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嫡策 >

第125部分

嫡策-第125部分

小说: 嫡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妾室就是个玩意儿,玩意儿想要就要,不想要扔了就行,谁在乎同她说了些什么?

    小顾氏身子往前佝了佝,眼里蒙了层水汽:“皇上是天子,口无遮拦,贱妾却听得心惊胆战。”

    皇帝眯着眼笑开,一把将小顾氏搂过来,倒惹得小顾氏一声惊呼,惊呼之后便听女人怯生生的又软媚的声儿。

    “端王殿下好无道理,一手舍不得放掉皇后娘娘的娘家人儿,一手又去招惹陈阁老家,贱妾乡下地方来的都晓得,得将自个儿碗里的东西都吃完了才好去锅里的,若是碗里头的饭实在是难吃,也要倒掉了再去盛锅里头的。。。”小顾氏眼里水灵灵地边说边往皇帝身边儿靠,一眼瞥见皇帝沉下去的神色,赶忙笑:“贱妾见识浅薄,还求皇上多教教奴家。。。”

    尾音向上一勾,小腿便顺势缠上皇帝。

    皇帝身上热得很,却觉得小顾氏说得有道理,眉角一抬,示意她接着说下去。

    白素罗本就丝滑,小顾氏胸往里一埋,衣裳便越滑越快。

    “乡下地方话儿糙理不糙,那人既是嫌弃自个儿手里这碗饭,便就是要给他舀多一点儿,再难吃也要守着他吃完,等他吃完了,肚子里也没空当去装锅里的那些好吃的饭了。。。”

    话儿越说越慢,气儿倒是越喘越急。

    皇帝听得有趣,手一把抓在小顾氏纤细的腰肢上,手上捏了两把,满足地喟叹一声。

    小顾氏哀哀一呼,话儿却要说完:“方家是碗里的饭,陈家是锅里的饭,端王殿下想娶陈家女,那索性指个方家女给他,等他吃饱了,就没气力再要锅里的饭了。。。”

    皇帝手上的动作一顿。

    方祈的女儿是定了婚约,可方祈的外甥女儿没定啊!

    下午那一声没出口的温阳县主,是因为尚有重重顾虑在,可在如今的红绡帐暖鸳鸯颈前,那些顾虑算什么!

    皇帝陡然觉得自己的智力太棒了,棒得旁人拍马莫及。


正文 第一百九二章 心想

  

    俗话说得好,笨鸟先飞。请使用访问本站。

    皇帝大概觉得自己个儿是秀于林被风摧的那根木,脑袋瓜子聪明着呢,旁人谁能算计得过他?

    算来算去,不也被他捏在掌心里头揉搓?

    带着小美人儿服侍一夜的欢愉,五石散的欲仙欲死,还有对自己智力上无与伦比的赞赏,第二天一大早上早朝,皇帝一脚踏进仪元殿正殿,眼里便是满满当当的或着红穿紫,或云纹仙鹤的文武百官,脚就像踩在云端上,飘飘然啊飘飘然。

    陈显陈阁老朝袍玉带,往里缩了缩脖子立于左上,三呼万岁后将起身便执玉芴跨步上前,朗声阔响。

    “明德三十五年,满朝六部各司皆普查财政清廉之态,今上即位二十余载,国富民强,风调雨顺,虽有人患天灾,却亦不足为惧,掌国之天下事者,当以德善大公服人,西北方指挥领体迈年高,臣启奏今上,方指挥领当可赏金千两,赏地千亩,以告老还乡,图慰老臣愁肠忠君之心。”

    “臣附议!”

    “臣附议!”

    立于陈显之后两人紧随其后,撩袍附议。

    方指挥领即是方祈二叔,行昭二舅公,方家镇守西北的二号人物。

    陈放之和贺现没本事名正言顺地将方二舅公蹶下来,陈显终是耐不下性子了,亲自启奏却是拿方指挥领年事已高的由头做筏子,要求他致仕放权?

    高手过招,不耐烦虚与委蛇。干干脆脆地一招锁喉。

    皇帝眉间一挑。抬下颌。眼神落在规矩垂眸,满面胡茬的方祈身上,提高声量问:“平西侯的意思呢?”

    仪元殿的梁柱冲得极高,方祈翻个白眼往上望了望,奶奶个熊,你要撅我们老方家的官儿路还好意思来问老子的意思?老子能有几个意思?又没缺个心眼少条腿儿!

    皇帝指定了人出声问询,那人不开腔,旁边人就不敢接话。

    正殿陡然静下来。陈显侧身眼风往方祈处一扫,再从从容容地收回来,眼神很平和地落在了龙椅下三寸的位置,皇帝不喜欢方家把西北当成禁脔,自然也不喜欢陈家在西北称王称霸,可事已至此,就由不得他喜不喜欢了。

    百官上朝的地方只有端严肃穆,暗黑漆的柱子像是要通天,铺在地上的汉砖一块接一块儿,精密得趴在地上瞧都瞧不见中间接着的那道缝儿。

    “方都督。。。”方祈不回话。皇帝陡升焦躁,“方都督!”

    两声方都督。一声更比一声来得急,到了第二声分明能听见怒意。

    方祈猛一抬头,神色全埋在了满鬓的胡茬里,只能看见一双眼睛亮得吓人,皇帝胸口一噤,紧接着便见方祈咧嘴一笑,牙齿隐没在胡须里显得又白又憨。

    “臣。。。”方祈原是敛声,眸光一转便提了声量,中气十足:“臣附议!”

    皇帝手头一松,心下窝火,眼神却不晓得往哪处落,一瞥便抓到了跟在黎令清的六皇子:“端王,你怎么看?”

    六皇子嘴角往上挑了挑,再迅速放下,抬头撩袍上前跨步,一气呵成。

    “儿臣以为大周当以厚德载物,陈阁老宽严并济,治下功卓,当属我朝之大幸。魏征海瑞之流乃太平盛世之清风,山间小涧之涓流。方指挥领年事已高,赐金赐宅,擢升虚衔儿归于田园,已是天家之恩德,皇上之仁厚。。。”

    话儿倒是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得很是妥帖。

    说得陈显老脸都红了,微不可见地往后退一退,旨在离六皇子更远些。

    皇帝神色一木,心下冷哼,大手一挥让六皇子这一长番洋洋洒洒的骈文赞扬可别在说下去了,索性一锤定音:“赏方指挥领良田千亩,黄金千两,人老了是该让贤了。”

    人老了该让贤了。。。

    六皇子埋首退后一步,回原处站定,好似佳音入耳又像波涛十丈。

    那头的早朝还没下,这头凤仪殿便接到了消息,方皇后颇有些不忍心,叹口气儿:“你二舅公是个闲不住的,年轻时候就喜欢带着你舅舅抄上东西去大漠里射狼,平西关比京里的城墙高出几头来,论是三九隆冬还是三伏酷暑,天一暗,你二舅公准要提壶老酒,上城墙往远方瞅一瞅。。。”

    每一个西北出来的人,对那一方天地都有一种叫人难以理解的执念与偏爱。

    这与思乡情切不同,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归属与相拥之情。

    行昭长在定京,一辈子拘在定京,其实是不懂这份感情的,面上笑了笑:“二舅公年岁到底是高了,他老人家想登墙头看大漠,难不成还有人敢拦?舅舅既然敢附议二舅公致仕,就一定是有后手等着陈放之和贺现的。。。”一道说一道给方皇后递了盏乳酪过去,语气郑重地许下承诺,“您也一定还能回西北去的。”

    方皇后转了头去,无言轻笑,再未接话。

    将过午晌,雨就嘀嗒嘀嗒地往下落了,瑰意阁外间新栽了一株还没成活的美人蕉,雨是春天的雨,打在还没长成的狭长的如碧玉翡翠般的芭蕉叶上,倒也还是有那么点儿绿蜡卷夏风的意思。

    行昭卷了本书仰靠在了暖榻上瞧,凑拢了嗅,还有股沉墨未干的味道。

    “放了一个冬,书上潮气儿重得很,哪日寻个艳阳天,咱们将书拿出去晒一晒。”行昭不喜欢闻水汽儿,索性掩了书卷轻声轻语地和莲玉吩咐。

    莲玉探头望了望天儿,却笑:“怕还得再等一两个月份,等入了夏,天气儿便好起来了。。。”

    莲玉话儿还没落地,其婉便撩帘进来了。自小进宫礼数是刻近骨子里的。再急的事儿行过礼后才有心思说:“这场雨来得急。端王殿下没带伞,路过凤仪殿来问皇后娘娘借伞,皇后娘娘找了来找了去也找着一柄好用的,让姑娘捎带柄伞去正殿。。。”

    偌大个凤仪殿没把伞?

    行昭掩眸一笑,莲玉寻了柄素青竹柄的油纸伞来,行昭接过来就往正殿走。

    瑰意阁离正殿近得很,没几步路就到了,隔着游廊便听见里间有声音。少年郎的声音总是很好认的,六皇子习惯说话儿停一停,说完半句停一停,像是在想又像是在特意给听者留出时间。

    “慎到底年弱,若无皇后娘娘当机立断,就怕父皇的一念之差。”

    差之毫厘,去之千里。

    什么一念之差?六皇子要做戏求娶陈婼,若是皇帝一念之差里遂了他的意,她与陈婼的恩怨情仇两辈子都怕是解不开了。

    “我出手不过是让阿妩早些入皇上的眼,你若慢慢来。曲折迂回,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是方皇后的声音。又听她长叹一口气,“你是我看着长成的,又是淑妃的儿子,我自是信你。我且只问你一句话,权势与亲眷血脉,哪一个更重要?”

    “慎身边之人更重。”六皇子语气坚定,“站在高处才能护之周全,先有因再有果,世人却常常本末倒置。慎不是聪明人,却也知道,该将什么放在前,什么放在后,若无人相随,即便手掌权柄,也只是个孤家寡人,岂不可怜?”

    行昭撩帘的手滞了滞,身形未动,手腕却将廊间的风铃碰响了,抿嘴笑一笑,干脆抬脚入内。

    方皇后端坐于上首,见是行昭过来,笑着招手让她快进来,又指了指六皇子:“。。。淋了一脸的雨,凤仪殿可没备下老六能穿的干净衣裳,你赶紧将他送出去,淑妃怕是也急得不得了。”

    行昭立马老脸一红。

    西北的作风就是丈母娘亲手把自个儿女儿推出去?

    六皇子倒是从善如流起了身,单手从行昭手里接过伞,侧身撩了帘子,示意行昭先行。

    “哗”地一下撑开伞,六皇子便接过了伞柄,将伞往行昭那处歪了歪,当真站在小娘子面前,心里头打好的腹稿又有些说不出来了。

    只恨现在面前没摆上几瓶花雕酒!

    六皇子有些恶狠狠地想。

    两人默契地都没往宫道上走,沿着凤仪殿的红墙绿瓦的墙角跟儿悄悄慢慢地走。

    雨打在伞上,迅速分成了几股,在腻光的伞面上打了几个旋儿,再顺着伞沿往下坠,“嘀嗒嘀嗒”地正好直直落在绣鞋前头,行昭便停了停步子,抬头望六皇子,有些不好意思:“出来得急,没换木屐。。。再走,鞋袜怕是要湿了。。。”

    六皇子一愣,随即便笑出了声儿来。

    少年郎的声音和着雨声,像落在玉盘上的珠翠,行昭脸越发红,踮起脚便想去抢伞柄,六皇子人高手往上一撑,行昭便抢了个空。

    “好了好了。。。慎不笑便是。。。”

    六皇子眼里话里全是笑,“近日过得可好?”

    过得可好?

    这问的是什么话儿啊。

    又不是久别小聚,也不是十年未见,不过半载的离别,怎么就问出了牵扯得剪不断理还乱的意味了?

    行昭不想回这番话,索性仰脸拿手去拨弄系在伞柄上的如意结,想了想才点头:“自是好的,睡得好,用得好,常先生还时常沐休放假。。。”

    “可慎过得不太好。”六皇子笑一笑,脸上尽是清朗,“从不晓得娶个媳妇儿也这样难,围魏救赵,声东击西,早知今日,慎一定拜在方都督门下,将那三十六法都学个全。”

正文 第一百九三章 事成

    行昭脸红得厉害。

    站在小石板路上,正好吹穿堂风,风打在脸上也不觉得凉,反而觉得风都被烫呼呼的一张脸暖热了。

    小娘子红扑扑一张脸,像是掐一把就能出水来似的,心里有些嫌弃自个儿的,好歹活了两辈子,吃过的饭怕是比小六子吃过盐还多,怎么就被几句话逗弄得脸都红一片了啊。

    小六子说起甜蜜话儿来,当真是天资卓绝啊。。。

    绣鞋薄薄的一层,膈在突起的小石子儿上,磨得脚心痒得很,雨水像帘幕一样一滴接一滴地落,最后串成了线,没多久就在地上积了一小滩清亮的小水洼。

    六皇子收了伞,二人便退到了乌瓦房檐下,行昭低头看脚下是干的,外头的地儿却是湿漉漉的,泾渭分明,莫名心里有种安宁。

    原来两个人不说话,也是不会尴尬的。

    六皇子凭身而立于三步开外,眼里嘴上全是笑意,值了,就算险些将自个儿给绕进去,也都值了,正张嘴想开口说话,却听行昭轻声缓言地开了腔:“。。。还得加个美人计。”

    六皇子笑得憨,原是愣一愣,再一想才明白行昭的意思,是在说顾氏的煽风点火?

    皇后是怎么将那顾氏捧上去的,又是怎么说动她的,又是怎么摁下她的,他不是没想过,也试探过淑妃,淑妃便装作没听见,他便也不问了。

    皇宫里没有人能不劳而获,顾氏拿了什么与方皇后交易,他并没有兴趣知道。

    无外乎。性命和忠诚。

    宫里头的女人美得艳得好像太液池畔的花儿。风一吹春一过。就凋了,谁也不记得这花儿这样美过,顾氏拿性命去换这滔天的恩宠,怕自己心里也是乐意的吧?

    “顾婕妤是聪明人。”六皇子笑一笑清朗开口,将伞往近身处拿,不叫水落在小娘子身边儿。

    “阖宫上下哪个不是聪明人?”行昭也跟着笑,“聪明人和聪明人的厮杀不见血,只要命。阿妩是个蠢的。若无皇后娘娘的庇护,孤零零地扔在这宫里头怕是骨头渣子也剩不下来。”

    话到最后有侥幸也有感慨,却陡然发现人与人的相处好像果真是有缘分在的,她不用绞尽脑汁地去应和六皇子,也不用费劲心思地去猜测六皇子的喜好,更不用怕一句话没说好,便会引得他勃然大怒。

    前世她执拗地爱着周平宁,所以生来便在他跟前矮上一头,战战兢兢畏畏缩缩。

    恃宠而骄,恃爱横行。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对求而不得的东西心怀仰慕,而对近在咫尺的人横眉冷对。

    “蠢一点儿好。两个人里头有一个人聪明就行了。”

    六皇子手紧握在伞柄上,手指纤长骨节分明,虎口有薄茧,行昭眼睛尖,一眼便看见了,习武之人常年执弓,弓箭那根弦摩擦在虎口处,便会留这个印迹下来。

    方祈有,行景也有,可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