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古董商 >

第13部分

古董商-第13部分

小说: 古董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赵馒头是看乔迁是堂哥带来的客人,又拿出来要让乔迁给鉴定一下,自己的传家宝到底是什么东西,到底能卖个什么价钱,自己还是要娶个婆娘的,卖了传家宝,那就有钱娶婆娘了。

    以前,赵馒头是不想卖传家宝的。不过,赵喜知道后大骂了他一顿,混蛋玩意,要是你们家断了后,要传家宝,你狗日的传给谁去,啊,你小子对得起你死去的爹吗?

    乔迁听赵喜有这么一问,刚想回答,只同到人群外面有人大喊:“狗日的,你个赵馒头。你给哦在搞什么鬼。把你的东西给哦弄下来。”人群听到声音,连头都不回,自然的给讲话的人分开了一条路。来的人就是赵喜的老子,赵家洼的老村长赵老汉。

    赵老汉穿了一个月光白的褂子,一条黑『色』的短裤,大热的天,头上还固执的戴着一条白『色』的『毛』巾,不是地道战偷地雷的那鬼子戴的『毛』巾,而是电视上唱信天游的陕西汉子戴的那种形式的『毛』巾。一个人可以背井离乡,但是他的文化是很难被改变的。尤其的年岁大的人,再离开故土的话,他更是难忘记家乡。赵老汉的脾气,就像他古铜『色』脸上苍老而不浑浊的眼神一样固执。一年到头,就是不肯把头上的『毛』巾给摘下来。

    正是从这一点上看来看,专家对他们是楼兰人的后裔就保持观望的态度,也许楼兰永远是历史上的一个『迷』也不一定。

    赵老汉来到桌子前面,把烟袋从嘴里拿下来,装上一袋烟,用火柴点了几次,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火柴就是划不着,乔迁连忙掏出了一个煤油打火机,给赵老汉点上烟。

    赵老汉显然对乔迁手里的那个银制的雕刻有牡丹的打火机很感兴趣,连想要说什么都忘记了,这个可算是打火机里面的一件古董了。

    据说,是袁大头在德国定做的一批货,现在市场上可不多见了,乔迁可是个精细的人,马上就将打火机奉上。

    赵老汉也很实在,并不推辞:“既然哦是我师弟,给哦这个师哥一点礼物,哦就不客气了,对了”赵老汉一惊一乍的说:“哦想起来了,盼儿那女娃告诉哦,你在这里给哦们看货,哦不放心,就过来了,正好看见赵馒头这娃娃给师弟搬了一个这东西,师弟可能不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个,是日本人留下的炸弹,是哦二叔临死的时候告诉哦的,当时,他不好意思向儿子说,自己留下的传家宝是日本人的炸弹,所以就托哦说了。但是哦说了这事情,哦那兄弟不相信,就把它传给哦侄子了,本来,这要是卖给别的文物贩子,哦就不说了,谁叫那些人赚的是死人钱呢,但是这狗日的想卖给师弟,那就不行了。”盼儿,就是给乔迁送水的那个丫头,是她跑回去向赵老汉报告的情况的。

    狗日的,乔迁心里骂了一句今天听了很多回的话,暗暗想,你那个堂叔太不是东西了,死都死了,还要什么面子,留给自己儿子一个炸弹,好玩是不是,还是你这个做堂叔是吃饱了撑的,这要是现在爆炸了赵家洼至少要去一半的青壮劳力,你那个堂叔就不怕落下千古骂名。

    在场院可有不少人,要是桌子上的这个炸弹突然不高兴了,估计在场的没有几个人能跑掉。大热天的,炸弹在太阳下突然不高兴,闹个脾气,那不是不可能的。真的爆炸了,至少他乔迁、赵喜和赵馒头是跑不了了,想到这里,乔迁就是一身的冷汗。

    

第一卷 第二十二章 青花碗

    关于这个炸弹的真实来历,乔迁也在以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才知道的。要说这个炸弹,那就一定要提一下日本的侵华战争,因为这个炸弹就是那个时候遗留下来的,而且这个炸弹是一位日本军官特别为中国制造的。这个日本军官的名字已经不可考了,为了方便行文,那就叫他横路吧。

    这个横路,是一个非常痴『迷』这个文化的日本武器研制专家,而且是历史上臭名卓著的七三一部队的一名高级官员,正是这个横路,他为了庆祝日本成功入侵东三省,特意的仿制中国周朝祭祀器具赤璋的样子,制作了几枚化学炸弹,其中的几枚,就投到了中华大地之上。

    但是却有一枚没有爆炸,落在了太行山上,被赵馒头的爷爷赵秆子得到了。当然,以赵秆子有限的盗墓知识(兼职盗墓,本行猎户),是不知道赤璋的名字的,但是根据经验,赵秆子还是断定自己得到的是一个宝贝。

    开始的是赵秆子是将赤璋埋在地下,直到举家迁移回老家的时候,赵秆子才将其挖了出来,带在身边。这个时候赤璋炸弹已经生满了铜锈,看起来更是象一件古董了。不过,赵秆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大兵,大兵告诉他,这个赤璋其实就是日本人的化学炸弹,不过他还是半信半疑,没有舍得扔了。

    赵秆子这个时候已经得了病,命不久矣,于是就将炸弹的事情告诉了赵老汉,希望赵老汉能及时的把真相告诉给自己的儿子,并将炸弹处理掉。但是,赵老汉怎么看,都觉得赤璋是一件古董,于是他自己琢磨,炸弹?不能够啊,这么多年没有爆炸了?所以就是他心里有怀疑,告诉赵馒头的老子的时候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赵馒头的老子也就没有相信这事情。

    赵老汉也是见过炸弹的人,他一相情愿的认定了自己的观点的正确了,认为堂叔的话是死前的胡话,他哪里知道,有一个叫横路的日本军官,搞了一个中国赤璋样式的炸弹。还有,就是赵老汉将事情说出来,又有多少人相信还两说呢,连正主都不相信,就更别说别人了。

    那个时候,赵老汉可还不是族长。不过,关于赤璋就是炸弹的事情,他还是记到了心里的。

    这一过几十年,炸弹并没有爆炸,所以他渐渐就将这件事情淡忘了。但是,今天乔迁要鉴定这件古董。他可不想让乔迁将这个到底是不是炸弹的东西带到北京去。要是万一是炸弹,那不就害了先生一家了吗?

    既然赵老汉只是怀疑,那就是没有具体的证据,万一这要是真的赤璋呢。乔迁回过神来,不由的就想到了这一点,毕竟赤璋模样的炸弹,那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乔迁定下心神,将双手放在赤璋上,只见上面满是黑『色』的煞气,而且用心静如水看的结果上可以看出来,这东西的形成时间不会超过六十年,加上它并没有半点古董的古『色』古香,可以说也不过是民国的时候仿制的赝品。

    古『色』古香就是一种光泽,是真正的古董长年累月下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光泽,为什么说赝品古董有贼光,贼光就是没有经过岁月的磨练,非常刺眼的一种光泽。

    当然,一般的人不好分辨两种光泽的区别,在古董市场混的时间长的人却可以分辨的出来。这也是在不借助仪器的情况下分辨古董真假的重要依据,在古董市场,常有人说那东西一看就有贼光,就是指这玩意是赝品的意思。

    而这个赤璋从它上面的杀气上看,就是当年出土的越王勾践都没有它的杀气重,而且,越王勾践剑,并不是只有杀气的,还有古『色』古香的古董光泽,眼前的这个东西只是有杀气,没有任何古『色』古香的意思。乔迁可以肯定,这个一定是日本的炸弹,并不是什么古董。

    于是,他放缓了声音说:“对不起,这件货,确实是像你们老村长讲的那样,是一个炸弹。而且,你必须将它送到县上去销毁,虽然现在它能不能爆炸,还很难讲,但是,留在这里,那就是一个隐患。”讲的慢,那是因为乔迁怕自己讲的事情把赵馒头吓到了,传了三代的传家宝,居然是个炸弹,这事情,摊到谁的头上谁都受不了。

    果然,赵馒头听到这个消息被专家证实了,当场就昏厥了过去,一旁的几个村民,七手八脚的将赵馒头抬了回去。

    炸弹可不能扔下不管,还时候赵老汉提议,将炸弹先放进洞子里去,等有机会就送到县城了一去。

    经过这么一闹,鉴定会是没有办法开下去了。乔迁喝了一口水,将碗放在桌子上,正准备离开的时候。无意间往碗上看了一眼,这个碗就放在乔迁的面前,好像是赵盼儿送来的东西,就是那个匆匆跑开的小姑娘。

    等乔迁看了那碗一眼,他就再也没有办法将视线给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这里有一个宝贝就在我面前,我还巴巴的满世界找宝贝干什么,这个碗,看样子,那就是明代的青花啊。

    要不是乔迁喝了一口水,他还不知道桌子上就是瓷器中大名鼎鼎的青花呢。

    用心静如水鉴定了一下,流光的青翠环绕在碗的四周。这样的古『色』古香,是乔迁在赵家洼见到的最耀眼的一个,而且,可以很轻易的通过这一点来判定,这个青花碗,就是明朝的古董。价值不菲啊。有了这笔钱,不要说修公路,就是修一条公路,然后再开一家工厂,资金都是富裕的

    青花是什么价格,乔迁这小『奸』商可是知道的很清楚,去年有一场在纽约的拍卖会,一个清朝的青花花瓶,就卖到了二十八万美元。明朝的青花,那么价格一定会更高一点。

    当然,决定一个古董价格并不单单是朝代,质量也是很重要的,并不是说明朝的瓷器可一定比清朝的贵,但是在同档次的瓷器中一般还是明朝的贵一点。乔迁没有看到纽约那件青花是什么档次,但是眼前的这个青花碗绝对是官窑天蓝『色』的高档货。

    而且,在青花瓷器中,乔迁还没有见过碗这样的普通的生活器具一高级青花的瓷器形式出现,官窑青花碗,这个价格,那就要更高一点了。物以稀为贵,乔迁决定,这个青花碗价钱低了,一定不卖。

    有了梧桐树,我还能引不来金凤凰?

    看到乔迁对着一个碗发愣,赵老汉可开始奇怪了。北京人就是不一样,一个碗有什么好看的,难道北京没有碗了吗?不对啊,我当红卫兵的时候,那北京的碗可多了。难道现在改革了。北京人都不用碗了,首都就是不一样啊,要是他们真的连碗都不用了,老汉我还真是想去看看。嘿嘿,赵老汉想一想,还是算了,去一趟京城那要不少钱,有钱留着给大『毛』二『毛』娶媳『妇』吧。

    赵老汉想到这里,于是就提醒了乔迁一句:“你母亲可是在找你,要你快点回去。碗有什么好看的,你喜欢的话,赶明你回北京的时候,我给你十几个,拿回去看了够。”

    乔迁激动的对赵老汉讲:“老村长啊,你可不知道,这个碗可是好宝贝啊。卖了它,不要说修一条公路,就是修两条赵家洼都有花不完的钱啊,这个碗是应该的那个叫盼儿的吧。”

    赵老汉还真没有想到,自己村里居然还有那么一个宝贝,盼儿的有什么,盼儿也是我们赵家的娃娃,她的东西就是我们赵家洼的东西。真没有想到了,有生之年,还能见到村子里通上公路,以后咱也开再四轮上县里开会,气死那帮看不起我们赵家洼的混蛋。

    

第一卷 第二十三章 书记来了

    这个青花碗的问题,赵老汉还是认为应该尽快的落实一下才可以,当下就派人将赵盼儿和他父亲赵树林一起叫了过来。

    为了稳妥的解决问题,赵老汉还将父女两人叫到了祠堂里来。赵树林可是个再老实不过的庄稼汉,进祠堂,在他看来,只有春节祭奠祖先的时候有自己的份,平时,他是没有资格进祠堂的,那就更不用说女儿了,不是赵家媳『妇』,连祭奠祖先的资格都没有,那就更不用说让女娃进祠堂了。

    赵树林的心里,就现在像揣了十五个水桶一样——七上八下的。莫非,我前天背地里讲老村长的坏话,被他知道了,不对啊,赵二愣可是个傻子,他不该学话啊。

    赵老汉用族长的身份,很高调的对赵树林说:“树林啊,你看看,这个碗是不是你们家的东西”。

    赵树林更是纳闷了,但是还是照直了回答:“回族长的话,这个碗是盼儿他娘的陪嫁。盼儿他娘死的时候,这个碗就留给了盼儿。按她娘的意思,这个就是盼儿以后的嫁妆了。”

    盼儿的姥姥家也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盗墓世家,出嫁女儿时候,就陪嫁了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王侯的墓地里捞出来的青花碗,当然没有人知道这就是青花碗?不过王侯墓里的东西,总错不了吧。

    赵老汉并不接他的话茬,而是象一个老狐狸一样慢慢的诱导:“树林啊,哦记得,58年的时候,你们家断了粮食,眼看一家人都要去要饭了,是村里给你们的救济,是不是。”

    其实是国家发的救济,但是赵老汉可不管那么许多,国家国家,没有家哪里有国,没有赵家洼,你赵树林一家,国家能给你们救济吗?所以,这个人情就被赵老汉一把揽到村子头上,反正是村子给你们发的粮食就对了,你总不能不感谢村里吧。

    赵树林当然不会忘记这个天大的恩情的,连连点头称是。那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一点都不做伪。

    赵老汉看到鱼儿已经进网了,连忙趁热打铁地问:“这个粮食,哦记得你们家没有还给村里吧。”

    国家的救济,自然是不用还的,没见过国家在事后还向农民讨后帐一说。但是赵树林他不懂啊,赵树林看来,欠债还钱,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老村长的权威就在这个时候在赵树林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了,老村长永远是对的。

    赵树林琢磨着,好在现在虽然并不富裕,家里还是有点粮食的。就是将当年的救济还上,一家人也饿不着。想到这里赵树林这就要回家去背粮食。

    赵老汉马上阻止说:“慢着,哦知道你们家不富裕,狗娃还在上学。这个粮食,也并不是要你们家现在还上,怎么说大家都是一家人家是不是。这样好了,这个碗也值点钱,就归村子里了,粮食的事情就算了,要知道,当时的粮食可不是粮食,那可是你们一家的命啊,你看怎么样。”

    这下子,赵树林就想不明白了,一个碗,能值多少钱,也能抵了两一家人的命重要。在赵树林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