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铁血大秦 >

第9部分

铁血大秦-第9部分

小说: 铁血大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蕲年宫议事殿内,秦王赢政刚刚下诏命群臣前来议事,就有宦官喜匆匆前来禀告道:“启禀大王,扶苏公子求见!”秦王显得有些惊讶,因为扶苏很少会亲自来求见他,毕竟他还是一个小孩子,根本没有多少值得提上桌面的东西。秦王沉思了一下,见群臣还没有到,就点了点头道:“宣扶苏进来吧!”
    喜领命,匆匆而出,至宫门前谄媚地对扶苏道:“公子,大王宣您晋见呢!”“嗯!”扶苏满意的点了点头,随手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精致玉佩,笑道:“赏你的,以后机灵点办事,我不会亏待你的!”
    喜顿时大悦道:“多谢公子赏赐,小人如何敢当!”扶苏是个人精,前世就没少干这些行贿的勾当,哪不明白喜的心意,便硬塞到他怀里,笑道:“拿着吧,我给下人们的东西从不收回的。你以后有什么重要消息多透露点给我就行了。从今个起,我也会列席朝会了!”喜一脸忠心地道:“小人日后一定谨记,为公子办事决不怠慢!”
    扶苏微微一笑,迈步而入。心中暗暗满意,要想在秦王老爹面前少犯错,就不得不和老爹身边的官宦和侍女们多亲近,这也是曲线救国的好办法,历史上很多人屡试不爽的!
    “公子扶苏见驾——!”喜那一声细长尖锐的嗓声响起处,扶苏迈步进了议事殿。抬头处,看见了王座上威严而坐的秦王老爹,连忙下拜道:“儿臣扶苏参见父王,愿父王仙福永享,寿与天齐!”不管怎样,扶苏知道秦王老爹喜欢长寿,拍拍马屁总没有错!
    果然秦王闻听大悦道:“扶苏,你不去老爹处学习,来见父王何事?”扶苏恭敬地道:“启禀父王,祖师爷爷适才已经跟扶苏说了,扶苏已经出师,所以让扶苏前来拜见父王,以便让父王进一步安排学业!”
    “噢!你已经完成了学业!?”赢政不由得愣了愣:基础教育和养成教育为期十年,扶苏六年就完成了全部教育,实在大出赢政的意料之外。不过也确实可见赢政这个老爹当得实在不怎么称职,连儿子最近的学业究竟到了何种地步都不清楚!
    “嗯,怎么安排你呢!”秦王不由有些踌躇起来。按照惯例,一般秦室公子除王长子和嫡嗣子外完成了基础教育和养成教育以后便要出宫独自建府,以示独立之意。而王长子或嫡嗣子完成基础教育和养成教育后,也要在宫中独立居住,单独配备太傅、太师、太保等官员辅佐其饮食起居、典礼学识、护卫车驾等,但扶苏十一岁就独自居住是不是有点太小了。所以饶是智慧杰出的秦王一时也有些为难起来。
    “嗯,扶苏,你想父王怎么安排你新的学业?”不愧是秦王,难以安排之下,便将皮球踢了回来。扶苏眨了眨眼睛道:“儿臣听闻父王已将开始扫灭六国之大业,故欲早日陪伴父王身边以一睹父王横扫的雄姿。所以儿臣请愿单独开宫立府,并列席朝会!”前世当生意人练出来的卓越口才可不是吹的!
    “噢?!”秦王显然是有些惊愕,看不出来,扶苏小小的年纪心胸还不小吗!秦王对扶苏一向寄望甚深,不由得非常高兴,却又有点忧虑道:“嗯,扶苏,你考虑清楚没有。你有这般志气,父王很高兴。但是你年纪太小,父王担心你不能够照顾好自己啊!”
    扶苏听了心里狂晕:自己加上前世实足年龄已近四十岁了,比你老爹年纪都大,还不能照顾自己?!但嘴上却恭敬地道:“父王,甘罗十二为丞相,儿臣十一便开府,又有何不可呢!难道父王的王长子还不如甘罗不成?!”
    最后这句反语中有一些不满的语气存在,秦王何等聪明当然听得出来,不过了解秦王好胜脾气的扶苏反问得恰合秦王心意,不由得让秦王心中高兴起来:“不错,寡人要当千古一帝,才略远超古今任何帝王。朕的长子自然也不能以常理来度量!”当下高兴地道:“好吧,扶苏,父王就允许你独自开宫立府,并列席朝会。你要想你的母亲时,可以经常回建章宫走走!”
    扶苏知道自己一旦独自建宫,就不能天天与母亲郑妃长伴在一起了,每天早上去请个安已经是最大的奢求了,不由得有些黯然又有些高兴道:“儿臣遵命!”
    就在此时,喜入室禀报道:“启禀大王,朝中众臣已在殿外侯旨见驾!”“噢,快宣!”又看了看扶苏,微笑道:“扶苏,你就留下吧,不要说话,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对你有好处!”“是,父王!”扶苏心中大喜,走到秦王老爹的身旁,一直侍侯在旁的赵高连忙勤快的取过一只蒲团让扶苏跪坐。扶苏虽然心中一百二十个不愿意,但仍然向赵高行了个感谢的师徒之礼,坐下后扶苏心中就感到像是吃了几十个苍蝇一般的恶心!
    
    不一会儿,数十位朝中重臣依次进班,叩拜秦王。礼毕,众朝臣入座,忽然看见扶苏端坐在秦王身旁,不由得一时大为惊奇。
    秦王见众朝臣面有异色,心中不禁十分得意,微笑道:“扶苏已经完成了基础教育和养成教育,寡人已经允许他单独建宫开府,并列席朝会。以后诸公可要多多教导才是!”
    众朝臣虽然闻言一片惊愕,但素知秦王英果、扶苏聪慧,便很快平静了下来。李斯素善拍马,出列道:“扶苏公子六载而成学业,为王室数百年之罕见奇才!可见陛下教导有方,天佑我大秦万载永长!”
    秦王微微一笑道:“李斯所言过誉了!”秦王虽口中不言,面上确是一片笑意,显然是非常的高兴。扶苏不由得心中一阵冷笑:“李斯小儿,你倒会拍马,看我以后怎么慢慢收拾你!”
    李斯退下后,秦王微微想了想道:“今日寡人召诸卿来,所为两件事。第一件事,除丞相仍为王绾老爱聊外,欲根据新定三权分立官制任命李斯为廷尉,尉缭为国尉,诸位爱聊以为如何?”(国尉统领全国兵马,廷尉负责全国刑律,丞相负责全国行政,是为三权分立!)
    此言一出,众朝臣眉目间均是一片讶然之色,纷纷交头接耳起来!秦王任命李斯为第一任廷尉,众大臣倒是没有话说。毕竟李斯对刑律十分熟悉,而且在秦国为官多年,颇见才华,要想反对却也拿不出上得了台面的理由,不如不提。但尉缭此人却是名不见经传,从未听闻过,要让此人居得高位,我秦国朝野上下无数本土重臣颜面何在?
    众朝臣们于是一齐目视老丞相王绾,王绾虽一直是胆小怕事之人,任为丞相以来也多为秦王的应声虫,但现在事关秦国本土群臣的颜面和利益问题,也不得不站出来发表一下意见了:“大王,任命李斯为廷尉臣等认为并无不妥,李大人的能力和作为臣想朝野都没有话说,只是廷尉一职掌管全国兵马,职权非常重大,轻易付与一无名之人,恐非天下之福!请大王三思!”王绾直将反对的意见说得直是滴水不漏,冠冕堂皇之极,果然不愧为政坛长青树级的人物。
    扶苏在旁听得真切,只是不动声色,准备看秦王老爹如何化解本土群臣的反对声浪!这可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秦王赢政知道秦国虽然从关东六国中选用了很多的人才,但秦国本地的官员很多还是相当排外的,毕竟这些所谓的‘外来人’占据了秦国朝廷相当部分的显赫官位。如今秦国三大官职中一下要有两个外人来担任,众本土朝臣不由得不急啊!
    “蒙武,自尉僚入秦后就与你交厚,你最他最有发言权,你介绍下他吧!”始皇完全不动声色。“是,陛下!”累世为秦国重臣的现骑射(相当于丞相副职吧)蒙武站了起来。
    蒙武做为秦国本土重臣之一,让他来介绍、推荐尉缭,那些本土朝臣们想必就没有了反对的借口吧,至少也可以起到分化、瓦解的作用。秦王赢政的政治手腕果真是高明之极。
    

第二章 初政二
    蒙武见秦王点将,自然明白秦王的用意,但是不敢抗命,只得硬着头皮站了起来,给众朝臣们介绍起来:
    尉缭,生于魏国大梁,少有才学,曾经在各诸侯国效过力,其才干虽为各国君臣所赏识,但是由于其生性耿直,得罪人太多,便屡不得重用。尉缭见六国君庸臣晕,不久必会为秦所灭,于是便西入秦国来谋发展。
    他主要的说词是:“以秦国国势之强,各国诸侯的力量只能看作和郡县相当,怕只怕诸侯联合对秦,出其不意突击偷袭,这就是历史上智伯、夫差等之所以遭到败亡的原因。所以希望大王不要爱惜财物,重重贿赂各国豪臣,打击扰乱各国合纵的计谋,只不过花个三十万金,就可以灭掉各国了!”
    秦王为他说动,采用了他的计策,对他行以宾主之礼,衣服饮食都和秦王一样。
    但尉缭却说:“秦王这个人啊,少恩而有虎狼心,平时节俭勤奋,对人恭敬有礼,但将来得志后,亦会轻易吃人。现在我身为布衣,没有担任官职,平时见到我亦执礼甚恭,不过有一天他得到天下以后,所有天下人都会变成他的奴隶了,这种人没法跟他长久相处,还是走了的好!”于是尉缭逃走了。
    (此上这段对尉缭的介绍来源于《史记》《本纪》之中,应该较为可信)
    结果尉缭和昔年留下《谏逐客令》一书而出走的李斯一样,没等出函谷关,就被高效的秦国缉捕系统所拿获、解回咸阳。经过秦王政诚心诚意、一再的恳求后,尉缭才肯继续为秦国效力!
    扶苏对历史上的尉缭此人并不太了解,只知道他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统帅级人物,但现在一听蒙武对其的介绍不禁深深感到钦佩。现在就能看出秦王老爹内心本相并敢说出来的人,天下只有尉缭一个,让其担任国尉真是最合适不过了!
    见蒙武介绍完毕,复座已后,秦王赢政笑问群臣道:“刚才蒙骑射已经介绍了,诸卿想必对尉僚此人也有所了解,是个足以付与重任的大才。虽然他对寡人有所腹诽,但只要其真有才学,有利于完成我大秦一统六国的霸业,任何缺点寡人都可以包容!”
    说话到这份上了,众大臣要再不同意,惹恼了脾气暴臊的秦王那可是要倒大霉的,于是一起称是!
    其实秦王赢政真正从内心里为什么要任用尉缭为国尉呢?这殿里有恐怕只四个人心中明白:秦王、扶苏、李斯、蒙武。在过去,无论是吕不韦的人或宗室大臣担任国尉时,都和统军将领有深厚渊源,很容易发生嫪毐似的谋反事件。但秦王如今任用与秦国各方势力毫无关系的尉缭此人担任帅职就不会有此顾忌,毕竟尉缭在秦国毫无根基。这样秦王赢政就可以牢牢的掌握全国的军政大权,将国尉变成秦王最称职的幕僚!
    “高,实在是高!不动声色间,一举严掌全国军权,老爹果然是高人!”扶苏心中暗暗钦佩!
    
    接下来,心情愉悦的秦王政和群臣讨论的第二件事便是国事政策以及议定出兵各国的战略计划。经过长时间的激烈讨论后,秦王赢政制订了七项重要的国策,都是一些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策。
    其他还有很多相关的措施,秦王政都指派了专人负责研究办理,并且有人随意督促检查。谈笑挥袖间,秦王将规模庞大的各种政事处理得是井井有条,进退得体,不由得让扶苏有点目瞪口呆。
    呼吸间奠定一国之策、谈笑里决断倾国之兵,这真是千古一帝的真正的风采!
    最后,论及极为重要的出兵各国的顺序时,众朝臣都吵嚷起来,纷纷各抒已见,都想让秦王采纳自己的意见。其中有的建议先灭楚以增强国力再图天下,有的建议先灭韩魏以剪除后方威胁,有的建议先灭强赵再扫灭韩魏,总之是各有各的理,一时间在朝堂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看着一众文武大员们在朝堂上争吵、辩赛的情景,扶苏就不禁有些好笑,尤其是一些六七十岁的老臣,直辩得银发直立、白须乱摆,不由更为显得有趣。怪不得有人说,政治就是一门吵架的学问呢!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解决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如此费事,扶苏咳嗽了一声,躬身出列道:“父王,儿臣有一愚见,请父王和诸卿试听之!”
    “噢,说来听听!”秦王见扶苏这么快便敢主动请缨,一时间有些错愕。但也想真真看看扶苏的才学到底如何,不由得微笑着说道。
    扶苏挺直了身子,年幼但修长、挺拔的身躯一时间气势纵横、仿佛十分的高大,扶苏道:“赵国为中原各国之核心,也是中国各国对抗我秦国的急先锋,攻取赵国,不仅可以狠狠的打击六国反秦势力,而且借助地利东可以取齐、北可以攻燕、南可以灭韩,可得天下枢纽之效。而楚国则有黄河及长江的阻隔,想救赵基本上不太可能:而韩国一向胆小、只知醉生梦死,我大军不去打他已可梦里偷笑了,如何敢来扰我侧翼!?这样我大军在攻取赵国时,侧翼后方也可无忧!此是儿臣愚见,请父王和诸卿评断!”
    一言既出,群臣震惊,众人显然是根本没有想到年仅十一岁的扶苏竟然有这般长远、明卓的见识,这番妙论便是朝中不少重臣都想不出来的。
    尤其是秦王政闻听更是龙颜大悦道:“扶苏所言正得寡人之心,甚善,便以此决议吧!不过寡人补充一下,攻打赵国虽是我大秦目下之第一要务,但遣一员良将顺道灭韩,消防我军后方任何不稳定因素也是势在必行。诸卿认为如何?”
    “陛下所言甚善!”群臣大声称是。
    朝臣们退下了,除了对秦王赢政一脸的恭敬外,也对小小的扶苏有了一点点的敬畏之心。尤其是李斯和赵高二人,明眼的扶苏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一丝丝不安的气息。看来,这二人已经对扶苏起了一点戒心!
    散会后,朝中宗正府立即按照秦王政的诏命为扶苏单独开章立府作了准备。拔原建阳宫(扶苏不悦,硬改成了凌烟阁,取壮志凌于烟云之意,秦王大悦,许之!)为王长子府,并为扶苏配备了太傅、太师、太保等辅佐官员。一时间,扶苏在朝野中权势和影响大增,开始踌躇满志的踏出他角逐权力大道的第一步!
    而在朝野和民间,自扶苏在朝堂上发表一番绝妙的‘兵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