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178部分

潇潇雨歇-第178部分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瑛深知这些太监宫女虽然地位低下,但天天在皇帝身边转悠,她虽不在乎得罪人。却也是不愿意得罪这样的人,笑着道谢:“谢您了,改日请您过府喝酒?”

    那太监笑道:“怕有叨扰的时候呢。”

    哦,看来李渊心情不错,这太监真会来事。唐瑛心情也好起来:“那敢情好,烦劳您前引。”

    李渊的心情果然很好,前方的战事虽然没有结束,但唐瑛能回来,说明老2是胜券在握了。至于这个时候让唐瑛回来见自己,嘿嘿,李渊暗笑,他用脚指头都能猜出他们想干啥。

    “参见陛下。”一见到李渊的身影,唐瑛赶紧规规矩矩地见礼。

    李渊虚抬一下手臂:“起来吧,好不容易回来了,还跟朕客气?”

    唐瑛不失时机地低头做羞涩状:“臣……有点不敢回来见您。”

    “怕朕怪你?过来坐。”李渊好笑地冲唐瑛招手:“你呀,把朕的责骂都堵住了,朕还能说啥?只能顺着你来说话喽。”

    唐瑛这下是真的脸红了:“陛下大度,唐瑛……嘿嘿,是有那么一点点怕死。”

    李渊哈哈大笑:“朕就喜欢你这样,啥事都说到明处。嘿嘿。”

    唐瑛也笑了:“那是因为陛下心胸广阔,唐瑛才敢这样。”

    “哈哈哈哈哈哈,你这女娃,朕还真喜欢听你说奉承话。”

    “嘿嘿,唐瑛实话实说!”

    李渊得意地捋捋长须:“朕自个儿想想,也觉得朕的确心胸广阔,不然,你们也不会在朕面前这样说话做事了。”

    李渊的自我评价,把唐瑛逗笑了:“陛下,这可不是唐瑛拍您马屁了哟。”

    “哈哈。哈哈……”李渊再次大笑:“唐瑛,你回来的目的朕知道,朕嘛,已经派人去河北了,所以,嘿,回来就不要再走了。”

    李渊边笑边说,很随意的话语却让唐瑛听的一愣:“陛下,您派谁去河北了?不会又是一个秦武通将军吧?”

    李渊冲唐瑛招招手,让她把耳朵凑过来:“秦武通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朕这次是派郑善果去了河北,他是出名的仁善派,主张安抚的,你就放心吧。”

    “郑大人?”唐瑛要努力在脑海里搜寻一遍,才对这个名字找出一点点印象来:“是太子身边的那位大人?”

    “对呀。”李渊仔细观察着唐瑛的脸色。

    唐瑛果然皱眉头了:“太子……不是一直赞同陛下对河北的策略吗?郑大人怎么会主张安抚?”

    李渊笑笑:“唐瑛,朕记得,你和太子冼马魏征的关系不错?”

    唐瑛点头:“瓦岗寨的老朋友了。魏征的心思一直放在民众疾苦上,他又是河北人,一贯主张安抚河北。可是,陛下和太子,不是没有采纳他的主张嘛!”

    “太子身边有魏征,自然也有别人嘛!”李渊笑道:“太子同意朕的观点,那是因为太子身在朝中,接触处理的朝廷事务很多。看问题也比较全面。并不表明他不赞同安抚河北之策。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你懂呀!唐瑛,你对太子的了解远远不够,这次回来,就多到东宫那边去走走。”

    唐瑛低头了,她是真想回河北战场,不放心呀:“陛下,臣想趁着收复山东的机会,去山东走走,把那边的地理摸清楚……”

    李渊摆摆手:“不用着急,朕不是给了你八年的时间嘛!再说,你一个女孩子。少去战场拼命,等河北山东完全安定下来后,你再去也不迟。”

    “可是,山东徐元朗还在,秦王收拾徐元朗,也需要唐瑛给绘制……”

    李渊笑着摇头:“不需要,不需要。等二郎打赢了刘黑闼,朕就让他回来,山东那边,让李世勣他们去就行了。”

    哦,李渊原来是在打这种主意。唐瑛想了想。进言道:“陛下可能小看了徐元朗。此人一直在山东活动,其势力并不比刘黑闼小多少,以往归顺陛下,那是他的胆量不够。这次既然敢跟着刘黑闼造反,他就不会再回头了,所以,朝廷征讨徐元朗,还得用重兵和强将。”

    “哦?这个人真有你说的这么强?”

    “陛下,徐元朗怎么说也算隋末造反众豪强中的一员,虽然赶不上窦建德、王世充之流,甚至也比不上杜伏威等人,但他能雄霸山东多年,没有一定的本事是做不到的。在唐瑛看来,徐元朗怕是不比李艺大总管……弱几分呀,陛下不可轻视。”

    “唔,朕再考虑一下,等秦王收拾了刘黑闼再说。”李渊点点头,认可了唐瑛的说法,不过,他做出的决定却不可以改变:“这些事,就让秦王他们去办,你嘛,还是留在长安比较好。女孩子嘛,打打杀杀多了,不好。”

    唐瑛翘嘴了:“陛下怎么又看不起我们女子了?平阳公主不还在前方嘛!”

    “呵呵,唐瑛,你晚回来一天。朕的平阳,昨天才离开的长安。”

    “啊?唉,可惜了,没能见到公主。”唐瑛长叹一声。

    李渊嘿嘿:“以后有机会。唐瑛,不是朕一定要留下你,前方的战事已经不吃紧了,你去不去都没什么必要。倒是,眼下太子那边人手少,朕要你去帮太子。”

    “太子?太子身边谋臣那么多,哪里需要我?”唐瑛撇嘴了。

    李渊微笑着从身后的搁物架上拿了两份书信:“你给太子的信,朕都看了,写的非常详细。但是,你只写了所见所闻,却没写你的建议,是不是有些……”

    唐瑛眨眼:“陛下,唐瑛这一路也算走马观花,看个大概而已。再说,到了河北后,马上就投入到战事中,我哪有时间思考那些事情。再说,太子殿下也不需要我提什么建议吧?”

    李渊又露出那种狐狸的笑:“唐瑛呀,别人面前你尽管推托,在朕的面前嘛,嘿嘿,你就不要作假了。朕知道,你的心思在河北战场上,在秦王身上,可,你当初答应朕,两边都要帮哟。”

    唐瑛郁闷,闹了半天,她处处被李渊给算计了:“陛下,臣是答应了,可,太子那边的事情,我……”

    “嘘……”李渊将手指放在了唐瑛的嘴边:“君前回话,不得欺君。你这方面的能力,朕很清楚。怎么?不信?嘿嘿,朕来问你,军政之法合二为一,是你的主张不?”

    唐瑛顿时黑了脸:“魏征……这个多嘴婆。”

    “噗。”李渊大乐:“回去好好休息两天,然后,去东宫,当好你的通事舍人。”

    唐瑛瘪嘴,知道李渊决心已定,她翻不了天:“是,臣遵旨。陛下,前方有啥消息,你得让我知道,如果秦王打山东遇阻,我还要去帮忙。”

    “好,好,好,朕答应你。”李渊捉弄了唐瑛一回,心情更加舒畅。

瓦岗三年 第二百八十三章 战报

    第二百八十三章 战报

    武德五年三月二十七。河北一役终于到了双方决战的这天。当洺州捷报传到长安的时候,唐瑛正尽心尽责地坐在东宫的议事大殿上,和李建成等人讨论田亩制度的问题。

    隋朝的田亩制度其实本来不错,只是被杨广那繁重的劳役和兵役给淹没了其好处。眼下大唐初立,十余年的战乱,使得到处的百姓都处在流离失所状态中,荒芜的土地随处可见,因此,尽快恢复生产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唐瑛虽然对这一段历史并不是很明白,但,中学历史上学过的均田制却没有忘记,因此,当李建成谦虚地征求她的意见时,唐瑛便把这个提了出来,却让李建成大感意外,因为,沿用隋制的均田制是他们数人几个月的商讨结果,却被唐瑛随随便便地说了出来,他不由地有些狐疑起来。

    自从李世民被封成了天策上将,并建立天策府后,就搞了一个什么文学馆。弄了一群人在里面,还整出一个十八学士来,像模像样地学什么古籍经典。可实际上呢,这群人在一起哪儿是读书呀,纯粹是在畅谈国事,讨论那些本该由他操心的政策、国策。

    李建成也隐晦地在李渊面前提到过两次文学馆的事,但李渊却只是笑笑说,二郎也该读读书,改改性子了。这等不咸不淡的话这么一说,不由得李建成心里不打鼓。

    李建成很怵文学馆,他的手下也对文学馆是恨之入骨,因为,自从文学馆建立后,来长安的学子们,没事就到天策府外面晃悠,更有人是赶不及地往十八学士府上跑,其目的都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情况长期以往,一定会对东宫产生巨大的冲击,至少,在人才延揽方面,东宫就落后秦王府一大截了。

    可是,任凭他们对词恨的咬牙,却毫无办法。秦王府有钱,供养得起这群文人学士;天策府有权,能任命官员;皇帝那里对这些不仅仅是默许,可以说是公开支持的,因为。这些都是经过皇帝同意的。扳不倒,翻不过来,东宫的这群人,天天如同坐在火炉上,难受的要命,只好拼尽全力结交朝廷官员,以此来抵抗天策府的势力。

    想到这些,李建成自然而然地会想唐瑛对田亩制度看法的来处了,脸上的表情也不自然起来:“呵呵,唐将军果然见识过人,这均田之法,我等商讨多次了,将军可是与魏冼马也商讨过?”

    李建成抽搐的面目表情落在唐瑛眼里,她暗暗好笑。回来不过两天,唐瑛就看到了天策府对东宫的威胁,而这种威胁来自皇帝的默许,这让她有些得意,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努力下去,说不定李渊就会张开金口,另立太子了,这样。血案就不会发生,自己的努力也不会白费了。

    虽然对李建成的狐疑感到好笑,但唐瑛也知道,这种把柄还是不能落到太子手里,毕竟,天策上将还是臣子,文学馆也只应该是读书的地方。嘿嘿,好在自己对均田制也是一知半解,说不出更多的东西来,否则,李建成的怀疑会更重。眼下嘛,找个借口开脱一下李世民也很简单。

    微微躬下身,唐瑛摇头回话:“我与先生还真没讨论过这种治国大计。我有这般想法,却是邴元真大哥所教。当初在瓦岗寨跟着他学习的时候,邴大哥曾对我说,隋帝的均田制是将国家土地集中分配,如果执行到位,对百姓其实是很好的。”

    “邴元真?此人有这般能耐?”李建成把狐疑的目光投向魏征了。

    魏征也在思考唐瑛张嘴就说均田制的问题,但唐瑛那样一解释,倒是很有道理,毕竟,他也比较了解邴元真的能力:“回殿下,邴元真才识很广,能力也很强,可惜被李密所误。”

    唐瑛赶紧点头:“邴大哥一直对翟首领的死身怀内疚,而后,又因背叛瓦岗军而痛苦不已。唉,唐瑛从邴大哥那里学到的也只是皮毛而已。”

    李建成想了想,也叹气了:“天下战乱。杨广暴*,多少这样的能人志士被埋没荒野了,可惜、可叹。”

    “所以,臣等建议本朝恢复隋之科举之制。”魏征脑子转的更快:“延揽天下人才,光靠嘴上说说,还是无用。若是给这些民间才子们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相信我大唐定能超越前古任何一个时代。”

    唐瑛也频频点头,虽然科举制度也禁锢了读书人的思维能力,到了后世更是成为了制约士子的紧箍咒,更被满清给歪曲了,可就目前而言,的确是选拔民间才俊的最好方法。

    “科举给了百姓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而在下觉得,还应该匹配一些其他的手段来为国选才。”

    李建成赶紧把目光转到唐瑛身上:“将军能否说的详细一些?”

    唐瑛微笑而答:“科举毕竟只是选拔才子的一种方法,而且,科举命题也不能够包罗万象。臣以为,还可以开举荐和自荐的路子,让那些在某一方面具有才华的人才,也能为朝廷所用。说句玩笑话,比如我这种人,若是参加科举,保证榜上无名。”

    “呵呵,呵呵……”

    李建成等人都笑了起来。为唐瑛的自嘲,也为她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

    韦挺边笑边说:“将军的才学与我等都不同,陛下任用将军的办法,的确值得借鉴。臣附议将军的建议。”

    “臣也附议。”魏征紧跟着表态。

    李建成连连点头,把目光看向李纲了,今天,他专门把这个老师请了过来,就想在这些方面有所请教。

    李纲点了一会儿头,又开始摇头了:“举荐、自荐倒也可以,然,不能作为取士的主要手段。人心之不足。也要考虑进去。”

    这下换唐瑛点头了,老谋筹国呀,李纲这样的人,看待问题的眼光要比她全面的多:“大人说的是,在下却是没有想过这点。看来,自荐倒是简单,举荐却非匹配监督制度不可。”

    李纲微微一笑:“新朝初立,各种事务繁杂的很,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太子心急农田耕种之事,原是好的,但,眼下朝廷能掌握的土地还不全面,江南、蜀中、南疆、北疆,还有河北山东等地的人口、耕地数目,都没有报上来,这田如何均法?”

    这话一说,一群人都在狂点头,唐瑛也是汗颜的很,她那些哄人的玩意,在真正的才干之人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还是别献丑了。

    李纲今天的心情也不错,太子虚心求教,东宫这群属臣也都言之有物、认认真真做事,真有一派新气象。他这样一想,倒把平时对李建成的不满减去了许多。

    “太子,老臣以为,农耕是很重要,然,眼下更为重要的却是朝廷体制。体制不全,上面的旨意根本无法传达下去,下面依旧是混乱一片,再好的制度也没用。如今朝中的官制也不全,户、军、工、农等等,职责不明,做起事情来,要么互相推诿。要么都抢着去做,结果,该做的没做好,不该做的却做的一塌糊涂。”

    “这……”李建成苦笑了。

    李纲看了李建成一眼,手一指韦挺:“譬如韦大人,身居之职,隶属何部?具体做何事?分工可曾清楚?无外是太子下令,他做事罢了。太子无事让他去做,他干什么呀?”

    韦挺摸鼻子了。唐瑛一听,哟,老先生厉害,几句话把所有弊病都指出来了,我得好好学学,这是个能人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