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江南春 >

第34部分

江南春-第34部分

小说: 江南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柔凝觉得,这个陈二太太,一见到自己,就是一副恨不得要立即要告诉自己当年故事的样子,对她的亲热喜爱,全都是在鼓励着她问出来……所以,她肯定能从这位二舅母这里知道点儿什么。
  果然,沈柔凝如此识趣地问题,让陈二太太立即兴奋起来,整个人都亮了几分。只见她故作了惊讶了片刻,而后将手搭在沈柔凝的肩膀上,瞧沈柔凝的目光中透着伤感和怜悯,眼中甚至泛起了水光,才开口道:“凝儿,我可怜的乖乖!”
  沈柔凝也配合着黯淡了神色,垂下了眼睑来。
  陈二太太这么表达了一番自己的心疼和怜惜之后,叹息道:“本来呢,我是不该告诉你的……但凝儿也不小了……你母亲她有苦衷,你万万不能怨恨她……”
  “当时文登公的余荫尚在,你外祖父连中三元很快做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咱们陈家的声望,在京城士林之中,那是一等一的。你母亲就是在这样的陈家长大,如花美貌,又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算的是满京城最持重娇贵的贵女了!我们四下里都说,以她的才貌品格,做皇后都是够格的……”
  沈柔凝目光微闪。
  很快陈二太太就说出了她想知道的话:“当时,好几个皇子都成年了却未成亲,也都对你母亲十分礼遇亲近……我们都以为,你外祖父会从中选择一个做女婿的,哪知你外祖父一次在公开场合却宣称说,若想娶陈氏的女儿,必须要保证一辈子不纳妾只妻子一人……”
  皇室之中,最重子嗣。
  不说皇上有三宫六院,就是皇子亲王,都要有正妃侧妃其他品阶的好几位妾室。
  显然,陈老太爷这么宣布,是不想与皇室联姻的。而且,当时储君不明,陈氏这么宣布,显然也是不想冒险进行站队。
  陈二太太说到这里,满脸唏嘘感慨。
  沈柔凝装作听得愣住了,她眨眨眼睛,怔愣了好一会儿,才小声问道:“那二舅母,后来呢?后来外祖父就将母亲嫁给父亲了吗?”
  “若真是如此简单,君怡她也不必郁郁寡欢至今了。”陈二太太很满意沈柔凝的表现,继续说道:“你母亲样样出众,即便是不嫁入皇室,又有你外祖父的苛刻要求,在京城给你母亲找一个显赫人家,选一个好夫婿,也是不难的。但正因为你母亲样样出众,所以她……”
  “母亲怎么了?”沈柔凝瞪大眼睛追问,眼睛中写满了求知的渴望。

☆、075 陈老爷子

  “这天下但凡优秀的女子,就像那满腹经纶的男子一般,又几个是不渴望站在高位、叱咤风云的呢?”
  陈二太太温柔地摸着沈柔凝的头发,完全没有留意她手上那么多的戒指将沈柔凝梳的整齐的头发都弄乱了,意味深长地道:“你母亲她当年多半是十分不甘心的。”
  “啊?”沈柔凝摇头,表示自己不相信。
  陈二太太笑容中藏着得意,道:“那会儿我才嫁过来不久……在你外祖父说了那番话之后,你母亲就不怎么在外走动了。她总是一个人待在绣楼里,不是伤心难过,又是因为什么?而且,有一次,我准备去找你母亲说话,不想却听见了你母亲同你外祖父在争吵……”
  沈柔凝不禁有些紧张,她握着拳,红着脸,使劲摇头道:“凝儿不信!二舅母肯定是骗凝儿的!母亲肯定不会同外祖父吵架的!”
  这个年代,讲的就是忠孝人伦。
  父母之命,哪是做儿女能反驳的。
  当年若陈君怡真的与自己的父亲争吵起来,那就相当于在说,陈君怡她这个人不孝!沈柔凝这个当女儿的,自然要维护自己母亲的名声!
  陈二太太正说的高兴呢,哪里允许自己的小听众怀疑自己说谎。但她正要开口将当年所见所闻绘声绘色地同这个当年瞧不起自己的小姑子的女儿描述一番,却听见后面又人扬声道:“二弟妹,凝儿。这才三月,你们站在水边冷不冷?”
  却是陈大太太关键时刻走过来了。
  她快步踏上石桥,走进亭子,将沈柔凝的双手一握,爱怜地道:“瞧这小手凉的!凝儿是冷了吧?”她抬起头,冷冷地瞥了陈二太太一眼,又对沈柔凝道:“快别在这里待着啦,你外祖父找你呢!”
  陈二太太被陈大太太这眼光一瞧,又听到她提起了陈老太爷,终于陈老太爷当年警告过不许再议论陈君怡婚嫁之事。也想起自己刚才一不小心似乎说多了。不禁有些悻悻然。
  陈大太太似乎也知道了陈二太太刚才说了些不该同小孩子说的,因而恼了她,直接牵了沈柔凝的手,也不同陈二太太打招呼。就离开了亭子。
  倒是沈柔凝没有忘了礼貌。被牵走的时候。同陈二太太行了个礼。
  “凝儿,你……”离开了陈二太太的视线,陈大太太不禁小心打量着沈柔凝的神色。见她神色有异显然是听到了什么话,格外的楚楚可怜一些,不禁柔声宽慰道:“你别多想了。你二舅母这个人呢,很多时候说话都是有口无心的……”
  “哦,凝儿知道了。”沈柔凝应了一声,依旧有些泱泱不快。
  陈大太太见状心疼的紧,暗暗骂了陈二太太不知轻重,在小孩子面前乱说一通……但沈四太太这些年的表现搁在那里,又怎么能不让自己的女儿生出探究的疑心?
  这真是……
  自己的这个小姑子也是执拗,她就没想到,在孩子面前隐瞒一下!
  陈大太太心中叹气,想了又想,才开口劝道:“凝儿,你这样花骨朵一样的年纪,就该整日里高高兴兴开开心心的,大人们的陈年旧事,小孩子非要问个清楚明白做什么呢?而且,你和榕哥都小着呢,许多事情,说了你们也不明白的。”
  “哦。”沈柔凝闻言柔顺地笑了笑,道:“凝儿知道了。”
  顿了顿,她又道:“多谢大舅母教诲。您跟凝儿的大伯母一样,都是好人,待凝儿都是很好很好的。”
  陈大太太听了很高兴,紧跟着又十分心酸难受——
  若是自己那小姑子能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哪怕是和颜悦色地给孩子们一个笑脸色,凝儿也不会总记着什么大伯母大舅母的给的一点点疼爱!
  这样好的两个孩子,她怎么就硬的下来心肠!
  陈大太太不禁又对沈四太太生了埋怨。
  二人到了陈老太爷所住的三清堂时候,沈四老爷并不在里面。陈老太爷正在院子里拿着铁锹翻着地,沈端榕和陈四少爷陈厚琪正在廊下写着大字。
  据说,在陈家,一直都有着祖辈教导孙辈的传统。陈氏“厚”字辈兄弟四人,全都是由老太爷亲自教导到十二岁,才或是送去官学,或是送去私人书院读书。就算是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以免后辈少了约束长歪了。
  而且,陈家的男孩子,在十二岁之前,课业都并不重。或者说很轻。每天连几张大字,再背上一小段书,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再由长辈解说一番,也就差不多了。并不用太长的时间。
  如今沈端榕一来,看这样子,就是被老爷子纳入教导范围之内了。
  “听你父亲说,凝儿在家也读了些书?”陈老太爷即便是在做着翻地的农活,通体也是透着儒雅睿智。见二人过来行礼,他也没有停下做活,说话很是慈和随意,让人轻易就生出了亲近之心。
  沈柔凝也对这个老爷子生出了好感来,听见他问话,她回答道:“回外祖父的话,凝儿顽劣,识字之后,就总从族学逃课,借一些风俗游记之类的平日里翻看……但凝儿看的很慢,一本书几乎要看上半年的。”
  半年一本,这个速度算起来,她根本就没读几本书。
  她看的最多的,是《太祖本纪》,但这种书,似乎不应该是小姑娘家喜欢的,她与这位老爷子还不怎么熟悉,因而瞒下了。
  至于沈四老爷……恩,他并不能算是尽责的父亲,根本就不清楚沈柔凝都在看什么书。
  “小姑娘家,都喜欢风俗游记。”陈老爷子露出些赞许之色,道:“女儿家不能如同男子一样轻易就能出门游学,多看看这一类书,有助于开拓眼界。不错。”
  “字写的如何?”陈老爷子又问道。
  “凝儿说不准。”沈柔凝很诚恳地回答道:“但族学里的先生一直都是满意的。”
  “去写一篇,外祖父一会儿去看看。”陈老爷子朝沈端榕和陈厚琪那边一指,对沈柔凝道。

☆、076 教导

  一上来就写大字?
  这是个什么意思?沈柔凝不禁迟疑地望了陈大太太一眼。
  陈大太太对沈柔凝鼓励地笑了笑。
  沈柔凝行了一礼,往廊下去了。
  廊下安置了一个半人高的四方桌子,沈端榕和陈厚琪分别占了一面。
  陈厚琪同陈二太太的模样有七分相似,男生女相,十分的俊秀,比陈厚绩和陈厚温都要好看一些。(陈家那个才名在外的大公子陈厚蕴一开春就出门游学去了,并不在家。所以沈柔凝还没有见过。)此时,陈厚琪看到沈柔凝过来了,不知为何有些紧张地红了脸,小声地招呼了一声。
  有丫鬟搬了椅子过来,沈柔凝柔柔地笑了笑,也占了一个方位,得了纸笔之后,凝神开始写起了大字来。
  沈端榕的水平她很清楚。
  倒是陈厚琪,从她刚刚瞥到的那一眼看,他的字居然写的十分不错,小小年纪,居然已经脱离了字帖的禁锢,有了些自己的风格,十分的秀美。
  沈柔凝本来还想着要不要写的稍微差一些,但此时又觉得自己的字并不如陈厚琪的,也就没有必要藏拙,非常的尽心尽力。
  虽说书画不分家,但她在书法上费的心思却少了许多。也不过是应付着完成每日的功课,不让夫子有借口训斥她罢了。进了京,她甚至每日才写一篇,都不如沈端榕写的多。
  中规中矩。
  只能算是工整,并没有什么出色之处。
  沈柔凝写满了一张纸。一共三十个大字。她收笔的时候,沈端榕和陈厚琪也应该都是写完了,都停了下来。
  “琪表弟的字写的真好看。”沈柔凝不禁赞道。
  陈厚琪腾的一下红了脸,忙摆手,道:“没有,没有……”
  “你表姐是眼光不错才夸奖了你,你害怕什么。”陈老爷子走过来,开口道:“厚琪,以你的年纪,能写出这样的水准。的确非常不错。你要有这个自信。而不是一味地谦逊。这是你努力了,才有的成绩,你应该骄傲。”
  “只是切记不能自满从而裹足不前就是了。”
  三个人都连忙恭敬地站了起来。
  尤其是陈厚琪,听到陈老爷子如是说。虽然依旧脸蛋儿红红的。双眼却是突然间明亮起来。小声应了个“是”。
  他似乎非常的害羞。
  沈柔凝朝他多看一眼,他白净的面庞一下子红的简直能滴出血来。
  陈老爷子净了手,在之前陈厚琪的椅子上坐下。拿起陈厚琪的字,认真地看了一阵,指点了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又亲自提笔写了几个字给陈厚琪最示范,最后道:“……给你做参考,你不必非要照着我的来改。你的字已经开始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喜好,这十分的难得,既证明了你的努力不懈怠,也证明了你有这个天份。不错,继续努力。”
  陈厚琪得了赞扬,十分激动,却也压抑住了,同老爷子道谢表示了尊敬。
  陈大太太一直在边上看着,此时也道:“说不定,咱们陈家,未来有个一字难求的书法大家呢。厚琪,伯母很看好你,要继续努力哦。”
  陈厚琪再次恭敬地应了声“是”。
  点评完了陈厚琪的字,便到了沈家的姐弟二人。
  陈老爷子并没有因为两个水平有限而苛责轻慢,反而更加细致具体,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点了存在的不足,和某一笔的亮点又好在什么地方。他的态度和蔼可亲又威严自生,这么指点的时候,其中爱护关怀和谆谆教导,只让人觉得温暖感动。
  沈端榕看向陈老爷子的目光,已经全都是信赖和敬重。
  沈柔凝心中也有些酸涩的难过。
  “今后,你们两个就跟着厚琪一起,日日按时过来听讲。大字一日至少写三张……若是你们勤奋,多写了一些,就自己从中挑出自己觉得写的最好的和最差的,拿过来给我看……”
  点评完了大字,老爷子又检查了陈厚琪的学业,先是让他背诵了一首古诗,解释了古诗大意;而后是《弟子规》中的一小段,同样让他理解了一番。这算是考核之前的功课。这之后,老爷子又布置了一首新的古诗,并《弟子规》中稍后的一小段,仅仅不过是十二个字而已,分别解说了一番,作为下次考核的内容。
  而后就没了。
  沈柔凝和沈端榕都惊讶极了。
  陈家的小辈,平日里的课业就只有这么一点儿?这未免也太少太轻松了些!就刚才老爷子给陈厚琪新布置的,不说是沈柔凝,就是才六岁的沈端榕,就这么听过之后,已经能够囫囵地记下了!哪里会需要一整天甚至好几天!
  难道是因为陈厚琪在记忆理解上面比较迟钝一些?
  可即便是那比较迟钝一些的,九岁的小少年,一整天的时间,背一首五言古诗和一小节《弟子规》,一共才不到五十个字,也很简单吧!
  况且,陈厚琪也不想是太迟钝的人。
  陈老爷子自然留意到了二人的惊讶。他同陈厚琪说完之后,对着姐弟二人揽须呵呵一笑,问道:“凝儿应该会背诵《千字文》吧?具体学到哪里?”
  沈柔凝斟酌着回答了。
  陈老爷子看向沈端榕,沈端榕想了想,也回答了——
  他天生聪颖,记东西的时候很快,即便是释义部分也是硬记下来的,并不是真的理解了。他年纪小,东西东西,大人再怎么解释,不能理解的,依旧不能理解。
  陈老爷子沉思片刻,同样要求二人记下一首古诗:“……跟着厚琪的进度就好。”
  沈柔凝和沈端榕应了声“是”。
  这之后,老爷子拿了一本厚厚的《春秋》,翻了几页,竟然开始给他们讲史。他似乎是随便找了个故事点,而后就合上了书本,开口讲述了起来——
  他言语生动而浅显,完全没有夫子讲史时候的严肃认真,反而如同哄小孩子的狼来了之类的小故事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