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庶出庶出 >

第59部分

庶出庶出-第59部分

小说: 庶出庶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文化交锋时,很难求同存异,通常是直接把对方同化。几百年后的湖南,也只有湘西那块地苗族还算保存完善。绥宁?她没听过,肯定不是旅游区,更不可能是什么民族保留区。不用说,一定是被彻底忘记自己的民族风俗。如此强大的汉人,对少数民族的风俗,很长一段时间是鄙视鄙视再鄙视的。罗衣只不过从后世而来,而后世又是个对少数民族十分好奇的时代。她不过是特例而已。

    杨婶子提起汉人的习俗就摇头:“汉人还讲究什么三妻四妾,一对夫妻硬生生插进一个人来,日子怎么过嘛。”

    罗衣扑的笑道:“我们汉人百姓也没有三妻四妾的,就是当官的有,也只许一个。不过背地里养丫头罢了。”

    杨婶子一脸同情,暗道:我男人要敢弄一个回来,打断他的腿!“太爷不一样,太爷对您好着呢。”

    罗衣笑道:“恩,我们老爷很好。”

    “是吧是吧?那天听说太爷对着您唱歌啦?唱什么啦?”

    “哎,没听明白。”

    “真可惜,河边的人也说,不知道太爷唱什么。”

    “……”合着容仪的苗语,奏是那经典的,汉人听不懂,苗族人更听不懂的境界?好吧,她承认她听懂了一点点。

    杨婶子拍手笑道:“太太八字真好!太爷人也好,真希望你们一直留在这儿不走啦。”

    罗衣笑道:“那我们可做不得主,按理说三年要换地方。也有连任的,只是不多。我也喜(…提供下载)欢这里,喜(…提供下载)欢你们。要是可以的话,求个连任多好!自自在在的,想唱歌就唱歌,想跳舞就跳舞!”

    没有人不喜(…提供下载)欢别人夸自己的家乡,杨婶子笑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缝儿:“我听人说京城好热闹呢,每天都有赶场对不?”

    “京城不叫赶场,街头每日都有买东西的。还有铺子,像武冈城里那样的铺子。”

    “卖些什么呢?米和布?”

    “什么都有,野味、各种米面布料、衣服鞋袜、点心酒饭、首饰古董、文房四宝应有尽有。”

    杨婶子一脸向往:“真想去看一回。”

    “路上可不好走。”罗衣摇头笑道,要是有飞机倒是可以四处旅游。这个年代的游客,放后世全部都是骨灰级驴友。神一般的存在!

    “对了!”杨婶子一拍大腿:“今天打糍粑呢,太太要不要去看热闹?”

    罗衣猛点头,杨婶子也高兴的把她往后头院子里领。

    走到后院,只见两个大汉一人拿着个大木锤子,一下一下往一个船型的木制容器里敲。容器里放了一半蒸熟的糯米,一边敲还一边撒一种植物进去,把糯米染的灰黑。

    罗衣忍不住叫出声来:“黄蒿糍粑!”

    “太太看出来啦?年前送到府上的吃着好吃吗?”

    “好吃,我最喜(…提供下载)欢吃了。没想到是这样做的?怪不得刚才听到后面一声一声的响呢。”

    “过年您在家安胎,倒没见着。也是今年黄蒿长的好,又出的早,孩子们闹着要吃才打的。太太爱吃只管拿些回去,才打出来的糍粑不用煮也不用烤,拿着就能吃呢。”

    “真的呀?我还没吃过刚做好的呢!我可以做一个么?”

    杨婶子摇头:“烫的很,太太是精贵人,要烫起泡的。不比我们手上有茧子。”

    罗衣稍微有些遗憾,不过这原本是小事,又岔开话题:“你们怎么知道黄蒿能吃呢?”

    “这可不知道啦,老祖宗传下来的。”

    “那天我见到羊在吃。”

    “恩,羊最喜(…提供下载)欢吃,吃了就长膘。养羊好哇,我们这里常养鸭子,有鸭子的地方蚂蝗遍地爬……”

    杨婶子话未落音,罗衣吓的尖叫:“哪儿呢?哪儿呢?我我我最怕蚂蝗啦!!”

    杨婶子狂汗,囧囧有神的说:“有羊就不会有了……”

    罗衣大松了口气,蚂蝗那玩意吸血还不算,软趴趴的沾在身上,好像要爬进肉里一样,恐怖死了。

    杨家人见状低头闷笑,果然小女孩小媳妇们,十个有九个怕蚂蝗。

    “养了羊真的就没有么?”

    杨婶子道:“田里也有,没那么多。太太不插秧就不用怕。”

    罗衣想了想道:“你们插秧的时候,用油纸叠的厚厚的几层,套到腿上,蚂蝗就上不来了。”

    “也有人试过,但那样走进田里就不好干活。插秧的时候求快呢,过了那几天,穗子就抽不好了。”

    罗衣叹气,无限同情这时代的农民。她记得以前她家亲戚都是穿那种塑料的连裤靴子,虽然还有蚂蝗咬,到底好许多。再一次庆幸,她这种田,是“种田”,没真穿到农村,不然真是想死的心都有。

    捏糍粑果然很烫,要把滚烫的糯米团压成饼状。有几个手法好的,弄出来竟像机器做的一样标准。但大部分都是不规则的形状,实在太烫,差不多就行了。杨婶子把做的十分好看的那些都挑出来打包给罗衣。罗衣也不客气,只把黄蒿糍粑挑出来,至于原味的白糍粑和染色的红糍粑,她一点兴趣都没有。

    容仪还在席上应酬,天空却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来。春雨贵如油,山民们更高兴。一群吃的半醉的汉子纷纷拿起芦笙笛子在雨中边吹边跳着原始的舞蹈。没一会儿,整个县城就蒙上了一层水雾,近处被打湿的叶子,越发显得绿意盎然。

    一直狂欢到申时,雨也停了。装醉的容仪被塞到轿子里,雨天路滑,罗衣也上了一台轿子。轿子一摇一晃的走在土路上,罗衣掀开轿帘,只见青山上雾气蒸腾而上,仿若仙境。雨后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肺,连带人的心情都很清爽。

    到了家中,大门一关。容仪一个笔挺就起来了:“装醉难度真高!”

    罗衣干笑,她挺不好意思的,官场难免应酬,要不是她当年乱做事,也不至于如此。不过这话还是表说出来比较好,咳咳。

    容仪推开窗户,看着远处山头弥漫的水气赞叹:“这就是雨后天青么?”

    “夫君可要作诗一首?”

    “咳咳,还是娘子来吧!”

    “妇道人家岂敢与夫主争锋?”

    容仪笑骂:“啊呸!你就直接说你跟我一样俗人,做不出诗来就完了。你还不敢与夫主争锋,撒起谎来越发面不改色了。”

    罗衣大笑:“我倒会唱一支歌,比你雅一些。”

    “唱来听听。”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容仪抽了抽嘴角:“你这也叫歌,词不像词,曲不像曲,你唱的蛋歌①吧?”

    “你说什么!?我今儿不掐死你不算玩!”你妹!那是老娘最喜(…提供下载)欢的歌!!!

    容仪惨叫:“救命啊!谋杀亲夫啦~~~”

    向妈妈和杨妈妈齐齐翻白眼,这小两口倒着长了真是!

    没想到一分钟后,容仪再次惨叫:“啊啊啊啊,向妈妈救命啊啊啊!她她她她要要要生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正文完,明天番外




85番外一 功绩

    昭延四十六年底,帝崩。

    随后太子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育德元年。太子即位要维稳,容仪就顺势留在了绥宁县连任。三年后迁湖南洪江,但不到一年赫章县令亡故,洪江被人盯上,容仪只好被人家黑到贵州赫章县去鸟,好在容仪也不甚在意,横竖任完这两届他也打算谋求回京,实在不行辞官也行,反正他过官瘾也过够了。

    容仪走到哪儿,就把穇子和玉米番薯带到哪儿。和在绥宁一样,不用手段不用花言巧语。扎扎实实的或租或借几亩地,请几个长工种!通常到了第二年,高产作物就开始推广。第三年几乎呈爆炸式辐射区域周边。穇子的产量实在过于凶残,还营养好富含各种维生素,尽管味道是在坑爹,嗓子略细一点的都咽不下。可青黄不接的时候不用饿肚子,这种诱惑力真够强大,而且还不占水田,这才是重点中的重点。

    但是,到了贵州此路不通!头先还好,两年后恶果就出现了!贵州属于高坡度的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种粮食越种越流失,发展高产根本没用。推广玉米的时候,玉米扎根极潜,导致养分严重不足,个头极小,而且越种越小。可是不种吧,又要饿死人。不单如此,贵州还泥石流横行,好容易攒点家底,一场泥石流财没了算好的,人都经常没了。筑堤坝都不管用,堤坝根本就挡不住泥石流。农民只好离水远一点,但种粮食又却不得水,简直一部血泪史!

    容仪带着他的团队不停的研究,整整两年都没有头绪。这时离他离任也只有两年,不由心急。虽然就这样离任也没什么,贵州穷的人尽皆知,没有成就才是正常。可是在绥宁享受了那样高的成就,心一大就收不回来。不由焦躁。

    前一任的县令倒是发现,如果养羊的话就不会破坏水土。因为贵州粮食长不好,偏长的好杂草。养的羊又肥肉又精健,端的是好口味!可是问题又来了……你倒是养羊了,可往哪儿卖啊?养会自己走没错,可是赶那么远,得带多少粮草?那样赶路,即使到了有购买能力的地方,羊早就只剩下骨头了。所以只能自给自足。

    好吧,自给自足,肉也能当粮食。而且养羊没有很大的劳动力需求。实在没饭吃了,跟游牧民族一样吃肉吃奶总行吧?不行!

    贵州坡度太大,那么善于会爬上的山羊都能掉下来摔死,那人呢?女人和小孩就不适合放羊。这只能男人来做,男人还要种地呢……死结!最后发展成养一点羊补充——羊不多看的人就轻松。不然一只养掉下去,农妇一心疼一紧张没准也跟着掉了。女人在这块地上照样是贵重资源啊。唉……所以还是没法解决根本问题。

    最后,范先生发现了贵州多草药,金银花长的尤为好,还不破坏水土。范先生他们乐疯了!金银花比羊好,他可以晒干!这里空气湿润,适合植物生长,包括金银花在内的很多药草品质都很好。把这些卖到贵阳去,也是一笔收入。

    容仪更流氓点,仗着他是军阀出生,把草药卖卫所去了= =|||。贵州卫所不少,当兵的哪能不需要药草呢?一个县的药草还吃不下?那才见鬼好不好。全部直销军需,反正量少,也不影响原来的供应商。这破地方抢的人真不多。至于其他县的人?他操心不来,直接一封信甩到范世俊那儿去了,范世俊如今是吏部侍郎,这事不归姐夫你管,但你是高材生还可以经常见皇帝,忧国忧民去吧!自觉办完一件大事的容仪乐颠颠儿抱媳妇去鸟。

    容仪在努力,那罗衣在干嘛呢?罗衣在配合容仪(。。)整 理农学资料。中国古代交通不便利,很多时候明明有比较高的技术,但农民未必知道。因此容仪每次都是等穇子高产后,再对农作物常见病进行针对性治疗。有穇子在前,信誉绝佳,农民也愿意听,愿意学。

    同时,推广教育。三年时间足以让小青年们脱盲。就如同在绥宁一样,有些地方最开始认字的是小孩子,甚至是女孩子。中国式家长很有意思,自己嫌难不学,却在有机会的时候一定逼迫孩子们学。罗衣也好,容仪也好,从来不教什么关关雎鸠的浪漫情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后,直接上的就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和本朝出版的《昭延农书》。这些对农民而言比四书五经用处大太多了。而且在这种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有相应的族规,县令摆着好看的时候多,容仪和罗衣两口子有很多很多时间来修书。即用大白话将此地农作物容易出现的状况写出来,再写出应对的的措施。

    比如罗衣出了一本书,上面画图,下面写字。比如说水稻夏日不长反缩,是因为有些地方靠近盐矿,盐碱超标,需要大量灌水冲刷①。罗衣就像后世的连环画一样,一副一副画上去,农民不识字,他总会看图吧?他们理解不了什么是盐碱超标,能看懂当稻子往回缩时狂冲水就成。

    范先生开始对罗衣插手这些事很别扭的,可是他又算是走了罗衣的门路才来,十分不好吱声,憋都憋的半死。另俩个帮手反倒算晚辈,更说不上话了。可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接受,至少得承认,罗衣在有了第一次带女小学生经验后,手段越发高明。在洪江时,她就拿着绣花去招人家小姑娘的眼。把小姑娘们勾过来,教识字教画画。回头大人一不留神,你妹哟,自家棉花黄叶子了闺女居知道咋回事了!?哪学的?县令孺人教的!一窝蜂的堵了县衙。罗衣再抖出在绥宁就画好的西南地区常用农作物常见病虫害手卷,一扯开图文并茂版,坑爹的是还彩色版!ORZ……范先生服了!合着上回京城千里迢迢押送来的颜料就是干这活的!?你牛!估计绥宁那里也有一个版本,怪不得离开绥宁时,农民们哭的跟死了亲妈似的。他还以为是官场惯用做戏技巧,还内心嘲笑容仪你跟着哭屁啊,现在想想他们是真哭啊。这么一想,顿时也变得杀气腾腾……厄,是志气满满的帮着罗衣画图了。

    罗衣的绣花样子技巧就得到了如此发挥,到了赫章县,经验更加丰富。她索性把女孩子们都集中起来,每一个人都会画花样子对吧?那好呀!很好!画呗!给绢布画!画农田,画图纸,画药草,画杂草的样子——除草教材。更有一位神人居然直接把害虫和害草给绣出来挂家里头,罗衣利用孺人的身份给予特别表彰。大家更加有积极性了。而且从罗衣这里毕业的女学生各个都背的基本农学常识,矮油,不要太受欢迎哦。提亲的人简直踩烂门槛了有木有。罗衣的学生越来越多,基本当地有点身份地位的姑娘家全在她这里了。在赫章县的时候,县衙住不下,县里大户友情提供房子一座。隔壁是范先生的男学生班,在这少数民族地区,成就的姻缘也是很不少滴!

    为了在他们离任后这里的知识不断代,罗衣极力培养学生。选最聪明的几个开小灶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