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古董商 >

第11部分

古董商-第11部分

小说: 古董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知青点来说,乔迁父母这一代人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的农村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有他们青春的记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铭刻在他们生命里,他们把这里的父老乡亲看做自己的亲人。

    回到这里,对于乔父母来讲,心里暖洋洋的。就像久违的游子回到了故乡的怀抱里。

    西北地区最穷的一个贫困县是靠山县,而靠山县赵家洼,正是乔父乔母当年的知青点。暑假里,乔父母带着乔迁有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不过,这个赵家洼可真不好找啊,在西安下了火车,坐客车来到靠山县,然后坐一个小时的拖拉机到一个叫北村的地方,接下来的路,那就完全是山路了。

    这地方,汽车是无法通过的,开摩托,山路不但崎岖,而且一侧靠近悬崖,一个不小心,那就是车毁人亡,与这里的环境相比,美国的地狱摩托拉力赛的比赛路径,那简直就是王府井大街了。

    乔迁可是做中国最原始的交通工具——牛车来的。什么?做『毛』驴车,万一『毛』驴在路上撂蹶子,呵呵,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赶车的人是北村的一个老把式李先进,当年那可是北村的会计。在村里是仅次于村长的二把手,在农村人眼里,那也是国家干部。你可别小瞧了会计。他可是掌管记工分的生杀大权地,那个时候,一家老小,一年的嚼头是稀是稠,可都指望工分的多少了。

    当年,赵家洼可是穷的连个能拉的车都没有,乔父母来,就是李先进将他们从县城送到赵家洼的。知青们离开的时候,也是李先进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给送到县城里的。

    所以,乔父母和李先进也是老熟人了,知道他爱抽烟,而且是只抽烟袋,不抽卷烟。所以,乔父母特意从北京为他带来了六斤极品云烟烟丝。李先进连一点推脱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就放到了床前的柜子里,淳朴的『性』格就像他的笑容一样。

    就这样,李先进特意套了牛车,拉着乔迁一家就向赵家洼奔来。一路上,李先进果然又打开了话匣子:“这赵家洼可真是个好地方,住在里面的人可是有福气了。”乔父母互相看了一眼,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

    赵家洼一个穷得鸟不拉屎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呢,原来,当年日本大扫『荡』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听说赵家洼有八路,两个中队的鬼子在山里找了十多天,没有找到去赵家洼的路,愣是饿死在里面,从此,鬼子就彻底的死了扫『荡』赵家洼的心思,这赵家洼偏僻到什么程度,那就可见一斑了。

    李先进现在也成了李老汉了,但是,就是话多的『毛』病,一直改不了,赵家洼这点光荣事迹,乔父母这一拨知青是去一趟县城就听一遍,去一趟县城就听一遍,熟悉的简直就象自己的手指头一样。好家伙,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唉

    在村口的时候,碰到了赵老汉的老婆赵大妈,看到乔父母来,赵大妈那个喜啊,一把拉住刘母:“山杏丫头,你咋现在才来啊,想死大妈了。”山杏是乔母在赵家洼的名字。

    两人拉家常的时候,赵大妈还不忘抓了一个官差,让从一旁经过的本家二小去找赵老汉去。

    在赵家洼,赵老汉绝对是一把手,因为赵家洼七百多口人,有六百多都是姓赵,赵老汉不单单是赵家的族长,而且是村里第一个党员,第一个到县里接受民兵训练,可谓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了。虽然现在从村长的位子退了下来,但是接任的村长是他大儿子赵喜,村会计是赵老汉的侄子赵乐,这样的任人唯亲,但是在赵家洼的人看来是很正常的,没有人不服。

    而乔父当年在村子里的地位,那很是超然,因为赵老汉认识的两个字,都是乔父教出来的,赵老汉的先生,哪个敢不敬?小样,马上就收拾你。

    现在,赵老汉已经六十多了,但是乔父来到的时候,赵老汉一把抓住院子里的老母鸡,咔嚓一刀下去,比年轻人还要利索。

    红光满面的赵老汉乐呵呵的将鸡交给了老婆子去收拾,拉着乔父和乔迁就进了堂屋。李先进和赵老汉是极熟的朋友,文革时期,两人可是亲密的战友,一起去县里斗过臭老九,所以不等有人招呼,径直在堂屋坐下了。

    虽然改革开放了,但是赵家洼还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春风,依然是那么贫穷。地方太偏僻了,发展经济也要慢慢来,国家那么大,又刚刚开始该给开放,不可能一下把所有的县都发展成深圳那样。

    赵家洼这地方,除了过年可以吃点肉,平时难得见一点荤腥,杀只鸡,那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没有贵客,赵家洼的人是绝对不会杀鸡的。中午吃鸡的时候,赵家在席上就赵老汉一个人,大儿子赵喜是村长怎么了,照样没戏,赵大妈嘛,赵老汉认为女人历来是上不了台面的,更没有她的位子了。

    乔母能坐在席上,那是因为人家是师母,又是京城来的,见过大世面的人,当然可以坐下。

    吃席的时候,乔迁望了外面一眼,院子里是赵老汉的两个孙子,屋子里有鸡肉,但是他们就是吃不到,急得小哥俩满院子打滚,但是却也不敢挑战爷爷的权威。

    不过这可憋坏了乔迁,赵老汉一口一个先生,和乔父拉的正起劲,他一个小孩坐在中间,简直就是在坐牢一样,还是乔母明白儿子的意思,三两句话就把乔迁打发了出去,然后乔母自己也去了里屋陪赵大妈去了。

    赵大妈怕乔迁一个人受欺负,拉了孙子大『毛』二『毛』,再三叮嘱两人要照看好乔迁,千万不能让村里的孩子欺负了客人。

    其实乔迁进来的时候就发现,这里的农户是不垒墙的,用木条扎个篱笆就完事了,坐在牛车上能清楚的看到院子里的情况。在赵家洼,单单是摆在院子里的东西,就有不少的玩意能买钱。

    靠山县多古墓,这一带可是有许多农民都兼职做盗墓的买卖,在现在来看,当然是违法的,是严厉打击的对象,但是80年代的一段时间里,靠山县大半老百姓都是靠国家救济,人家农闲的时候挖个古墓,贴补家用,只要没有人举报,或者是撞在枪口上,公安局的同志大多是睁个眼闭个眼的。

    当然,外地流窜作案,团伙盗墓还是该抓就抓的。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一种,反正,靠山县的的风气就是这样。

    有一次省里来了文件,公安局统一行动,结果把一个副局长的老岳父当场抓了个现行,可想而知,严打行动就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束了。至于那个副局长的老岳父,被大家自动的遗忘了,给上面打个报告,严打顺利结束,抓获各类文物贩子若干。

    其实这几个文物犯都是县城的地痞无赖而已,公安局下去转了一圈,没收了几件像样的文物,当作赃物一并交上去了。结果,靠山县的举动还得到了省里的表彰,号召全省干部向靠山县学习云云。

    乔迁和大『毛』二『毛』可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找到正在大树下乘凉的赵喜。乔迁将一盒中南海烟塞了过去,凭借在潘家园侃价的本事,一会就和赵喜混熟了。要知道,中南海啊,京城里的高级货,县长也不是天天能抽的烟,给一个村长抽,他不『迷』糊才怪,这下赵喜又有了在村民面前吹嘘的本钱了。

    

第一卷 第十九章 全民皆盗墓

    不过两个人又在辈分上争论了起来,在农村,辈分可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东西,就像城里的干部职称一样,大上一级那可是压死人的。按照刘父来说,乔迁是比赵喜高上一辈的,结果,乔迁就成了赵喜的小叔了。

    乔迁虽然感到别扭,却也只有接受了。小叔可是有小叔的好处的,起码小叔问你什么你不能不说不是。

    乔迁问赵喜关于文物的事情,赵喜立刻『露』出村长的狡诈,四下看了看说:“这玩意,哦们这里哪家都有一两件宝贝,不是哦吹,在村子里,哦的东西是最值钱的了,城里人看了才给二百三十块钱,哦才没有那么笨来,230块钱,哦娃娶个老婆都不够。”

    停了停,赵喜又说:“嘿嘿,他们怎么都要给400才行。小叔,你是城里的,见过世面,你给说道说道古董的价格,哦娃娶个老婆都要280咧,要是可以卖到400的话,哦就卖了哦的古董,以后好给娃娶媳『妇』。”

    乔迁听了好悬没有趴下,涨价都不过是涨了不到一半,农民伯伯真是实在啊。到底是什么东西啊,乔迁有点好奇了,当他提出来要看一看的时候,赵喜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

    被赵喜夸的像一朵花一样的宝贝是一是大约半米高的花瓶,乔迁看了两眼,断定应该是清康熙青花双螭耳喜字大花瓶,虽然是件古董,但是却是民窑烧出来的物件,上釉的时候不太讲究,火候也不是十分的到位。因此,花瓶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比较,怎么说呢,乔迁看着就不舒服,应该是学徒一类人的作品,放在市场上也就是几千块钱的物件,绝对不会过万。

    原来,这靠山县在清朝有一个钱姓的商人,有了钱就就想过过当官的瘾,于是就花了银子,上下打点了一番,捐了一任知府。可惜,钱知府有点走背字,当了不到三年知府,民国了,解放了,国民革命军就把钱知府给打发回了老家来。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钱知府可不是青天之流的主,刮地皮的手段却也是闻名十里八乡的。所以虽然名声不好听,回家的时候他很是风光了一把,是靠山县第一大地主。后来,钱知府死了,据说赔葬的东西就有十大箱。

    在文革的时候,钱知府的坟墓就被革命小将当作典型给扒了出来,里面的陪藏,那自然就充了公。当时正是红卫兵小将的赵喜就分了几个花瓶和一些看来不怎么值钱的字画,当时赵喜就认为自己吃大亏了,但是那个时候,阶级斗争才是正题,个人的一些利益,和革命事业一比,那就是些许小事了,很快赵喜就将这事情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两个广东客,以收购破烂的名义,在村子里高价回收老式的家具,还有锅碗瓢盆等东西,开始,赵家洼的人,还是有不少将自己手里的东西卖给广东客。

    但是赵喜毕竟是见过世面的村子里的少数几个人,他留了个心眼,没有将自己在文革时期藏下的东西卖给广东客,而是去县里找了当年的红卫兵的老领导,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谢光荣。

    这个谢光荣和赵喜的关系可不一般,当年和造反派干架的时候,赵喜仗着强壮的身子骨,还救过谢光荣一命呢,要不是当时是村支书的赵老汉怕自己没有接班人,不让儿子去县里,赵喜现在怎么也能是个公安局的科级干部。

    不过在赵老汉看来,当大官固然好,但是自己的村长权力旁落的话更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现在赵喜就成了村长了。

    赵喜将那两个广东客的事情向谢光荣说了以后,谢光荣当时就火了,狗日的,还有没有王法,在靠山县一亩三分地上,还有人敢光天化日之下走私古董,那可是重罪啊。

    谢光荣当天就带人将两个广东客抓了起来,并把赃物没收充公了。据说,那两个广东客现在还在靠山县的一座窑厂劳动改造呢。

    不过,经过这件事情以后,靠山县的老百姓也知道,原来坟地里的东西那么值钱,所以,县里的很多人都开始从事盗墓这个第三产业。

    靠山县原来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驿站,许多客死他乡的商人就埋在这里。同时,根据专家推测,已经消失了的世界奇异『迷』团之一的楼兰文明,很有可能就和靠山县有关系,楼兰是没有了,楼兰人可不会死绝,于是靠山县据说就是楼兰人的直系后裔,至于直接证据,还有待考察。

    不过这里人讲话怎么一口陕西味道啊,难道楼兰人讲的就是陕西话?

    要不是靠山县实在偏僻,光是每年的旅游收入,就够县长做梦都笑醒的了。顺便提一句,现在距离靠山县最近的铁路,那就有十几公里,这条公路,据说还是当年解放的时候,部队上给修的呢。

    靠山县西北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药』王山,全国文闻名的『药』材产地之一。可惜,就是因为交通的问题,靠山县现在是空守着满山的宝贝,就是不能变成钱。

    所以,盗个墓,上山采个草『药』,打个猎,县里的人大多是睁个眼闭个眼的,要是老百姓一点收入来源都没有,那还不要上访吗?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那不是光靠县领导一张嘴说出来的,那是要有真金白银拿来给老百姓使用的。

    靠山县县长也是窝火啊,我们县里资源可丰富了,要文化,我们这里有楼兰文明,还有克尔木齐文化,这些都不差吧。

    尽管有专家认为楼兰文明不在靠山县,但是县长可不那么认为,你们一天没有找到真正的楼兰文明,那么在楼兰文明就我们靠山县一天。至于克尔木齐文化是不是当年一起和楼兰人迁移过来的,那只有天知道了。

    要是论风光,『药』王山的风光不比阿尔匹斯山差啊。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县长大人甚至专门公费去阿尔匹斯山考察了一番,回来的结论就是,县里多了七万的财政赤字。

    要是说新奇,尼斯湖有大鱼怪,我们靠山县的湖里据说也有大鱼怪啊,不过,由于上次的教训,县长倒是没有去尼斯湖考察的意思了,这个英明的决定为县里的财政赤字是30万,而不是39万的成绩,那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不过,据说『药』王山七十二沟,沟沟有黄金,县长可不敢苟同,狗日的,派人找了一年多,连一块含金量丰富一点的石头都没有找到,矿物局的局长当场就被县长摘了乌纱帽。

    赵喜向乔迁介绍了靠山县的悠久历史,还有丰富的资源。并且抱怨老天不公道,让靠山县这样美丽的县城,基本上除了盗墓,一点副业都没有。

    乔迁心里可明白,现在深圳不过才刚刚发展,西北的发展,根据形式来看,怕是要等上十年左右,现在抱怨什么都没有用。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