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山环水绕俺种田 >

第11部分

山环水绕俺种田-第11部分

小说: 山环水绕俺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心中,满满的都是喜悦,以及那驱不散的对菜肴的无穷的回味。宴席上,宾主尽欢!

等到宴席结束,宾客散去,王有信的大哥握着曾大树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大树兄弟,今天真是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菜做得这么好,我家的酒席也不会这么的热闹啊!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这是我们家的一点心意,还请你收下。”说着,把一个装着钱的荷包塞到曾大树手中。酒席热不热闹,菜肴的好坏是一大关键。而酒席越热闹,主家就越有面子,王有信的大哥今天是赚足了面子了,所以对曾大树是相当的客气。

曾大树接过荷包,笑道:“您太客气了!”

“大树兄弟,你这做菜的手艺,我可真真是佩服!往后肯定还有再麻烦你的时候!呵呵”

“有礼大哥,你过奖了。你这回也是给我帮了个大忙,我还得好好谢你。”曾大树感激地说道。

“大树兄弟,这是给几个孩子的菜,一点心意。”王有信的大嫂端来一个木盆,里面装满了酒席上的菜肴,这些都是没端上桌的。一般,办酒席都会多备些菜,以防万一。而且送厨子菜也是惯例!不过,送的多少就看主人的心意了。

曾大树看着满满一木盆的菜,心里很是高兴,但还是推拒了一番,最后,盛情难却之下,才收下了。



正文 第二十九章 成名的烦恼

事实是打败谣言的最佳武器!第二天,关于曾大树的谣言就被赞扬声所取代了。

曾守财和朱得喜听完昨天吃酒席的人的描述后,都焦躁不安起来,因为大家都觉得曾大树的菜做得比他们的要好,那么,以后大家都请曾大树去做厨子了,他们岂不是没有生意可做了吗?这可如何是好?

而本应该高兴的曾大树,也有他的烦恼!因为村里的人都在拿他和曾守财、朱得喜做比较,虽然他比赢了,但他心里对那两位比他厨龄要大的前辈很过意不去。有褒就有贬,大家在褒扬他的同时,却把曾守财和朱得喜给踩低了,虽然不是他本人的意愿,但事情却因他而起。这个老实而善良的庄稼汉,因为这事心里很不好受。

很快,更大的烦恼席卷而来!

村里除了曾守财和朱得喜的亲戚请这二人去做厨子外,村里其余的人家有要办酒席的请的都是曾大树,而且村外的人也是慕曾大树的名,而不再请曾守财和朱得喜了。这让曾大树有一种抢了别人的饭碗的感觉,但是他又不能拒绝那些好意来邀请他的人,那些人当中,有的为了配合曾大树的时间,甚至先挑了好几个日子,再根据曾大树的时间来定夺。事实上,他很高兴有人来请他,他需要为家里赚钱,但是他也知道,曾守财和朱得喜也需要赚钱养家,可是他除了烦恼以外,实在是想不出办法来改变这个让他为难的局面。

二月里,天气回暖,大家把稻种撒到了水田里,开始等待秧苗的长出。

曾大树变得忙碌起来,虽然乌山村人不看重生日,但外村的有些人却是在意的,有寿宴、有洗三、有满月酒,再加上成亲的喜宴,需要厨子的时候还是很多的。而且曾大树每到一个地方去做菜,做完之后,那个地方的人就会记住曾大树,下次有事还会来请他,甚至会因为曾大树不得空而遗憾。

曾大树做厨子的销路是完全打开了,但先前的烦恼依旧存在。虽然没有人来当面指责他,但他内心的自责来得比任何他人的指责都要强烈。

每次他带菜回来,孩子们总是特别地兴奋和喜悦,这让他不由自主地想到曾守财和朱得喜家以前一定也是这样的,可是那两家现在因为他的介入而失去了这份喜悦,说不定还添了几分难过,一想到这些,他就难受起来,连笑容也变得勉强起来。

赵杏花和孩子们都发觉了他的不快乐,都疑惑起来。

“大树,你最近总是不高兴,是不是遇上什么难事了?”晚上,夫妻二人躺在床上,赵杏花关切地问道。

“难事倒是没有,只是心里总是不安,觉得对不住守财和朱得喜,因为我,他们二人没了厨子的生意。”曾大树叹气地说道。

赵杏花听后,也觉得为难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劝说丈夫才好。

“大树,这不是你的错,反过来,要是你的菜做得比他们差,别人也只会请他们而不会请你了。”赵杏花说道。

“这些我都知道,可是就是觉得对不住他们。”曾大树又叹了一口气,低低地说道。

“可是,你为了这事烦心,让我和孩子们很担心。”赵杏花转向曾大树,看着他说道。

“对不起,杏花。可是,我控制不住。”曾大树痛苦地说道。

“大树,看着你这么难受,我和孩子们也高兴不起来,要不,这个厨子,咱不做了。虽然卖菜的钱来得慢些,但也够我们用了。再有人来请你,我们都拒了,等你把答应的那几家酒席做完,这厨子我们就不做了,还和以前一样,每天卖菜。好不好?”赵杏花温柔地问道。

妻子的话让曾大树很感动,但他想起以前家中负债的日子以及随时都可能到来的力役和军役,只能拒绝了妻子的提议。

“杏花,我们需要钱。”曾大树闭着眼睛说道。

“可是你这个样子,要是难受出病来了,叫我和几个孩子怎么办?”赵杏花忍不住哭了起来。

曾大树顿时心疼起来,伸手搂住妻子,低声安慰道:“你别担心,我不会有事的,别哭了,我也是担心万一又要征兵或是服劳役,家里有几个钱总归会妥当一些。”

“乌山村已经有几年没有闹这些了,我也怕。”乌山村里以前去当兵打仗的有一半是回不来的,而那服劳役更是把人当畜生使,逼着干苦力,还不给饱饭吃,还让监工的官差拿着鞭子,动不动就抽打做工的人,让人想起来都不寒而栗。

“我只希望你能想开些,不要拿这些事来难为自己,那毕竟不是你的错。而且,就算你不为你自己着想,也要多为我和孩子们想想。以前,你没做厨子的时候,我们家不也过得好好的吗?再说,这天下做厨子的又不止你们三个,而且还有那么多没做成厨子的呢!那是不是做厨子的就把没做厨子的人的饭碗都给抢了呢?一样是种田、种菜、织布,也是有的人收得多,有的人收得少。难道那收得多的就对不住那收得少的了吗?你说是不是这个理?”赵杏花看着曾大树问道。

“呵呵”曾大树被妻子后面那几句话给逗笑了,心情顿时畅快了不少,回答道:“杏花,你说得对,是这个理。”

“那你现在有没有好受些了?”赵杏花问道。

“嗯,我不难受了。明天还要早起,睡吧。”曾大树回答道。

“嗯。”



正文 第三十章 成长的烦恼

听了赵杏花的劝告后,曾大树的心里没有之前那么难受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赵杏花和几个孩子也放下了心。

虎子的生日在二月二十一日,这天,赵杏花照例给他煮了两个白水鸡蛋,两个白水鸡蛋是曾大树一家人过生日的普遍待遇,但只有过生日的那一个人才有。

上午,虎子的衣袋里装着那两个鸡蛋,他把巧巧也带到了河边,两人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巧巧看着虎子把鸡蛋掏了出来,在石头上磕破,鸡蛋的香气也随之飘散了出来,然后她不镇定了,吞吞口水,心想:大哥一年中好不容易才吃一回白水鸡蛋,我怎么能再抢他的呢?可是大哥要分给我吃,盛情难却啊正犹豫不决着,虎子已经把鸡蛋壳剥去了一半,把鸡蛋递到巧巧的嘴边,巧巧犹豫了一下,还是张嘴咬了一口,顿时觉得不好意思起来,她还是把哥哥的生日鸡蛋给吃了,脸也羞红了起来。

“自己拿着吃。”虎子把鸡蛋放进巧巧的手里,然后动手去磕另一个鸡蛋。今天的虎子话很少,而且没有笑容,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和平时大不相同。大哥怎么了?巧巧不禁疑惑起来。

“大哥,今天你生日,怎么不高兴了?”巧巧看着虎子问道。

“过了生日就是十二岁了。”虎子的声音闷闷的,慢慢地吃着鸡蛋。

“大哥,原来你不想长大啊?”巧巧问道,心想原来古代小孩也有成长的烦恼啊!。

虎子没有回答,巧巧接着说道:“大哥,长大不好吗?长大就可以变成爹一样了。”

虎子还是没有说话,只是凝神望着远处的青山。

“大哥,告诉我好不好?要是长大不好的话,那我也不长了。”巧巧眨着大眼睛说道。

虎子转过头来,看了巧巧一眼,叹气地说道:“长大有什么好的?男子长到十七岁就要随时等着服劳役和被征兵,不是上战场,就是做苦力,不死也要脱层皮。你是女孩子,不用担心这些的。”

巧巧震惊了,也害怕了,原来这里也有徭役之苦啊!她到了这里三年多还是第一回听说,之前她还在庆幸这里的剥削不是那么恐怖呢,现在看来,和古时的中国是一样的,平民百姓不仅要纳税,还要受徭役之苦。而且这个“苦”达到了如斯地步,竟让一个勇敢的十余岁少年害怕长大。巧巧想起来,中国古代的秀才是被免除徭役的,不知道这里是不是也是如此?可是整个乌山村连一个读书的也没见到啊?也没听说有哪个孩子上学堂呀?而且,她还没有见过这里的谁会写字的。

“大哥,爹也上过战场,做过苦力吗?”巧巧好奇地问道。

“爹没被征兵,但做过苦力。在我四岁的时候,爹有几天不在家,和村里的其他人一起去挖渠道和铺路,后来回来的时候,变得又老又瘦,一双手上全是伤和血痂,走路时脚总是踮着或是歪着,爹说是因为脚底长了血泡,踩实了会疼。娘说满了十七岁的男子,就都要等着服劳役和军役了。”虎子说道。

“都要去吗?有没有可以不去的?”巧巧问道。

“娘说做官的可以不去,给钱的也可以不去,两条腿都瘸了的也不用去,再就是过了五十六岁的老人不用去。”虎子回答道。

“要给多少钱才可以不去呢?”巧巧问。

“一人一次二两银子。”虎子答道,二两银子就是两千文钱。

“这么多!为什么这几年没有了?”巧巧又问道。

“因为这几年没有打仗了,自然不用征兵。至于做苦力的活可能落到别的村去了吧。”虎子说道,神情并不轻松。

“喔!”

“大哥,我们村有谁会写字吗?”巧巧接着问道。

“村长一家都会,其他的就不知道了。”虎子平淡地答道,没有羡慕,也没有自卑。

巧巧想着,可能大家都不看重这些。

“为什么村长会写字?”巧巧好奇地问。

虎子转过头来,不耐烦地看着巧巧,皱着眉头说道:“你今天话真多!”然后又转过头,看他的青山绿树去了。

巧巧:“”



正文 第三十一章 小孩

今天曾大树不在家,去了巧巧的两个姨妈家所在的龙门村,给人做八十寿宴去了。

中午,赵杏花把菜端上桌,两个大碗里全是曾大树从酒席上带回来的菜,特别的丰盛。不得不说,自从曾大树做了厨子,他们家的生活质量是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的时候,虎子对赵杏花说道:“娘,从明天起,我跟着远山大叔去卖菜。”

赵杏花这次没有反对,看着虎子欣慰地笑着,说道:“好。我待会去和桂香嫂子说。”

“娘,我和大哥一起去。”小峰期盼地看着他娘说道。

“好。”赵杏花微笑着回答道。

“娘,我也去!”小山也期盼地叫道,两只大眼睛里全是兴奋的光芒。

“要是你们三个都去了,谁来帮家里拾柴啊?”赵杏花对小山说道。

小山看看小燕,又瞅瞅巧巧,最后只能化失望为力量,死命地吃饭。

下午,赵杏花就去了桂花婶子家,同她说这件事,桂花婶子爽快地答应了,对赵杏花说道:“虎子和小峰都是懂事的孩子,不过,孩子还小,菜别担得太多了,不然走不快。”

“哎,我会吩咐他俩的,倒是给你们添麻烦了。”赵杏花感激地说道。

“哎,这有什么麻烦的,不过是顺便的事。另外,这两天韭菜和胡萝卜卖得俏,可以多带些。”桂香婶子笑着说道。

“哎,多谢桂香嫂子了。”赵杏花欣喜的说道。

第二天天还没亮,在赵杏花的反复叮嘱声中,虎子和小峰两个一人担着两小半筐的菜出了家门,先去了桂香婶子家,然后和刘远山一道往青山镇走去,路上还碰到了村里的几个人,大家一路走着,有说有笑的。那几个人看到虎子和小峰,还吃了一惊,问刘远山道:“你怎么把大树家的娃娃给带出来了,这俩孩子看着还小呢!”

“阿让叔,我就快十一岁了,我哥十二了,我们已经不小了。”小峰大声地说道。

“哈哈”几个大人听了他的话,顿时都开怀地笑了起来。

“不错,是懂事的孩子,比我家那小子强多了,呵呵。”唐阿让笑着说道。

虎子和小峰正月里曾跟着曾大树来卖过几天的菜,所以二人摆摊卖起菜来可谓是轻车熟路。先把一块旧的长布铺到地上,然后把菜整齐地摆放在布上,每一样都摆一些,放不下的菜先存放在筐里,边卖边加,把一个空的筐倒过来,把称放到上面,再把放钱的布袋子挂在脖子上,小峰站着,守着箩筐和菜,虎子蹲着,等着人来买菜。

天还很早,但买菜的人已经很多了,甚至在肉摊前排起了队。虎子和小峰俩人在卖菜的人里很是打眼,买菜的人在走走回回中总是能注意到他俩,长得小不算,哥俩还长得像,还一个站着一个蹲着,很多买菜的人都是有孩子的,难免对他们二人生出些怜悯之情来,所以这哥俩的菜卖得比旁边的人的要快得多,而且他们也学曾大树的法子,只要买了他们的菜,就搭送几根葱、大蒜或者芹菜。一个时辰后,筐里的菜就只剩下一点点了。

“哥,我们俩换换吧,我来蹲着。”小峰说道。

“行,称称的时候留心些。”虎子嘱咐道。

“知道了。”

又过了大半个时辰,他们的菜就卖光了,虎子把钱袋收进衣服里面的口袋里,两人把东西都收好,挑着空箩筐去找和他们相隔不远的刘远山。刘远山的菜还剩下一些,倒是同村的另一个人的菜已经卖完了,虎子和小峰就跟着那个人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