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晨光里 >

第22部分

穿越晨光里-第22部分

小说: 穿越晨光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郎甩了甩头,嗤笑道:“你们这些没读过书的,居然连六经都不知道,六经就是《诗经》《仪礼》《乐经》还有,还有……”说到这里紧皱了眉歪着脑袋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剩下的三经是什么,大手一挥,道,“和你们这些没读过书的根本谈不到一块,我就是说了你们也不懂。”
  六郎嘴角勾起一抹嘲笑,道:“大哥,太巧了,我知道是哪六经呢,这剩下的三经就是《周易》《春秋》《尚书》。”
  六郎是兄弟四人中识字最多的一个,他平时就羡慕读书人,经常偷跑到邹正文的学馆中听壁角,以前是因为家里不肯送他去,所以知道的全是听壁角听来的,可就是听了几天壁角,他也是听到了六经是哪六经。眼见得一个学了五年的人,居然连六经都说不全,不由得心里生起鄙视之心。
  五郎没忍住,他咧开嘴笑笑:“唉,咱们都没学过,确实不知道啥叫六经,我还以为今天陈博士讲的是制艺呢,没想到居然讲的六经啊?”
  “大哥肯定是熟读六经,就是不知道这句该怎么解呢?”五郎说着把今天听到陈博士讲的几句话说了出来。
  大郎一听就被绕晕了,什么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中人也。什么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他支支吾吾的讲不出来,便大声喊到:“你这是在哪里听得乱七八糟的?这都什么,文不通语不通,这是你自己想的狗屁不通的文章吧……”
  “放肆!”“胡说八道!”两个声音同时响起。
  邹晨抬头一看,原来是邹正文堂伯和一个不认识的青年学士站在她家的院墙外,正一脸气愤的盯着大郎,那两声呵斥声正是自他们嘴里传出。
  大郎一看到老师来了,吓得大吃一惊,蹬蹬蹬后退好几步,一双眼心虚的乱转。
  -------------
  o(*^▽^*)ブ今天的更新完了
 

第二十八章见才心喜抢学生
更新时间2013…8…25 12:13:34  字数:3098

 邹正文气愤的跨过柴门,盯着大郎,恨不得拿手拍死他。这个大郎,平时不学无术经常逃课也就罢了,居然敢说陈博士讲的制艺是狗屁不通,真是敦可忍敦不可忍!另一位青年文士看起来涵养很好,只是一脸阴沉的瞪着大郎。
  邹正文看着大郎那萎缩的样子心头就难受,怒道:“滚!别让我看到你。”大郎听了这句,如得了赦令,一溜烟的跑了。
  院里的人看到邹正文都纷纷躬身行礼,口称大堂伯。
  邹正文的脸色转霁,笑吟吟地说道:“博远兄快快请进,这家有上好的君子茶,快进来品一品!”转过头笑着对邹晨说,“小妮儿,这次你堂伯可是不请自入啊,快将你那好茶沏上两碗来。”
  邹晨欢快的答应一声,跑到屋里沏茶去了。那位博远兄进了院子,看到案几上的《三字经》点点头,道:“知而好学,诲书不倦方为根本!”
  二郎他们听了这话,低下身施了一礼口称受教了。
  邹晨沏好了茶,刚端出来,那位博远兄便深吸一口道:“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邹正文笑道:“博远兄,怎样?”
  博远答道:“十分好茶!”他看了一眼五郎,又问道,“方才我和行学兄在院外听你之言,竟是将今日蔡陈二位博士所讲的全给记下了?”
  五郎局促的答道:“回先生的话,确实是记住了,只是记不大全,还得想想。”
  邹正文一听来了兴趣,“那背上一段来听听?”
  五郎想了想,把今日上午听的二位博士讲的课从头到尾给背诵了一段,中间竟是没有多少遗漏。二人听了小半个时辰,一会赞叹一会吃惊一会陶醉于经义中,待到五郎背完还是一幅意犹未尽的模样。
  邹晨看了大为得意,五郎这个人,虽然平时脑子不大灵光,经常被她欺负,然而他的记性则是最好的。往往自己说了什么,他可以立刻记住,自己背了一段,不出几秒他就能完整的背诵出来。再一想,五郎是自己教出来,心里不由得浮上吾家有子初长成这几个字。
  邹正文看了一眼案几上的三字经,叹惜道:“邹正业啊邹正业,你家有佳儿,竟被你埋没至此,可惜啊可惜!……”又扭头对博远兄说道,“博远兄,某……”
  那博远兄不等他说完,抢着说道:“这位小大郎,不知名讳啊?”
  五郎低下头,嘿嘿一笑道:“我叫兴民,是民字辈的。”
  那博远兄等到五郎话一落地立刻接上,“兴民啊,我欲请你去我家族学读书,不知兴民意下如何?”
  “什么?”邹晨和几个哥哥听到那博远兄的这句话都大吃了一惊。
  邹正文苦笑了一下,道:“博远兄,此家中小郎君乃是黄家二郎瑾瑜的外甥,怕是博远兄晚来一步喽。”
  那博远兄叹了一口气道:“唉,如此良玉不入我手,实乃憾事啊!”环顾了一下四周,看到这家中是家徒四壁,心下沧然解下腰间的锦囊递到五郎手中,“兴民啊,这里有纹银十两,你先拿去买些书本,以后若是有为难之事,只管去宛丘陈家找我,只说找陈家十三郎既可。”
  五郎看到锦囊不敢接受,极力推辞,邹正文在一旁说道:“长者赐,不可辞。博远兄与你二舅乃是同窗好友,你收下无妨!”五郎听了这句才收下了这个锦囊。
  待五郎收了锦囊,邹正文和陈博远又考较了其他三个人,待他们知道,这四个人竟是才启蒙半个月,看着五郎的眼光更加热切了。
  陈博远走后,便立刻派了家仆送来了一套四五六经,还有笔墨纸砚以及一些小经义,指名是送给五郎邹兴民的,又另送了三套启蒙书给邹家四个孩子,把邹正业邹正达看的奇怪了半天,自家是何时与宛丘陈家有了联系!
  三天后的晚上,他们刚回到家,邹正业和邹正达便被邹正文堵到了家门口。邹正文口口声声责问这几日为何不见家中的四个孩子去上学,还说前几日已经说好去馆中,怎么等了好几天还不见去,把他们听的一头雾水。
  邹正业赔着笑,小心翼翼地问:“文堂哥,是不是弄错了?我家是准备明年开春把孩子送过去的!现在孩子们在自己读书呢。”
  邹正文眼一瞪,怒道:“邹正业,你家有钱砌那么高的墙,居然没钱送孩子读书?我瞧你不起!”
  “没有的事!孩子们是肯定要去读书的。只是定好了是明年啊!”邹正业一听就急了,这几天是哪来的事啊,先是陈家送了笔墨纸砚,文堂哥又把自己堵到家门口。
  邹正文瞪着邹家兄弟大声说道:“明日一早若是不见四个孩子去学馆,我定要去找族长说个公道。哼!”说完扬长而去。
  邹家兄弟傻愣着站在家门口,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哪跟哪儿啊。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邹正文便出现在邹家门口,抓着四个孩子一路提溜着去学馆了。四个孩子进了学馆,拜了孔圣人和亚圣,又给邹正文敬了茶,邹正文那张黑脸上才有了笑容,眉开眼笑的接了四个学生奉的茶,一人喝了一小口,笑咪咪地象是一只刚刚偷吃了腥的猫。
  “你们四个,从今天起便算是我门下的学生了,以后须得记得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如此方才可称得上是人,可记得?”
  四个孩子听了以后跪下称记下了。邹正文看到跪在地上的四个学生,开怀大笑。心里思忖道,黄瑾瑜啊黄瑾瑜,你只知一味攻读想考明年春闱,却不知看看自家亲戚,如今五郎这孩子已经归到我的名下读书,任谁也抢不走,以后他的启蒙恩师便是我啦。想到此,又想到陈十三那张黑脸,心里一阵欢愉,笑的更加开心了。
  地上的四个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副懵懂不知的模样,都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堂伯笑的这么开心。
  邹正文笑了一会,和颜悦色道:“你们今日先回去,待收拾停当了,明日咱们再开课,若是家中困难,束修晚上一段也无妨,其实明年交也是一样。嗯,交不交都无所谓……”
  说完了以后,亲自送四个学生到了学馆外面,又把五郎单独叫到一边问了几句话,听他说这几天一直在读书不曾松懈,点了点头便放他离开了。
  兄弟四个一头雾水的回了家,邹晨正站在柴门处焦急地等他们,看到四个哥哥,忙上前问:“怎么了?文堂伯怎么突然把你们抓走了?你们是惹了他生气了吗?”
  四郎拉了小妹的手回了院子,才压低声音道:“没有,文堂伯高兴着呢,他把我们带到学馆里,先拜了圣人,然后又让我们拜他为师,从明天起,我们就要去学馆上学了!”
  “真的?”邹晨惊喜的睁大眼睛,她在院子里团团转圈,“不行,我得和二婶和娘说一下,得给你们做书包,还得给你们做新衣裳,哎呀,哎呀,太好了,太好了……”说完也不等几个哥哥回话,往村东跑去。
  气喘吁吁的跑到村东,找到了正在监督着盖鹿院的父亲,问明了母亲在院墙外面清理砂石呢,又跑到院墙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娘,娘,哥哥,哥哥,上学了……”
  黄丽娘正和柳氏一边说话一边清理碎石,看到小女儿跑过来,累的气喘吁吁的说不上话,连忙把水囊递过去,邹晨喝了一大口水顺了下气,说道:“娘,二婶,我四个哥哥,今天被文堂伯给收馆了。文堂伯说明天让他们收拾收拾去上学呢!娘,别拾石头了,快回去给哥哥们做书包和衣裳吧。二婶,走啊!”说着一手拉着母亲,一手拉着二婶就要往家走。
  黄丽娘和柳氏乍一听到这个消息都觉得不敢相信,往常邹家的子弟若是入学都是求着邹正文,不知往他家送了多少东西,他也是爱理不理的,看不上眼的人说不收就不收。怎么自家的孩子就不声不响的被收馆了呢?
  柳氏抹着眼睛哭道:“弟妹,咱这是可熬出来头了,只要能入学,将来识了字考了秀才,咱们就有了出头之日啊!……”黄丽娘则是只会哭不能讲话,邹晨一看就急了,小嘴叭叭的快速说道,“娘,二婶,这会没工夫哭,咱们得赶紧回家找找布头什么的,上次去县城没买书包的料啊。还有,这上学都需要什么东西,还得问问大郎他们,总不能明天哥哥们进了学就只能干坐着看别人念书吧?”
  柳氏和黄丽娘听了她的话转悲为喜,回去和邹家兄弟说了一声,也不管他们惊诧的表情,跟着邹晨一溜小跑的往家跑。
  到了家,却发现家里乱哄哄的,门口停着一辆马车,院子里一个人正在高声叫骂,“邹行学,你个老混蛋,下黑手的贼,仗着离得近就敢挖我墙角,看我不扒了你的皮!”
  -------------
  o(*^▽^*)ブ晚上还有一更
 

第二十九章邹老爷子小心思
更新时间2013…8…25 20:26:18  字数:3470

 邹晨小心翼翼地靠近自家柴门,发现是上次来的陈十三,他一脸的铁青,气愤异常,手里的折扇被他给扯成了十八段。
  门口站着两个家仆模样的人,看到邹晨扒着柴门往里瞅,连忙拱手道:“请问,可是邹家小娘子?”
  邹晨吓了一跳,回过身讪讪地笑道:“是,您二位是?”
  两个家仆一听果真是邹家的人,连忙一躬到底,道:“回小娘子,我等是陈家的家仆,是随着我家十三郎一起来的。”
  这时,陈博远气怵怵的出了院门,看到邹晨点头示意了一下,黑着脸道:“抄家伙,走,去邹行学家。”
  两个家仆低声劝了两句,被陈博远怒目而视吓的脖子直往肚子里缩,只好苦着脸从车上拿出两根木棍,跟在主子身后低着头往学馆方向而去。
  邹晨拍拍胸口,长吐了一口气,心道:天呢,这古代的读书人还真暴力,被人抢了学生居然要抄家伙。也不知道他们两个打架谁会赢谁会输!要是能过去看看就好了。
  黄丽娘惊白了一张脸,回到院子里抓着四郎五郎上上下下看了,看到没有受伤眼泪才叭嗒叭嗒的落下来,“你们给娘争气,给娘争气,娘没白养活你们啊……”
  柳氏早已经搂着二郎六郎哭的不可开交。
  邹晨叹了口气,拉开母亲数落道:“娘啊,赶紧的进屋找找布头吧,不赶紧找,得做一夜呢。”
  “喛!喛!”听到女儿这样说,黄丽娘咧开嘴应道,脸上还带着泪却已经是笑的合不拢嘴。进了屋,开始翻大屋里几个柜子,一边翻一边念叨,“怎么就糊涂了?上次去县城怎么就没有给孩子买书包的料子?”
  邹晨扶额。
  黄丽娘把柜子里所有的布料都放到床上,一块一块仔细的比划,一边比一边摇头叹气。正比划间,柳氏和美娘拿着几块布料进来了。
  柳氏兴冲冲的把布料放到床上,道:“弟妹,你看这块布料怎么样?青灰色的,不晃眼,而且结实,是我上次回娘家时偷偷留下来的,本来是准备给你二哥做一件过年穿的衣裳。”
  黄丽娘摸了摸布料的厚度,点头道:“正是,厚着呢,这布料可难买呢,真真的合适做书包!”
  邹晨也过去摸了摸,这不就是厚棉布吗?又看了看自家的布料,摇头道:“娘,咱家的布料没一件合适做书包的。”
  柳氏一听笑道:“那就用这块布给四个孩子做个一样的书包好了,也省得他们挑眼了。”
  黄丽娘低头道:“这,这怎么好意思呢?”
  美娘坐在黄丽娘身边,抿嘴笑道:“三婶,我娘拿来就是准备给四个弟弟做书包的,您就别推辞了,快想想怎么做吧!我娘常说您手巧,不管是什么布料只要过了您的手就能剪出好样子来。待会您多教教我呗!”
  黄丽娘被大侄女哄得眉开眼笑,“一准教,只要咱美娘想学,三婶啥都教。”
  这几天她们三个人是先给邹老爷子和马氏做的衣裳,棉花都填好了,就差最后一道工序往上面绣花做花边了。
  柳氏感慨道,“要是早知道孩子们能入得了文堂哥的眼,咱们就先给孩子们做衣裳,也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