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嫡策 >

第163部分

嫡策-第163部分

小说: 嫡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景尚不是生死未卜,下落不明,她便担心得寝食难安,当日的方祈行踪未定,甚至在朝野上下谣传通敌叛国之罪名,她的个性较之方福坚韧一百倍。尚且如此。她那一向软弱的母亲又该是处在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下呢?
    行昭转身把信纸折成三叠儿收在床头的梨花木箱子里。
    她必须强迫自己找事儿做。给阿谨和元娘打络子,配色、抽丝、穿线再一点一点地打下去,行昭很难一心二用。专心专意地打完两条络子,一瞧更漏,这一上午都还没过完呢。
    又摸摸索索找事儿做,先吩咐人交待下去,“严氏和那个负责采买的管事赏碗药下去,王府里全都警醒起来,下人们还是能见家眷的,可只限见家眷,往日旧识、故交好友都原处打发了,否则一旦府里有个什么闪失。就先拿这些人填坑。。。”
    莲玉心里头默默记下,后又听行昭后语。
    “把通州庄子上的那个张德柱调任回京来,先放到莲蓉她爹的铺子里去当个小管事,告诉他,他的起点与常人并不同,好好干下去,是一步登天还是步步惊心,全看他的忠心。”
    段如箫被放在通州庄子上一放两年,张德柱不可能没瞧见,可他啥也没说,既没给贺家人通消息,更没给外人通消息。
    老老实实地待在通州一待就是近一年。
    沉得住气,会说话会办事,能来事儿也会瞅机会,是个能用的人。
    奴才也是分个三六九等的,头一等的是在主子身边儿近身服侍,得脸的,最尾一等,就是被主子打发到远地儿去,连正府邸的门框都摸不着。张德柱如今的位子一下子从最末等,跃升上了前三等。
    奴才的命运全由主子们决定,那主子们的命运呢?
    全由比他更势大更强大更说得上话儿的人决定。
    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任人搓揉圆扁,是个人都不会高兴,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争斗。奴才争着成为主子们身边得用的人,走仕途的人们争着攥紧自己手上的权柄再把眼睛盯到了别人的锅里,会投胎的、生来就比别人尊贵的天潢贵胄们争着成为天底下最势大的那个人。
    可更多的时候,争只是为了保住一条命。
    莲玉不问不答,应诺而去。
    正午吃饭,大约是苦夏,这些日子行昭都没胃口得很,如今被这么一桩事堵在心里头,更是什么也用不下,喝了几口汤便把碗放下了,心里像是有东西提醒似的,眼神直往窗棂外瞅,没一会儿就瞅见了一个还穿着朝服带着乌纱帽的人儿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眼神一亮可身上却懒怠动弹。
    六皇子朝珠都还没取下来,一眼看见行昭盘腿坐在炕上,很没精神的模样,笑道:“是在等着我吃饭?”
    被老六的情绪感染,行昭心里头陡然一松,心里的那根弦松了下来,身上慢慢地就变得暖洋洋的了。
    六皇子中午很少回府,一是八宝胡同离皇城远,二是黎令清都在岗位上守着,老六没这个资格要求特殊。
    他是怕她心里慌,特意来安她的底儿的吧?
    行昭朝六皇子努努嘴,示意他赶紧坐下用膳,给他盛了饭盛了汤,他们两个人吃饭就从来没顾忌过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当真顾忌了,他两这见天儿的能说上两三句话不错了。
    “豫王妃托人给我来了信儿,福建请求调兵求援?”
    六皇子猜到了,嚼了两口饭接着才点头,“嗯,扬名伯请求调兵,说是战事都燃到江浙一带去了,战线拉得长,江南官场没武将,他一个顶三,勉力支撑很是辛苦。”
    行昭手都揪紧了。
    偏偏脸上的神情一点儿没变。
    不知为什么,六皇子最喜欢行昭这个模样,他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就是这个样子。
    “不过朝廷里哪来多余的兵力啊?九城营卫司直隶的二十万来人是不能动的,原有梁平恭、秦伯龄和方祈三方兵力,梁平恭身死,直隶所属的兵权一部分归置到了九城营卫司里,一部分分到了秦伯龄缩在的川贵之地,方祈手下倒是七、八万兵将缩在平西关内外,这几年都没有动过,父皇希望这五万将士改姓周,陈显希望这些人马改姓陈,当事情尚未尘埃落定之时,父皇会动这些人手吗?”
    行昭眸光更亮了。
    如果要调兵,调哪里的兵?
    九城营卫司绝对不能动,只能调秦伯龄或是平西关内的兵马。
    无论调哪里,都有好处。
    行昭没法子断定秦伯龄与陈显有勾结,可若是秦伯龄手上的兵马弱了下来,若事有突然之时,平西关内的将士能更好地冲破来自西南的阻决。
    如果调的是平西关内的兵马,那就更好了,瞌睡遇到枕头。把方祈的兵送到贺行景的手上去,既使得顺手,又能被重新拧成一股绳来。
    大将各司其职,绝不会擅离岗位四处乱窜,更何况,福建打的是海仗,秦伯龄纵算是跟去压根无济于事,甚至会将西南一片空出一大块地来拱手送给西北军。
    “如果。。。皇上不调任兵马支援怎么办。。。?”
    行昭问得很凝重。
    六皇子却答得很轻松:“那好办,战事会从江浙沿海一带,继续向北烧,烧到河北沧州、唐山,海寇十年磨一剑,今次可不是小敲小打,再烧,就要往里烧了。”
    往里烧,是哪里!?
    是河北府里的定京城!
    声东击西、请君入瓮。
    无论皇帝再怎么选,西有方家军,东有贺行景,怎么算,他们都没亏。
    除非,除非陈显他真有能力整口吞下那二十来万的九城营卫司。
    这是行景布的局,还是借势打力?
    大概是后者,行景跟在方祈身边儿长成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么几年,海寇凶险,抢起东西来更是不要命,行景不可能引狼入室,放任海寇做大从而将战线拉长。
    他大概是将局面控制在了自己能一手掌握的范围里,再坐地起价。
    行昭没说话了,笑眯眯地看着六皇子三口两口扒完了碗里的饭又盛了一碗,这一碗细嚼慢咽地吞下肚,再和媳妇儿坐在炕上说了通话儿,便休整行装开工去了。
    中午没吃好,黄妈妈备了一小木案的零嘴儿,行昭这还没来得及吃呢,凤仪殿的林公公就来召人进宫了。
    一进凤仪殿,方皇后先从头到脚打量了行昭一番,心里头落了定,转头问起莲玉来,“午膳用得好不好?睡了午晌了吗?你家主子从一大早儿精气神可好?”
    行昭笑起来。
    方皇后这也是想起来当初方祈战急之时,方福出的那桩事儿。
    这是怕外甥女步胞妹后尘。
    行昭觉得方皇后多虑了,可仍旧使了个眼色给莲玉。
    莲玉便佝着头一五一十全说了。
    方皇后脸一下子就垮下来。
    行昭赶快张嘴开脱:“每回初夏来,我都过得苦得很,睡也睡不着,吃也吃不下,这您是知道的。。。阿慎今儿中午特地回府来同我细析哥哥那桩事儿,我没可能作践自个儿身体的。”
    方皇后愈加蹙紧眉头:“你苦夏这回事儿,早两年就调理妥当了,嫁了人反倒被翻了出来。。。”话头一顿,再想了想,扬声道,“让张院判过来摸把脉!”
    张院判来得快,在行昭手腕上搭了块儿布脸笑起来说得模棱两可的。言情诊了半刻钟,又诊了半刻钟,一张老或”王妃这几日甭动静大了,好好用膳歇觉,等过几日再看一看。

☆、第两百五一章 运气(中)

    张院判一腔气定神闲,小老头笑眯眯地说完去瞧方皇后,不瞧不要紧,一瞧吓一跳,小老头赶忙神色一凛,扯起药箱子就扯个虎皮当大旗,“。。。微臣去外厢给王妃开一张安神静气的药方单子去。。。。”
    蒋明英最先反应过来,招呼莲玉赶紧跟上,接着言笑晏晏地去送。
    小老头逃得飞快,像刮起了一阵风似的。
    行昭愣在原处有些呆,真的是有些呆愣愣的,跟个二傻子似的。
    她可不是正正经经的十六七的新嫁娘,张院判那一番话说得十分隐晦,可她前世就嫁过人生过孩子的,哪里可能听不懂!
    整个胸腔被一股莫名的情绪涌入,瞬间就被填得满满的。
    明明是坐着,脚下却在发软,像陷在软绵绵的暖洋洋的云里,又像站在冰封的河面之上。
    凤仪殿静悄悄的,连盛夏的风、晌午的光和门框下偷偷露出的那道缝儿都静悄悄的,偌大一个大堂没有一个人说话,行昭手腕上还盖着那张小丝巾,窗棂大大打开,风一吹,小丝巾就被轻风一扬,小小地卷起了一个角。
    腕间瞬时就有了种轻滑的痒痒酥酥的触感。
    好快啊。
    去年过完正月就嫁的人,今年盛夏就。。。
    其实也不算快了,时人重子嗣香火,恨不得成亲之后三年抱两,只是在皇家这几个小辈媳妇儿子嗣上都不太争气的情形下。行昭算是一枝独秀,一马当先,一鸣惊人,一枝红杏出。。。
    呸呸呸!
    行昭静坐片刻。发了很久的呆。
    她发了多久的呆,方皇后就忍了多长时间的气。
    门被小小推开,光与热从外倾泻而入,是蒋明英送完张院判回来了。
    “。。。张院判个性向来稳重,问了问莲玉,王妃月事的情况,说是六月份没至,七月份已经是迟了快十来天了。。。”蒋明英笑吟吟地一五一十回禀,“饶是到了这个地步,张院判的话儿都还没说实。只说日子还浅。顶多才上身两个月。凡事稳中求稳,等过几天他再去端王府请把脉,才好尘埃落定下来。”
    话头一顿。蒋明英随即喜上眉梢:“可张院判偷偷摸摸告诉我,至少有九成九的把握!”
    行昭月事一向很准,就这两个月没准时来,她其实是有些挂心的。
    可再一想,这么各方势力都浮出水面的节骨眼上,人啊,心力交瘁起来。生理心理难免会有变化,便没将这回事放在心上。
    更重要的是,她实在是不相信。。。就这么一年多的功夫。。。老六就轻而易举地正中靶心了啊!?
    看看行景是不是猛男?再看看桓哥儿身子骨健壮不?最后看看正当年纪的二皇子!
    罗氏如今还没甚消息,欢宜产下阿谨之后也再无动静了。豫王府一摊子烂事儿扯不清楚。。。
    她气运从上一世就不太好,这一世便尽力做到脚踏实地,哪曾料到气运当真“当”地一声,一下子就砸到她头上了。
    阿弥陀佛,既有运气,当然,也得感念感念孩儿他爹的努力和功劳。
    大殿之内还是静悄悄的,可明里暗里,气氛却一下子变得轻快起来。
    有嗣,往小里说意味着添丁进口,往大了说,便是宗族传承,保证了血脉经营。
    女人最大的功劳就是为夫家产下身强力壮的子嗣。
    行昭不由自主地手轻搁在小腹上,抬了抬头,这才发现莲玉和蒋明英两个人眼圈都有些发红,再望向方皇后,方皇后不像是极欢喜的模样,眉眼板正得很。
    “姨母。。。”
    行昭唤得很轻柔还带了点儿委屈。
    方皇后回过神来,叹了叹,万般怪责的话含在口里,自家外甥女看起来可怜巴巴的,如今又金贵得很,她舍不得也不好意思说,对那没轻没重的六皇子便累了一股子气堵在胸口,到底还是闷声埋怨:“。。。原本让你们及笄之后再行周公之礼,也有等你身子骨长开之后才好生儿育女的意思在。女儿家不好避开,男儿郎总要担起责任来吧,老六倒好,什么也不做。。。”
    强词夺理着,终究是夺不下去了。
    谁家的姑娘谁家心疼,婆家只会恨儿媳妇没更早生孩子!
    十六七生孩子其实说早也不算太早,十三四嫁人之后立马有了身子的比比皆是,可生孩子是过鬼门关,身子骨长好些再长大些,总比贸贸然怀上好闯过去一点儿吧?
    人吧,都是有立场的。方皇后私心里也想看见行昭产下嫡长子,可前提是行昭的安危必须要先得到保障。
    既然木已成舟,就得竭尽所能地把这条船好好划下去!方皇后一向不喜欢钻牛角尖,骂了六皇子两声“不懂心疼人!”、“自私自利”之后,情绪赶紧平复,很是沉着地着手安排下去,先让林公公去户部候着,“人多眼杂先甭明说,只让老六下了衙来凤仪殿接自个儿媳妇儿。”又给莲玉交待,“。。。府里不许种花种草,香料水粉胭脂一概不许你家王妃用,怎么舒畅怎么来,若有像那个严氏一样想要掀天儿的奴才,如今也不是顾忌的时候,乱棍打杀了就是。你得立起威来!”
    说着说着,转身忙忙叨叨地吩咐蒋明英:“去六司寻摸个经事儿的婆子来!”蒋明英这还没走出殿外,就听见方皇后扬声将她唤回来,“哎呀呀,先甭慌!前三月不吱声儿,先把事情掩下来!”。。。“凡事听黄妈妈的先,警惕,一定要警惕!”
    说实话,行昭也摸不清楚方皇后说到最后,这是在嘱咐谁了。
    行昭这么一天过得忙忙碌碌的,从一大早上听到战事吃紧,再到中午六皇子出言解惑,再到下午,竟然被诊出来有喜了!
    短短一天,一波三折,喜忧掺杂,再加上一身懒懒的,行昭吃过几口面又喝了汤就爬到内厢的暖榻上睡晌午了,头一挨着枕头,眼一阖,也不晓得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听见外头有人悄声说话。
    “景哥儿那头,无论前方战事如何,都先别给阿妩说。你自己心里有个数就成了,女人家有了喜,通常喜怒无常的,也劳烦你担待着些。”
    “扬名伯这一役,或明或暗全都算计到了,虽为避嫌未与定京互通信件,可这次动作倒是做得很有灵犀。。。这节骨眼上阿妩辛苦,慎自当殚精竭虑也要护她母子周全,大风浪都经历过来了,小小脾气又有何惧?”
    “淑妃那头已经派人去说了,淑妃想赶过来瞧,被我给拦了。阿妩这一胎先别慌张扬,旧俗是要过了三个月才敢放出风声来——这也是有道理的。年前老二那处失了皇嗣,若如今端王府反而有了喜,两边时间接得巧,就怕有人会做困兽之斗。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们有所忌惮,旁人或许就要赌上全部身家,放手一搏。”
    “黔驴技穷,图穷匕见,最后一击,才显真章。”
    行昭半眯了眼睛,迷迷瞪瞪地听。
    还没睡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