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之暴君颜良 >

第317部分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317部分

小说: 三国之暴君颜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自家信使的人头,潘璋绝望了,彻底放弃了与寿春取得联系的希望。
    此时的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不知道外界形势的情况下,顽强的固守。
    潘璋只能寄希望于,他所信任崇敬的周大都督,能够赶在他的士卒斗志瓦解,城中粮草耗尽之前,赶来解救于他。
    潘璋等来的不是周瑜的援军,等来的却是恐惧。
    围墙修成的那一条,也正是狂轰烂炸的开始。
    四百余架霹雳车,借助着高台的优势,不分昼夜的疯狂轰击,那巨大的石弹,甚至可以越过城墙,直射入城内数十步远。
    只几天的功夫,沿城墙内围大片的房舍,便被石弹摧为了废墟。
    城内尚且如此,城墙一线就更不用提,坚厚的合肥城墙,在石弹的轰击之下,已是处处坑坑洼洼,开裂处不计其数,四门的城楼,更是被轰成了马蜂窝。
    尽管仗着当年曹操留下的坚城底子,合肥城依然屹立不倒,但这石弹轰击,给城中军民带来的精神上的打击,却是巨大的。
    一城孤军奋战的军民,人心惶惶,士气低落,整座合肥城都笼罩在恐怖的阴影。
    轰城三日,颜良则在他的大帐中,喝了三天的小酒。
    第四天的午后,降将蒋钦被传入了帐中。
    “末将拜见主公。”蒋钦恭身施礼,语气神态显得有些拘紧。
    作为新降未久之将,此前蒋钦接触颜良的机会极少,今日忽被颜良召来,自有些紧张。
    “公奕来了啊,快坐。”颜良倒是亲切的很。
    蒋钦心怀忐忑的坐下,忙又问道:“未知主公召末将前来,有何吩咐?”
    “孤今召你前来,就是想和你了解一下,潘璋这个人怎样?”
    蒋钦与潘璋一样,都是周瑜一手提拔,想来其对潘璋极是了解,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蒋钦顿了顿,答道:“潘璋此人虽然年轻,但其武艺与统兵之能,均在末将之上。”
    “潘璋有多少本事,孤自然清楚,孤想问的是,潘璋是否如外界传言的那样,乃是周瑜的心腹死忠。”颜良又问道。
    蒋钦神色一怔,忽然间似乎领悟到了颜良言外之意,不禁陷入了沉默。
    片刻后,蒋钦叹道:“其实潘璋与末将一样,都是早年追随于伯符将军,只因当年伯符将军与周公瑾情如兄弟,与其共掌兵权,所以末将等也长年听命于周公瑾调遣,而伯符将军故去的又早,所以我等在外人看来,便是周公瑾的心腹之将。其实说起来,伯符将军才是于我们有知遇之恩的人。”
    原来如此颜良微微点头,嘴角掠起一抹笑意,心中已是有了主意。
    沉吟片刻,他便道:“既是如此,那孤打算派公奕你去一趟合肥城,为孤招降潘璋,你可愿意。”
    蒋钦神色微微一变,顿时面露为难之色。
    很显然,对于他这么个“叛将”,今若反去劝说旧日同僚投降,于颜面上自有些过意不去。
    犹豫半晌,蒋钦却还是拱手道:“主公既然有命,那末将自当从命,只是能否劝说成功,末将却不敢有所保证。”
    “无妨,成与不成,公奕都是有功于孤,你尽管去吧。”
    潘璋乃东吴年轻将领中的杰出者,演义之中,更曾生擒关羽,夺其青龙刀和赤兔马。
    如此看来,潘璋此人,实为关羽之克星。
    颜良想要招降潘璋,不单是欣赏其才,更是因为突发奇想,想要看看,能否借潘璋这个“关羽克星”,来重演一回历史。
    当然,颜良也承认,他的这个想法,是有点“迷信”的嫌疑了。
    蒋钦得了颜良的将令,便是卸去了武器,单骑离营,直奔合肥城而去。
    蒋钦前者刚走,巡营的甘宁碰上蒋钦离去,心中吃了一惊,急是策马赶来见颜良。
    “主公,那蒋钦曾为周瑜心腹,此人在江东又无家眷,主公今纵他去招降潘璋,万一他趁机叛逃却当如何是好。”甘宁对新降未久的蒋钦,依旧保有不信任。
    颜良却一脸自信,淡淡道:“蒋钦前番降孤,致使其爱妾落于孤之手,周瑜必已深为恨之。况且今日合肥之危势,不亚于当年皖县之围,蒋钦是个识时务的人,孤相信他绝不会犯这种愚蠢的错误。”
    颜良的强烈的自信感染了甘宁,细细一想也是,便才放下心来。
    “关羽啊关羽,有胆你就来啊,老子我可是给你准备了好几份大礼,就等着你来收呢。”
    颜良的嘴角,悄然浮现一抹诡秘的冷笑。
    (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八章 假兄弟,真雄主
    合肥西门。
    城头一线,一片狼藉。
    颜军的霹雳车轰击刚刚结束,城头上的周军士卒,正黯然的收拾着战友的尸体,重新修筑着被损毁的城墙。
    潘璋驻立在城头,神色凝重的“仰视”着百余步外,那一道高耸的围墙。
    凝望长久,潘璋的脸色愈加的黯然,暗自的摇头一声长叹。
    正当潘璋打算下城时,忽见对面围墙一处栅门打开,一员没有武装的敌将,单骑策马直向西门而来。
    城头上的周军士卒们很快紧张起来,弓弩手迅速的瞄准了来敌。
    潘璋隐约有所预感,便下令叫部下休得放箭,且看来者是何用意。
    “文珪休得放箭,是我——”相隔十余步,那来将便高声大喊。
    潘璋身形一震,急是凝目扫去,当那来骑进抵城下时,潘璋惊奇的发现,来者竟然是蒋钦。
    潘璋的脸色马上一阴,沉声喝道:“蒋公奕,你已背叛都督,投降颜良狗贼,怎还有胆前来。”
    勒马于护城河前,蒋钦拱手道:“愚弟今乃奉大司马之命,有几句话想与文珪讲,请文珪放我入城。”
    有话要讲?哼,除了招降之外,还在讲什么。
    潘璋旋即猜到了蒋钦此来的用意,当场就想把蒋钦喝斥而退,但那怒言到了嘴边,却又生生给咽了回去。
    话将出口的一刻,潘璋再次看到了那高耸的围城,那一道令人绝望的铜墙铁壁。
    迟疑了片刻,潘璋暗吐一口气,命将城门打开,放蒋钦入内。
    残存的城门吱呀呀打开,吊桥徐徐放下,蒋钦策马单骑,徐徐步入了合肥城。
    穿过门洞,踏入合肥的那一刻,蒋钦禁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
    放眼望去,靠近城墙一侧房舍街道,已是被夷为了平地,唯有远离城池的中心一片圆形地带,房舍还是完好无缺的。
    在那废墟和瓦砾上,士卒们三三两两的围坐在火堆旁取暖,那些失去了房屋的百姓,则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在瓦砾上煮饭就食。
    狼藉之上,不时的传来小孩的啼哭声,到处都是唉声叹气的失落之声。
    曾经的合肥城,竟然变成了这副模样,这就是霹雳车的威力吗?
    蒋钦心中,一种深深的震撼油然而生,这种震撼,也瞬间击破了他那点残存的侥幸心理。
    摇头叹息中,蒋钦被带上了城头,带入了同样破损的城楼。
    残破昏暗的城楼中,潘璋端坐于上首,正自拭擦着自己的大刀,左右林列着两排全副武装的士卒,个个虎视眈眈的盯着他。
    看到此等不友善的场面,蒋钦苦笑了一声:“文珪兄,你我都是聪明人,用不着摆出这等吓唬人的阵势吧,你若是真的恨到想杀我,方才早就可以一声令下,把我射成刺猬,又何必费此周折。”
    潘璋神色一动,肃厉的脸上掠过一丝尴尬,显然是被蒋钦看破了他虚张声势的心理。
    “蒋公奕,你倒是很了解我啊,你我不愧是周大都督帐下的左膀右臂。”潘璋自嘲着,遂将左右士卒屏退。
    城楼之中,只余下他二人。
    蒋钦便道:“周都督是待我不薄,不过什么左膀右臂的就夸张了,文珪兄,你不要忘了,当初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的,可是伯符将军,而并非周公瑾。”
    耳听此言,潘璋脸色陡然一阴。
    “蒋公奕,做人可不能忘本,伯符将军是于我们有知遇之恩,但你也别忘了,若非周都督的赏识与提拔,你我恐怕还只是一个小角色,今你却背叛了周都督,你的良心何在?”
    面对潘璋大义懔然的质问,蒋钦却只冷笑了一声。
    “兄既是问我良心何在,我倒想问兄一句,伯符将军对你有知遇之恩,当初应天被围,孙氏基业危如累卵之时,兄为何不去相救,却反随周公瑾割据淮南,兄的良心,又当何在。”
    潘璋神色一变,一下子给问住了,肃厉慷慨的气势,也一下子蔫了三分。
    语滞片刻,潘璋大声道:“对我有恩的是伯符将军,非是孙权。那孙权听信谗言,猜忌周都督这等忠臣,逼得周都督不得不自立,我潘璋弃却孙权,追随周都督又有何不可。”
    “你倒还记得伯符将军之恩,那我倒要问你,当初孙权不顾绍公子和乔夫人的死活,将他母子二人献于大司马,以苟全求和之时,你又在哪里?”
    潘璋语塞,这回是被呛得哑口无言。
    蒋钦神色愈厉,再问道:“周公瑾自称与伯符将军情同手足,而应天被围,伯符将军独子和遗孀有生命之危,他这个做兄弟的,又在何方?”
    无言的潘璋,被蒋钦问得是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眼神之中悄然掠起几分愧色。
    “当年孙权为了防范绍公子,几乎将他们母子软禁,时时刻刻派人监视,周公瑾却为何不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他口口声声自称与伯符将军情同手足,那我倒想问问,他所作所为,真对得起伯符将军的在天之灵吗?”
    蒋钦的口才惊人的出色,抓住了周瑜的软肋,慷慨激昂的作出了抨击。
    而蒋钦那激动的情绪,仿佛他所言并非只是单纯的激辩,而是内心之中,确实对周瑜此前所为,存有不满。
    “孙权和周瑜,这两个伯符将军的兄弟,一个迫害绍公子母子,一个置他母子安危于不顾,反倒是颜大司马,虽然几灭了孙氏一族,但对绍公子却十分厚待,我蒋钦不为别的,单为这一点,归降大司马那也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资格来质问我?”
    几番慷慨厉诉,蒋钦只将他这位旧日同僚,呛得是哑口无言,先前的那份“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气势,此时已是烟销云散。
    沉默,潘璋脸色铁青,城楼中气氛死一般的沉寂。
    长久之后,有人叹了一口气。
    “你说了这么多话,无非就是想劝我投降,不是吗。”潘璋在气势上,终于是输了。
    蒋钦站了起来,正色道:“我此来,就是想告诉文珪兄,颜大司马乃是愚弟所见,当世最强的明主,无论是智谋还是武艺,乃至用人的气度,都是古今无二。你我归顺于他,非是屈辱的,而是良臣择木而栖,唯有追随于他,你我才能成就不世功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这八个字,如重锤一般,狠狠的击在了潘璋心头。
    那一瞬间,潘璋的眼眸之中,竟是明显的闪过了动摇之色。
    但那动摇的火焰,却生生被他压制了下去。
    沉吟半晌,潘璋苦笑了一声,“成败尚未可知,谁才是真正的明主还不一定,颜将军若想让我献城投降,那就先击退了周都督的援军吧。”
    潘璋这是开出了一个条件,只有援军被击败,他才会选择投降。
    蒋钦心中松了口气,却又反问道:“合肥城已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你又怎知周公瑾会前来援救。”
    “他一定会的,因为,他别无选择。”潘璋语气斩钉截铁。
    蒋钦沉顿了一下,拱手一笑:“我明白,那咱们就坐等结局,让这一战来证明,谁才是这天下无双的雄主吧,告辞。”
    蒋钦带无多言,拱手告辞。
    空荡荡的城楼中,只余下了潘璋一人,神情黯然的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喃喃道:“周都督,我潘璋降与不降,全看你自己的了。”
    三天后。
    周瑜的援军,在合肥被围十余天后,终于赶到了。
    准确的说,应该是周刘联军。
    关羽的一万五千人,周瑜的一万五千兵马,合计三万的水陆联军,浩浩荡荡的从寿春南下,沿着肥水赶赴了合肥。
    三万周刘联军,在合肥上游十五里处下寨,对围城的颜军形成了由北向南的俯攻之势。
    颜良等的就是今天,他早有准备。
    六万大军中,近三万兵马被围下来,继续围困合肥城,以防止潘璋趁机率部出击,里应外合。
    颜良则自率三万兵马,往合肥上游五里下寨,与十里外的周刘联军,形成了对峙之势。
    中军帐中,诸将齐集。
    “自古围城一方,利在速战,主公,末将以为,我军当全军出击,夜袭敌营,一举荡平周刘联军。”
    大将甘宁,头一个跳出了叫战。
    “主公若要出战,老朽愿为前驱,老朽久闻关羽之名,早想跟他较量一番,看看他是否有如传说中那般武艺出神入化。”
    老将黄忠,亦是斗志狂燃,凶凶欲战。
    大帐中,诸将纷纷叫战,昂扬如火的斗志,充斥着大帐。
    这时,军师庞统却淡淡笑道:“众位将军的斗志高涨自是不错,但众位不要忘了,周刘联军亦有三万之军,关羽和周瑜,一个善战,一个善谋,我们想凭一场夜袭,就一举击破敌军,只怕是没那么容易。”
    庞统冷静的判断,让诸将情绪稍稍平静,颜良亦微微点头,以示赞同。
    “若不夜袭,那我们就诱使敌军主动出击,利用咱们骑兵的优势,野外决战击破他们。”甘宁又道。
    凌统却道:“自周刘联军抵达合肥后,一直在加固营盘,不断的从寿春运调粮草,似乎想打一场持久战,想要诱使他们出战,只怕非是易事。”
    “我军志在进取中原,若是把宝贵的时间都耗在淮南之战中,确是有些得不偿失,不过如何诱使周瑜和关羽主动出战,倒是需要动些脑筋。”庞统喃喃道,眉头也微微一凝。
    大帐之中,顿时陷入了沉寂。
    这时,一直不语的颜良,却忽然不屑一笑。
    他二话不说,提起笔来,笔走龙蛇,不多时便写好一书。
    “想要逼敌人出战还不简单,派人把这封信送去给关羽,只要他看了这封信,非出战不可。”
    (未完待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