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184部分

潇潇雨歇-第184部分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表示把整个江南拱手献给了朝廷呀。”

    “只身前来,说明杜伏威聪明,他的人马交给了他的义子,如果朕对他好,那么,他的义子就对朕忠心,朕如果给他的东西不能让他满意,这,就有变数了。”

    唐瑛暗自撇了一下嘴,搜索了一下自己的记忆,摇摇头,杜伏威,《说唐》里,这家伙连好汉都算不上,他的手下也没什么厉害的人才,再说,她的记忆里,李世民也没打过杜伏威,江南归顺的很顺利。李渊这只老狐狸,自己是造反派出身,就天天疑心别人也会造反,当皇帝的,是不是都喜欢疑神疑鬼呀?

    李渊没有关注唐瑛的表情,他已经在思考如何安置杜伏威了。江南的隐患能消除最好,不能的话,从哪里调兵去江南最好呢?巴蜀的李孝恭和李靖,顺江而下应该最快。至于江北,等平定了山东再说吧。

    武德五年七月,杜伏威留下义子王雄诞率部在江南,自己携妻带子,从江南来到长安,以降臣的姿态觐见李渊,让李渊大为高兴。李渊也投桃报李,不仅亲自下阶携杜伏威同坐御榻,还拜杜伏威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位在齐王李元吉上。

    重赏杜伏威的同时,李渊还封杜伏威之子为山阳公,封地赏金还不够,李渊还亲自督促户部在长安内城为杜伏威选了一处大宅院,赏赐无数奇珍异宝,显示出超常的宠溺,惹的多少人眼馋心热。

    一时间,江南还有巴蜀的那些对大唐持观望态度的一些小义军首领,仿佛在杜伏威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纷纷向大唐表示忠心或臣服。江南和巴蜀等地,一时间真呈现出了和平发展的假象。

瓦岗三年 第二百九十四章 信任还是怀疑

    第二百九十四章 信任还是怀疑

    武德五年七月底,在秦王李世民率军打击之下,徐元朗虽然没被擒获,但也被撵的如丧家之犬,东跑西窜,几无立足之地了。就在李世民想要宜将剩勇追穷寇之时,一纸加急诏令让他立即班师回朝。而河北山东的后续事宜,则留给了淮安王李神通、行军总管任瑰和李世勣来处理,李元吉受命临时挂帅坐镇。

    李世民征战河北也快半年了,眼看最终的胜利果实即将到手,却被一纸诏书给召回了长安,要说没有不满,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回到长安后,李世民那张脸会黑成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让李世民更为郁闷的是,他回到长安不仅没见到李渊,连唐瑛也没见到。天气炎热,李渊跑到玉华山视察去了,还把唐瑛和裴寂等人一起叫了去。李世民没辙,一边派人去向李渊禀报自己回来了,一边把心腹们都找来,帝王的心思虽然难猜,可他此时却必须要猜上一猜了。

    留在长安的重臣都赶了过来,只是,李世民等人对长安这边的事情越是了解的多,这些人心里越嘀咕,因为无论从哪方面得到的消息,都无法解释李渊这么着急地命令大军班师回朝的原因何在。

    更让李世民等人犯嘀咕的还有一件事。七月初,李渊突然命令人重新翻修弘义宫,并传旨让李世民在此居住。按照平常人的角度看这事,会觉得这是好事,证明皇帝越发看重秦王了,可在李世民等人看来,此事有些不同寻常。为什么要单独另外安排李世民的住所?皇帝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是信任还是怀疑?东宫在这件事上又做了些什么?

    怀疑和不安在秦王府中蔓延,随着打听来的消息越来越多,这股不安的情绪也越来越大。唐瑛回到承乾殿的时候,也正是这群人焦虑最重的时候。

    前天,李渊突然将唐瑛和裴矩、裴寂等人叫上,要去玉华山勘察,唐瑛只好跟了去。原来,玉华山不仅风景秀丽,夏天的气温也适合避暑,更重要的是,玉华山还有一定的战略作用,是突厥南下长安的咽喉要道。

    唐瑛到了玉华山后才明白李渊为什么此时要到这里来。原来,李渊想在玉华山驻扎一支部队,预防突厥的同时,也想在玉华山修建一座避暑行宫,可谓公私并顾。唐瑛既然有地形勘察的特长,自然被抓差了。

    唐瑛得到李世民回来的消息后,马上向李渊请求先回长安,李渊倒也没留她,只是让她带话给李世民,不用到玉华山来见驾了,御驾即日便要回宫。

    唐瑛回来得知这群人都在书房,她就知道大家心里肯定有些不安,因此也不敢耽搁,赶紧来到书房请见。李世民正和房玄龄等人一起皱眉头,唐瑛一进门,就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看了过来。

    唐瑛跟大家见过礼后,马上简明扼要地把旨意传达了:“秦王一路辛苦了,陛下让我带话,你不必去玉华山见驾,陛下明日就回来。”

    “唐瑛,你可知父皇为什么在这种时候召我回朝?”李世民指指身边的座位让唐瑛先过来坐下,而后马上就问出主要问题。

    唐瑛知道李世民在想什么,换成是她,也不会高兴,再说,河北山东其实并没有平定下来:“秦王,陛下召你回来,表面上是说山东之事已经了的差不多了,区区一个如同丧家犬的徐元朗也用不着你来穷追猛打,实际上,召你回来应该另有原因。”

    李世民沉声道:“果然如我们所想,父皇真的另有想法?是不是觉得……”

    唐瑛摆摆手:“我知道你们想什么,但,这次你们想错了。陛下没有疑你们之心,而是北边突厥犯境了,此次来头有些大,陛下有点架不住了。”

    “突厥犯境?”长孙无忌眉头一皱:“突厥那年哪月不犯境?”

    唐瑛自从被李渊教导了一回后,全局观大大增强,此时的她,看问题已经不那么偏颇了,故此,对此番李渊突然召李世民班师回朝的决定,她看的要比李世民等人全面的多。急着回来见李世民,也正是为了把她心中所想和李世民做个交流。

    “长孙大人有所不知,自四月秦王离开长安后,这边发生了不少事情,可谓有喜有悲。然,忧患却更多一些,几件大事,都与突厥有关,其中,李大恩之死尤为严重,不知你们可有所耳闻?”

    唐瑛没说错,武德五年发生了不少大事,河北山东战场打的如火如荼的同时,并州、燕州、翼州、介州、荆州、交州等地都是热闹非凡。喜事也算不少,在李孝恭和李靖的努力下,巴蜀地区的各个势力纷纷向大唐投诚,交州、荆州等地易帜归降的好消息连连不断。加上杜伏威即将入长安,江南可谓暂时出于稳定状态。然,喜事盖不过悲事,南方之喜和北方之悲一比,那点喜色也被冲淡了不少。

    李大恩之死就是北方一系列悲剧的开端,早在四月期间,唐军主力还在山东进剿徐元朗的时候,刘黑闼已经反攻了。而第一个为此牺牲的重臣,就是代州总管、定襄王李大恩。

    李大恩的死,说起来有些冤枉。武德五年二月,唐军主力前往征讨刘黑闼的时候,李渊为了稳住突厥人,又派使者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给突厥的颉利可汗,并且答应和亲。突厥人收了财物后。满口答应改善两家关系,也放了一些抓的人,李渊一口气还没松出来,突厥人反复无常的性子就又一次展示了,与高开道、苑君璋等联手进攻雁门,全靠并州总管刘世让死守雁门,顶住了这次突袭。

    等到三月,刘黑闼被李世民拖在洺州脱不了身,而突厥那边也发生了春季饥荒,代州总管李大恩觉得有机可趁了,便上书李渊,计划攻取被苑君璋占据的马邑城。李渊同意了这一计划,并让殿内少监独孤晟率兵到马邑与李大恩汇合。

瓦岗三年 第二百九十五章 商议

    第二百九十五章 商议

    本来计划不错,可惜独孤晟居然拖延行日期,到期不至。李大恩独军面对马邑坚城,势单力薄,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干着急。就在李大恩日夜盼望独孤晟率军到来之际,刘黑闼正好逃到了突厥,出于扶持对抗大唐之人的目的,突厥颉利可汗派数万骑兵给刘黑闼,一起向李大恩部发起攻击。

    李大恩独木难支,只能驻扎在新城固守待援。没等到朝廷的援军,粮草却用尽了,李大恩只能选择拼死突围,却未能成功,唐军大败,死伤近万,李大恩也战死在突围军阵中。

    此事虽然以朝廷处罚了独孤晟为终局,但突厥人扶持刘黑闼的用心昭然于世,刘黑闼更增强了杀回去的信心,带着自己的残兵和突厥人支援的骑兵战马,再次踏上了河北的土地。李世民他们对李大恩之事多少有些了解,虽然也为李大恩觉得可惜,但却联想不到自己身上来。

    因此,听了唐瑛的问话,李世民皱起了眉头:“李大恩的事情我们略有所闻,不过,他死在四月,与此次陛下召我们回来有多大关系?”

    唐瑛叹声气:“六月,刘黑闼在突厥人的帮助下卷土重来进攻定州,陛下已经下旨让燕王李艺阻击刘黑闼,可这一个月来,并没有什么好消息。好在江淮一线目前还算稳定下来了,加上徐元朗也成不了气候了,刘黑闼即使能南下也失去了同盟之人,因此,陛下觉得,可以把大军从河北山东战场上撤回来了。”

    房玄龄轻轻点点头:“陛下召秦王班师的旨意上也是这么说,江淮一线已定,可以班师。不过,唐瑛,徐元朗没死,刘黑闼再次进犯河北,陛下此时应该下旨让秦王率军前往定州才对,为什么反而让秦王班师回长安呢?”

    “陛下没有对我明说过为什么,也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说过什么,但,据我的理解和观察,召秦王回来可能与防范突厥有关。”

    长孙无忌把头直摇:“唐将军,突厥人的进犯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你的这种猜想,怕是不对。在我看来,怕也是一种借口。”

    “长孙大人疑虑的有理。这突厥人贪婪成性,每每入境骚扰,陛下也头痛不已。只是,突厥此次犯境与以往有所不同。”唐瑛顿一下方说:“陛下曾告诉我,他得到消息,突厥这次进犯的军队人数、声势规模都远超过从前,还称,颉利将亲自率大军进逼并州。”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都有些吃惊:“大军?突厥如此大规模的进犯,这些年还没有过,难道,陛下和突厥人真的翻脸了?会不会得到的消息有假?”

    唐瑛苦笑摇头:“我听陛下的口气,他很不想和突厥人现在翻脸,可,你们也知道,这突厥人的翻脸比读书人翻书还快,鬼才知道这个消息是真是假。这几个月,北边发生了许多事情,突厥人就像被捅了窝的马蜂一样,四下出动,到处蜇人,陛下的担心也不为过。”

    唐瑛没有说错,从武德五年的四月突厥人和刘黑闼联手进攻马邑开始,到七月底,一直在大唐北部边境四处活动,大唐边界可谓屡屡告急,而且,坏消息比好消息多。四月,代州总管李大恩殉国;五月初,高开道领着突厥人进攻易州,刺史慕容孝幹被杀;同月,突厥突然进攻忻州,幸好总管李高迁厉害,率部出其不意的一次出击,将突厥人击退。

    “六月,突厥人突然转变方向,跟着刘黑闼扑向了定州,未等李艺率军阻击,突厥人又扔给刘黑闼部分骑兵,自己游离回了代州和并州。而就在秦王你们回来前,同时在幽州、并州、代州、云州、原州等地发现了突厥人的部队,人数上虽然不多,但都是精骑兵,有些前来打前哨的样子。太子已经奉旨前往幽州了。”

    唐瑛一口气将这几个月的情形向大家说了一通后,喘口气苦笑道:“综合上面这些情况,别说陛下,就是我,也觉得突厥大举进犯的消息可能是真。在陛下让太子去幽州的同时,陛下也下旨让秦王班师回来,这两日又去玉华山查看,有派兵驻扎的想法。所以,我想,陛下让大军回来,可能另有安排。”

    随着唐瑛的分析,李世民等人把心中的疑虑暂且放下几分,长安面临的麻烦果然比山东那边大的多,按唐瑛的说法,大唐怕是要准备和突厥来一场大的会战了。因此,他们一边仔细分析着唐瑛说的这些情况,一边默默地计算在这场可能爆发的大战有几分胜算。

    如此过了一会儿,李世民抬头看了看大家,勉强自己笑了一下:“各位先回去,等本王见过父皇后,再来商量。对了,杜如晦,你传话给各位将军,让他们备足粮草,一旦父皇有旨,大军即刻出发。”

    杜如晦点点头:“要不要跟柴绍联系一下,看看北边的形势是否真的如此严重?”

    李世民想了想,却摇头了:“不用,真有特别紧急的军情,柴绍一定会通知秦王府的。”

    柴绍随征洛阳回到长安之后,没待上一年,就被李渊任命为岐州当刺史。岐州和长安相比,距离代州等靠近突厥地域的地方一样较远,却是一个西进可防西域、东退可防突厥的重要所在,李渊如此安排,也算用心良苦。

    唐瑛听了李世民的话点头道:“驸马应该没有紧急书信过来,秦王可找虞记室问问。”

    虞世南在去年因博学多才而被李世民延揽到文学馆,和房玄龄等人一样成为文学馆的大学士之一,眼下,他还是秦王府的记室,地位等同于房玄龄,而且,在唐瑛被李渊弄出去当官后,李世民就把掌管分拣秦王府文书的重责给了虞世南,此人可谓李世民的文胆之一。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李世民后,冲唐瑛笑笑:“秦王已经见过虞先生了。唐将军,我也不说客气话了,这几个月,长安这边……”

    唐瑛不等他说完就知道他要问什么,笑道:“大人放心,只要有我参与的事情,我都有记载,而且已经整(。3uww。)理好了。要不要我马上去拿来?”

    李世民轻松一口气,冲唐瑛略点了一下头:“还是你心细,明天吧,今日天已晚,大家都累了,先回去休息。”

    众人一听,秦王下逐客令了,赶紧都起身告辞:“臣等告辞。”

    唐瑛也想走,却被李世民叫住了:“唐瑛,你等一下,本王有事问你。”

瓦岗三年 第二百九十六章 责问

    第二百九十六章 责问

    唐瑛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这位的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