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香艳激情电子书 > 走在石安门外(同志文) >

第7部分

走在石安门外(同志文)-第7部分

小说: 走在石安门外(同志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我有病,我上赶着你,明儿以后你他妈爱干吗干吗,爱上哪儿上哪儿,我还真就懒得管你了!!” 
我傻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有点儿蒙,也有点儿郁闷,我自己骂自己,我有病,心里不痛快冲周小川撒哪门子邪火?把人惹毛了不是? 
苦笑了两声,抓了抓头发,我迈开步子朝前走,过了马路,进了小卖部。 
“麻烦您,两瓶小香槟。” 
“哎。”看店的胖阿姨从电视前头站起来,转身去给我拿饮料,嘴里还絮絮的问,“建军,你快高中毕业了吧?” 
“啊。”我点头。 
“想上哪个大学啊?” 
“我打算去外地。”掏出钱放在柜台上,我答道,“去南方。” 
“哟,南方多热呀。” 收了钱,阿姨一边给我找零儿一边说。 
“哪儿的夏天都热,您看我这么黑,上南方让水汽儿泡两年,说不定能白点儿。”我有点没精打采的开玩笑,然后结果零钱,提起小香槟,在阿姨爽朗的笑声中转身走出店门。 
外头,天已经黑下来了,还起了风,我叹了口气,打算赶紧回家,却在朝四巷口那儿看的时候一下子愣在了原地。 
刚抬起来的脚又放了回去,手一松,差点让两瓶饮料掉在地上。 
周小川站在马路对面,看着我,然后,在我没能决定改做什么表现的时候就冲着边喊了一嗓子。 
“裴建军!你给我站那儿!” 
他声音挺亮,也足够大,于是,真的就像被震住了一般,我提着玻璃瓶子站在原处一动也没动。接着,马路对面的人就冲我过来了。不知为什么,他过马路的样子令我在一霎那间有种莫名的感觉,那个单薄瘦小,盯着一脑袋发干发柴的头发,穿着他爸的大背心儿,小格子短裤,趿拉着不合脚的拖鞋的周小川,竟然在那时,就那么在我记忆中定格了,那场景成了一张永久的照片,封存在我脑子里,封存在我心里。 
他带着拖鞋拍击地面的啪嗒啪嗒声跑了过来,一直跑到我面前。 
“你跑那么快干吗?我又没打算溜。”看着他那样子,我觉得有什么东西戳在了我心里最柔软的那块地方,有点疼,但嘴上仍旧试图掩饰,“还穿拖鞋跑,万一甩掉了我还得给你捡去,你以为你是灰姑娘啊,穿的是水晶拖鞋?” 
“少打岔。”他双手叉腰,有点高高在上的态度,“你现在就跟我说,你第一志愿报的是哪儿?” 
“啊?”我看着他,又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饮料,“别跟这儿说啊,上我们家去吧,正好我买小香槟了。” 
“你甭跟我来这套里格儿楞,现在就说,要不我给你连人带瓶子都踹河里去。”有点激动了,我能听出来,他声音发颤,虽然话说得挺狠,却能感觉到没有底气。 
“别别,我说我说。”立刻采取低姿态,我投降,因为我能感觉到,如果我再跟他闹,这小子肯定就该哭了,于是,我把他拽到了护城河边儿。 
“你刚才不是说不管我了嘛,怎么又回来了。”我小声嘀咕着坐在一块儿大石头上。 
“我有病呗。”周小川坐在我旁边,口气中有明显的自嘲。 
“没有没有。”否定他的话,我把错揽到自己身上,“是我吃饱了撑的,我没事儿找碴儿,你别生气。” 
“我没生气。” 
“没生气怎么跑了?” 
“我这不又回来了嘛。” 
“嗯”我轻轻应了一声,然后有点儿不情愿的开口,“我估计会去上海。” 
我话音落下之后好半天,他那儿一点动静也没有,只能听见有点重的呼吸声不大规律的在耳边萦绕,大约有一分钟,他才叹了口气。 
“上海啊” 
“复旦。” 
“” 
“我就只报了这么一个志愿。” 
“是吗” 
沉重郁闷的气氛让我有点受不了了,周小川的态度说不上来究竟是意外还是在意料之中,他又半天没说话,然后很平静的开口。 
“上海多热啊。” 
“是热,都长江以南了,哪儿能不热。” 
“你受得了吗?” 
“不知道。”我笑,“不过我要是考不上就不用去了。” 
“你别逗我乐了。”他也笑,“要不是心里有底,你也不会报复旦,我知道你上外地就是因为上不了警院对吧?你这是跟家里斗气儿呢。” 
我沉默了。原来,周小川他什么都明白,我瞒不了他,不管大事儿小事儿,我干什么他都知道为什么,他太了解我了。 
“那” 
“那你就好好复习吧,好好复习好好考,肯定能上榜。”他语调比刚才还要平静,“去外头看看也挺好,就是我听说上海现在交通挺麻烦的,人多车少,你出门什么的,多注意着点儿。” 
“行,挤不上车我就走着。” 
“可走着多热呀,南方还潮,闷热闷热的,你多准备点儿藿香正气水什么的,别中了暑。” 
“哎,我买一盒带着。” 
“一盒可不够,还是多准备点儿吧,还有,上海话你听不懂,找宿舍里的人多学着点,也别一张嘴就是京片子,儿话音太多了怕招人烦。” 
“没儿话音不成大舌头了吗。” 
“别打岔,我跟你说正经的呢。上海饭菜估计偏清淡,你要是口重就自己带点儿咸菜过去。” 
“在火车上就捂馊了,我下车再买。” 
“也行。对了,还有,你到了那儿可别见天儿光膀子,这习惯南方人估计受不了,你热了就忍着点,实在不行” 
“我就跳黄浦江里泡着去。” 
“你就没正经吧你,我是说你要实在热,就找个没人的地方脱了凉快凉快,别在大马路上” 
“川川,川川,你等会儿。”我抬手止住了他下面要说的话,却不知道该对他说点儿什么好,好一会儿,我才开口,“我怎么着都能过,就是你” 
“我怎么了?” 
“你那个你得多注意着你自己,再过不到俩月你也该上班儿了吧?到时候可千万留神,单位可比学校复杂多了。” 
“行,我知道了。”他点头,然后看着我,我不知道是我看错了还是怎么着,这小子目光闪烁中有种别样的感觉,他看我的眼神有点让我心里打鼓,有点让我血液沸腾。 
“那个那什么”我有点语塞,眼睛也没法从他脸上离开了似的,直到他收回视线,转过脸去,我才觉着松了口气。后脊梁渗出汗来,又被夜风吹得一阵发凉,我从脚边抄起一瓶小香槟,那后槽牙硌开了盖子,然后递给他,“喝一口。” 
“就一口?”他瞪我。 
“不是不是,一瓶都是你的,要不够那我这瓶也是你的。”我把另一瓶提起来朝他晃了晃。 
“成,都是我的。”他笑,然后举起瓶子猛喝了几大口。 
黑暗中,我看不见他上下滚动的喉结,只能听见清凉液体灌进喉咙的声音,把手里那平也打开,我没有喝,只是安安静静坐在那儿看着护城河水泛着月光。 
“川川,你还记得咱们小时候吗?”我问。 
“哪年?” 
“就七六年,唐山大地震,余震到了北京,咱在外头搭抗震棚的时候。” 
“哪儿能不记得,我还跟你偷过别人家的木头呢。”说到这儿,他笑出声来。 
“你还好意思说,我爸知道以后光骂我了,说是我教唆你,你小子还跟一边儿假掉眼泪。” 
“谁假掉眼泪了?我那是真哭,我替你委屈呢!” 
“哟,还真没看出来。” 
“废话,那时候刚多大,你懂个屁啊。” 
我笑,我点头,但是没说什么,对啊,那时候的确什么都不懂,于是快乐也好,悲伤也好,都显得格外单纯,而实际上,那个年纪快乐总是多于悲伤的,什么都不用想,只要尽情享受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自由与轻松就足够了。 
“那时候多幸福。”我感叹。 
“现在也挺幸福的。”他反驳我,然后强调,“真的,好多时候我都觉得现在也特好。” 
“是吗”我吁了口气,“可能吧。” 
“嗯。”他应了一声。 
“哎,我一走一学期,你想我了怎么办?”话有点突然,但我当时就是想问。 
“我想你?我哪儿有工夫想你啊,你先琢磨琢磨要是你想我了,你该怎么办吧。”他口气挺狂,话说得也挺大声,可惜不够流畅,我听出来了,颤音比刚才还明显。 
“我要想你了就给你打电话。” 
“长途?你疯了?” 
“那我跑回来呆两天再回去。” 
“有那么一回你就得让人家开除。” 
“不至于,大学不严。” 
“行了你饶了我吧,写信就行了。” 
“我字儿太难看了。” 
“就是因为平时缺乏练习。”他下定论,“多写写信,说不定四年下来就能出本儿字贴了。” 
“我看能出本散文集是真的。”我说,“还得分上中下三卷,精装,有木头盒的那种。” 
“哟,你写信能有散文的水平?”他朝天吹了个口哨。 
那天晚上,我们很晚很晚才回去,但周小川没住在我家。 
直到很多年之后的现在,我还会想,他不去我家究竟是什么原因,我觉得不是怕影响我看书,而是怕自己暴露在日光灯下会让我看出来他哭过。我不知为什么,就是打心眼儿里确定那天晚上周小川哭了,唉,其实,我也挺想哭,可又一琢磨,那哪儿行,我要是掉眼泪,他还得反过来安慰我,那这叫什么事儿啊?好歹,我也是自诩为周小川保护者的,怎么能比他还脆弱。 
我也笑过自己,不就是上南方上大学去嘛,干吗弄得跟生离死别似的,又不是不回来了。一放寒假,我肯定连夜坐火车赶回来,他周小川要是敢不去站台上接我,我就肯定跟他急,他不说清楚为什么我就不走,我就在北京站过夜了,还要在地上静坐示威,他不拉我三次我绝不起来 
自己给自己宽心,宽了好几回,我才觉着自己应该没问题了,在后来的复习冲刺和高考那几天,我没有心思胡思乱想,一考完了,等录取通知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不要胡思乱想,等接到录取通知,看见复旦大学四个字的时候,我彻底什么都不想了,我像逃难一样,收拾了行李就上了南行的火车,我怕再拖下去我会变主意。 
那天,送我到最后的,是周小川。 
我们没说什么义重如山的话,也没有什么难舍难分的表现,好像很平常的相互道别,但我知道他在忍着,我也在忍着,却忍不住猜想火车从他视线中最终消失在北京的晨雾中时,他有没有掉眼泪,有没有借着列车轰鸣作掩护哭出声来 
那天,我听着火车有规律的噪音,看着窗外的景色从一片一片的黄土地最终变成满眼翠绿的油菜田,南方的阳光透过车窗照在我脸上,有点烫,有点让我睁不开眼。 
那时候,我开始想周小川,开始想过去的种种,开始想最后在站台上他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建军,放假了,就赶紧回来,我来接你。哪怕火车半夜进站,我也跟这儿等着你。” 
我还记得当时我想说点什么回应他,嗓子却突然间发不出一点声音。 
 
一九八八年,是我头一回离开北京,是我头一回离开那条护城河,是我头一回离开家人,也是我头一回,离开跟我摸爬滚打这么些年,一块儿长大的周小川。 
我永远记得那年,也永远记得那之前的若干年,我和他之间的点点滴滴,这些记忆,成了在异乡异地生活求学时,我在困难也能撑得下去的动力。 
可能有点夸张,但在那时候,我真的、真的、真的这么以为 


第二部 

我没有对于后来的事情的预知能力。 
所以我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但后来我所作的一切决定,我都不曾后悔。 

初到上海的那些日子,可能是我这辈子最郁闷的了,潮湿闷热暂且不提,但是水土不服这一点我就受不了。从到那儿之后的第三天开始,我就闹肚子,然后类似中暑、头晕、恶心、全身无力的症状就持续折磨了我一个多礼拜。我吃不下饭,因为会很快产生呕吐反应,我睡不着觉,因为躺在原地一动不动尚会出一身汗,更何况翻身。 
那段时间,我是真觉得自己很可能会横尸街头,还跟同屋的人开玩笑,说要是早上起来瞅见我一点儿动静没有,那就肯定是归位了,赶紧给火葬场打电话收尸,大夏天的,别臭了。 
这番话逗乐了胆大的,吓坏了胆小的,前者说:“没想到北方人身体也有这么不好的啊,意外意外。”后者说:“你别吓人,要不还是去住院吧。” 
“住院?别逗了,我哪儿有钱住院哪,对了,我要是真有个好歹,给火葬场打完电话之后,别忘了给北京打电话,告诉我爸妈” 
我还没说完呢就让人给拦住了,有人说我越讲越离谱,有人说我是发烧把脑子给烧坏了,总之,我被他们这么一打岔,后面的话就窝在肚子里了,其实我原本想说“还有一个叫周小川的,也得知会他一声儿”来着。 
唉,躺在床上我就叹气啊,我就胡思乱想啊,也不知道那小子干吗呢,对了,可能该去单位了吧?真无法想象那小瘦鸡子一样的身板儿穿上蓝布工作服会是啥样儿,哎,不过也没准会穿白大褂,他们那个厂子不是说是生产农药的嘛,嗯不会戴防毒面具吧?那还真是想起来就能笑死我。 
脑子里一锅粥,心里没着没落,胃里任嘛儿没有还愣是翻江倒海,同屋的说,要不你睡靠窗户的床?还能通风,说不定会好一些。我大呼小叫:“通风?风跟哪儿呢?啊?跟哪儿呢?我看没吹着风之前我先疯了,上海根本就没风!” 
说实话,我当时够胡搅蛮缠的,这也就是我同屋的兄弟脾气好,要搁周小川,绝对得在我后腰上踹一脚,再在我肋叉子上捅一指,再在我胳膊上拧一把,然后说:“你丫还来劲了?!少跟这儿拿着飞龙当马骑!去给我沿着护城河跑十里地,我就不信治不好你这臭毛病!” 
脑子里这么一想,我就觉得那个亲切啊,京腔,京韵,京白,比听上十段儿侯宝林相声还过瘾,可一睁开眼,却还是一口一个“侬”的吴地方言呼拉呼拉往耳朵眼儿里灌。我就跟他们说:“其实叫‘侬’不如叫‘你’,你看啊,‘侬’有八划,‘你’就七划,节约了一笔,现在全国一盘棋搞经济,节约就是创造利润。”同屋兄弟们乐得前仰后合,然后反驳我说:“那北京人干吗还在你后头加个‘丫’?不是又多了吗?”我当时就愣了,一口紫菜汤差点儿从鼻子里喷出来。 
“别乱学,别乱学,那算脏话,不文明。”努力咽下嘴里的东西,我冲他们摆手。 
那段时间,我感觉还不错,最起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