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结发为夫妻 >

第84部分

结发为夫妻-第84部分

小说: 结发为夫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就眼下的情势来看,晋王仍然是最有希望的一个。

    可没过几天,景德帝借口身体不适,下旨让忠王世子楚寻进宫辅政,一应事务都由内阁拟定章程呈到楚寻案头。

    就是在御书房召见臣子,也让楚寻立在旁边侍候。

    晋王一派的大臣坐不住了,宫里的皇后闭门养病,而出征的晋王也联系不上了。

    事实上,自从晋王离开顺天府就再也没传过消息,反之,武云飞却屡有捷报传来。

    却原来,榆林卫那边出兵直捣鞑靼人的老巢。鞑靼人冷不防榆林卫来了这招,腹背受敌,加上粮草供给不足,元气大伤,一直退到五百里开外,三年五载内休养不过来。

    景德帝看到奏折大喜过望,“哈哈”笑着咽了气。

    皇后本就卧病在床,闻此噩耗一口气没上来,紧跟着没了气息。

    皇城立时被封闭,京都被戒严。

    傍晚时分,京都各大寺庙次第响起钟声,一直响到半夜。

    按旧例,皇帝驾崩,各亲王皇子都要着衰服三年,文武大臣着衰服二十七天,期间有诰命的外命妇要在西华门哭灵三日。民间停嫁娶宴乐百日,禁止屠宰四十九天。

    这些都跟易楚关系不大,她平常穿得也素净,只是不能食用荤食了,每天只能吃蔬菜。街上的菜蔬贵得要命,往常一把青菜一块豆腐不过一两文,现在几乎翻了四五倍。好在家里有些黄豆,郑三嫂就自己推磨磨豆腐,也生黄豆芽吃。

    米粮也贵,一天一个价儿,而且有钱没处买,有几家米粮行被抢了,其余的都不敢再开门,有存粮也不敢卖。

    易楚家里存的米粮足够,还偷偷让俞桦趁着夜深人静送到晓望街两袋子。

    伴随着外地亲王进京吊唁,京都的形势越发紧张,不时有身穿甲衣的士兵在街头乱窜,也辨不清到底是哪个衙门的士兵,见到财物就抢,平民百姓几乎无人敢随便走动。

    易楚拘束着几个丫鬟足不出户,天天闷头做针线。

    君王驾崩要停灵九天才能下葬,下葬那天,销声匿迹一个多月的晋王终于有了消息,说是与鞑靼作战时,不幸伤了头部,昏迷不醒。

    而素来不露面的忠王却站了出来,在百官面前慷慨陈词,感念景德帝生他养他,决定追随父皇侍奉左右,言罢一头撞死在棺椁前。

    众人惊愕不已,忠王与被囚禁的先太子是同年染病,先太子很快病愈,而忠王却一直缠绵床榻闭门不出,不成想一露面就有如此惊人之举。

    就在众人惊诧之时,邵广海转达了先帝的口谕,立楚寻为皇太孙,待先帝驾崩后即可登基。

    臣子们大抵是相信的,毕竟这一阵子景德帝的态度已经表明他属意楚寻。王爷们却不相信,质问邵广海,“既然先帝有此想法,为何不写圣旨,还要口谕?谁知道是真是假。”

    邵广海战战兢兢地说:“圣上早留有密旨,只是不知在何处。”

    这时,威远侯林乾一瘸一拐地走到前面,掏出张明黄色的诏书,先让几位阁老看了,又请翰林院学士看。

    众人都确定是景德帝亲笔所书,诏书上的朱印也是真迹,并非伪造。

    林乾这才扫视一下群臣,扬声念出上面的文字,与邵广海所说并无二致,景德帝本意便是要传位于楚寻。

    林乾自打腿断卸任,再不曾议过朝政,更没有进过皇宫。

    陆源早听皇后提过密旨之事,也派人暗中到司礼监以及内阁搜查过,再想不到景德帝的遗诏会在他手里,便是邵广海也纳罕不已。

    他在军中素有威望,与各位亲王或者皇孙也并无亲疏远近之分,他说的话,还是令人信服的。

    尤其,现在楚寻已经掌了亲军十二卫的兵权,整个皇宫都在他手里握着。

    就算陆源仍管着锦衣卫,可单凭一个卫,能与金吾卫、府军卫等十一个卫抗衡?

    而且,晋王昏迷不醒生死未卜,陆源疯了才会与楚寻作对。

    五月初六,楚寻登基,,改国号为嘉德;初八那日,为景德帝上谥号为“启天弘道纯仁皇帝”,为忠王赐谥号忠献;十二日,令外地亲王各回封地,不奉召不得归京,又赐晋王药材无数金银若干以示嘉奖。

    随着局势的稳定,外地的米粮开始往京都调运,京都物价仍高,却不再像先前那般人心惶惶。大勇将剩下的米粮拿出一部分卖掉,倒手赚了不少银两,刚好在前街置办了一处店面。

    而杜仲却仍无消息。

    易楚开始着急起来,先前形势紧张,没有消息在情理之中,如今大局已定,鞑靼人也早已退回到漠北深处,杜仲为何还不见只言片语?

    **

    月色朦胧,照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路旁是成片的麦田,麦苗已过膝高,在微风的吹拂下掀起层层麦浪。

    又有不知名的夏虫,躲在草丛里或者石峰里,哼哼唧唧地吟唱。

    一派安详静谧。

    突然,不远处的村落传来犬吠声,接着是疾驰的马蹄声踏破了夜色的宁静。

    有三人骑着骏马奔驰而过,直到村口的土地庙才徐徐地停了马。

    头前之人身材颀长,先一步下马,警觉地四下打量番,牵马进了土地庙,后面两人身手也极利落,紧跟着走进去。

    几人借着月色搜罗些树枝稻草之物,生了火,架上瓦罐,从随身带的牛皮囊里倒了些水进去。

    火光摇曳,映出了他们的面容,头前那个穿一袭鸦青色的长袍,长袍沾满了尘土,神情也有些憔悴,一看就知道是长途跋涉而来,可那双幽深的眼眸却黑亮动人,绽放着耀目的神采。

    正是易楚苦苦思念的杜仲。

    没多大工夫,瓦罐里的水咕噜噜冒了泡,卫杨取下瓦罐递过去,“公子喝水。”

    林枫则从怀里掏出条半新不旧的帕子,一层层解开,里面是个油纸包,油纸包里包着几只包子。

    杜仲也不怕烫,“咕咚咕咚”就着瓦罐喝了两口水,又抓了两只包子一口一只塞进嘴里。

    卫杨见此情形便问:“公子要连夜进城?”

    杜仲点点头。

    此地已是京郊,他们紧赶慢赶想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城,没想到人还能坚持,马却受不了了,骑着骑着就觉得马腿发颤,只能稍作休息。

    按卫杨的想法,既然已经这个时辰了,不如就等到明天城门开了再回去。

    可见杜仲点头,他也赶紧抓了只包子,囫囵个塞进了嘴里,正要起身,杜仲止住他,“我先回去,你们两人等到明早进城,”拍拍身旁毛发已不太油亮的白马,“马也该好好歇上一夜。”

    林枫却站起来,“属下送公子进城。”

    杜仲想了想,没有推辞。

    离城门不过二三里的路程,两人脚程快,一刻多钟便走到了。

    城门楼上亮着灯,隐约可以看到人影晃动。

    夜里守门的兵士有八人,另外还有十六人在城门楼旁边的住所里,每隔三个时辰要换一次岗。如有敌情,兵士会发送信号,一炷香不到的工夫就有援兵赶来。

    杜仲不想惊动他们,矮着身子往稍远点的城墙处挪了挪。

    月影西移,高约三丈的城墙留下的影子遮住了他的身形。

    杜仲耐心地等着,一片乌云飘过,有刹那间的黑暗,只着一息工夫,他已翻过城墙,大鸟般悄无声息地落在墙内。

    再待几息,墙外传来夜鸟“咕咕”的鸣叫声,杜仲也“咕咕”回了两声,几个起落消失在鳞次栉比的屋舍间。

    今夜轮到俞桦值夜,例行地沿着围墙查探一圈后,他习惯性地缩在垂花门旁边的蔷薇丛中。

    这里离内院最近,稍有动静就能够听到。

    此时蔷薇花开得正盛,香气扑鼻。清风吹来,蔷薇的枝叶簌簌作响。

    俞桦身子忽地一僵,胳膊垂下,衣袖处落下三只飞镖,几乎同时,飞镖出手直奔墙头。

    杜仲听到头顶风响,急忙矮身,顺势跳下墙头,尚未站稳,一把长剑挟持着呼呼的风声直刺面门。

    他闪身避过,看清了眼前的俞桦,轻轻一笑。

    俞桦也认出他,惊讶地唤一声,“公子?怎么没捎个信回来?”

    杜仲笑道:“写了,可能过了三五日才能到。”

    俞桦恍然,收了剑,悄声道:“家里一切都好……就是太太惦念公子惦念得紧。”

    杜仲心头颤了颤,轻轻叹口气,翻上围墙进了内院。

    正房的门落了闩,杜仲推了下没推动,仰头看了看房顶苦笑,“难不成回了自己的家还得上房揭瓦?”

    揭就揭吧,反正这活熟练,费不了多大工夫。

    杜仲飞身上房,认准内室的位置,掀开瓦片才发现,这里不比易楚在晓望街住的西厢房,揭开瓦就能跳下去,而是架了承尘,又用布做了顶棚。

    下倒是能下,可不免弄得屋里满是灰尘。

    杜仲无奈地将瓦片原样放好,跳了下来,却是不死心,从怀里掏出短匕,沿着门缝伸进去,一点一点拔开了门闩。

    罗汉榻上有个女子正坐着打盹,杜仲扫一眼不认识,猜出是新近买的婢女,脸色沉一沉,以手为刃,朝她脖颈处一砍,女子软软地倒在榻上。

    掀开棉布帘子,就是内室。

    看着柔柔低垂着的帐帘,杜仲竟有些情怯,深吸了口气,才撩开帐帘挂在床边的银钩上。

    月光下,易楚睡得正香。

    墨黑的秀发铺满了枕头,衬着巴掌大的小脸越发的白皙,雕翎般浓密的睫毛密密地掩着,看上去乖顺又安静。

    杜仲松一口气,像是离家多年的游子终于看到了家门,整个人顿时安定下来,他轻轻地坐在了床边……

 110|柔情

    易楚做了个梦,梦里一片金黄色的蒲公英,她在其间穿行,边跑边笑,微风吹拂着她散开的发,像娘亲的手,轻柔温存……

    是真的有人在抚弄她的发,一缕缕握在手里,而后松开,再握紧。

    易楚毛骨悚然,睁眼瞧见床边的黑影,本能地抓起胸前系着的铜哨便要吹响,一只手伸过来捂住了哨眼,紧接着,那手落在她脸颊上。

    温热的掌心,略带着薄茧,轻轻地碰触,温柔地摩挲。

    除了魂牵梦萦的那个人,谁还会这般对她?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易楚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张开手,乳燕投林般扑进他的怀里。

    杜仲身子僵了僵,“一路赶回来还没洗漱,身上全是灰尘。”尤其易楚鼻子最是灵敏,定然不喜欢这种气味。

    易楚不管,紧紧地环住他的颈项,脸埋在他的颈窝里。

    他身上有汗味、体味、衣服的酸臭味,还有被掩盖得几乎闻不到的艾草香,种种气味混杂在一起,不好闻,却让她安心。

    她越发紧地往他怀里靠了靠。

    杜仲展臂搂住了她,手触及她柔软的中衣,立刻感觉到细软的丝绸下面,纤细嫩滑的身体。

    少女独有的甜香幽幽地萦绕在他的鼻端。

    周身的血液骤然滚烫起来,不受控制地朝着某个部位呼啸而去。

    呼吸在那一瞬间乱了。

    杜仲顺应着本能,伸手沿着易楚绵延如山峦般的曲线往下,几乎同时,有水样的东西一滴一滴落在他的颈窝,灼热而湿润。

    这潮湿灼痛了他的心。

    绮念顿时散去,取而代之的却是如潮水般的酸涩。

    这大半年,阿楚定然是不好过。

    成亲的时候他不在,过年的时候他不在,甚至京都变乱的时候,他也不在。

    他不能陪伴她不说,还让她为自己牵肠挂肚。

    俞桦一个大老爷们都能看出她惦念得紧……

    杜仲心头酸得厉害,眼窝也酸得厉害,他扳起易楚的头,瞧见月色清辉映照下腮边两行泪痕,俯身亲了下去。

    更多的泪涌出来,涩涩地滑进他的口中。

    杜仲吻得温柔而细致,一下下,顺着脸颊落在她唇上,愈加地轻柔,像对待珍宝珠玉般,不带欲念,惟有珍惜怜爱。

    泪水悄无声息地散去,柔情却一*涌上来。

    唇不知何时落在她耳边,杜仲低声呢喃,“阿楚,我的小乖乖。”

    易楚无意识地“嗯”一声。

    杜仲张嘴含住了她的耳垂,又唤,“小乖乖。”

    声音低哑暗沉,蕴含着几多深情几多渴望。

    易楚羞红了脸,悄悄侧过头。

    杜仲低笑着起身,“我去冲洗一下。”

    易楚跟着下床,“我去烧水。”

    “不用,这个天,冷水就行。”杜仲摸摸她的脸颊,声音暧昧,“你在床上等我……”

    “你,”易楚倒抽一口气,这事他们心知肚明就好,非得露骨地说出来。咬了牙,低声道:“冷水洗澡对身子不好,而且你连着赶路想必也没正经吃饭,趁着烧水的工夫顺便下碗面吃吧?”

    一路啃干粮的时候多,还真没怎么正经用过饭。

    而且,这一整天只吃了两只包子,听到吃饭,肚子就开始咕噜噜地叫起来。

    杜仲便不推辞,笑着道:“好,”也不点灯,牵了易楚的手一道往外走。

    走到外间,易楚想起罗汉榻上的冬雨,脚步顿了顿。

    适才两人在里屋卿卿我我这些时候,又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岂不都被冬雨听了去?

    还好没有过火的言语行止……可眼下杜仲回来了,以后少不得有亲热之举……

    杜仲似是猜透了她的想法,低声道:“我进来的时候怕吵醒她,就打晕了,出手不重,一两个时辰就能醒……以后没事,少让她们在屋里走动,碍事!”

    易楚就吃吃地笑。

    到了厨房,易楚点燃蜡烛,先动手和面,杜仲也不闲着,蹲在灶前生火烧洗澡水。

    烧水的火不讲究,旺点弱点都可以,能烧开就行。

    杜仲问起家里的情况,“看着后面起了排后罩房,丫头们住着?”

    “是画屏出的主意,”易楚莫名地有点心虚,“画屏脱了奴籍,外祖母认了她当义女,还把爹跟她撮合到一处。”

    杜仲愣了下,随即笑道:“明天我就去给岳父道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