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他的国 她的宫 >

第20部分

他的国 她的宫-第20部分

小说: 他的国 她的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奚献帝敛目,恍然一笑:“这事就这么定了吧朕令承奚王与景门四女凤兮择日完婚,赐封号德兮夫人,立正妃位。”

一语出,定混局。“当啷”一声不知谁家心砰然碎落,却见太子攥紧了拳头,青筋尽显,一脸苍白面容竟泛了青。南云王脸色灰白,仿若被定了身般呆愣直矗。又见丞相、尹皇后之流僵住笑意,似哑巴吞了黄莲,再难开口。

一切尘埃落定——承奚王在笑,景氏在笑,奚献帝在笑,就连夏允亦在笑,金殿辉煌,梁柱横亘,衣香鬓影,谈笑风生间,枭王耀凤,比肩而立,再无外力可撼动,动荡时局遂悄然而破。

*

议后,奚献帝宣承奚王、景氏入内参见,费忠仁身旁侍候。

谈话间,奚献帝详问景氏过往,景氏恭敬行礼,遂娓娓道来。原生于将门,本弱质纤纤,忽闻鼙鼓起硝烟,父骤然逝于疆场,令铮铮景门轰然倒塌,昔日窈窕女沦落如斯,遭人左右,任人欺凌,幸得承奚王不弃,宁为挡阴风遮暗箭,她亦愿执手情丝绕。

听闻她一席话,奚献帝唏嘘不已,不由感叹:“护国公有此女当真死而瞑目了。”

却见景氏微微蹙眉,遂反问:“敢问皇上,为将者为国捐躯,是否分所应当?”

费忠仁高声呵斥:“大胆景氏!”

哪知景氏毫不畏惧,仅阴冷再笑道:“庙堂虽高,狼豺登仕,殿阁之柱,蠹贼侵蚀,兽心畜行之流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权,社稷危殆,民坠涂炭。敢问皇上,如此江山政权是否还值得为将者舍生取义,浴血奋战,即便身首异处也应无怨无悔?”言辞间,景氏步步紧逼,词句缜密,字字珠玑,当如俯瞰精网中顽虫的蜘蛛,密而不透的萃取毒液,张开利爪,却迟迟不动仅直盯猎物挣扎,肆意享受它对死亡的恐惧。

“你!大胆!”费忠仁再次高呼,涨红老脸的纹绷得死紧,一身皱皮震颤,看来气得不轻。

景氏冷目以对,身边的承奚王早已紧握她的手,许是示意言尽于此,不必多说,许是给了一分支持,一分了解。

护国公景如山之枉死,全因朝内结党营私之果,令她不吐不快。而太子一党胡作非为,屡次联名弹劾忠臣良将,丞相一派甚至号称“东宫盛”,所行所言早已犯上越界,不忠不臣,更遑论后宫干政频频,私设刑法,与皇子、外臣明勾结暗谋私,此等狼心狗行之辈,此等朽木禽兽之流均安然肆虐,啃食江山,反而诸如护国公者含冤莫白,岂不荒唐?如此奚朝,如此政局,当真国不国,君不君,臣不臣。

景氏言辞大逆不道,理应重罚,可反观奚献帝却面色祥和,仿若方才景氏所言不过请安的吉祥话,却无人窥见奚献帝敛眸中精光一猝而逝,半闭了眼遂抬首望去。但见景氏眉淡扫,目平和,神情不悲不喜,纵使观察入微亦寻不到半丝波动,隐约间却透着睥睨天下的气度。

“她就是你选的女人 ?”奚献帝的淡淡声极突兀,却是向着承奚王。费忠仁一惊,景氏不由一怔,谁也料不到才被冒犯天威的圣上竟会有此一问。

承奚王扯了扯嘴角,答道:“得之我幸,再无旁骛。”话落,遂低头望去,灼灼华光映照一窈窕剪影,真真切切当当,清晰无雾,眸中仅有彼此。

刹那间,奚献帝面上涌出一片惆怅,那神情并无怒意,徒有三分懊悔,三分自嘲,三分不明所以的意味。

“得之我幸既是如此,也罢也罢。朕乏了,你们退吧。”奚献帝以手支颐,露了疲态,费忠仁刚要说些什么,却被他摆了手挥退。

承奚王、景氏再次行礼,但见英挺之躯伴着淑女华衣,携手往外行去。苍茫大地,众山矗立,土地肥沃,瞭望无际,若为耀阳俯视群小,揽如画江山,需一统天下的勇气才可为。登宫阙,触目九天金碧辉煌,璀璨荣耀加身,亦只有与生俱来的智慧才可征服。

后话:献元十七年三月,承奚王娶正妃,号德兮夫人。虽此后民间流传此女不守贞洁,有违妇德,然夫妇二人鹣鲽情深,德兮夫人于婚后亦持家有道,相夫有功,谣言终未得证实,难以追究。

第六章

献元十七年三月,承奚王与景门联姻,称一时佳话。

当日,王府内红绸艳艳,高灯齐挂,欢声笑语,众人那吉祥话说不完道不尽,此起彼伏,一派祥和。

这厢礼成,新人入洞房,到场宾客无不纷纷敬酒,大有灌醉承奚王之意,且苦了频频挡酒的副将夏允,不多会儿已被一波还一波的烈酒灌得面红耳赤。

放眼望去,觥筹交错,滔滔不绝,看似众心欢愉,实则暗涌不断,言不及义,笑里藏刀。

府外各派密人早已安放,阴风萧萧,仿若骤雨将至。

谁不知一荣一枯,民间贩夫走卒尚知竞争求生,身处权势顶端的达官显贵又岂会不懂盛衰荣枯往往仅在一线之隔,如此联姻,于外势如雷霆万钧,于内亦坚不可破,遂局面难以扭转。

可京师重地往往线路颇多,交缠繁密,关系千丝万缕,此时太子党密人、暗卫分别散布于王府外四角,隐身之际亦可见南云王、丞相府密探,一时间风声鹤唳,波涛汹涌,众人伺机而发,却不知何谓时机,时机何来。

当此,喜宴上欢声笑语,凤兮则挥退婢女独坐于新房内,除了繁冗嫁衣,洗净红妆粉饰,散开云髻雾鬟,便信手翻开一卷史书,细细阅读,心无旁骛。

直到红烛染了小半截,才微微一笑,执笔书:“观天下,宰辅擅权,朋党为奸;奸后干政,觊觎朝堂;皇子阴鸷,忘大义弃伦常。国祚日衰,紫薇星颓,江湖之远,无贤能可求;庙堂之上,无忠臣可倚;锦绣江山,若砧上甘腴,凡利刃在手者,皆虎视眈眈。”

罢了,又是一笑,喃喃自语:“边未境,鼙鼓硝烟弥漫,国不安,逐鹿角寒”待放下书册,不妨手腕一紧,耳边低语:“夫人可真会煞风景。”

凤兮心一动,唇边不觉微抿,并未侧首看去只好整以暇的回道:“王爷不在前面敬酒,这么早就入了房,不怕被人笑话贪图春宵么。”但见红烛跳跃,闪闪耀光映着粉颊蹿了红晕,心儿“怦怦”跳,虽口中调侃却抑不住羞赧。

即使低垂着头,她亦能感受到那人目光炯炯,肆意打量,顿觉无所适从。

那夜东南宫门内,她只顾发泄来不及想太多,直到被他拥入怀内,那红晕才升便被冷风吹散,不若今日红绸暖室内,早已酒不醉人人自醉,身子徐徐升温,手心、背后早已起了薄汗。

任由他牵着手领入室内,走到桌边,将递到嘴边的饺子咬下,领半颗被他吃去,又行了交杯酒,目一对立刻心慌转开,并非惧怕而是那人眼中火光实在恼人,就是她脸皮再厚也经不起这么看下去。

二人坐下,直直回望,凤兮眼波起伏不定。纵使早知谈辛之生的俊朗,却不及此时于柔光下细细打量。但见他神情柔和,平日里威严气势仿若藏匿于角落,仅留那令人脸红心跳的淡笑。试想当初,若非客栈一瞥,若非景门外短语,若非宫内一夜销魂,他与她是否还能觅得如今良宵。

思及此,不由得赧然一笑,凤兮心底微叹:“有些缘分早已注定。”

虽然他们早行周公之礼,却不过“暗自偷人”,见不得光。

那夜种种历历在目,犹如昨日景象层出涌现,令凤兮本就烫热的面颊又平添几分火,抬眸望去,隐带水雾的眸子却难浇熄他眼中炙热烈火,直看入眼底。当他健臂搂过,手往领口伸时,却被她的手握住,五指葱白隐隐颤抖,心下虽慌却仍意识清醒,有些话有些问题,该问还是要问。

“我有话要说。”

谈辛之了然一笑,低哑的声带了几分清朗:“你要问你父亲的死因。”

“是。”

奚朝出师讨伐蛮奴乃是大事,朝野观望,百姓期盼,且不论军费调度,单说行军必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更遑论战甲戈戟等装备,一切俱备才可无后顾之忧。可那日,她躲于窗下听到其中不乏藏污纳垢丑事,粮草短缺、军备被换,致使不败军未出征已先输了一半。朝中皆传承奚王率领援军有意拖延,为的就是不败一灭,军权独揽。可凤兮几度揣摩,顿觉这中间除了军备粮草不足、援军迟到,尚有其它因素。

谈辛之随口问道:“殇塞你可知晓。”

凤兮答:“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父亲曾提过,此处地势险峻,若非多年把手,那蛮奴野心不死怕是早已肆虐而入。”

“恩,这话还有后一句。”谈辛之淡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凤兮一惊:“你是说,受隘者中有内奸?可以父亲从军经验,该不会丝毫未觉除非此人临时起意?可父亲心思缜密,若非亲信断不会托付,至于信任之人军中除了父亲亲收的义子景权,也再无旁人。”她边揣摩边推断,如今回想起来,那景权至今音信全无,旁人只当他也战死寻不到尸首,莫非

谈辛之眸光一闪:“不错。此次出征,不仅蛮奴得以剿灭,还俘获了此人。”

听他徐徐道来前因后果,凤兮怔住,终将事情原委串联——景权,原为父亲旗下廖贤后人,因廖贤战死沙场遂被父亲收为义子。景权习得一手武艺,通晓兵法,深受重用晋为副将。不想此人包藏祸心,假面具之下伺机多年,终趁着最后出征之日先以迷药迷晕主帅,后开关放行。蛮奴是夜偷袭,火烧殇塞,不败军猝不及防,交战之际才发现,所谓精良的战甲戈戟通通亏不经一击。却不知各部联合贪污,有意除去护国公,早就事先换了军备。

至此真相被无情揭开,凤兮喘息不能,胸口窒息难掩愤怒。

以父亲刚烈性情怎会失手被擒,若真战败早已一死以谢天下!若非迷药他岂会落入敌手,饱受□,备受折磨,去了还要身首异处,遭秃鹫啃食。

原来不败军并非败于蛮奴,而是败于人心叵测!

凤兮不由悲愤感叹,却又被谈辛之接下来的话震住:“景权一直以为其父廖贤的死全因护国公使诈而为”

凤兮不解,当下问道:“因为我父亲?不会!我父亲为人光明磊落,绝非奸险小人,况且景权这番认识又是谁告诉他的,那军备、粮草有误均因朝中腐败而起,太子、丞相以私害人这一切景权如何得知!”

除非,景权也是丞相一派!

如此里应外合,纵使不败军钢筋铁骨也难全身而退!

“你告诉我!是不是丞相所为!”凤兮难掩激动,双手紧抓他手臂。

只见谈辛之微一叹:“满朝蛀虫但凡贪图私欲者不在少数,太子、丞相两派看似水火不容,于私下利益关系却是盘根错节。护国公刚正不阿,忠君爱国,自然成为众矢之的,可他毕竟手握虎符掌控皇城内军权,一时间难以下手,遂僵持多年。几月前蛮奴来犯,丞相便摆设圈套趁机覆灭不败军此次俘获景权后,他亲口承认与丞相早有勾结,一口认定廖贤是护国公为了一己私欲,将其害死。”

谈辛之顿了顿,又道:“至于廖贤之死则与我有关。”

“当”一声,心底一角轰然倒塌,通体冰冷,凤兮不敢置信的回望他坦荡双眸,尚不能答话,又听他继续道出真相。

有关廖贤之死,那次出征本定先由不败军旗下廖贤领少量兵力固守城内,牵制敌军,等虎啸营到达再行包围,里应外合。不想因廖贤立功心切,先一步领兵出战,终不甚被擒。当下,敌军以退军三十里为条件才肯放人

可需知两军交战,死伤难论,为帅者理应顾全大局,不得被儿女私情左右,所谓军律严明,法不容私,谈辛之身为主帅,断不能允。

大军破城之际,廖贤已被敌军斩杀,身首异处。

此后,丞相以此事大做文章,骗说景权此事全因护国公明知城将破,仍先令其父带兵去守,其实是有意加害。景权听后自是怀恨在心,誓言定报父仇,而丞相、太子恰利用这一点,趁此次挪了军备,势要不败军毫无还手之力,任人宰割,终除去护国公这烫手山芋。

至此,凤兮久久难以成言。

论公、论大义,廖贤之死怨不得天,怨不得地,怨不得任何人。战事硝烟起,朗朗男儿奔赴沙场,本就拼个你死我活,今日斩杀数人,来日亦有可能被诛于利刃之下,更何况廖贤阵前变卦,已犯了兵家大忌,纵使败了也是咎由自取。

若谈辛之真因廖贤一人退兵,届时军心动摇,敌军肆起,到时生灵涂炭,他不禁愧对朝廷,亦不忠、不仁、不义于天下。

思及此,凤兮口中顿觉苦涩,良久才道:“你没有错,我父亲也没有错。廖贤守城不利,贪图立功,纵使有命不死,也应受军法处置,绝不能宽待。景权为报父仇虽为尽孝道,却视国家大义于不顾,视百姓安危于水火,试问还有何面目立足于世?丞相狼子野心,小人之行,艰险狠毒,更是令人发指。只可惜我父亲一生大义凌然,为将者不能战死沙场,却死于小人之手”

第七章

话至此,谈辛之不禁动容,眼中精光一闪而过,却很快被掩去。难抑制的胸中翻涌一阵阵如波涛连绵不断,但听怀中女子短短几句话,却已包含了家、国、天、下之大义,从容直抒,丝毫不掺入儿女私情。此番见解看似简单,可此时此刻她才面临亲人枉死真相,便可作此言论,不似女子惯有的意气用事或易被情感负累,反倒平添了一丝冷淡,一丝理智,一丝清明,或者也可说是冷酷。

“那,依王妃之见,景权此人如何处置,但凡涉案者又该如何论断。”淡淡声,轻轻问,谈辛之问的看似不经意,实则言中意暗涌不断,如轻巧羽毛轻轻拂过肌肤,点点又起,撩拨数下又似有非无,所到处虽轻却难归于平静。

凤兮不由心里一紧,一时间对这似是试探却又寻不着蛛丝马迹的问话起了警觉,脑中千万会翻转,却仅在眼轻眨的一霎那。

只见她微微一笑,声儿不重不轻,不浅不深,亦温润:“国家律法言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断不容姑,何况士族?按律例,景权通敌卖国,理应处以凌迟,但凡牵扯其中大小官员,亦属贪污纳贿之行,德行败坏,为一己私欲视国家安危于不顾,应以情节轻重、贪污银两而定,或处斩、或炒家、或外放为奴。族中一干人等三代不得再录用”

至此,又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