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之暴君颜良 >

第548部分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548部分

小说: 三国之暴君颜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时,庞统却又道:“陛下先不必答应,臣以为,诸葛亮此举,并不只是甩包袱这么简单。”(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章 想掺沙子,没那么容易
    庞统的话让颜良重新警觉起来,再次认真的思考这件事情。
    确实,以诸葛亮的智谋,白白放走了几万百姓,若只是为了给自己添麻烦,给自己甩包袱的话,似乎就太简单了。
    沉思片刻,颜良的眼前蓦然一亮,“丞相的意思,莫非是想说诸葛亮会将自己的细作,混于百姓之人,一同放出城?”
    “陛下圣明,臣正是这个意思。”庞统笑道。
    原来是这样啊。
    如今邺城被围到水泄不通,刘备的细作渗透不进来,诸葛亮的求救消息也发不出去,诸葛亮现在最想做的,恐怕就是取得和刘备的联系。
    那么,趁着放出百姓之际,把自己的细作混在百姓当中,神不知鬼不觉的混出城去,岂不是最好的办法。
    颜良便想如果是换成了自己,定然也会这么做。
    “那丞相的意思呢,朕当如何应对?”颜良问道。
    庞统思索再三,叹道:“不接收这些百姓,最多也就是失去个收取民心的机会,臣以为还是应当以围困邺城,断绝其与刘备的联系为重。”
    庞统的意思,显我是不赞成接收这几万百姓。
    颜良沉吟半晌,却冷笑一声:“诸葛亮的小把戏,朕岂会怕了他,传朕旨意,这几万百姓,朕收了就是。”
    庞统一惊,忙道:“陛下慎重啊,臣只怕这么做,会让诸葛亮的阴谋得逞啊。”
    “无妨,朕自有应对之策。”颜良的嘴角,却是掠起了一丝冷绝的诡笑。
    庞统最了解颜良,见得颜良这般自信,便想他必然胸中妙招,当下便只好按下狐疑,遵旨而去。
    于是,庞统便代颜良答复汉使,准许诸葛亮放出城中数万百姓。
    两天后的清晨,邺城南门。
    城门大开,吊桥吱呀呀的放下,成千上万的汉国百姓,拖着几乎冻僵,虚弱无力的身躯,扶老携幼的缓缓出城。
    而此时,正对面门的一处围壁,已是打开了一道壁门,准备放汉国百姓出围。
    城头上,诸葛亮和曹仁并肩在冰墙上,俯视着下方,看着原属己国的百姓,怀着恨意出城,去变成楚国的子民。
    左右的那些士卒,看着那些离去的百姓,眼中不禁闪烁出羡慕的神色,仿佛嫉妒他们能逃出邺城这座地狱般的牢笼。
    诸葛亮的脸上,却始终带着一丝冷笑,那笑容中,满是嘲讽之色。
    “子孝啊,咱们的人都安排好了吗?”诸葛亮摇着羽扇问道。
    曹仁拱手道:“都安排好了,有五百人换上便装,混在了出城的百姓队伍当中。”
    诸葛亮微微点头,一副满意的样子。
    “这五百人可忠心可靠吗?”诸葛亮又问题。
    曹仁道:“丞相放心吧,这五百人都是仁的嫡系部下,对仁极为忠诚,而且他们的安眷都在城中为人质,更不敢有异心。”
    “很好,有这五百人暗中配合,本相就给颜良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知道知道本相的手段。”诸葛亮语气肃杀,满脸的自信与得意。
    曹仁也精神抖擞,以一种讽刺的目光,继续看着城外。
    数万百姓陆续出城,几个时辰后,这些被诸葛亮视为包袱的百姓,统统都被放出了城,邺城的城门也随之关闭。
    这些百姓们个个脸色发青,身形瘦削,显然是在寒冷和饥饿中,倍受了折磨。
    穿越壁墙后,他们原以为楚军会放他们就此离去,让他们自生自灭,然而,楚军却把他们送入了一座营垒,声称将发给他赈济的粥米。
    消息传来,这些百姓无不欣喜若狂,对楚军是感激万分,对颜良更是万般赞颂恩德。
    近午时分,一座座的大锅在难民营中支起,白花花的粟米被倒入锅中,不多时间,米香之气便笼罩了整座难民营。
    营中围火而坐,享受难得的温暖的难民们,一个个都舌根生津,两眼放光,只巴巴的等着吃一顿热乎乎的饱饭。
    大营东端的校台上,颜良驻马而立,远远俯视着整座难民营。
    “陛下到底有什么妙招,现在可以告知臣了吧。”身边的庞统,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真相。
    颜良却淡淡笑道:“丞相不必心急,谁是百姓,谁是诸葛亮的细作,很快就会见分晓。”
    庞统只好按下好奇,耐心的等着看颜良的手段。
    不多时,米粥已熟,维护秩序的楚军士卒们,则喝令着难民们排好队,前去领粥吃。
    难民们一拥而上,你争我抢冲向几十口大锅,领起了粥吃。
    冲在最前边的几百号人,先领到了满满一碗的香喷喷的米粥,赶紧抱着热粥奔回火堆,张口便狼吞虎咽起来。
    这粥一入口,吞下大半后,他们却才发现,这粥有些不对劲。
    “哎哟,这粥怎么这么咸啊。”
    “是啊,太咸了,莫不是放多了盐啦。”
    叫嚷声顿时四起,原本狼吞虎咽的难民们,都咸得咂巴起嘴来,满腹抱怨。
    “行啦,别再抱怨了,咸就咸点吧,总归是口热饭,将就吃吧。”
    “说得是啊,给你饭吃还说三道四,不想吃的话,大可再回邺城里去挨冻吃生饭去。”
    “我就随便说说嘛,其实这饭咸是咸了点,吃还是很好吃的。”
    抱怨过后,这些难民们到底是饿坏了,米粥虽咸,却仍是强忍着,狼吞虎咽的吃了下去。
    而他们却没有发现,四周却有无数双眼睛,正在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校台上,庞统看到这一幕,猛然间恍然大悟,看向颜良之时,眼眸中已充满了敬叹之色。
    “陛下,莫非陛下是故意下令在粥中多放盐的吗?”庞统惊奇的问道。
    “不多放点盐,这班龟孙子们又怎会漏馅呢。”颜良嘴角扬起一丝冷笑,摆手喝道:“传令下去,叫将士们都盯紧点,凡有吃不下去饭的,统统都给朕抓起来。”
    诸葛亮想在难民中掺沙子,想要混入他的细作,颜良就想到了这样的手段,来甄别细作。
    难民们饥饿难耐,只要粥里没有钉子,哪怕是有点咸,他们也会强忍着吃下去。
    细作们则不同了,诸葛亮在派他们出来前,必定是给他们饱食过的,以鼓舞他们的精神士气。
    这样一来,当这些吃饱了饭的细作们,吃到咸到咂舌的粥时,他们还会和那些难民一样,强忍着下咽吗?
    当然不会。
    既是如此,细作和难民的身份,自然便很好的区别出来。
    几万号人的粥都已分发下去,无数双眼睛都在注视着这些鱼龙混杂的细作,仔细的搜索着异样之处。
    很快,这些奉命观察的士卒,就大难民群中,发现了可疑份子。
    一些看起来很健壮的难民,在喝了几口咸粥后,便趁着别人不注意时,悄悄的把粥都倒在了地上。。
    也有的难民,自己只吃了几口,便推说吃饱了,很好心的把碗里的粥倒给别人。
    而且,这些形迹可疑的难民,还多是三三两两的成片出现,彼此间不时的会有眼神示意。
    这些人,明显是颜良要抓的细作。
    负责此事的邓艾看时机差不多了,便是一声令下,军士们便不动声色的靠近那些可疑分子,以询问邺城情况为由,将那些可疑份子们,逐个的都带离难民营。
    颜良看看也抓得差不多了,遂是冷笑一声,拨马下得校台,直奔别营。
    在别一间大营中,约有五百多假难民,被带到了这里,审讯在颜良到来前,就已经开始。
    颜良策马入营,一座座的军帐中,传出刺耳的惨叫声,这是审讯的楚兵,正对那些假难民们动刑,逼他们招认。
    颜良下得战马,径直走入邓艾所在的军帐。
    此时,帐中柱子绑着的那男人,正杀猪似的嚎叫着,承受着沾水的皮鞭抽打,嘴里却一个劲的大叫“冤枉”。
    “父皇。”邓艾见颜良,赶紧上前参见。
    颜良点了点头,扬鞭一指:“这厮还不肯招认吗?”
    “是啊,这小子嘴硬的狠,咬死了不肯承认。”邓艾恨恨道。
    颜良示意停止用刑,走到了他男人跟前,上上下下的打量起此人。
    城中大部分难民,身上都有冻伤的痕迹,眼前这人却丁点伤痕没有,而且看起来也不似受过饥饿的样子,显然这就是一个细作。
    “陛下,草民冤枉啊,陛下开恩啊。”那男人苦苦的自辩。
    颜良却无动于衷,只将他的一只手掌抓起,仔细的扫了几眼,随后,颜良不屑的冷笑了一声。
    “你在邺城里是做什么?”颜良问道。
    “小的就是开了个小饭馆,做些小生意谋生,小人真的不是细作啊,陛下开恩啊。”
    颜良的目光指向了他的手掌,冷冷道:“一个开饭馆的,手上的茧子却跟拿刀的士兵长得一样,诸葛亮是瞎了眼,就凭你这种货色,也想糊弄朕吗。”
    此言一出,那男人脸色顿时一变,那般错愕的表情,显然是被颜良识破了身份。
    还待自辩时,颜良却已摆手喝道:“来人啊,把这厮给朕阉了,把他的卵蛋子做成肉汤,灌给这厮吃。”(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一章 卧龙妙计安天下
    (十月最后一天,求最后的月票,都尉拜谢)
    如此残忍的威胁,霎时间就把那男子给吓傻了。
    割蛋蛋,还要喝自己的蛋蛋汤,如此恐怖之事,别说是这等寻常人,只怕绝顶刚烈之辈,也要为之屈服。
    这时,左右楚卒提刀而上,哗啦扒下那男子的裤子,明晃晃的刀子对准了那裆下之物就准备下刀。
    “陛下饶命,小的全招了,小的是细作,陛下饶命啊~~”
    威逼之下,这细作终于是招认。
    颜良冷笑一声,微微抬手示意,楚卒那悬着的大刀,才没有落下。
    颜良遂给了邓艾一个示意,命他继续审问,颜良则回往御帐,喝着小酒等着消息。
    未久,邓艾兴冲冲的步入了御帐,看那样子,必然是审讯出了有用的情报。
    “父皇,那小子都招了,诸葛亮在难民中夹杂了五百多兵卒,他们的任务是一部分人往邯郸向刘备求援,另一部分人则趁夜在我营中举火,好配合诸葛亮出兵破坏我围壁。”
    前者向刘备求援,颜良倒早有意料之中,但那后者之事,却让颜良颇感意外。
    就连身边的庞统,神色也微微一变。
    “说详细点。”颜良的精神顿时警觉起来。
    邓艾接着道:“诸葛亮让这些细作今晚发动突袭,趁我不备烧我们南面的大营,诱我军驰援南营,而诸葛亮却趁机发兵从东门而出,破坏我东面的围壁,这就是诸葛亮的计划。”
    原来如此啊。
    颜良看向了庞统,冷笑道:“丞相,你的这位同窗果然不简单,这一招浑水摸鱼,确实是条妙计呢。”
    “若果真是这般,那我们就可以来个将计就计,不过光凭一人之言还不可信,需要其他细作也招认才可确定。”庞统拱手道。
    颜良点了点头,遂命邓艾继续审询,用同样的恐吓方法,务必得令其余细作统统招认。
    邓艾领旨而去,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其余五百名细作,大多都详加审问了一番。
    邓艾也学着颜良的手段,谁不招认,就威胁割了谁的蛋蛋做肉汤,结果在此威胁之下,无一人能够挺得住,统统都全部招认。
    最后一对供词,基本都相同,证实了诸葛亮的确想趁夜里应外合,破坏东门一线的围壁。
    诸葛亮的计策败露,庞统便献上了将计就计之策,颜良遂传下旨意,安排诸将应对。
    黄昏已过,转眼已是入夜。
    邺城中,此刻正弥漫着一股兴奋的气氛。
    夜色已深,南门城楼上,诸葛亮信然驻立,大冬天的还摇着羽扇,冻到发紫的脸上,洋溢着浓烈的自信。
    “诸葛丞相,我们的计策,真的能成功吗?”身边的曹仁,信心却不是很足。
    诸葛亮微微一笑,反问道:“怎么,子孝你难道对本相没有信心吗?”
    “怎么可能,仁当然对丞相的智谋,深信不疑。”曹仁忙是奉承了诸葛亮一句。
    嘴上说得好,但曹仁的心里却在打鼓,此前诸葛亮的计策,几番为颜良识破,弄得自己还受了伤,曹仁岂能忘记。
    对于诸葛亮的智谋,曹仁心里边早有怀疑,暗想此人也不知哪里来的自信,无论计策多少次被识破,总是一副万般自信的样子。
    曹仁正神思间,忽听得有士卒兴奋的大叫:“敌营起火了,快看,楚营起火了。”
    曹仁心头一震,急是举目远眺,果然见围壁之外的楚营,数处大火冲天而起,火势还在不断的扩大蔓延。
    曹仁对诸葛亮所有的疑虑,都被这冲天而起的大火所烧灭,当他猛的再看向诸葛亮时,已是满脸的兴奋和赞许。
    “诸葛丞相,敌营起火了,定是我们的人已动手,你的计策当真成功了。”曹仁兴奋的叫道。
    诸葛亮轻摇羽扇,脸上只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那般淡定之色,仿佛眼前的一切,早已在他的掌握之中。
    “本相早说过,此计天衣无缝,颜贼万万不会想到。如今大火已起,也该是我们演戏的时候了。”诸葛亮得意的说道。
    曹仁重重点头,兴奋喝道:“将士们,楚贼已中计,都给本将叫喊起来啊。”
    号令传下,城头上,隆隆的鼓声震天而起。
    “杀啊~~”
    “冲啊~~”
    城头上的汉军士卒,按照事先的交待,纷纷撕破喉咙,放声大叫起来。
    杀声、鼓声,震碎了夜的沉寂,仿佛千军万马出城而来,正向着楚军起火的南营狂杀而来。
    楚营之中,大火熊熊。
    “你们几个麻利点,再点几堆起来,越多越好。”大营中,邓艾大声喝斥着。
    几百名士卒分头而上,将空旷的地面上堆积的那些柴堆,统统的都点了起来。
    放眼望去,营中数十处火堆熊熊燃烧,俨然一副被烧营的假象。
    营门处,颜良驻马而立,看着四起的火堆,神色闲然自若。
    火起未久,隆隆的战鼓声,肃烈的喊杀声,便从邺城南门一线传了过来,隐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