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之暴君颜良 >

第227部分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227部分

小说: 三国之暴君颜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良哈哈一笑,抚着邓艾小脑袋道:“我颜良的义子怎会笨,为父只是觉得你不太适合练刀,等过些日子你文子勤叔叔回来,为你就改让他教授你枪法。”
    文丑的武艺仅稍逊于颜良一筹,能得到文丑传授枪法,自然也是莫大的幸运。
    邓艾这才松了口气,忙是连连称谢。
    “去休息吧,莫要太累了自己。”
    “那孩儿就先行告退。”邓艾很是识礼,又是深深的揖,方才趋步而退。
    当颜良目送走邓艾,回过头来时,却看到妻子黄月英,正倚在门口,浅浅笑望着他。
    颜良也笑了,遂是上前携起妻子的走,一起走入了屋中。
    “艾儿这孩子的确是个奇才,先前夫君让我教他兵法,这孩子是一学就会,还会举一反三,夫君,你当真是有眼力,竟然从野乡之间,挖掘到了这么一个好苗子。”
    黄月英也吝惜美言,赞赏着邓艾的资质。
    妻子的赞叹,令颜良听着颇为受用,脸上自有几分得意。
    夫妻相携坐下,黄月英询问起颜良,关于今日视察造船厂之事。
    颜良摇了摇头,叹道:“咱们的船匠数量和技艺都不及东吴,形势不容乐观呀。”
    当下颜良便将视察所见,以及自己的顾虑,统统都道与了自家妻子。
    黄月英听罢,眉色间也浮现出几分忧色,“刘景升治荆州十余年,只顾着圈养士人,对于下层农工都不太重视,荆州匠人不及东吴也在情理之中,造船这种事,一时片刻也急不来的。”
    “为夫当然知道急不来,但天下形势风云变幻,容不得我不急啊。”颜良叹道。
    “这倒也是”黄月英喃喃道,神色间也流露出几分焦虑。
    这时,颜良忽然想起了方才在城外的那个念头,如今妻子正在跟前,他便忽然问道:“夫人,不知你对造船之事,可知道多少?”
    “造船?”黄月英眼眸之中,不禁掠过一丝奇色。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一章 造船
    顿了一顿,黄月英道:“我黄家在汉水边有几间小船厂,也有些造船的生意,妾身早几年时,倒也对造船的技艺研究一番,不过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果然如此。
    颜良顿时兴奋起来,忙又问道:“那夫人可懂造斗舰的工艺?”
    黄月英却不知自家夫君,何时会忽然间想起来问自己关于造船的事,心中不禁暗生狐疑。
    “斗舰嘛知道倒是知道,不过好些细节都不记得了,还得翻一翻书恐怕才能回忆起来。
    “会就好,会就好。”颜良击打着拳头,愈加的兴奋。
    黄月英却越发的茫然,不禁问道:“夫君,你怎忽然想起问妾身关于造船的事来了?”
    “我的脑子里有个关于新型战船的想法,正好让夫人看看可不可行。”
    颜良很是兴奋,当即便提起笔来,展开一卷羊皮纸,在上前描画了起来。
    黄月英则满怀好奇,侍于旁边低头细看。
    看着看着,黄月英的脸色,渐渐便涌起了难以形容的奇色。
    颜良所绘,的确是一种新型战船的图样,尽管颜良的绘画水平有限,画出来的图样相当的粗糙,但黄月英凭借着她的聪明,还是大致的看出了其中巧妙所在。
    最后一笔下过,颜良把笔往案上一扔,兴奋的问道:“夫人,我这新型战船如何,依咱们荆州船匠的技艺,可造的出来吗?”
    黄月英捧着那份粗糙的图纸,满脸的惊奇,仿佛看到了至宝一般,眼眸之中闪烁着激动。
    “夫君,你这新型战舰,莫非是想以翼叶,来代替桨不成?”黄月英奇道。
    黄月英果然于工器方面有种超乎常人的天赋,只短短片刻之间,便看出了颜良这新型战舰的关键所在。
    颜良便点了点头,笑道:“夫人果然聪明,正是如此,我把这新型战舰,叫作车船。”
    车船本是在宋代才被发明出来的一种战船,此种战船的精妙之处,便在于用安设于战船两侧的翼叶,代替了寻常的桨,来驱动战船的航行。
    如此一来,水手们便可以藏身于船内,通过类似于踩水车的方式,来转动翼叶,为战舰提供前进的动力。
    此等车船在内河和湖泊中,可以不靠风力,便能达到很大的速度,而且还随时可以通过倒踩的方式,来减速或是倒退,其机动性远胜于依靠帆力的普通战船。
    而且,因为踩轮的士卒全是都藏于船内,便无需担心被敌人通过桨孔射伤,战船则因此不需担心失去动力。
    颜良在想,既然以自己现有的战船数量和质量,远无法对吴军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而短时间内,他又无法弥补这方面的差距。
    于是颜良转念一想,自己又何必非要纠缠于这上面,何不转换一下思维,通过别的办法来补弥这差距。
    故是颜良便灵机一动,想到建造一种新式的战舰,让吴人原先的熟悉的战术统统失效,乱了吴人的方寸,那么他便可趁机取胜。
    颜良于古代战船的历史记忆并不是很多,所记得最有特色的就是这车船,而且所记的只是笼统的概念,于具体的细节技艺方面是完全不知。
    所以颜良才画出这草样来,希望借助于自己妻子的聪明,将他的“创意”变为现实。
    此时黄月英,已经完全沉浸于颜良的“创意”上,素来好学的她,精神力很快就全部投注于这副草图上。
    “夫君,你的想法当真是妙,此船的优点,倒是的确能帮我们挽回水军方面的劣势。”黄月英口中喃喃道。
    颜良精神一振,忙道:“那依夫人之见,此船可造得出来吗?”
    黄月英琢磨了半晌,点头道:“此船妙在创意,至于具体的造船工艺,倒并不是太过繁杂,只要夫君能容我些时间加以完善,我想凭我们荆州船匠的能力,造出这车船来并非难事。”
    听得黄月英这番自信之词,颜良顿时如吃了一颗定心丸一般。
    妻子的工器水平有多高超,颜良自然是深知,既然她说能造得出来,那就一定能造出来。
    颜良一兴奋,忽的便将黄月英抱了起来,大笑道:“夫人若能造出这车船,那就真的是立了大功了。”
    难得颜良这般高兴,黄月英也跟着高兴,笑道:“若是妾身立了此功,那夫君又打算如何奖赏妾身呢。”
    “怎么奖赏,嘿嘿~~”颜良嘴角露出了坏笑,“为夫无以为报,只好为夫人鞠躬尽瘁了。”
    说着,颜良便抱着黄月英往内室而去。
    黄月英立时知道他想做什么,娇羞嗔道:“夫君,天还亮着呢”
    “管他天亮还是天黑,为夫这就给夫人交公粮。”
    “公粮,什么公粮”
    “哈哈~~”
    ######一晌快活,次日天色一亮,颜良便召集许攸、贾诩等众谋士,往州府议事。
    诺大的厅堂中,除了徐庶镇守许都一线之外,颜良麾下的那一颗颗智慧的头脑,已然尽皆在此。
    自班师回襄阳以来,这还是颜良第一次召开全体谋士都到场的军事会议。
    众谋士们都感觉得到,颜良似乎有什么重大的决定要宣布,大堂中的气氛,已然热烈起来。
    环视一眼众人,颜良大声道:“刘备已被咱们打残,袁尚也被打怕,北面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威胁,本将已决定,下一步就举兵灭吴,诸位可有何异议。”
    尽管颜良尚在北方时,就已提起过灭吴的打算,但一直都只是做私下的谋划,从未在正式的场合明确的提出来。
    今日,颜良还在头一次,以如此郑重的方式,宣布他伐吴的计划。
    大堂之中,肃杀的气势立时弥散开来。
    “不灭东吴,就无法彻底解除后顾之忧,全力北争中原,这灭吴之战,自然是势在必行。”
    堂前,许攸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颜良的伐吴计划。
    作为元功之臣,许攸虽然算不上智谋最高深的一个,但影响力却绝对是最大的,他这般一站出来表态,其余众谋士们,也纷纷的表示赞同。
    “咳咳~~”
    一片赞同声中,传来几声干咳,暗示着有不同的声音。
    颜良举目望去,却见那咳嗽之人,正是田丰。
    田丰乃河北人士,于南方不甚熟悉,故而在此前对于吴人的战争中,田丰都鲜有建言。
    这一次,田丰却出人意料的想要发表看法。
    颜良便面露奇色,欣然问道:“元皓先生,你可有什么意见。”
    田丰清了清嗓子,捋须道:“出兵伐吴,乃势在必行,老朽自然是举双手赞成,但是有两件事,老朽却不得不提醒主公。”
    “那两件事,元皓先生尽管直言。”颜良洗耳恭听。
    “这头一件事,便是关于水军。水军士卒方面,有甘兴霸等人训练,自无需担心,老朽所虑的,却是我军之战船。”
    原来这老头也想到了颜良心中想笑,却也不打断,继续任由田丰直言。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老朽虽不善水战,但也看得出来,我荆州的造水技艺,颇为逊色于东吴,老朽在想,如果不能造出和吴人一样精良的战船,主公想要灭吴,只怕就是那镜中月,水中花,可望而不可及啊。”
    田丰不愧是田丰,竟和颜良一样,敏锐的注意到了己军的软肋之处。
    而且,这老头还是一样的刚直,毫不掩饰他对颜良能否取得战争胜利的忧虑。
    田丰这一席话,也提醒了其他的谋士,就连许攸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
    颜良却神色如常,依旧从容。
    如果在昨天以前,田丰提出此事的话,颜良可能还真会伤上一会脑筋,但在今天,颜良却有足够自信的资本。
    当下他只淡淡一笑,“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这战船之事,本将自有解决之策,先生就不必担心了,说说这第二件事吧。”
    包括田丰在内的众谋士,一听得颜良已有解决之策,不禁个个面露奇色。
    荆州的造船能力,在场的这些谋士们也都知道,他们很清楚,这种硬实力上的差距,非是一时片刻能够弥补。
    而今颜良却如此自信,声称自己已有解决之策,如此,怎么能不让众谋士们感到惊奇。
    然颜良不想透露,他们也就不好多问,只能暗中好奇的揣测。
    田丰从好奇中回过神来,干咳了几声后,便又道:“这第二件事则是关于北方。如今袁尚和刘备元气大伤,一时难以对我们构成威胁,但请主公不要忘了,北方除了袁刘二人之外,还有一个曹操。”
    田丰这二件事,却才真正的提醒到了颜良。
    根据来自于关中的最新情报,曹操已在陇西接连大败马腾和韩遂,逼得韩遂仅带十余骑逃往了西凉,而马腾则败往了祁山一带,向张鲁求援。
    如此看来,曹操平定西凉诸侯,一统雍凉二州已是近在眼前之事,那个时候,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曹操,倒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颜良微微点头,“先生所言极时,曹操不可不防,不知先生可有何应对之策。”
    田丰就胸有成竹,当即道:“依老朽之前,主公在发兵伐吴之前,还要先打另外一场仗,以削弱曹操的威胁。”
    “先生想让本将出兵何处?”颜良心中隐隐已有所猜测。
    田丰微捋胡须,干脆利落的道出了两个字:
    “武关!”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二章 老将的震惊
    骄阳当空,江风中掺杂着几分湿热。
    数百余艘兵船,正借着风势,逆流行驶在汉水之中。
    颜良立于船头,远望着两岸青山,剑眉微凝,沉静的眼眸之中,闪烁着几分隐隐的杀机。
    身后,这数百余艘兵船上,装载着近万名精锐的荆州健儿,各式的攻城器械,还有数十万斛的粮食。
    除此之外,还有百余艘空船。
    很显然,这是一次颇具规模的远征。
    船队离开襄阳已经数天,清晨时分又刚刚离开阴县,此间距离襄阳以北,已有数百里之遥。
    汉水发源于秦岭山脉,上游可追溯到汉中,这条水系从汉中向东,经上庸、房陵诸郡,再返而南下游经荆州,最终汇于长江。
    全军将士都知道,此次他们出征,将是去征讨不肯归顺的上庸、房陵、西城三郡。
    此三郡原本隶属于汉中,早年张鲁割据汉中时,因地利原因,三郡逐渐脱离了张鲁的统治,形成了以申耽、申仪为首的地方豪强割据之势。
    这三郡虽与南阳接壤,但因兵微将寡,只能勉强自保,故而颜良此前一直未曾动手。
    半月以前,颜良以荆州牧的身份,向申耽兄弟修书,命他兄弟以三郡归附,并送子女来襄阳为质。
    申氏兄弟拒不从命,故是颜良勃然大怒,决定亲自率军征讨。
    “曹操、刘备都不是咱家主公的对手,姓申的算什么东西,竟然敢抗命不降。”
    “就是,姓申的真是狗胆包天,咱们这一回攻三郡,定把他兄弟人头斩下献给主公。”
    甲板上,士卒们私下议论纷纷,斗志十分的高昂。
    这也难怪,自经历了中原诸战之胜后,颜家军将士已是建立了强烈的自信心,对颜良更是敬畏如神,有谁敢不尊颜良,他们自愿赴汤蹈火为颜良去教训那些不臣之徒。
    “主公,将士们的斗志很旺盛,看此番西征,三郡必克也。”
    身边的老将黄忠,一脸自信的感叹道。
    颜良看了一眼另一侧的贾诩,主臣二人交换了眼神,各自暗暗一笑。
    船行渐急,不觉半日已过,前方两岸渐渐出现了村落房舍。
    颜良抬手遥指,问道:“汉升老将军,前面是什么地界了?”
    黄忠虽久居荆南,但好歹也是南阳人,年轻时曾在南阳度过了数十个春秋,对南阳诸县的地形也算了如指掌。
    黄忠举目远望,脑海里回忆了半晌,“前边应该就是均县了,此县乃丹水与汉水的交汇处,过此县顺着汉水向西,不出数日就可进入上庸境内。”
    “唔。”
    颜良若有所思,沉吟片刻,便道:“那就传令下去,今夜全军就在均县休整一晚,明早再起兵西进。”
    颜良的这个命令,却令黄忠感到了一丝疑疑。
    他抬头看了一眼日头,此时才刚刚日过中天,还有半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