男女;也会趁着这个佳节;盛妆打扮;看灯又猜谜;赏月又赏人;有不少男女就在上元节邂逅;最后喜结连理;传下一段又一段的佳话;上元节;堪称古代的情人节;就是平时管理得极严的厩长安;在上元节的三天;暂时取消宵禁;城门、坊门大开;就是长安城内的所有商铺;也允许其通宵经营。
  介时到处张灯结彩;白天热闹非凡;晚上灯火通明;人们通宵达旦地游玩;就是李二;也会坐在城墙之上;与民同乐;共享人间的繁华盛世。
  刘远也很期待这一天;因为在年初四到崔府拜年时;己和崔梦瑶约好;届时会很“巧”地在街中相遇;然后一同在长安游玩;赏花灯;赏明月。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天sè刚刚暗下来;一轮皎洁的明月己经迫不及待升到半空;正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刘远带小娘、杜三娘、黛绮丝还有chūn儿、小蝶等一众人;在朱雀大街汇合;然后兴致勃勃地欣赏各式各位的花灯。
  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锂鱼灯、莲花灯等等;这些都是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的综合工艺品;在劳动人民的一双巧手之下;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在朱雀大街上;挂满了漂亮的灯笼;款款不同;样样新鲜;车如流水马如龙;行人接踵摩肩;有一家大小齐赏花灯;有呼奴喝婢的贵家公子;有圆扇掩脸的名门千金;风流倜傥的士子、风姿绰约的小姐、骑着高头大马的少爷等等;一个个笑容满面;就连平rì一脸凶狠的武候;一个个也变得平易近人;满脸堆笑;刘远都看到眼花缭乱;大呼过瘾;这斜华的景象;就是后世也难以复杂制。
  “真漂亮;我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花灯;真是太热闹了。”小娘的眼中;出现了迷醉的神sè。
  “是啊;长安可比扬州热闹多了。”杜三娘感叹道。
  黛丽丝眼里泛起一丝祟拜:“真是镶在东方的一颗明珠;这良辰美景;还以为在神话中才有;没料到;神话中的美景;在这里出现。”
  就连崔梦瑶也笑着说:“这是我第三次在长安过上完节;上二次长安还没这么般繁华;真漂亮;要是天天都是这样rì子;那该多美好啊。”
  众人闻言;也是一脸的向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ps:打雷停电;更晚了;请原谅!


 296 贻笑大方

      “小姐;那里有猜灯谜的;猜中送花灯呢。”chūn儿指着不远处的一个灯笼摊;高兴地说。
  为了与民同乐;官方会搞一蓄动;带动百姓的热情;像猜灯谜就是其中之一;每条街道都有;灯笼上都贴有字谜;只要猜中就能把灯笼拿走;这也算是给臣民一种福利;这些灯笼都是普通的灯笼;只有猜中那些难度很大的灯谜;才能拿到那些漂亮的灯笼;当然;如果你猜不出而你又很喜欢那个灯笼;也可以;用银子购买亦可。
  “刘远;要不;去看看?”崔梦瑶虽说名门闺秀;但是没有一丝的架子;在人面前;给足刘远面子。
  刘远还没有说话;喜欢玩的杜三娘就跳着撒娇道:“刘远;去玩;去玩嘛;这个好玩。”
  “少爷;去看看吧;我还没看过那样的热闹呢?”黛绮丝也一脸好奇地说。
  她来大唐时rì不短;但是长安的上元节;还是第一次欣赏;今天因刘远那充实国库的三个计策;国库充盈;举办起这蓄动来也没什么压力;所以今年的花灯格外漂亮、璀璨;很多达官贵人也举家步出欣赏。
  “出来就是玩的;去吧。”美女们有求;刘远自然不会拒绝;笑着答应了。
  在这里负责看守灯笼摊的是一位老丈;看到刘远一行人来了;眼前一亮;上前行礼道:“这位小郎君风度翩翩;几位小娘子明艳照人。真是旁煞路人了。”
  守灯笼摊的;多是一些在衙门吃闲差之人。平rì最会察颜观sè;看到刘远这一群人衣饰华丽、举止不凡;知道是贵人;不敢怠慢;马上前来行礼;说不定。
  刘远示意一下;黛丽丝走上前去;把一个银豆子递给那位老丈:“我家少爷赏你的。”
  “谢公子。谢公子”那老丈喜出望外;连连行了两个礼;像他们这些人;上元佳节还守在这里;除了职责所在;其实也是为了得一点赏银;要是生意好。也有一些补贴;像卖灯笼会有提成;而赏钱;则可全入自己的口袋。
  小娘指着那些漂亮的灯笼说:“这位老丈;这些灯笼是不是猜中灯谜就可以拿走的?”
  “对对对;只要猜出谜底。只管拿去。”说完;这老丈压低声音说:“就是猜不中;小娘子喜欢哪个;只管拿去即是。”
  一个灯笼的成本也就几文钱;好的二三十文钱。刘远给的那个银豆子有两钱重;换成铜钱。那足有二百文;就是送几个灯笼;又有什么关系;反正说中谜底就是白送的;猜得中不中;谁知道?自己说中;那就是中。
  “谢老丈;我们还是先看看。”小娘感激地说。
  刘远开玩笑地说:“不用;说不定;我们全猜出来;到时老丈莫要心疼才是。”
  “哪里;哪里;这是官家之物;这位公子要是全猜中;小老也可以早点回家了。”那老丈也是一风趣之人;满脸笑容地说。
  杜三娘在一旁鼓掌道:“好啊;我们来比赛;看哪个猜中得最多;拿到的灯笼最jīng美。”
  “好啊;这个有趣。”崔梦瑶对自己也很有自信;闻言也附和道。
  只有小娘有点怯生生地说:“你们都是才女;我;我什么都不会。”
  杜三娘曾是扬州的头牌;才艺双绝;像作诗猜谜;正是她陪客人消磨时光的拿手好戏;崔梦瑶是名门闺秀;饱读诗书;光是看她的气质就知道不凡;师兄刘远;那更是了得;扬州有名的大才子;曾经力压北方第一才子;一个个都是高手;只有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最会的;就是躺在刘远的背后做小女人;现在说要猜谜这些高难度的;还真没把握。
  刘远拍着胸口;信心满满地说:“没事;你跟着我就行;我罩你。”
  “哦;好的;师兄。”小娘心中一松;马上应下;反正有师兄在;自己就不怕了。
  都没意见;几人就分头开始猜谜了。
  刘远领着小娘走到一盏漂亮的莲花灯下;伸手托住灯底那张字条;开始看起来;只见上面写着:点点是黄金(打一字)
  “师兄;快猜啊;这莲花灯我喜欢。”小娘在一旁焦急说道。
  “这。”刘远咳了一声;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个一时不会;我们再看别的吧。”
  “哦;我听师兄的。”
  刘远刚转身;就听杜三娘一脸惊喜地说:“点点是黄金;点点是两点;咦;不是那个字吗?太容易了;先下一城。”
  小娘看着刘远;张张嘴;不过还是很乖巧地什么也没说。
  刘远不服气地走到另一个灯笼前;拿起那灯谜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写着:枝头梨花遮半帘(打一字);怎么也想不明白;梨花和帘有什么关系;明知是一字;可是实在没那个天赋;呆着了半天都想不出来。
  “刘远;你也想出这个灯谜了?”崔梦瑶突然对刘远询问道。
  “那个;这个挺难的;猜不出来;怎么;你;你猜出来了?”刘远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崔梦瑶掩嘴一笑:“嗯;刚才一时想不出来;想放弃的了;没想到突然有了灵感;不过既是你在看了;还是你来吧。”
  “不;不”刘远对崔梦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我猜不出;既然你猜出来;那就请便;最好能给讲解一下;我怎么也想不出来呢?”
  说完;刘远还很绅士把灯笼下的灯谜摘下来;送到崔梦瑶的手上;好让她一会好拿到那守灯笼的老丈处对谜底;若是对的;那老丈就会替她摘下灯笼。若是猜错;那这纸条还得放回原来的地方。
  “嗯。谢谢”崔梦瑶内心一甜;轻轻接过那纸条;然后柔声解释道:“枝头也就是一个旁;梨花是白花的;而半帘则是一个字;加起来就是一个字。”
  又是头;又是什么梨花;刘远听到都有点傻眼。这些人才是拆字的高手啊;刘远平时对这些没什么兴趣;所以解起来可是非常吃力。
  崔梦瑶笑着说:“刘远;你才华横溢;没想到这么简单也把你难住;看来你不屑于做这些小道了。”
  挺不错的;虽说笑刘远的不是。不过还是很体贴地替刘远找了理由;不至于刘远没有阶好下。
  刘远只好推搪道:“不知为什么;今晚脑子有点不灵光。”
  寒喧了几句;刘远和崔梦瑶就分头继续解灯谜;毕竟两人聊天的时候;杜三娘一直都没停住呢。就在聊天的功夫;又从老丈的手里接过一盏漂亮的灯笼;交到侍女小蝶手上;接着马不停蹄又拿起字谜解了起来;崔梦瑶有些急。她有心想拿和杜三娘分个高低;以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所以聊了几句;又急急去解灯谜了。
  刘远不服气;继续看起来;深信总有一个自己是能猜得出来的。
  户户垂杨(打一成语);这个好像不会。
  尚有疏梅傍池旁(打一花卉树木);也看不明白。
  孟德中计斩蔡阳(打一成语);想不出来。
  等着鱼儿上钩来(打一成语);刘远兴致勃勃找到老丈;对以;老丈很遗憾地告诉他;这是错的;谜底应是。
  。
  刘远一下子傻眼了;本以为自己两世为人的经验;这些只是小儿科;没想到自己的脑子不会急转弯;对这些实在是有心无力;到了后面;小娘都跑去看杜三娘解谜了;也不知是对刘远没信心;还是怕刘远太过难堪;看来那句是对的;猜中就能免费把花灯拿走;即使是免费的东西;也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
  天下又有多少才子呢?
  刘远无意中看了一下;脸都红了:崔梦瑶的贴身侍女chūn儿拿了六七盏漂亮的灯笼;好像快拿不下了;而小蝶的手里;也拿了七八盏;看那二女的势头还很猛呢;再看自己双手;空空如也;一盏灯笼都没有;真是失威。
  突然;刘远眼前一亮;只见一旁的小灯笼有个灯谜自己前世见过的;是;刘远记得很清楚;是;心里长长呼了一口气;也不摘灯谜纸了;直接整个灯笼拿着;走到那老丈面前;一脸自信地说:“老丈;这个我猜出来了;是;对吗?”
  这一下心中有把握;说得那可理直气壮。
  “这位公子;对是对;只是。”老丈的神sè先是吃惊;接着有点不相信;最后那神sè都有点为难;那话说了一半;都说不下去了。
  “扑哧”地两声;一旁的杜三娘还有崔梦瑶忍不住看着刘远掩嘴窃笑了起来;特别是杜三娘那小蹄子;笑得花枝招展;笑到刘远心里都有点发毛;连忙问道:“那个;是不是我做错了?”
  这是一旁穿着士子衣裳、正在猜谜的男子嘲笑地说:“真是出息;堂堂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竟然拿给童子准备小灯笼去猜。”
  什么?这是给童子准备的?
  难怪那老丈神sè这么丰富;而杜三娘和崔梦表都笑来;晕死;这个糗大了。
  “让开;让开;不想让死的快让开。”就在刘远想怎么解释的时候;突然远听到有人叱喝还有健马奔跑之声;刘远闻声看去;在烛光下看得清楚;一个士兵模样的人骑着一匹健马;一边叫一边拼命挥鞭;众人都飞了似的退避、让路;一时慌乱成一片;突然间;那健马“嘶”的叫了一下;两腿一软;接着“啪”的一声闷响;一下子摔倒在地;而健马上的士兵也摔了两个跟头。
  细眼望去;只见那健马全身是汗;倒在地上;累得嘴角直喷白沫了。
  “让开;让开;妨碍军机大事;你等吃罪不起。”那士兵运气不错;这么摔了一下;也只是只痛不伤;一爬起来;马上又跌跌撞撞朝皇宫跑去。
  “师兄;这人;这人怎么啦?”
  杜三娘生气地说:“吓了我一跳;什么人这么大胆;在长安这样骑马;也不怕撞伤人?”
  刘远摇摇头;若有所思地说:“只怕有大事要发生!”
  ps:有保底月票的老大;请投一下吧~


 297 吐蕃犯境

      在上元佳节,与民同乐,感受着繁华盛世,这是帝皇很喜欢做的一件事。
  李二也不例外,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李二就携着长孙皇后、韦贵妃、yīn妃,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蜀王李愔、长乐公主李丽质、清河公主李敬等一大家子,再邀上长孙无忌、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敬德等到十几个位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就在朱雀门上面那宽大的宫墙之上,摆下宴席,臣民同乐,一起欣赏不眠长安的美景。
  朱雀大门正对面,正是宽度达到一百五十米的朱雀大街,有足够大的空间布置,再加上是在皇上的眼皮底下,在官员的安排下,可以说,整个长安,最热闹、最漂亮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