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嫡策 >

第81部分

嫡策-第81部分

小说: 嫡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的冲撞,犯了大忌。

    方皇后对宫人好,可也忍不了僭越,更好地能趁着这个时机把外殿的,来自各家的钉子不动声色地拔开。

    行昭一口一口地将甜腻的乳酪咽下肚里,看着白花花的碗底儿,陡然觉得,强大才能令人安心。

    行昭一夜睡得好极了,将那本《百年异遇志》压在枕头底下,像是将不确定与缺憾都压在了心底里,被满满的软软的泡泡充盈,一大清早起来,应着晨光微熹,觉着精神头从未这样好过。

    换了衣裳,垫了两口糕点便去凤仪殿行早礼,隔了半个游廊就听见了陈德妃清清泠泠的声音。

    “把应邑长公主接回宫里来好好养也是好的,皇上自来喜欢这个幼妹,臣妾过会子就派人送点人参啊,鹿茸啊到宜秋宫去。”

    陆淑妃是个晓得一点内情的,隔着木案拉了拉德妃的衣角,笑着岔开了话儿:“听说昨儿个皇后娘娘遣了十几个小宫人回六司去?莫不是要学太祖皇后崇简拒奢?臣妾转头就学着您,该裁剪的就裁剪了。。。”

    淑妃倒找个好由头。

    行昭抿嘴一笑,转身就进了偏厢,候在一旁多时的林公公迎了上来,看了看镂空雕了喜上眉梢花样的隔板,刻意压低声响,可内侍独有的声线还是尖细,又弱又细的声音顿时像一根刺扎进了行昭脑子里。

    “皇上上早朝的时候,临安侯弹劾冯驸马家奴收受钱财,皇上顺势扣下冯驸马三年俸禄,并斥责他‘冥顽不宁,为人偏颇’。。。”

    贺琰耐不下性子了。

    这是浮上行昭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

    贺琰在试探应邑说到了哪一步。

    这是第二个念头。

    皇帝斥责冯安东,却没给出实质性的惩戒,至少可以表明皇帝对冯安东是有怒气,却又是怀着一种极不平衡的心态,一方面觉得冯安东应当将事情说出来,却又埋怨他不顾亲缘敦理,把妻室推至风口浪尖处。

正文  第一百二九章 离析(中)

    第一百二九章 离析(中)

    外头正殿里女人们莺莺燕燕的声音此起彼伏,林公公一如既往地佝头弯腰,余光却扫到了行昭若有所思的脸上,又道:“下朝之后,临安侯邀冯驸马上了侯府的马车,他们说了些什么。。。奴才便不得而知了。”

    内室里听什么声音都有静悄悄的感觉。

    行昭回过神来,莞尔一笑,抬眼朝博古雕花的隔板望了望,林公公顿时会意,笑言:“皇后娘娘自然是知道的,让宫人们备着,怕是过会儿皇上要过来。。。”

    昨儿个夜里,皇帝没过来,但是派了向公公过来,说是送两筐新上贡的橘子来,四个内侍,两人抬一筐,里头黄澄澄的,一个紧紧地挨着另一个,像小娃娃的笑脸儿。

    送的是橘子,又不是金子。

    就算是送赤金的橘子,也不需要让仪元殿头号总管来送,说是送吃食,不也是为了安方皇后的心。

    记得方皇后见着这两筐橘子时,神色晦暗不明,半晌之后才吩咐蒋明英把橘子抬下去,行昭当时没听清楚方皇后之后又低吟了句什么话儿如今回想起来,却发现自己好像是听得一清二楚。

    “二十年前的方礼能够被偷偷塞过来的一方糖酥感动得不能自已,如今却再也回不去了。。。”

    语气里暗含着竭尽心力之后的怠惰,更有心死成灰的认命。

    方皇后与皇帝的故事,大概也能谱成一曲悠长绵绵的悲歌,势均力敌,两厢角逐,多好。

    行昭抱着软垫枕靠,窝在紫藤摇椅里头,摇椅摇啊摇。行昭仰着头望着红瓦琉璃雕甍,微微阖了眼,竟无端想起了前世里头一次见到周平宁的场面。

    二皇子荣登大宝,一向与之亲厚的平阳王庶子周平宁自然鸡犬升天。

    加衔为一字王,又接替平阳王掌了宗人府,一时间风头无两。

    可没头没脑撞进她心里头的那个人,只是春风得意地驾马远行在太液池边的那个少年郎,不是什么晋王,更不是在皇帝跟前红透了的宠臣,就只是个在暖阳下。扭身看向别人时,会咧嘴笑开了的男儿汉。

    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从此便误了终身。

    现在想一想,若是周平宁没有这样的好相貌,自己会喜欢上他吗?或许是不会的吧,前世里被方皇后娇宠得无法无天的贺行昭,见惯了美好的奇珍异宝。喜欢一切美的好的东西。

    多么肤浅啊,甚至比她的母亲还要肤浅,执着一生的男人在她心里大概抵得上一只烧得极好,釉色极亮的古窑青花瓷器,可惜还没拿到手,就被别人打破了。然后心心念念地痛苦地耗尽了一辈子。

    外殿的声音渐弱,行昭伴着渐行渐远的女人软语莺歌的声儿,缓缓阖了眼。轻笑一声。

    行早礼一过,方皇后风风火火地进来,几下吩咐完,便撵了行昭过去描红,行昭不肯。将笔墨纸砚搬到了偏厢里头来,就挨着方皇后写字儿。方皇后一头看着册子一头关心着行昭的字儿,时不时发表几句评论。

    “还不错,小娘子临颜真卿不好练,悬腕也悬得还算稳,字也方正。”

    时人讲究个“见字如见人”,字里头能见着的风骨好像就能代表这个人的秉性了,想一想也不见得,喏,贺琰不就能算上一个。

    行昭便笑:“阿妩本来是不愿意练颜真卿的,累得慌。练小楷就不用悬腕,手能放在桌沿边儿上搁着不费劲,往前三姐最讨厌写大字儿,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方皇后舍不得真拿手去敲行昭的额头,笑着做了做样子,想起什么,边“哗哗”地翻着册子,边说:“贺三娘的婚事算是定下来了,最近一直忙叨叨的,没来得及同你说。欣荣夫家的王夫人去拜访了贺二夫人,贺家的女儿生得都不差,倒一眼就看上了。听欣荣说贺二夫人欢喜得很,提了八色礼盒去欣荣长公主府上拜访,估摸着最近就能下定吧。”

    欣荣嫁的王家是世代读书人家,不算太显赫,可官场上担着职的也一直没断过。人丁简单,三代单传,王夫人争气生了三个儿子,没庶子没庶女,方皇后就是看在王家的家风上才让欣荣嫁过去了,果不其然小夫妻两琴瑟和鸣,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行昭手头一顿,墨滞在了纸上,留下了一团浓密的墨色。

    行明个性纯良,直率体贴,王三郎是嫡幼子,听起来也是个软和温良的人,两个人应当会相处得很好吧?退一万步说,行明难嫁,靠着方皇后总算是嫁了个体面的人,外人听见了只会赞一句,门当户对,佳偶天成。

    可身边的哪一桩婚事又不是门当户对,外表光鲜呢?

    行昭希冀着行明能过得好,这世间每一个有着底线的人都能过得好,可过得好和活得好,是两码事。

    “能不能让三姐进宫来一趟。。。阿妩总归是不放心她,三姐这个人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却很是敏感。。。”

    小娘子轻声缓言,有不放心也有牵挂。

    方皇后哪里听不出来,她最喜欢行昭的,就是小娘子无论经受了什么,总还能爱,心里面还能容下人,还会竭尽全力地继续往前跑。

    “等忙完手头上的事儿就召贺三娘进宫一趟,左右两家也通了气儿,王夫人是个聪明人,看得清楚得失。”

    方皇后说得奇怪,行昭却听得很明白,就算贺琰失了势,皇帝看在方家和景哥儿的面子上也不可能一搂到底,贺家世家名门,盘桓百年下来,已经在定京苦心经营成了一棵枝叶庞大的大树,扳断一枝分支,树是不会死的,保不齐还能长得更茂密。

    行昭笑一笑,没再说话。

    安宁的辰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方皇后原以为皇帝下了早朝批了折子就会过来,哪晓得登堂入室的却是另一位不速之客。

    行昭侍立在旁,垂眸敛容,心里却惊呆了,这还是那个眉目高傲,神色恬静的顾太后吗?

    和贺太夫人差不离的年龄,却像是在一夕之间就花白了鬓发,瞬间变得苍老起来——两鬓斑白,神情萎靡,只还剩了挺得笔直的脊背,强自镇定。

    是啊,从小捧在手心里的幼女,惹恼了九五之尊,如今被凄凄惨惨地圈禁起来,后事未知,她哪儿能不急不慌呢?

    方皇后没来得及换衣裳,穿着一件绛红蹙金丝凰纹的常服便迎了出去,笑盈盈地扶着顾太后的手入了内室:“母后,您怎么过来了?昨儿个不是才说您身子不太好吗?倒是臣妾不孝,还累得您。。。”

    话音尚浮在微尘之中,便被顾太后拂袖强硬打断。

    “皇后是不孝!”

    五个大字儿堵住了方皇后的所有出路,行昭却眼见着方皇后神色一动,唇角一点点勾起,眼里头的光慢慢汇聚成一个极亮的点。

    有些人越挫越勇,有些人遇强则强。方皇后吃软不吃硬,如今的架势就像是大草原上一把亮出利爪,要护住自己身后的幼崽的母狮。

    “蒋明英带着阿妩去偏厢,碧玉带着宫人去外殿候着,本宫和太后娘娘有话儿说。”

    行昭仰着头,看亭立于大殿之中,衣袂垂地的方皇后,就像看见了一只已经涅槃重生的凤凰,是啊,凤凰,除了方皇后,谁还能担得上这两个字呢!

    顾太后冷声一哼:“皇后莫不是还想把哀家孤零零地拘在这凤仪殿里头,就像把三娘拘在宜秋宫一样?”

    若说方皇后是护崽子的母狮,那顾太后就像盲目护短的犬类,狂吠叫嚣着,谁会买她的账?

    蒋明英牵着行昭的小手往里间走,耳后却能清晰地听见方皇后的一声闷笑,方皇后很少笑出声儿来,表达愉悦也只是目光柔和一些,久在上位,好像已经忘了该如何笑出来。

    “凤仪殿是历代正宫皇后的寝殿,就算是臣妾想将太后娘娘拘在这里,御史大人们恐怕头一个不答应——逾制僭越,三娘的驸马冯大人就是最忠君知理的,难保不会又一头撞上仪元殿的落地柱,成全个大义灭亲的名声。”

    嘴上功夫,方皇后早已经在行早礼时练出来了。

    居心叵测的妾室,折磨人的婆母,不省心的小姑子,几十年的日子日复一日地过,大概是勤能补拙,方皇后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将此间关系处理得轻丝暗缝了,顾太后话里有话,还不许人避重就轻了?

    顾太后气得发颤,她受过的气比她吃过的盐还多,可她从来忍不下方礼!

    “闲事莫多言!”

    顾太后想一巴掌拍在方礼的脸上,一想到幼女的惨境,心里涌上来的悲直扑扑地盖住了火,转了调,直奔主题:“三娘和贺家的官司,哀家很抱歉,可三娘丢了个孩子,总已经扯平了吧?皇后也是女人,自然也知道女儿家的无辜,真正的罪魁祸首还在安然度日,皇后却将矛头直直对准三娘,莫不是柿子只找软的捏?皇后不依不饶,可还知道兔子急了还咬人的道理?”

    “是三娘和阿福的官司。。。”

    方皇后好心纠正,抿唇一笑,转身撩开宽大的云袖,落座于上首,眸色平静,轻轻抬了下颌,静静地望着顾太后:“你们不是兔子,是狼。我是在西北长大的,从小就知道,只要猎人稍稍松懈,狼就会一把窜上来,咬断人的脖子。”

    PS:

    明天会有加更!么么哒!

正文  第一百三十章 离析(下)

    第一百三十章 离析(下)

    窗户纸被捅破,漏出一个巨大的窟窿,烈日倾洒而入,才能看见一直被掩埋住已经发腐的内瓤。

    方皇后的神色越平静,顾太后却越发感到恐惧,这是一种迟来的后怕,她怎么会蠢到以为方礼会在应邑嫁给冯安东又失去孩子的时候收手呢!

    顾太后脑袋转得快极了,应邑成了枪靶子,方家只能盯着她打!如果祸水东引呢?贺琰躲在女人裙袂下面够久了,先是贺太夫人陈氏,又是沾了方家的光,最后还妄图让应邑挡在他的前面?

    顾太后深知幼女的个性,应邑只是笃定皇帝不会将她怎么样,更笃定自己会出手,无论如何都前程一片大好,这才选择将贺琰遮蔽在暗处。

    她根本来不及痛心疾首,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优柔寡断,可在家国与亲缘之间,任何一个帝王都会选择前者!

    “可是猎人想把狼群彻底打死,自己未尝不会流血!”

    顾太后压低声音沉吟一句:“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方皇后是聪明人,应当晓得自己掂量掂量——皇帝总归是从哀家肚子里爬出来的,三娘和皇帝一脉相承,大不了哀家就去跪祖宗,哭先帝,到那个时候丢脸可不只是哀家了!”

    是丢脸重要,还是丢命重要?

    若要顾太后来答,她一定会选性命,可放在方皇后身上,就还需斟酌。

    顾太后果不其然拿孝字儿压头上了,行昭端端正正地坐在内室,微不可见地撇了撇嘴,顾太后出身不高,身上沾着庶字儿,说实话时人看重嫡庶规矩也不是没有道理。嫡女代表着能接受良好的养育,可以被带在自己生母跟前广见世面,而庶女代表生母出身低微,有些以色事人的侍婢连字儿都认不全,还谈何教导子女?

    顾氏在女人堆里能把把戏耍得炉火纯青,踩着尸骨一步一步从采女爬到了正宫,先帝好美,同时她也是沾了膝下有两个儿子的光儿——自先帝元后之子去后,先帝久久未曾立过储君,立如今的皇帝。当时的三皇子,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下定决心。

    储君圣意一发,先帝便再不许三皇子与顾氏像往常一样亲近密切了。意图昭然若揭。

    可见女人间的把戏终究只是小伎俩,一旦牵扯到朝堂之上的生死存亡,就只会黔驴技穷。

    “丢脸?”

    方皇后垂眸轻笑一声,轻摇了摇头,不欲与她纠缠下去。索性直入主题:“太后前来,不知所为何事?是想让臣妾把三娘放出来?还是想让臣妾给三娘和贺琰赐婚?三娘拘禁是皇上的意思,圣意难为,您直管去寻皇帝。至于后者。。。”微微一顿,笑声中带着些嘲讽意味:“您是当臣妾脑子有毛病,还是您自个儿脑子有毛病?”

    “成王败寇。皇后尽可得意!”顾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