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109部分

满江红之崛起-第109部分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跳下操纵台,拍了下手里的灰土,瞅见旁边那几位产业专科学堂学生,陈默然便笑眯眯的吩咐一句,这几个学生是他请来的助手,没准以后会成为一代飞机设计大师也不一定。
    “小胡,你们几个回头研究一下这套绳索翼透操纵系统,晚上回去,每个人都做一份作业。”
    “是。先生”
    胡良勤等人恭敬的回答道,在陈默然朝一旁的“风洞”走去时他们也跟着走了过去,所谓的风洞实际上是一个用油桶制成的管道,管道的一端按着一台电动机,电机动转动风扇产生气流,就成了风洞。
    透过玻璃窗,陈默然可以看到其中双翼机模型随着风速的变化产生的变化,慢慢的升起,这是为了验证那架比划着航空杂志上的双翼机制造的飞机是否能飞起来特意制造风洞,按风速表的提示,风洞可以提供180公里的风速。
    “你们看,这架飞机飞机了起来,这证明我的设计是合理的速度达到了后,依靠翼面产生的升力,完全可以让比空气重的飞机升空,”
    陈默然在说话时,多少带着些得瑟,现在不过是1902年的11月份,照现在的这个速度,最迟在03年的春节到来之前,飞机就能制造出来,2月份之前,就可以进行试飞,而在历史上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要到年底才完成试飞。
    之所以要制造飞机,一方面是为了为自己还有产业公司赢得名气,而另一方面却是为了满足未来的军用需求,毕竟如果未来发动起义时,光复军如果拥有飞机,即便是这种老式的双翼机,不能够像后世那样,实施战略轰炸,但是对地面扫射投炸弹却可以起到骚扰的作用,同果还可以提供空中侦察,在清军甚至可能外国干涉军集结时,即可准确获得战场情报,对敌军的空中侦察有助于战场向光复军单方面开放,掌握着空中侦察力量几乎等于让光复军增加至少几个师的部队。
    航空知识杂志上虽然未给陈默然提供详细的飞机设计图纸,但至少是提供了一些飞行原理,和老式飞机的图样、操纵原理,甚至于还有星型发动机的原理图,有了这些点拨后,陈默然才会依着葫芦画瓢的“设计”起了飞行者一号。
    以英国一战骆驼式战斗机为原型的“飞行者一号”,虽说在另一本杂志上有伊15战斗机的图样,但骆驼却更简单一些,毕竟只是航空技术刚起步时的产品。
    “先生,他真的能飞上天吗?”
    胡良勤的语中依然带着些质疑,虽说几个月前,在产业专科学校里,他们用防水绸制造了一个氢气球,拖着吊篮把人送上了天,可那是因为氢气原本就比空气轻,自然可以把人带到空中,可这架先生口中的飞机,却是用木头作骨和布作皮的机器,几公担重的飞机能飞上天吗?
    “我这人不喜欢和人打赌”
    陈默然笑了下,转身指着身后的那已经组装好机身框架,从一旁的取过脱下来的帽子,然后又借来一顶帽子。
    “这样吧现在开始,我设个赌局,飞不起来1赔10,飞起来嘛嗯,1赔2吧你们谁愿打这个赌,左手是飞起来,右手是飞不起来”
    说笑着,陈默然扬了下手里的帽子。
    犹豫着胡良勤从口袋里取出几张“产业券”,大都是些铜元券,像他们这样在产业专科学校就读的学生,口袋里并没有多少钱。
    “呵呵,先生,我还是赌他能飞起来吧”
    说话50铜元的铜元券被塞到了陈默然左手的帽子里,但却又把20铜元的小钞,丢掉了右边的帽子,迎着陈默然的诧异眼神,胡良勤却又嘿嘿一笑。
    “先生,您不会开档,按您定的赔率,飞起来了,两边下着注,无论如何,我都是不输不赢。”
    胡良勤的这番话一说,只引得旁边几个学生纷纷照着他下的注,把钱丢到两个帽子,而陈默然却是无奈的笑笑,自己果然不是适合开档设赌。
    “好了,这下让你们占尽便宜了”
    无奈的一笑,陈默然摇摇头,让人把他们下的赌注记下来,幸好下注的只是一帮子穷学生。
    “不过,你们别抱着侥幸心理,我告诉代你们,你们没赌飞行者一号能飞起来,肯定是要后悔的”
    话说着,面上带着笑,就在陈默然准备去检查一下那台正试车的发动机时,厂房大门一个人却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一进厂房,于鸿玉那张一直没什么波澜的脸上却露出些急色,一走到陈默然面前,他先行了一礼,然后才小声说了一句。
    “董事长,江宁办事处传来消息,刘坤一,刘大人死了”
    “什么”
    瞬间,陈默然的脸色一变,刘坤一死了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刘坤一对他、对产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刘坤一活着的时候,在两江的地界上,得益于他的庇佑,各地官员们对产业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现在刘坤一却死了。
    “为什么偏偏这时候死了”
    唇边喃语着,陈默然心里可是敲起了鼓来,刘坤一一死,下一任两江总督会是谁?慈禧已经记恨上了自己和产业,若是换了个唯一慈禧是从人当两江总督,到时自己要怎么办?
    车间外下着雨,走出车间时,陈默然甚至没打伞,也未避雨,只有人死的时候往往旁人才能意识到他的重要性,站在雨地里的陈默然第一次为未来的命运开始忧心起来。
    “快,快通知码头,我们去江宁”
    突然像想起什么一样,陈默然连忙对于鸿玉喊了一句,然后便头也不回的朝工厂外跑去,现在必须要趁着一切还能挽回时,赶挽回这一切。
    几乎是打从两宫还了京,这边大清国不过是刚安定下来,那一个个灰头灰脸的一帮大臣们从西安、山西、山东先后返京后,侥幸逃过洋人的枪炮、又侥幸逃过朝廷为议和落下的大刀后的臣工们,就开始议论起慈禧太后的生日来。
    说来慈禧太后也真够倒霉的。五十岁是甲申年,正赶上中法战争,六十岁那年,又逢中日战争,想好好地过个生日,也都没那份心情。今年是壬寅年,这该出的乱子庚子年就已经出过了,现在即然议了和,两宫也还了京,也应该好好地给老太后做做寿了,借着喜庆冲冲喜了,而相关人等,自可借着机会,捞上一笔,毕竟这洋人进了京,大家伙都丢了不少东西不是,家让烧的,窖让抢的,路上又丢的,这还京了,总得想个办法捞回吧
    天大地大没有老佛爷大,自然的大家伙就把念头动到了十月初十老佛爷六十八岁寿辰上了。这不,几乎是从进了五月,这京城内外就开始为老佛爷的六十八岁大寿张罗了起来,可却偏生的这寿却不是年年能过的。虽说这些个官员寻思着办办大寿冲冲喜,可这都到进了九月,宫里头还没传出了来老佛爷的意思,这也让这些寻思着为老佛爷办寿的人心里是那个着急,尤其是眼瞅着日近越来越近了。
    身为慈禧心腹和李莲英自然的也是这么想,老佛爷这么多年,也真不容易,办个万寿大典,那是理所当然,况且,如果办了寿典,不论谁来祝寿,你少得了给我李某送礼?更何况庚子年时,他李莲英可是丢了不少东西,正好捞回来。
    戏一唱罢,瞅见老佛爷今个的心情似乎不是错,于是便在一旁弯下腰来,对慈禧太后劲了起来。
    “老佛爷,您老人家过五十岁和六十岁生日,都让洋人人给搅了,这七十大寿,可得热闹热闹。常言说得好,‘人生七十古来稀’,依奴才看,您老人家这还差两年七十岁,就得年年作寿”
    “唉”
    一提着过寿,慈禧就是一叹,反倒显得有些不太情愿,甚至还显得有些伤感。
    “我就没有过整生日的命,只要不再又闹出什么战乱来,我这生日办不办也没什么要紧的了”
    慈禧太后说得是那个伤感,五十岁时被法国人扰了,六十岁时被日本人扰了,北洋无能打了败仗,有人还怪她挪了军款去修园子,现如今却更是不愿再提这个字事了,这寿过的只让人不舒坦。
    “老佛爷,”
    见老佛爷不愿意过寿,李莲英眼一转,却是把另一个由头道了出来来。
    “最近这京城里都传着,那洋人占了京城一年多,那洋人的骚性乱了京城的风水,这不京城里的官员们都说着,咱这大清国的风水让洋人乱了,唯有大办寿典才能冲冲喜压住洋人煞气,这朝内外可都盼着您下旨意那”
    李莲英见慈禧太后似还有些不太心甘情愿,甚至还有些闷闷不乐,连忙又劝道。
    “老佛爷,您这过寿可是为咱大清国过的寿”
    “哦”
    轻声一声,慈禧却是不愿意提这过寿的事,毕竟这灰溜溜的刚从西安还了京,就大办寿典,传出去那些人不明是理的老百姓,别又说三道四的,更何况她心里也是明镜似的,那些个奴才们成天上折子让她办寿,说是给大清国冲喜,可究到根上,却是那些在庚子丢了不了家当的奴才,想趁着办寿的机会捞上一笔。
    这大清国从来就是这样,只要有了由头,那些个奴才总有法子好好捞上一笔,孝心许是有,可银子才是根子,这过个寿最后骂名不还得她慈禧落下来,好处银子却是那些个京官们落得,要不然他们又怎会那么上心。
    “更何况这户部的银库庚子时让东洋小鼻子给抢了,宫里的用度都紧巴巴的,老佛爷,朝廷收的税银子,可不都得赔那些洋鬼子,这宫里的用度,那些个地方长官,虽说有心孝敬,可却又怕人说三道四的,老佛爷,办这寿,一是为了咱大清国的风水,二虽说也花些银子,可根上却是为朝廷省些银子啊更何况这只是小寿不是即是小寿,也就是搭上几台戏,赦些犯人罢了”
    躬着腰身的李莲英是把那话说的一个圆滑,什么大清国的风水、臣工们的孝心,总之从他嘴里说出来,这似慈禧若是不过寿,那可就真对不起大清国了。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走到戏台上轻声。
    “禀老佛爷,吏部尚书敬信求见”
    有清一代,尚书分满汉,同部又分满汉尚书,虽是同职、同品,但汉尚书从来在地位上都低上满尚书,而敬信则是主持吏部的满尚书。
    “老佛爷”
    一见到慈禧太后,敬信先是跪下去,然后便面露出些许悲色来。
    “这是怎么啦?”
    慈禧太后从来没有见过敬信这般模样,上次露出这脸色,好像还是两宫西狩的时候,今个这是怎么了。
    “敬信?有什么要紧的事,让你这个模样?”
    “回老佛爷,两江总督刘坤一,今儿个后晌,去世了”
    敬信回答时似乎真像为刘坤一死了而伤心似的含泪而答,可心里却是那个乐啊两江乃是大清首富之地,数百年又是税赋重地,两江总督更是辖属“南洋通商大臣”一职,自然的,刘坤一这么一死,那些个闻着腥的猫还不扑上来使唤银子,虽说像这般要职都是太后一人定夺,可身为吏部尚书,却总能递上些话。
    敬信过去的宅子恰好被划到了东交民巷使馆区里,让洋人给占了,这回了京虽说身居吏部满尚书之显位,却是如丧家之犬一般,虽说又在内城置了一处宅子,可口袋里却早空了,自然刘坤一这一死,他心里乐的差点没开出花来。
    “刘岘庄去世了”
    慈禧太后禁不住一诧,面带诧色,心下却是久久不能平静。
    刘坤一是最后一位身居显位的湘军宿将,打从湘军剿了太平军、捻军,她就那些手握兵权、掌握东南地方的大员们角着力,几十年前的刺马案,更是矛盾的激化,最后即便是权如她西太后,也只能任由东南诸省皆由湘淮汉人身任总督,即便是任缺也是由那些个汉人轮来轮去的兼着,不臣之心可谓是昭然若揭。两年前,东南诸省总督更是弄出了个乱命不遵,私自与洋人达成东南议和,这些个汉人大员,一个个的心里岂有一丝朝廷的脸面。
    可那些大员们手握着兵权,自己又能奈他们何,若是逼急了若是逼反了他们,若非有这等顾虑又岂会从同治年间一拖至今,拖吧拖吧总有一天会拖死这群老奴才,先拖死了曾国藩,去年又拖死了李鸿章,今年又拖死了刘坤一
    心下这么想着,但脸上却未显露太多的神色,只是静静开口给赏。
    “下旨。优诏赐恤。嘉其秉性公忠,才猷宏远,保障东南,厥功尤著,追封一等男爵,赠太傅,赐金治丧,命江宁将军致祭,特谥忠诚。祀贤良祠,原籍、立功省建专祠。赐其子能纪四品京堂,诸孙并予官”
    说出这番话时,慈禧却在心里寻思着,下一任的两江总督由谁来继任。
    (第三更了今天的月票成绩还不错谢谢大大们的鼓励,无语一定会再接再历的努力码字,还请大大们继续支持无语,已经到月底了,这两天应该是最关键的时候了,无语那个压力大啊这个月为冲击新书榜,无语已经更新三十二万字,无语的努力和辛勤是大大们有目共睹的,若是大大们手里还有月票,不妨用月票鼓励一下无语吧你们的月票就是无语的动力拜谢)
    '奉献'

第136章 做人做狗(痛哭中!第一更!万五更新!求月票!)
    第136章做人做狗(痛哭中!第一更!万五更新!求月票!)
    “要想做人,先学做狗”
    这一句话或许道尽了满清官场的心经,诸王公大臣、文武官员们,无不是对这句话深有体会,甚至可以说,做人要先做狗,这是满清这拿大臣当奴才的官场物有之“风气”。
    作奴才,自然要像狗一般忠心。狗的忠心是给主子,可狗转身身来,又可以狗仗人势,对其它人,更狠、更毒。在晚清的官场上,有一个名气不算大,但却谁都不敢忽视的“一条狗”,几十年“后眷不减”的荣禄。
    尽管有人传着说荣禄的后眷不减是因为一些宫纬之事,但了解荣禄的都知道,在官场上,这条狗从来都是一头野狼,与他竞争的对手一个个被踢出局,任何对他有威胁的人他都要要尽办法弄掉,维新派自然不用多说,就连李鸿章,最后也被他逼得靠边站,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先是纵容载漪父上窜上跳的与八国联军对抗,而他又做些小动作,最后载漪父子人头落地,而他荣禄却是护驾有功,更受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