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满唐春 >

第547部分

满唐春-第547部分

小说: 满唐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称呼变得真快,刚刚还爱卿的,现在一下子又变得直呼其名了。
  “皇上是九五之尊,只需用一些寻常的物件,这样更有意义,例如碗筷、御笔、墨砚等等,随便一样即可。”
  “这个好办”李二随手拿起桌面上那块砚台说:“那朕就把此砚台捐了。”
  刘远连忙双手接过来,一脸高兴地说:“谢皇上,有皇上和皇后的支持,臣有信心,一定把路修好。”
  “此言大善”李二一下子高兴起来,笑着对刘远说:“朕就等你的好消息。”
  “微臣遵命。”
  。。。。。。。。。
  长安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了,大至国家大事,小到黎民百姓,军事、民情、娱乐、八卦新闻、文章点评、小说连载等,在空闲时看报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这才是真真正正的秀才不出门,知晓天下事,可是细心的读者发现,最近有关报道长安城的道路的篇幅越来越多,先是说哪里尘多,哪里泥泞,接着又有知名郎中指出,吸收得尘多,对身体的危害,然后把黄土路、石板路、砖路相比较,那个优劣,甚至连在建中的长洛高速也拿来点评。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路就成为长安百姓的热门话题,人们在茶余饭后、街头巷尾讨论这件事,可是随着讨论的深入,一向骄傲的长安百姓心里开始不是滋味,他们开始发现,自己脚下走了几年或走了几十年的黄土路,看起来是那样的别扭,下雨天那泥泞是那样能以接受、晴天尘土飞扬对身体是那样不好,慢慢地,一个个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这路怎么那么差啊”
  “马车一驶过,一地都是尘啊”
  “那家什天天都抹一次,那抹布都是黑的。”
  “老张不是天天咳嗽吗?不知是不是住在街口,吸入太多尘有关。”
  “要是能铺一条像长洛高速那样的路就好了。”
  “是啊,皇上能主持修筑一条不怕泥泞、不扬尘的路多好啊。”
  就在人心浮动之际,众人终于从长安报得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那就是皇上体恤民情,已经下令扬威将军刘远修筑一条与长洛高速样的新路,因为国库紧张,号召长安的百姓、商贾、文武百官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长安建设得更好云云,就是连口号都喊出来了:建设美好长安,还我安乐家园。
  报道一出,一时间,应者云集。不少长安的百姓已经蠢蠢欲动,而事实上,长安报刊出的当天,已经有人到长安报馆询问捐款的事项,时机越发成熟了。
  就在时机成熟之际。刘大官人开始出发了,目标就是化缘。
  第一站。刘远选择长孙无忌。原因很多,一来他是文官之首,影响力大,二来他名下物业众多,身家丰厚,三来这也算是李二的事。他这个皇亲国戚怎么也得表示支持吧,只要他作了一个好榜样,那么以后“化缘”也就方便得多了。
  刘远很顺利进入了戒备森严的长孙府,长孙无忌也很给脸面。亲自在书房接见了刘远。
  两人寒暄了一会,刘远就开门见山地说:“长孙大人,不知最近可有关注长安报?”
  “看,老夫那是每期不落,刘将军这话的意思是?”
  这个老狐狸,以他的智商,怎么猜不到刘远的来意,不过是揣着明白装胡涂,跟刘远打哑迷呢。
  刘远径直说:“那长孙大人对长安城的道路怎么看,用水泥路替代黄土,不知长孙大人持什么意见呢?”
  “这个当然支持”长孙无忌一脸正色地说:“修路补桥,那是行善积德之美事,当年修筑长安时,时间仓促,很多设施并没有完备,这路就是其中一项,报上说得对啊,雨天泥泞不堪,晴日尘土飞扬,能换面水泥路,老夫那是打心底赞同。”
  刘远搓着两手说:“长孙大人,估计你也知,皇上责令晚辈负责此事,不过现在国库空虚,一应款项,全凭自行筹措,不瞒长孙大人,刘某此行,正是找你化点缘,所以,还请长孙大人慷慨解囊,为长安的修路事业出一分力。”
  “贤侄既然开口了,老夫断无的拒绝之理,那好,老夫决定把今年的俸禄全部捐了。”
  捐一年的俸禄?
  刘远楞了一下,然后小声地说:“就。。。。这些,还有吗?”
  一个子捐出了全部的俸禄,可是刘远并领情,很明显,就长孙无忌来说,他是按正三品来发放,每年禄米400石(粮食的容量单位“石”,当时的一石,今制不到100斤),职田9顷,防合(杂役)38人,每日发常食料九盘(细米二升二合,粳米八合,面二升四合,酒一升半,羊肉四分,酱四合,醋四合,瓜三颗,盐、豉、葱、姜、葵、韭之类各有差;木幢、春二分,冬三分五厘;炭、春三斤,冬五斤),大概约合每月8000文到一万文之间,当然,这些不是他收入的全部,像逢年过节的赏赐、名下田庄的收成,商铺的收益还有封邑的税赋,这些才是大头。
  当然,像官员的孝敬等灰色收入,那就更多了。
  长孙无忌作为皇舅,深得李二宠信,名下产业无数,现在说用一年的俸禄打发自己,那不是准备用一百几十两就把自己当叫花子一样打发吗?刘远当然不满意。
  “怎么,嫌少?”长孙无忌眯着眼看着刘远,似笑非笑地说。
  刘远嘻嘻一笑;点点头说:‘这一百几十两的;与长孙大人的身份不符啊;长孙大人也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行善积德;不妨再多添一些;长孙大人也知道;长安城之大;动辄需银百万之巨方能成事。‘
  “既然贤侄都这样说了;那老夫就再添四百两银子好了”看到刘远神情不太满意,长孙无忌自顾解释道:“贤侄,你要再来早半个月,别说这点银子,就是一万几千两,老夫说捐也就捐了,可是皇上发行债券,把闲钱差不多都投了进去,此消彼长,所以说,现在可谓爱莫难助,跟贤侄说一声抱歉了。”
  “那。。。。。”
  长孙无忌突然笑着说:“如果贤侄真的很急,如果能把长洛高速的份子让与长孙某,那就是借利子钱、变卖家业,这银子还是能筹得出的。”
  。。。。。。。
  等刘远走出长孙府时,苦笑一下,事情还真让崔梦瑶说中,自己人都那么难“化缘”,外人自然就更难了,自己说了大半天,最后从长孙无忌哪里“化缘”只化了五百两银子外加一柄玉如意。
  几百两相对一百多万两来说,犹如杯水车薪,刘远叹了一口气,吩咐刘全,向下一个目标,向尉迟府进发,没想到,尉迟敬德不说银子时还是谈笑风生,一说到银子就变成了苦瓜脸,堂堂一个国公,食邑三千户,竟然还跟刘远哭起穷来,说什么人口众多,入不敷出一类的话,好说歹说,最后才拿出三百两银子,给刘远,不过捐物的时候“大方”了一下,拿出一张他用过的牛角弓外加一套特制的光明铠用于拍卖。
  “不好意思,贤侄,你来得太不凑巧了,那些银子买了债券”
  “早说啊,那银子借与秦老将军周转了。”
  “那银子拿去放利子钱了,尚未回收,只能意思一下了。”
  “一个月前刚置了一个庄子,银子都花光了,还借了不少外债呢。”
  “本来有一点闲钱,不过国库紧张,皇上一号召,都拿去买了债券”
  。。。。。。。
  接下的那些将军、大臣,一个个情况都是大同小异,说了半天,最后都是不大方便,拿捏半天,才捐出一点点,多的三五百两,少的就给个一百几十两意思一下,而那个程老魔王最令刘远无言,张口就是没这份闲事,不操这份闲心,好说歹说才捐了二百两,捐物时更是小气,可以觉得前面捐了二百两捐多了,随手扔出一把缺了个口的横刀,张口就说此刀杀死敌国大将的,这就算完了。
  有一个人倒是很热心,那就是魏黑子,可是实在太穷,连银豆子都凑上了,才捐了一百两。。。。。。。。(未完待续。。)
  ps:  今天的更新还满意吧,多投点票票鼓励一下。。。。。。。


 839 慈善拍卖

  虽说长安名流上层、王公贵族众多,刘远亲自上门,轮流拜访,花了好几天的时间一一登门拜访,一圈下来,清点了一下,不由有些悲哀地发现,自己老脸都卖尽了,一共才筹得大约二十三万余两,其中自己个人捐了一万两、李丽质个人捐了五千两之巨、长安报和金玉世家各捐一万两、而墨韵书斋也捐了三千两。
  自己人都出了近六分之一了,那么多权贵,一共也才出了不到二十万两。
  要是这二十多万两是黄金就爽了,刘远第一次感到做生意做亏了,这卖的是自己的脸面,换来的却是皇家的好处。
  密室里,看着满室金银,崔梦瑶却丝毫提不起半分喜色,因为这二十多万两,与计划需要用到的一百多万两实在有太大的差距,除了铺路,还得搞绿化工程,这些都是要花银子的,现在只有二十多万两,就是铺水泥都远远不够,那就更别说还要搞绿化了。
  “相公,这可怎么办,这点银子,用来种花养草还差不多,那缺口那么大,现在怎么办?”崔梦瑶表示出了她的担忧。
  刘远并没有崔梦瑶那般着急,只是轻轻摸着那些名人上流捐出来的物品,一脸轻松地笑着说:“不急,这好戏才好好上演呢,这些钱银不过是预热罢了。”
  为了印证自己的话,刘远并没有让崔梦瑶等得太久,第二天就开始有条不素地开展他的计划了,先是继续在报纸上大兴言论,在一百零八个坊的武候铺处,设立捐款箱,让长安的百姓方便捐钱,并让武候把捐款人的名字还有金额记下来、然后托了个关系。让市署的官员把各项各业的行会会长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去号召行业里的成员捐钱,而金玉世家、长安报捐银的消息,也第一时披露,算是一个榜样。
  长安报、金玉世家、墨韵书斋一下子捐这么多,这让那些商家也不好捐得太少了,一来这本是好事,二来捐得少了,只怕官家会不满意,认为自己不配合。一时间,捐多捐少倒成了一众商家最头痛的事,不少商贾心里数落那几家捐得多的,一下子捐得这么猛,别的捐得太少只怕会被人笑话了。
  普通老百姓可没有那么多顾忌。对于他们来说,皇上肯修水泥路。又不强摊给他们。这是天大的好事,老百姓是善良的,老百姓也是感恩的,从报上又或听说修路欠缺钱银时,一个个也就慷慨解囊,一时间在各武候铺前捐银子的人络绎不绝。甚至排起队来,这种纯仆就是刘远看到也备受感动,虽说很多人捐的多是碎银甚至铜钱,但这也是他们的一番心意。
  路修好了。自已受益,再说修路补桥,也是一件大功德之事,民众也于乐捐款,就是大慈恩寺的普德大师,在刘远的请求下,也在**时向信徒宣扬这是大功德之事,呼吁信徒积极参与,一时间,应者云集,长安的百姓都被这种情绪调动了。
  当然,也有人是不太高兴的:
  程府内,几个掌柜小心翼翼向程老魔王请示着,他们都是的程府的人,出面替程老魔王打理程府的物业和买卖的:
  “老爷,翠叶楼捐三百两,我们湘云楼捐多少为合适呢?”
  “老爷,对面锦绣绸缎庄捐三百八十两,那我们七色绸缎庄捐多少,还请老爷拿过主意。”
  “当铺需捐多少,小的也不也妄作决定,请老爷决断。”
  几个掌柜先前被行会的会长叫去开会,说的就是这件事,虽说他们是掌柜,不过只是一个代言人,真正的东家,就是程府,准确一点,就是程老魔王,这捐得数目有些大了,他们不敢擅作主意,只能禀报程老魔王,让他拿个主意。
  程老魔王一向是精明的人,向来是无利不起早,一有好处就会毫不犹豫出手,李二上位后,他看到国泰民安,知道土地会越来越值钱,一直都在买田置地,可是越是精明的人,也有犯错的时候,本来他计划得好好的,可是刘远的长洛高速一出,一下子把他的资金链给撕断了,为了参股其中,不得不忍痛变卖了不少优质产业,虽说手下田地众多,不过那些都是长线投资,就是再急,一年不过二次收成,再加上购买国债,手里的闲钱并不多,现在一下子又要捐这么多出去,心里自然舍不得。
  别看几百两不多,程老魔下手下还有几间商铺酒楼,加起来就得几千两。
  “不管了,每间店铺捐个三五十两算了,这个风头我们不出。”程老魔王咬着牙说。
  一个年长的掌柜小心地说:“老爷,不少同行都盯着我等,如果捐得太少了,会不会有异议,再说这是刘将军号召的,他可是皇上一跟前的大红人,如果不配,只怕。。。。。。。。”
  “怕什么”程老魔王毫不犹豫地挥挥手说:“还有人敢找俺老程的麻烦?我把他脖了拧下来,刘远那小子,长洛高速,他占的份子最多,而出血却是最少,这么多家元气大伤,偏偏他越过越滋润了,还捐一万两呢,算了,他有的是银子,就让他多出一点血,嘿嘿”
  “那老爷,那捐银的事?”
  “就按我说的做,意思一下就行了,管别人怎么看。”程老魔王气哼哼地说。
  “是,老爷”
  。。。。。。。。
  程老魔王的态度刘远并不清楚,也没空理会,此刻,刘远在朱雀大街忙乎着。
  朱雀大街,长安城的主干道,这条长约一千五百丈、宽约四十余丈,气势不凡的大街,充分体现出统治者的手笔和长安城的不凡,很多胡商或友邻一到长安城,都会被这条宏伟的大街所震摄,益对对强大的唐朝更加敬重和向往,可是在这条大街上,有人却公然在这里的安营搭棚。
  为首者,赫然是刘远,此刻,他在对那些干活的工匠和民工指指点点:
  “搭得整齐一些,可不要马虎了”
  “从这里的一路搭过去,扎得牢固一些。”
  “大约三十丈就留一个间隔路口,莫要封路了。”
  有人竟然在繁华的朱雀大街大街安营搭棚,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不少人着着那些工匠指指点点,原因很简单,作为长安的主干道,关乎到长安的形象,除了上元节张灯结彩外,平常不允许干别的事,就是跑累的马车,也不能停到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