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农家女的幸福生活 >

第42部分

农家女的幸福生活-第42部分

小说: 农家女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摸头,你手都没洗。”
  脏不脏啊!蜜桃把他的手拍下来,她昨天才洗了头,今天钻草丛时她还特意包了一块布在头上,出来时才拿下来。
  “抱歉。”
  被嫌弃的赵睿淡定地收回手,和水妹妹认识久了,常常被嫌弃,常常被打击,早就习惯了。
  “走,给我烧火,我煮午饭去。”
  蜜桃拉着他又往厨房里跑,两个人合作起来速度加快了不少,除了粥还需要在锅里熬上一段时间外,别的很快就做好了。
  “今天我加了把绿豆在粥里,应该会好点。”
  虽然天天喝粥,但身体还是严重缺水。特别是在外面巡逻的人,被太阳一晒就口渴,再加上汗水不断的往外流,喝再多水都没用。要不是他们村子水沟边的薄荷还有一些活的,摘下来洗一下含在嘴里,这种天气在外面巡逻绝对会中暑的。
  “绿豆粥很好吃啊!”
  赵睿现在还挺喜欢喝这种以前看不上的粥,味道天然。不像以前的粥美味是美味,却少了一股自然的味道,太过匠气了。
  用简单的食材熬出来的粥,又香又好喝,这才是本事呢!这一点水家的女人做的都不错,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做的,熬出来的粥就是比别人家的香。
  “烧开后,小火慢熬,直到熬出粥油来,这粥的味道也就出来了。”
  和以前在城市里用电饭锅或是气灶等熬出来的粥不同,水家的粥可是实实在在的用土灶熬出来的,又不像别家为了省柴只要粥开花后就熄了火让它在锅里焖,吃的时候有点水水的味道。水家的却是慢慢用小火熬出来的,只有这样熬出来的粥才香,让会让人谷欠罢不能。
  “好吃就行啦!可以了,赵大哥来帮我把锅盛出来,我把它们放到井水中冷冷。”
  “好。”
  赵睿拍了拍身上的灰,洗过手后和蜜桃一起把锅里的粥舀出来。
  蜜桃用一个大盆把粥装在里面,然后把它放在水缸里,冰凉的井水很快就把粥给冰凉了,蜜桃摸了摸盆子,感觉不到任何温度时才把它从水缸中拿出来。
  “开饭了。”
  把饭盆放在桌上,大家你一碗我一碗的盛上。
  菜还是那些菜,除了炒了一盘酸辣土豆丝外,别的全是凉拌。虽然饭菜简陋,哪怕是周地主一家也没有人嫌弃,换成是以前他们是不屑吃的,可现在哪能让他们挑食,有得吃就不错了,不然就和外面的流民换换,看看他们吃的是什么,估计周夫人再不满也会觉得自己吃是人间美食。
  况且蜜桃的手艺又不差,虽然菜式简单了一点,但味道还是挺可以的,她已经尽量每天不重复用同样的菜式给大家吃,但菜只有这几样,她也尽最大的努力了。对此水家人还安慰了蜜桃一番,告诉她已经做得很好了,不需要勉强自己。
  旱情一直持续到八月初,蜜桃家养的小青菜也吃了两回。八月初七,天突然暗下来,狂风大作。
  桃源村的人和流世们全都跑了出来,不顾风沙遮眼,看着乌云密布的天大喜。
  很快天上又开始打雷,不过一盏菜的功夫,天上就落下了倾盆大雨。蜜桃站屋檐下,看着水家其他的人都在雨水又跳又笑,然后默默的笑了,靠在门前双后背在身后。
  “水妹妹,下雨了。”
  赵睿伸出手去接雨,头一次他觉得雨水是这样的可亲,是那样的让人怀念。
  “是啊,下雨了。”
  蜜桃看着大雨,不一会儿地上就积起了水,可见这雨下得有多急多大。只是地里的庄稼也都完了,今年桃源村种的红薯玉米之类的,玉米长了穗,可结出来的玉米棒上却没几粒玉米,
  幸好红薯还算过得去,起码下半年的口粮暂时有了,只是红薯的个头都不大。不过味道还挺不错,挺甜的,不管是就这样烤着吃蒸着吃还是和粥一起煮着吃,味道都很不错。
  下雨了,河里溪里沟里的水又涨了回去,水家兄弟甚至还在河鱼弥漫出来的小沟中抓到了好些鱼,有大鱼也有小鱼。
  “不知道干旱的时候它们躲在了哪里?”
  蜜桃在岸上看着大家抓鱼,有些搞不明白,河床都干出来了,这鱼是怎么躲过大旱的,明明那些流民都快把河底翻了个遍,结果还是有这么多鱼在河水涨回来后冒了出来。
  “这是他们的本事,人类学不到。别跑~~”
  赵睿跟着水家兄弟一起捉鱼,他现在也馋肉,但是旱情刚过,外面的流民还没有散,听说钦差已经来到他们县城了,好些当官的被砍了头,他们家中的粮食被拉出来发给灾民们,但是对庞大的灾民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钦差等到朝庭的赈灾粮后才会离开,同时还要安排这些灾民们的去处。
  不过让蜜桃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钦差因为听说了桃源村和它周围几个村子的事,居然从县城出来他们周围几个村子暗访。
  这一次县城受灾情况严重,许多地方都绝了户,村子被毁,村民死绝。可桃源村和周围的几个村子,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村子,损失也是最少的。
  虽然庄稼没了,但人员伤亡很少,最牛的就是桃源村,伤员是有,但死亡的人数一个都没有,甚至还没有流民能成功进入村中抢走粮食,这是让钦差好奇的地方。
  所以听下面的人说了这县城的损失之后,他就对这几个村子颇感意外,找了一天专门来这一带暗访。因为有目标,所以他们先来的就是桃源村附近。在走访了好几个村子后,发现别的村子虽然比起那些损失惨重的村子要好了许多,但也有人员伤亡,其中最惨的是周村,死了二、三十口人。
  唯一没有出现死亡人数的是桃源村,而它周围的村子损失不大起源也是来自于桃源村的先见之明。学桃源村的村子都这样,那么做为起源的桃源村损失又如何。
  钦差来到桃源村外,看着围墙高高筑起的桃源村,再看看一个人手执武器的村民,那股彪悍的气势哪怕钦差远远看着也都能感受到。
  不怪县城留下的官员说这桃源村的人民风彪悍,村民个个厉害,不管大人小孩男人还是女人,每个人都是打架的能手,哪怕是普通的官员去到他们村子作威作福里都讨不了好。
  全村的人聚焦起来,没有上千以上的官兵,根本无法镇压桃源村的人。钦差本想靠近,可是看到外面的流民,他又迟疑了,暂时还是不要靠近吧!看桃源村的人一个个守在村口,手中武器也并没有放下,谨慎的防备着外面的人,据打听来而的消息,桃源村除了他们自己的村民,别的人一概不准进入。
  当然周家人的进入流民们没提,因为听说是桃源村某家人的亲戚,自然不算外人进去也正常。

  ☆、第63章

  不过让钦差意外的是桃源村的人居然还会隔几天煮几锅粥施给流民中的老人和小孩,这里的流民能安置下来,除了桃源村的彪悍武力外,再有就是这几天一次的施粥,让他们不得不听桃源村人的话,老老实实的待在外面,不然就连粥了没有。
  成人还可坚持,老人和小孩就没办法了,没有了粥也不知道能不能渡过这干旱,所以桃源村算是捏住了流民们的命脉。
  钦差虽没进入桃源村,但他想要的消息也得了,于是钦差离开。不过桃源村的事在他的心中留下了印象,后来水家兄弟走进官场,还与这位钦差结下了一份善缘。
  大旱对桃源村除了当年的庄稼一无所获之外,别的损失都不曾有。流民们在九月份时大钦差的安排下,愿意回家乡的回去了,不愿意离开的也被安排在了附近没有人烟的村子当中,还给这些流民们分了田地。有了田地,流民们更不愿意离开了。
  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安家,渐渐的县城又开始恢复了生气。
  桃源村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和周围的村子恢复了来往。
  蜜桃娘和大伯母也在丈夫的陪同下回娘家一看,发现虽然娘家有损失,但也还在他们承范围之内,除了人瘦得跟皮包骨一样,起码没有人员伤亡。大伯母和蜜桃娘留下半年的口粮,这才和丈夫回婆家。
  有了这半年的口粮,他们完全可以支撑到明年新粮下来,今年全国各地灾区都免了税两年的税,明年也不用交税,皇帝也想让百姓可以休养生息,毕竟这一次的灾害太过严重,南北双方共受灾,朝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多地方还有流民闹事,被各地的官兵们镇压。
  朝庭除了赈灾之外,还在解决这些乱民,一时间皇帝都快忙成了狗,为了安抚民众,只好免税两年。要不是考虑到现在朝庭实在缺钱,皇帝本想免税三年的,可惜啊~~
  两年就两年吧,今年加上明年,也勉强能让百姓恢复一点生息。
  不过今年上半年本来就交了一次税,说是免两年,其实也就一年半,蜜桃对这个两年的数字表示了鄙视。
  说真的,古人太会玩文字游戏了,不过是半年的税非要说成是一年,愣是让百姓多交一次的税,偏偏大家听到这个免税两年还挺高兴,没有一个人觉得这圣旨有问题,把一年半说成是两年。
  也许这就是古代百姓们的单纯吧,他们觉得能免去今年的就很不错了,没想到明年也免了。下半年本来大家的庄稼就没了,要是再交税的话,百姓就不得不卖儿卖女换钱交税了。每一次灾后卖儿女的人就特别的多,他们也不求赚多少钱,只求让自己的儿女活下来有口饭吃。
  周地主一家搬回周村了,他们家的地和房子还在,当然他们也用银子和水家人买了半年的口粮,水家存粮还不不少,赵睿家也是如此,两家一起凑了两千斤粮食给他们。
  同样还送了几百斤的红薯,现在到处都缺吃的,红薯也是重要的口粮,周地主一家也不嫌弃便收下了。
  周村离桃源村不算远,有马车他们很快就回到周家,发现周家好一些下人居然也回来了,对此周地主没说什么,只是在把周家收拾清楚后,过了年便把这些人全发卖了,重新买了一些下人回来。
  当初他们只顾着自己逃命,现在又逃回来周地主不说心里能舒服?能忍到年后才发卖,已经是看在周家暂时需要人手的份上,不然这些人周地主恨不得打死他们。
  知道外面不好混了又逃回来,当他这一家之主是死的吗?周地主既然是称号地主,自然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
  敢背叛他,这些下人也早该有所觉悟才对。只是他们背负着背主的名声,想来以后也不会被卖到什么好人家当差,谁敢要这种背主的下人。
  对于周地主的做法,蜜桃一家都没有表示什么出厌恶,对于周大福还是和以前一样,他经常来水家蹭饭,周地主感谢水家的援手,每年的小龙虾生意想又多分了一成给水家,不过还是被水家拒绝了。
  现在每年有几百两银子已经很好,他们不想因为这几百两银子而引起周家人的不满。现在水赵两家有了秀才,田地不用交税,一切收成都归自家,每年的收益更添几成。
  两家的人关系也越来越近,水家见几兄弟也都拜在了赵老爷子和门下,和赵睿一起读书。
  五年后
  “娘。”
  蜜桃从外面进来,手中还端着洗服,她刚才去河边洗衣服了,虽然已经盛夏,清晨的阳光热度不减,她洗完衣服后背都湿了。
  端着洗服回来,一路引得不少小子回望,十六岁的蜜桃已经桃源村最美丽的少女,不知道有多少小子被她吸引。水氏一族的小子还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规定,何况他们还是同族。所以水氏一族小子们对这个漂亮的族妹多是欣赏,外姓的就不一样了,在三年前便开始追求蜜桃。
  水家人防守得厉害,几个哥哥相继考上了秀才,最大的两位兄长更是举人,普通追求蜜桃的小子被水家人毫不客气的扔了出去。
  “小妹,娘去打猪草了,衣服给我吧!”
  大嫂从厨房里走出来,看到小姑子回来立即接过木盆晒衣服。
  “大宝和二宝呢?三宝呢?”
  大宝二宝是大哥和二哥的儿子,三宝是三哥的儿子,水家的风水不知道怎么回事,尽生儿子不生女儿,除了蜜桃三个哥哥娶妻后生下的全是儿子。现在三嫂又怀上了,据大夫所说还是个儿子,这让一家人特别提失望。水家不缺儿子孙子,但是缺女儿孙女啊!
  “大宝和二宝他们出去玩了,三宝还小,在睡觉呢!”
  大宝二宝同一年出生,现在都是四岁,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有机会就往外面跑,在家待不住。当然如果漂亮姑姑在家的话又另说了,正好今天蜜桃出门洗衣服不在,于是两个小调皮鬼背完书就跑出去玩了。
  三宝才刚满周岁,因为三嫂又怀上了,被抱到了老宅由爷爷奶奶带着。
  四哥五哥已经定了亲,明年两兄弟就要成亲了。现在水家有二百亩田地,镇上还有几个铺了收租子,年年还和有周家的分红,可以说水家除了银钱没有周家多外,已经是他们镇上最有名的家族了。
  五个儿子都考上了秀才,现在还有两个举人,这样的家庭真是大户人家挑婿的最佳人选啊,所以蜜桃的哥哥们成了他们口中的香饽饽,二哥更是被著名书院的谢大儒看中,招为了女婿。
  大嫂是镇上一户员外的次女,算是出身不错了,可是和二嫂比起来,除了家中有点银子外,家世差了许多。
  谢家是世代书香,二嫂又是独女,谢大儒对这个女婿非常看中。两位嫂嫂一个家中的钱,一个家中有名,算是相互补充了。
  三嫂和两位嫂嫂相比就不足了许多,但她有一个优点,就是老实。三哥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不让做的坚决不做。所以相比有点小心思的大嫂和清高的二嫂,蜜桃更喜欢三嫂。
  水家因为几个小子成亲,往旁边扩大了住房,两边各修了几套院子,水家兄弟成亲后就会搬到新院子里住,每个兄弟一套。
  因为几个兄弟和赵老爷子读书,就没有因为求学而搬离家中,所以他们的媳妇也得留下来侍候公公婆婆。
  别看水家现在富裕了,但是一切家事还是得自己做,水家不养闲人。就连大嫂和二嫂带来的陪嫁丫环也只准她们留在新院子中帮着扫打屋子,不准来老院子碍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