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之暴君颜良 >

第486部分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486部分

小说: 三国之暴君颜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书房中,颜良正与几位心腹的重臣,商议着下一步的用兵方略,宦官将密封的奏报,送抵了龙案。
    庞统、法正、徐庶等人,神色微微一动,几人都感觉到,这必是一道有份量的情报。
    颜良却懒洋洋的展开,略略扫了几分,不以为然的冷哼了一声,“刘备这个大耳贼,果然还是称帝了。”
    在场的庞统等人,彼此相视,那般眼神,仿佛在说,预料中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十天前,刘备以奉刘协遗诏的名义,在邺城南郊筑坛,继位为帝,改燕国国号为汉,宣称自己继承汉统,为大汉朝合法的皇帝。
    刘备,终于实现了他的野心。
    颜良对此,根本就不感到意外,或者说,他甚至觉得刘备的称帝,比他预期的还要晚了几天。
    尽管借着刘协之死,颜良狠狠的恶心了一回刘备,但颜良也很清楚,光凭着他在河北的那些细作,根本不足以形成阻止刘备称帝的舆论风潮。
    事实证明,颜良的猜测是没错的。
    不过颜良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通过这次的借刀杀人,颜良相信,河北不少明智之士,已看穿了刘备的虚伪残忍真面目,这自然有助于瓦解刘备在河北的凝聚力。
    “刘备胆敢称帝,这是对陛下公然的挑衅,臣以为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必须要给刘备以教训。”徐庶拱手进言。
    “陛下称帝不久,刘备便随之称帝,陛下确初当教训一下刘备。”庞统亦点头附合,却又道:“不过西北曹操未久,在此之前,还不宜对刘备发动全面进攻,臣以为,对刘备稍加惩戒便可。”
    颜良微微点头,遂令道:“传朕旨意,命卫将军甘宁,统帅三万水军,出黄河入勃海,扫荡幽冀二州沿海郡县,给朕好好的教训教训刘备。”
    刘备把黄河北岸的防线,打造得固若金汤,还屯有重兵,如以水军扫荡北岸,自然收获无多。
    相比黄河北岸,刘备对沿海诸地的防务,则相对要薄弱很多,楚军自可仗着有海船的优势,肆意扫荡沿海诸县。
    与此同时,颜良又下旨令辽东的吕蒙、田丰等臣,命他们再将辽东战马从海路运往中原,以加快颜良扩张骑兵的速度。
    颜良深知,唯有骑兵数量和质量,达到一定的数量,那时才是颜良挥师北上,彻底扫平河北的时候。
    而当颜良略发兵马,教训刘备的同时,也开始暗中往长安调运粮草军械,准备在时机成熟时,便举兵西进,一举扫平盘踞在陇西凉州的曹操残部。
    当颜良这边收到刘备称帝的消息时,西北的大道上,曹军的细作,夹杂在往来的商队中,穿越陇山,很快将刘备称帝的消息,送往了陇西。
    天水城,相府大堂中,一片的沉寂。
    几个月前,颜良废掉汉帝,篡汉称帝的消息,已经令曹操和他的幕僚们震动了一次。
    而今,没过几天,刘备也称帝的消息,又让曹操受了不小的打击。
    这还罢,最让曹操头疼的,则是刘协被害的消息。
    无论刘协是被颜良所杀,还是被刘备所杀,这都不是曹操所关心的,曹操在意只是,他这大汉丞相的头衔,乃是刘协所封。
    刘协被废,曹操还能硬着头皮不承认,但是现在,刘协干脆死在了那两个野心家的手里,这就让曹操受不了了。
    刘协和刘协代表的汉朝正统,已经就此覆没,那他曹操这个大汉丞相,又将去效忠谁呢?
    颜良?当然不可能。
    不是颜良,难道是邺城的那个刘备吗?
    不,更不可能。
    虽然说刘备称帝,自称自己奉有刘协遗诏,所建之国国号也为汉,但曹操却无论如何,也不会选择向刘备表忠。
    尽管这种表忠,只是表面上的文章而已。
    那么,照眼前的形势来看,曹操这个大汉丞相的地位,就变得尴尬起来,甚至变得有些“不合法”。
    这般形势,对于习惯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天子名义征伐四方,号令群臣的曹操来说,形势是颇为不利的。
    “大耳贼,竟敢谋逆称帝,早知如此,当年徐州之时,本相就该直接宰了他。”曹操将情报往案上一摔,愤愤不平的骂道。
    左右群臣,忙是大骂刘备,各表愤慨。
    愤慨了一番后,众人的情绪,却都焦虑黯然下来。
    “如今颜贼和大耳贼皆已称帝,天子已然被害,晔以为,现今的形势,对丞相的处境很是不利呀。”刘晔忧虑道。
    “哼,有何不利,颜刘二贼尽皆称帝,正好互相厮杀,让本相从中渔利。”曹操明知自己处境不妙,气愤之下,却不肯面对。
    刘晔干咳了几声,说道:“晔的意思是,天子已逝,汉朝已覆,丞相再以大汉丞相的身份号令西北将士,似乎有些,有些”
    刘晔似乎有难听的话,不好启齿。
    “有些什么,子扬尽管直说。”曹操拂袖道。
    刘晔便吸了一口气,默默道:“那就恕晔直言了,丞相再以大汉丞相的身份统领众将士,晔以为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不伦不类!
    曹操身形一震,眉头暗暗一凝,并没有说话。
    很显然,刘晔这一句“不伦不类”,正戳中了曹操的痛处,大汉天子和大汉朝都没了,你这个大汉丞相,可不就是不伦不类吗。
    “那依子扬之见,本相该当如何解决这个不伦不类的难题?”曹操望向刘晔。
    刘晔眉头微凝,一时似乎也拿不出什么主意来。
    正当时,曹丕走上前来,拱手厉声道:“汉朝已经没了,颜良这个匹夫,还有刘备那个织席贩履之徒,他两个乱臣贼子都能称帝,父亲为何不能称帝。”
    称帝!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神色都是一震。
    曹操蓦的抬起头来,以责备的眼光瞪向曹丕,训斥之词脱口欲出。
    话到嘴边,曹操却终没出口。
    这么多年来,其实也不是没人劝过曹操,但每每都被曹操压制了下去,而曹操更是再三表示,自己最多也就想做个周公。
    如果在以前,曹丕敢出此“大逆不道”之词,而且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曹操必定会当场痛斥他一番,把曹丕骂个狗血淋头。
    但在今天,曹操却克制住了,因为他意识,如今的形势,已与往昔不同。
    一片沉寂中,曹操只摆了摆手,示意曹丕退下。
    曹丕非但不退,还更激动的叫道:“当年天子尚在,汉朝尚存,父亲怕授人以柄,所以才不肯称帝,如今天子和汉朝都没了,父亲还有什么可顾忌的。”
    曹操的身形深深一震,眼眸之中,开始闪烁出动摇之色,仿佛,他已为儿子的慷慨之词所说动。
    这时,刘晔也拱手道:“丞相,晔以为大公子言之有理,颜刘二人均已称帝,丞相称帝有何不可。”
    刘晔这般一进言,其余惊怔的众臣反应过来,也纷纷的向曹操劝进。
    曹操却只苦笑了一声,摇头一叹。
    “当年本相坐控半壁河山时,都自问没有称帝的实力,眼下到了这般地步,只据有西北一隅,你们觉得本相还有称帝的实力吗?”
    曹操的意思已很明白,他并非不想称帝,而是顾忌到自己眼下的实力,似乎并不足以称帝。
    “此一时,彼一时也。”刘晔继续劝道:“今日丞相称帝,并非是关乎实力,而是要借此来凝聚人心,号召西北军民追随丞相,以抗击外敌也。”
    刘晔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要曹操称帝,对部下封官许爵,对那些普通战士和平民百姓,让他们有皇帝这么个精神领袖,使他们有归属感。
    刘晔这一席话,深知众人之心,众人一时纷纷附合。
    曹操陷入了沉默,他捋须沉思,反复的权衡着刘晔所说,他不得不承认,刘晔的这番话的确是极有道理。
    天子和汉廷已覆,他这个大汉丞相已是不伦不类,如今的曹操,必须再有个合适的头衔,来统帅西北军民。
    他曹操的两大敌人,颜良和刘备二人,皆已称帝,倘若他曹操不称帝,那么他无论给自己安上个什么官位,都会低那二人一头。
    曹操官职低,给部下们的封官,自然也要跟着低,同样资历的文武官吏,在刘备和颜良那里的官位,却要远高于在曹操这里的官位,而且还名不正来言不顺,如此这般,自然不利于稳定人心。
    权衡到这里,曹操已经是意识到,想要解决眼前的尴尬局面,想要稳定收取人心,他是非称帝不可了。
    可是,此前多少人曾劝进,都被他义正严辞的拒绝,而今若再反悔称帝,岂非叫天下人笑他曹操。
    一时之间,曹操觉得台阶下不来,便默不作声。
    此时,曹丕“扑嗵”跪了下来,拱手正色道:“大敌当前,父亲若不称帝,必会令将士寒心,儿请父亲为大局计,进位为帝。”
    曹丕这般一跪,刘晔等在场群臣,皆随之轰然而跪,齐呼:“请丞相为大局计,进位为帝。”
    看着跪伏于地的儿子,还有群臣那祈求的目光,曹操心潮澎湃,已知自己到了必须要抉择的时候。(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六章 与朕为敌,就得死!
    沉吟许久,曹操长长的叹了口气,苦笑道:“尔等如此相逼,是要把我曹孟德往火坑里推啊。”
    曹操这一声叹,虽有抱怨的成份在内,但言下之意,却已是允了众人所请。
    曹丕与刘晔等人大喜,大堂之中的气氛,顿时一片欢欣鼓舞。
    如今曹操既已默认答应称帝,那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于是,在曹操的默许下,刘晔等众臣,很快就忙碌了起来,为曹操的称帝造势。
    接连一月之内,凉州,陇西诸郡的太守们纷纷上表,声称各地都出现了麒麟凤凰等祥瑞征兆,预示着曹操受上天暗示,当为真命之主。
    而同一时间,刘晔又亲手在民间炮制出传言,声称天子刘协在长安城破之时,后悔莫及之下,派人送了密诏给曹操,声称倘若天子有所不测,便准曹操自立为帝,为其报仇血恨。
    这般舆论风潮一起,曹统区内的那些聪明官吏们,很快就领悟到了曹操的意图,知道曹操这是想效仿颜良和刘备,已有称帝之心。
    于是,这些聪明的官吏们,便纷纷上表,劝说曹操奉汉帝遗诏,进位称帝。
    地方上的劝进风潮,很快就刮到了天水冀城。
    刘晔等群臣见时机已成熟,便群起联名上表,奏请曹操身登大宝,进位为帝。
    曹操不是颜良,他自然不会那么痛快的答应,对于群臣的上表,曹操自是一番谦逊,拒绝了群臣的奏请。
    刘晔等人当然知道,这是曹操在做谦让的样子,于是便接连又上了两道联名书,奏请曹操称帝。
    曹操二次拒绝了群臣上表,到得第三道表时,却才表示自己才德学薄,本不敢窃居帝位,只是不忍寒了群臣拥戴之心,更不敢不遵汉帝的遗诏,便只有勉为其难的进位为帝。
    曹操这么一答,群下们马上紧锣密鼓的忙乎起来,筹备起了称帝的诸般准备。
    仅三天功夫,一座高台便在冀城南郊筑城,入夏时,曹操便挑了个黄道吉日,在冀城南郊祭拜天地,宣布进位为帝。
    因是曹操建国于秦朝故地,便建国号为大秦,定都于冀城,并改天水郡为天水尹。
    天水一郡虽为陇西最富庶的一郡,但汉末群雄争霸以来,人口锐减,经济远不如前。
    而且,天水郡到底乃西北边地,郡治冀城无论是规模还是繁华程度,都远非长安、洛阳、邺城,甚至是汉末才兴起的应天城。
    但冀城的士民们却做梦也没想到,有这么一天,自己的家乡,竟然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国家的都城。
    而冀城人自己,也一夜之间从边民,变成了天子脚下的京户。
    无论怎样,曹操的称帝已是不争的事实,凉州和陇西诸郡,如今摇身一变,已是变成了大秦国。
    而曹操称帝的当天,细作则将情报飞马东去,经过关中平原,星夜兼程的送往了洛阳城。
    五天后,颜良和大楚的百官,正式得到了曹操称帝的消息。
    “看来曹孟德也不甘寂寞,步了刘备的后尘,这天下间忽然冒出三个皇帝来,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颜良冷笑着,言语中充满了讽刺。
    曾经历史中,刘备仅仅拥有益州一地,便敢关起门来当起了皇帝,不过那时的益州,好歹是户口百万,成都天府之国,也勉强能养活刘备那些小皇帝。
    而眼下的曹操,虽说是据有凉州和半个雍州,但这点地盘上的人口,就算是加起来,只怕也没有刘备的一个益州多。
    就凭这点家底,曹操就敢称帝,颜良不得不承认,曹操确实是够胆。
    “汉朝为陛下所废,刘协又被刘备所杀,曹操这个大汉丞相就变成了不伦不类,曹操想以称帝来正名份,稳人心,这也不足为奇。”
    庞统一番讽刺,道破了曹操的真意。
    颜良却冷哼一声,“丞相所说,只是表象,归根结底,还不是他曹操本身就有做皇帝的野心。”
    历史上的曹操,在他活着的时日里,确实没有称帝,但他却称公称王,为儿子曹丕称帝做好了一切的铺垫。
    而且,曹操自己也宣称,他的梦想,只是做周文王而已。
    周文王是谁,那可是周武王的老爹,而正是周武王一手灭了商朝,改朝换代,成为周朝开国天子。
    曹操自己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想当皇帝,却明白的告诉世人,他默认自己的儿子去代汉而立,如此所为,谁还会相信曹操没有称帝之心。
    颜良对曹操称帝,其实已早有所料,甚至,颜良还有些佩服曹操,敢在此恶劣的处境下,还敢称帝。
    但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下间只能有一个皇帝,谁敢跟我颜良争皇帝的位子,谁就必须去死。
    曹操你胆敢称帝,只是在自寻死路,加速我颜良灭你的速度罢了。
    颜良腾的站了起来,目光如电,杀气汹涌而生。
    阶下群臣身形一震,无不为颜良的杀气所慑,尽皆低头垂目,不敢直视。
    颜良俯视群臣,厉声道:“曹操自立为帝,罪不可赦,朕已决定,克日御驾亲征,诛灭曹贼!”
    凛烈的杀机,随着决然的宣战之词,如烈火狂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