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昏君 >

第39部分

昏君-第39部分

小说: 昏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又不是整个商家和家族垮掉。

但赵哲要的效果,也实实在在达到了。只要得到了这个消息之人,只有脑子进了水的极端货色才依旧我行我素。对于这一小撮极端少部分人,已经明确了政治方向的当地官府,直接按照政策将人收押,审讯,还争先恐后的直接往京城报备。说不得,还会因为这件事情而让皇上赏识。

至于那很多错过了三日期限,却暂时还没被查到头上来的。倒是一个个杵到了当地父母官家中,死也不肯走了。花再多的钱,也要把申报时间和记录改过来。

总之,再也没有哪个粮商大东家和地主族长,敢拿这件事情开玩笑。毕竟,皇上金口已开。若是拿皇上不当回事情,那皇上也决然不会拿他当回事情,被杀了也活该。

除此之外,京师之中,还有一件让人津津乐道之事。有一名女子,像是迹一般的出现在了商业圈之中。成为了那家原先后台属于刘的四季春酒楼新东家。

京师以及附近有头有脸的商家富户,又有哪个不知道四季春酒楼?然而暗中打探,却是怎么也查不出来那女子的后台究竟是谁。

那女子行事也的确诡异,就在申报政策下来前七天,就将自己囤下的九十万担粮食全部抛掉。这还不算,竟以四季春酒楼折价五百万两加上两百万两现银与数名知名粮商商量抵押借粮一月,一月之后每一万担还一万两千担。如若在一个月后还不出粮食,则以三两半一担的价格将现银和四季春酒楼用作赔付。

虽说其时一个月后,已经到了小麦的收获季节。但根据粮商们的计算,以及其后的运作。过了一月,粮食价格至多持平不涨,而绝然不可能跌去。而他们还有信心,在夏收没多久后,他们还能再将粮食炒上一层。这波行情,最少还能持续一年半。

区区一个月,又怎么可能使粮食跌下一成或者更多?粮食在他们炒作之下暴涨,而账面上的数字着实把他们刺激到了,自信心空前的膨胀。

在经过短暂计算和衡量后,粮商们决定与那女子赌一把。只要区区一个月,一个月后每一万担就能多出两千担来。何况,即便那女子还不出粮来。光是那折价五百万,却值七百万的酒楼,就能让他们大赚一把了。更何况,还是以每担粮食三两半白银的高价抵扣。

虽然他们深信粮食还会涨,但因为临近夏收之际,多多少少会受点影响。这一个月,甚至是未来两个月,都是滞涨期。这笔买卖,怎么看都是赚的。

而那女子,却是靠着价值至少七百万两的抵押,只借到了两百万担粮食。接下来,让所有粮食目瞪口呆的情况下,那女子疯狂的,在短短数天之内,便将两百万担粮食悉数卖给了其他库囤没有到位的粮商,拢共只收到五百万两。

这一来一去,她的账面上就足足损失了两百万两。这让绝大多数粮商,都是直摇头说她得了失心疯。以至于才会做出这种不可理喻之事。又有一说,她的后台,应该是她的情人,有钱的很。因为不能将她领回家去,以至于惹了她怒而胡乱挥霍他的钱财。

总之,经过官府公正的白纸黑字合约,是怎么也没办法违背的了。只要再过二十几天,他们就能心心定定赚钱了。至不济,也能赚个四十万担粮食。运气极好的话,能把四季春酒楼弄回来,那更是赚大了。

然而,就在他们还在做着美梦的时候。政令却是骤然而下,这还罢了,利欲熏心的他们,死到临头了,却还妄图联合起来违抗朝廷的命令。试图营造一个法不责众的局面。因为他们知道,这种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至多,再观望一番,若是朝廷着实下了决心执行政策。那么到时候再遵守也不迟。

却没料到,这次亲自批复那政策的,却是当今圣上。而当今圣上,还是正儿八经的第一次参与一个国策。在回馈的消息中,在得到了那帮子粮商无动于衷,视国策于无物时,终于怒了。直接砍了一百三十八个脑袋。

申报政策,紧接着被以闯世界记录般的度,飞执行了下去。而被炒作而高的粮价,也是应声而落。但是,对于囤积居的粮商的噩梦,仿佛才刚刚开始。紧接着一条政令,为防止粮食落到敌军叛匪手中,一次**易过一百担者,须得去官府登记备案,并加盖官府官印。

对于粮商而言,这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但若是换做皇上没有杀人之前,或许还有很多人敢无视这条政令。然而此时的他们,却是一下子,感觉到了地狱之中。

第八十二章剿灭暴民

'··]更新时间:2011…8…2217:37:38本章字数:3292

第八十二章剿灭暴民

夏雷轰鸣声中,一场大雨将整个京城洗刷个干干净净。赵哲的御花园中,嫩绿的柳叶犹如挂上了几滴清泪,色泽干净之极。在御花园各厢房之中,赵哲选了养性斋作为避夏休闲,以及办公场所。

天下大事,这里也成为了汇集之地。尤其是两地战报,如雪花般的纷纷扬扬。经过三个月的战略部署,数量高达五十万的地方卫军早已经犹如一张大一般,将河南,山东两省封锁了起来。并造成巨大的行军声势,惑敌于虚兵之计。要说数百人,想要造出数万军队的声势,那难免困难而又容易识破了些。但用数量高达五十万的军队,沿途战线遥遥达近千里,如此再行虚兵之计。只要稍微用心些,就连神仙也难以识破。

这是一张巨大的,由两省之外渐渐向内压缩收拢。如此庞大而竟然有序的步步推进。摆出了一副正面求战的姿态,那些刚丢了锄头没多久的暴民草寇们,哪里敢与之正面交战。而种种情报,以及无意中抓到了数名通政官身上搜到的加急密折表明。朝廷试图以一百五十万地方卫军,配合河南山东两地的残部,将他们夹击而消灭。

而京师附近的大批军队,则是往辽东调动,以应付据说快要打到京师的后金蛮族。

暴民的一些领袖们也清楚,若是一直赖在河南和山东两地不走。迟早会被那些源源不断赶来的庞大地方卫军剿灭。唯今之计,最好的选择就是往战力空虚的京师冲击,唯有攻破京城,才有真正的活路。朝廷,是怎么也不可能任由他们在中原腹地占据一块地方慢慢经营而站稳脚跟的。

对于一些混到暴民领袖位置上的人,也多数是感觉到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一个能够迅推翻大赵皇朝的机会。后又追兵,又加上形势所迫下,暴民的大部队开始迅朝京师方向集结挺进。

然而就在此时,那些连连退却的河南山东两地的正规军官兵们,却是在跨省边境上整顿集结着。并摆出了一副即便是死也不能让暴民突破防线的架势。而这种架势,却也刚好印证了暴民领袖无意中获得的密折信息。暴民内部,愈笃定了京师战力空虚的说法。一个个,变得狂热了起来。京师和其附近是什么地方?那可是一个富得流油,随手一抓就是富户的地方。而又听说,京师附近的女人,也是因为生活优越而有不少细皮嫩肉,水灵粉嫩的。

杀戮,财富,女人,甚至是那愈膨胀的野心。还有那日渐合拢的卫军包围圈压力。使得暴民向跨省边境防线展开了猛烈地冲击。而此时的他们,也现了一直被他们压着打的两地地方卫所残军,却是表现出了出乎人意料的凶猛和顽强。而他们,虽然是地方卫军,却也是半职业军人,综合素质总比刚丢下锄头,甚至是长期营养不良,良莠不齐的暴民强。

不知道什么时候,那群拦截的山东河南两地的残军多了些后勤补给,许多弓弩箭矢已经补齐。再加上预先在险要必经之地设下的抵抗防线,一时间,倒也守得有模有样。往往一个人能换暴民数命、

杀戮,在不断的进行着。七八天久攻不下的暴民大军,开始浮躁暴躁了起来。因为身后那据说数量高达一百五十万的卫军,正在步步逼近。若是突破不了这十几万残兵败军组成的防线,所有人将是一个瓮中之鳖。

而暴民军数量已经高达一百二十余万,短短数天时间就已经战死了十万。而抢来的粮草,又是没有节制的挥霍,以至于如今粮草也是紧缺。不能尽快突破防线,冲入一片广大而富裕的天地,迎接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背水一战的暴民们,开始了攻无不克的人海攻势。一百多万人对付十来万人,踏也能踏平他们。果然,草草搭起来防线的卫军残兵,在抵抗了一天之后,终于扛不住那汹涌的人潮。以两万人断后,剩余活着的六万人狼狈向京师撤退。

又是短短不到半天的时间,可怕的暴民潮撕破了防线,断后的两万人几乎全军覆没。又是一场大战告捷的暴民们,自信心得到了空前的膨胀。一来是追击逃跑的残军,二来是终于冲进了京师范围,只要一千里都不到的距离,就是京城了。

最后剩下百万左右的暴民,开始长途奔袭追击六万拖拖拉拉的逃兵,顺便想找个城市抢掠一番。那场面,可当真是壮观之极。然而只是追了不到区区一个多时辰,便见得一条大河。而他们,则是身处在一个巨大的河湾滩头上,数量高达百万的人马,根本没有多少行军纪律,以及太过严密的组织性。待得叫停后,已经有三分之一人挤进了那个范围很大的河湾滩头内。

而河之两翼,则是缓缓出现了。铠甲铮亮,数量密密麻麻的二十万步军。以遥遥夹击之势,一步一步,缓缓朝暴民军紧逼而去。而此时的暴民军,种种弊端一一显露了出来,无组织无纪律,散兵游勇,心理素质不过关等等。

十来艘载着数门红衣大炮的楼船,缓缓驶来。轰轰轰,震耳欲聋的大炮轰鸣声,仿佛要将人的心脏都震碎。本来就已经连续作战了好些天,最后一天又是强攻而加急行军的暴民们,在大炮那震天的轰鸣中混乱了起来。

有的拼命向河中挤去,有的则是想往后退去,而更多的,却是在一些暴民军官的指挥下凌乱的向两边突进。

这数十万军队,乃是大赵帝国最精锐的部队了。每一卫,都是各都督府中的精锐王品,宝贝疙瘩。根本不需要他们进行种田之类的苦差事。只是给予他们最好的装备,强度最大的训练。

若是这些部队再没战斗力,那么大赵帝国就真的要垮掉了。井然有序的,在一声声指挥中,强弩利箭向暴民倾盆而下。而绝大多数的暴民,只是一件布衣附体,仅有少数人才穿有抢来的战甲兵器。这些布衣,哪里抵挡得住优秀的强弩强弓。

而此时的暴民,根本行不起有效的指挥冲击。散乱的冲锋潮流,根本无法冲过这短短而不到百步距离。船载大炮不断轰鸣着,震得人耳朵聋。几个狰狞而可怕的骑兵军团,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乱作一团的暴民军侧翼。尤其是那支两万多骑军虎贲骑军,铮亮重甲加身。即便是马匹的要害处,也是披挂着甲片,仿佛,那是一支来自地狱的军团。

第八十三章北秦淮

'··]更新时间:2011…8…2217:37:39本章字数:3346

第八十三章北秦淮

任凭这千里之外的战场一片腥风血雨,然而京城之中,却依旧一片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京城,本就是闻异事生最多之地。一个多月前,皇上在闹市口砍了一百三十多个欺君罔上粮商的脑袋。这才过了没多久,茶肆酒坊之间,就几乎已经没有人提及了。

不管是从前线大军指挥部传递回来的消息,还是赵哲的锦衣卫密探的密折。都表明了剿灭暴民这场战役,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战役的战斗,已经宣告大捷。剩下的工作,已经仅仅是收尾,追击剿灭暴民残军了。而在各省地方卫军的拉战术下,完全有能力将绝大部分的残兵收拾在河南山东两境。

也是由此可见,大赵的江山还没有完全烂到根子里。至少,京师的那些著名王牌军团,都还是颇有些战斗力的。

已至炎炎夏日,趁着晚上稍微凉爽些。在宫里待得挺久了的赵哲,携着几名侍卫。惯例由虚空子暗中护卫着。一袭富贵公子般的白色长衫,要挂玉佩,手摇折扇,又是开始在京城繁华街道上压起马路来了。

如今时分,正是日落西山,华灯初上之际。而因为天气炎热,好不容易晚上凉爽了些。各路大姑娘,小媳妇倒是齐齐出门购物。大赵帝国的风气虽然也略微保守。但京城乃是天下最繁华之地,也是各种珍异品聚集之地。在这夏日之夜,还是有不少人出门逛街购物。

而京城乃是天子脚下,治安自然全国最佳。倒也不怕晚上在这灯火通明的繁华市井之中,遭到什么不妙之事。就连赵哲才逛了小半条青石路面的街道,就已经见到数波巡逻兵巡逻而过。

夜,在灯火辉煌下,显得有些迷离而炫目。而习习凉风,又是惹得人心头舒爽。这一路的各种茶坊,酒肆,成衣铺子,饰品店,以及路边摆放着无数稀古怪商品小贩们。还有卖艺卖药的,耍大刀溜杂耍卖狗皮膏药的。

这种场景,还正是有些繁华盛世模样。

京城虽然在北方,而北方河流水资源比南方少。但大赵帝国是一个经历了数百年的古老帝国,这么多皇帝下来,各种各样古怪性情者都有。两百多年前就有一位,在位期间老往南边儿温柔水乡跑。到得年岁大了,也折腾不动了。脑袋灵光一闪,遂下令在京城内开凿河流,将几个天然湖泊拓宽之后,又将老河流全部大面积修整一番。尤其是新河,蜿蜒流转,极具江南水乡柔美细腻风格。尤其是一条横贯京城东西,婉转经过数个湖泊,最后流淌入海河的新开河。当年据说耗资数千万贯,直到那名皇帝老死也没有修完。还是其儿子,督促着将这条大河修好。并遵照其父遗愿,取名为北秦淮。

如今两百多年过去了,这条耗资巨大的北秦淮经过历史与时间的沉淀,已经成为了京城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当然,同样也是全天下最著名的烟花之地,名声远远地过了南直隶的那条秦淮河。

两旁原先就载满了柳树,茂茂密密的,即便白天也凉爽的很,为各种游客最喜闲逛之处。桥边,河边,路边,更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子,店铺。

当然,北秦淮最出名的,还是游荡在河上,湖泊之中的那些艳灯通明的大大小小楼船。每一艘船上,都曾经,或正在生着种种风流韵事。为这条旖旎的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