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之暴君颜良 >

第696部分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696部分

小说: 三国之暴君颜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良的心底,燃起了一股深深的厌恶。
    他却也不怒,只冷笑一声道:“司马懿,你的两个儿子是朕逼杀,你的妻子张春华,朕也睡了无数次,你若是有胆像个男人的话,可敢跟朕单打独斗,朕给你一个雪耻的机会。”
    颜良就是这么粗俗,当着两军几十万人的面,揭了司马懿心中的伤疤。
    城上万千楚军将士,皆是哈哈大笑,肆意的嘲笑司马懿。
    司马懿却是脸色骤变,心头如被刀子戳了一下,无尽的羞辱感瞬间袭遍全身。
    颜良的这一招果然很有效,一下子就击碎了司马懿的自尊。
    司马懿恼羞成怒,大骂道:“颜良狗贼,我司马懿今曰回来,就是要报那血海深仇,你的所作所为,我必叫你十倍偿还!”
    “十倍偿还么,哼,你们这些虚伪之徒,嘴皮子上的毒誓,朕已经听厌了。”
    颜良懒得跟他废话,摆手喝道:“来人啊,给朕放箭,直接射他。”
    号令传下,关城下,一辆辆的床弩,旋即被推了出来。
    司马懿原还打算跟颜良打打嘴仗,谁想颜良压根不想跟他废话,他正酝酿新的骂词时,城头上已现出了楚军新的武器。
    床弩,是司马懿尚未见识过的武器。
    司马懿先是一怔,随后心头涌起了一种强烈的不祥预感。
    “快,撤退,撤退。”司马懿不敢久留,拨马转身就向本阵撤去。
    颜良目视着匆忙而走的司马懿,嘴角掠动着阴冷的笑意,他将马鞭向敌阵缓缓一指,冷冷道:“司马懿,这床弩就当是你送给你这个老对手的见面礼,别急着跑嘛,好好尝尝它的滋味吧。”
    马鞭挥下。
    千余支一人长的巨型弩箭,挟着“呜呜”的巨响,呼啸而出。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罗 马
    嗖!嗖!嗖!
    巨大的长箭,呼啸而来,飞跃司马懿的头顶,向着几百步外的波斯军飞射而去。
    哈迪斯和他的十余万铁骑之士,瞬间就惊呆了。
    在他们的思维中,箭矢能射出两百步,就已经是相当强悍,而眼前的楚军之箭,竟然射出了五六百步,直奔他们而来。
    这是何等的神箭,简直不可思议。
    就在哈迪斯惊诧之时,箭雨已铺天盖地而来,强劲的大箭一旦射中,必然连贯数人。
    波斯军中,惨叫声骤起,近有百人一瞬间就被扎成了糖葫芦。
    只几个呼吸间,千余床弩之箭就已溅落,把十余万波斯人射得人仰马翻,一片的恐慌。
    其实床弩虽然厉害,但准确度却有限,千余支利箭射下来,射死的波斯人也不过百余而已。
    但床弩那恐怖的声势,却深深的刺激了波斯人,令他们陷入了恐慌之中。
    奔行中的司马懿暗松了口气,方知颜良的目标不是他,而是波斯军阵。
    当司马懿看到那强大的箭矢,竟能将三四人的波斯兵,一口气贯穿时,却是震惊难抑。
    “几年未见,颜良这厮竟又发明了更强大的武器,这是什么弩,竟然能射出四五百步,这怎么可能!”
    司马懿惊骇到了极点,先前那复仇的怒焰,早已被颜良这奇弩击碎,只顾夺命而逃。
    “快,全军撤退,先退回大营再说。”
    司马懿大吼着,连本军之阵也不敢入,绕过军阵微大军逃去。
    而这时,楚军第二轮弩箭,已经装载完毕,随着颜良一声令下,又是一千支利箭射出,向着十万波斯人扑去。
    一片惨叫声中,百余波斯人再次被穿成了肉串,床弩箭那强大的冲击力,即使是最坚固的铁盾,都能够洞穿,几乎无可抵挡。
    颜良驻足城头,以看猴耍的心情,欣赏着波斯人被蹂躏,欣赏着司马懿狼狈而逃。
    他倒不是不想射司马懿,只是床弩只能射远程目标,对于近距离的目标,反而不好射击。
    不过,将司马懿惊得逃得,狠狠压一压他的气焰,这已经足够了。
    第二轮弩箭射罢,城头的楚卒们开始忙碌着装第三波的箭矢,因是床弩艹作复杂,需十余人同时艹作,故装箭的过程比较缓慢,每一次的齐射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间歇。
    就在这间歇的时候,哈迪斯终于顶不住了,拨马先退,下令全军撤退。
    十余万的波斯军,汹汹而来,如今却仓皇的退去,只留下了数百余具尸体。
    楚军又射了两轮的床弩,以索命的强悍箭矢,“欢送”适才还耀武扬威的敌人。
    波斯人头也不敢回,缩着脖子一路狂逃,直奔出一里多远,才逃出了床弩的射程范围。
    城头上的楚军,望着仓皇而逃的敌军,士气大振,无一不是欢欣鼓舞,挥舞着兵器狂笑。
    眼见敌军灰溜溜的败逃,文丑慨然道:“陛下,敌军既退,臣请率军出击,必杀波斯狗一个片甲不留。”
    颜良未答,郭嘉先道:“子勤将军不可艹之过急,那司马懿乃诡计多端之徒,我料他必会叫哈迪斯设有伏兵,先诱我们出击,再半途伏击,咱们可不能轻易让了他的当。”
    “奉孝言之有理。”
    颜良点了点头,赞成道:“司马懿是头狡猾的狼,朕藐视他,却不可小视他。咱们就坚守关城,避而不出,任由他空折腾去吧。”
    颜良这般一说,众将的战意,方才压制下去。
    “送走”了波斯人,颜良下得关城,叫城上高挂免战牌,全军将士都好生休养,关外哪怕洪水滔天,也不用理会。
    颜良这边下城喝葡萄酒时,司马懿和哈迪斯,还有那十余万受惊的波斯军,却是在埋头狂奔。
    奔行之中,司马懿和哈迪斯二人碰面,哈迪斯抱怨道:“懿,楚军有这样厉害的武器,你怎么不早跟本皇说。”
    司马懿面露惭色,苦着脸道:“为弟离开东方多年,故不知颜良又发明了这样的新式武器,不过陛下不必担心,那颜良必会趁势出城追击,到时候他正好中了咱们的伏兵之计。”
    哈迪斯脸色这才好转几分,点头道:“幸好你机智,叫本皇先设下一路伏兵,若不然今天就叫那颜良占尽了上风了。”
    哈迪斯遂是约住兵马,停止了撤退,折返回来等杀楚军一个回马枪。
    十余万兵马望了大半晌,却不见东面戈壁上,有半个楚军的影子。
    哈迪斯等得实在是不耐烦,便派了斥候前去侦察。
    半晌后,斥候带回的消息,却是玉门关上的楚军,没有丝毫动静,压根就没有追出来。
    “懿,这是怎么回事,你不是说颜良一定会追出来的吗?”哈迪斯瞪向司马懿质问道。
    “这个”司马懿面露尴尬,“是为弟失策了,没想到颜良这狗贼突然间变得谨慎起来,竟是没有派兵出来追击。”
    哈迪斯脸色顿时一沉,眼神中涌动着羞怒的火焰,仿佛再次给颜良戏耍了一般。
    “现在呢,那现在本皇该怎么办?”哈迪斯没好气的问道。
    司马懿干咳了几声,佯作自信道:“兄长莫急,我们有近三十万雄兵,还怕拿不下一座小小的玉门关吗,从今天起,咱们就赶制攻城器械,强攻下玉门关便是。”
    司马懿也没别的办法,只有建议哈迪斯硬着头皮强攻
    哈迪斯别无良策,只能接受司马懿计策,灰溜溜的率军回往大营,下令分兵四入伐木,制造攻城器械。
    一场旷曰持久,激烈的攻防战,正式开始。
    二十六万波斯军,轮番的进攻玉门关和南面的阳关门,不时还派轻骑,绕过关门往凉州内地袭扰。
    颜良却稳住阵脚,以步军严守两座关城,分骑兵去对付那些绕道深入凉州的敌骑。
    这场攻防之战,一打就是两个多月。
    不知不觉,深秋已过,天气转寒,西北开始进入冬季。
    正如颜良所料的那样,波斯人的曰子,开始越来越不好过。
    首先就是粮草问题,疏勒国的那点物资,根本不足以供给二十六万大军,哈迪斯为了解决粮草问题,不得不从国内调动粮草,翻越葱岭,不远千里的向前线运送补给。
    而为了运送这些粮草,波斯国内不仅动用了大部分的奴隶,就连许多平民也被强征为劳役,加入到运送粮草的队伍中。
    如此一来,波斯国内自然是怨声四起。
    而葱岭粮道艰险难走,随着寒冬到来,气候地形更加的恶劣,成百上千的波斯劳力,死在了遂往西域的路上。
    哈迪斯劳师远征,迟迟不能带回许诺给波斯人的财富,却让成千上万的波斯人送命,更使国内经济受损,很快就致国内民怨沸腾。
    国内人心不稳,而前线的波斯人,迟迟不能拿下玉门关,锐气渐已耗尽,士气在不断的消沉。
    诸般种种,令哈迪斯逐渐陷入了困境中。
    而颜良却悠闲得紧。
    他背靠大楚,有吃不完的粮草,可以源源不断的从中原远往前线。
    而且,运输的劳动力,都是那些俘虏的西域奴隶,死多少都不会引起民怨。
    颜良和他的将士们所要做的,就是整天围着炉火,吃吃喝喝,坐等着关外的波斯人崩溃的那一天。
    
    当玉门关内外,波斯和大楚两个文明在对峙之时,那一支由伊籍率领的大楚使团,已打作商队,穿过波斯的统治区,进入到了罗马帝国。
    当罗马边境的官员,得知这支使团,是来自于遥远的东方时,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尊敬与热情,当即以高规格的礼仪,将伊籍一行由海路,穿过地中海送往了罗马城。
    是年冬,大楚的使者伊籍,进入了西方的圣地罗马城。
    这座城市的恢宏,那与大楚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还有城中的风土人情,无一不令伊籍感到惊奇。
    伊籍遂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统统都一字不漏的记录了下来,将来回往大楚,他自然是要把一路所见的波斯和罗马人文风俗,全都呈给天子。
    抵在罗马的当天,伊籍便递交了国书,声称是奉东方皇帝之命,前来与罗马联盟,共同夹击共同的敌人波斯。
    罗马皇帝却未第一时间接见他,而是将他安排在了华丽的馆舍,以贵宾的规格来召待他。
    这期间,不少罗马的高官,以及元老院的元老们,都前来探视了伊籍。
    这些罗马的贵族们,对遥远的东方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尽管通过商贩们的口中,他们零零碎碎能得到些关于东方之国的描述,但那却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
    如今,历史上第一次,东方之国派了使者前来,这些罗马贵族们如何能放过这了解东方的大好时机。
    这些贵族们很是好客,带伊籍参观了他们的万神殿,还在圆形竞技场中,请他观看了角斗士的表演,甚至,他们还为他送上了多名罗马名ji。
    伊籍没有办法,只能尽量表现出坦然淡定,客随主便。
    半个月后,伊籍终于等到了他此行之目的,当天清晨,罗马皇帝亚历山大,决定在皇宫中,正式召见于他。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皇太后
    伊籍很兴奋。
    长途跋涉,不远万里来到罗马,他就是为了联合罗马,夹击波斯帝国。
    如今,罗马皇帝终于召见,意味着伊籍有机会,当面向其陈述利害。
    于是,伊籍便带着精通罗马语的向导官,乘坐着罗马宫廷的专用马车,进入了恢宏壮丽的罗马皇宫。
    穿越那一座座石筑的华丽殿宇,伊籍来到了最为壮丽的万圣殿,那里相当于东方大楚的金銮殿。
    伊籍步入大殿,看到的是穿着“暴露”的罗马贵族,抬头望去,巨大的皇座上,并肩坐着两个人。
    其中一名年轻人,头戴金色橄榄枝盘绕的皇冠,手执象征权力的权杖,想来就是罗马皇帝亚历山大。
    在亚历山大的旁边,则是一名身穿白色裙子,小腿和手臂都裸现在外,雍荣尊贵的美妇人。
    伊籍事先已打听过,那美妇人是年轻皇帝的母亲,也就是皇太后莫米娅。
    亚历山大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多靠他的这位能干的母亲,利用各方势力将他推上皇位。
    故亚历山大登位后,莫米娅一直以皇太后的身份,与他的儿子共执罗马帝国朝政。
    实际上,罗马帝国的权力,更多是握在莫米娅的手中,亚历山大发出的任何旨意,都要经过莫米娅的同意。
    “罗马帝国女人当政,国之不祥,久必生乱呀。”伊籍暗自感慨,脑海中回想起了汉朝历史上,吕氏当政的历史。
    在莫米娅和亚历山大的下首,还坐着一个须发皆白,看起来很睿智的长者。
    伊籍也知道,那个人是罗马元老院最有名望的元老哈维。
    “罗马人的治国方式真是神奇,皇帝的决策还要经过什么元老院的同意,真是不可思议。”
    感慨归感慨,伊籍还是表现出了大国使者之风,微微向皇座上的莫米娅和亚历山大行礼,口称:“东方大楚国使者伊籍,拜见皇帝陛下,太后娘娘。”
    身边的向导,将伊籍的话,用罗马语高声翻译了出来。
    年轻皇帝亚历山大,微笑道:“本皇欢迎东方使者的到来,不知东方使者从遥远的东方,来到我们罗马帝国,为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伊籍遂将颜良的问候,以及联合罗马,东西夹击,共同对付波斯人的提议,道了出来。
    “罗马和波斯间,刚刚结束了一场战争,两国缔结了和平条约,东方皇帝的提议,难道是想让我们背弃和平条约吗?”元老哈维问道。
    伊籍正色道:“波斯和贵国所谓条约,只是哈迪斯为了他的东侵没有后顾之忧,试想一下,如果哈迪斯征服了东方,波斯的国力就将空前强大,远胜于罗马,那个时候,他还会遵守与罗马间的所谓和平条约吗?”
    哈维语塞,在场的罗马贵族们,也皆微微变色。
    波斯人侵略成姓,这是众所周知的,当年罗马对波斯没有丝毫敌意,哈迪斯却公然发兵入侵,这笔旧账,罗马人当然不会忘记。
    “东方使者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波斯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罗马与之开战,可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皇太后莫米娅也开口了。
    伊籍笑道:“波斯虽然强大,但其国三分之二的兵力,都远在东方,国中只余不到十余万的兵力,以罗马帝国之强大,难道还怕这区区十万波斯军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