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186部分

潇潇雨歇-第186部分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与突厥的交往中,李渊和他的朝臣们一直采用了求和为主,消极抵抗的策略,只要突厥人没有真真正正地杀到家门口,大唐不想拿出与之对决的姿态来,就连两者的关系,也是谈谈和和,气话说过,对峙做过,但能收买的时候,李渊绝对不会说出一个打字。虽然突厥人是反复无常和见利忘义的,让李渊气愤的同时,也略微能掌控的住局面,但此番,突厥与往常截然不同的威逼之势,让李渊也有些拿捏不住了。

    眼下,李渊最烦闷的是突厥人此次的主要目。以往。突厥的进犯基本上以掠夺为主,人口、财物、粮食,打过来,抢了就走,只是比较单纯的掠夺之战,然而,这次突厥的进犯,绝不简单,因为,他们的行动很明显地和另一个的行动存在了一致性,这个人就是刘黑闼。

    刘黑闼的卷土重来,其本钱就来自于突厥人的帮助,所以,刘黑闼并不是单兵作战,在他的身后,突厥人如同幽灵般时隐时现,在刘黑闼进攻马邑时,突厥人更是充当了主力打手。眼下,刘黑闼在河北重燃战火,突厥人大举进犯,怎么看,两者之间的关系都不一般。

    “大家都说说,此番对突厥人,是战是和?”

    大殿上一片沉默。说什么?战?东西南北到处在打仗,根本没有办法和突厥人决战;和?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烧杀掠夺,蛮不讲理,怎么和?

    过了许久,李渊都等的不耐烦了。裴寂才站出来说话:“陛下,臣以为,还是和为好。突厥人嘛,要的不过是金银珠宝,多给他们一些,先安抚了再说。”

    太常卿郑元寿也出列上奏:“臣也主张和。说到底,突厥人要的就是钱和女人,并不贪图中原江山,若是真打,怕是无法收场,使得双方积怨加深,反而便宜了刘黑闼等反贼,不若继续和,和则两利。”

    李渊一听,唔,不错,和则两利,这个说法有道理。他正想宣布让郑元寿当使者出使突厥,只见身边另一个重臣封德彝满脸严肃地走出队列。

    “臣反对现在谈和。臣以为,突厥人狼子野心,贪婪成性,金银珠宝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了。一定要打,只是将他们狠狠地痛击一番。他们才会老实听话。”

    李渊瞪了封德彝一眼:“打?说的轻巧,怎么打?山东河北还在用兵,吐谷浑又犯我岷州,江南动荡不止,讨伐突厥从何处调兵?”

    封德彝没有被李渊的不满吓着,而是继续讲解自己的观点:“回陛下,臣的意思不是要与突厥决战。”

    “嗯?说清楚。”

    “臣的意见是先打后和。突厥依仗他人多,战马精良,天天南下,月月骚扰我边境,骨子里就是轻视我中国。若是和往常一样,不战而谈何,他们还会以为我们势弱好欺负,今天给了东西今天撤,明天想打又跑来,简直是烦不胜烦。所以,臣以为,不如狠狠打他一顿,让他知道痛,然后,以胜利者的姿态和他谈和,这样恩威并施,才能让突厥人有所收敛。”

    封德彝的这番话一说,大殿上一半的人都在点头,李渊也点头了,说的有道理。不过,主张讲和的也有道理,到底该听谁的呢?李渊一时间也有点犯难了。再看看大殿上的人,三个能打仗的儿子,老大老2都被派去把守要道了,老四在河北,没主心骨了,该问问谁呢?再一看,唔,有人可以问问。

    “唐瑛,你呢?你有什么看法?”

    唐瑛站的远远的,若不是李渊点名,她根本不想参与这样的朝议,因此,她站在一旁,眼睛看地,对周围一切都不理不睬的。原想低调点总行吧,得,皇帝不饶她,点名了。唐瑛无奈,只好从旁转出来回话。

    “回陛下话,臣。支持封大人的意见。”

    “哦。主张先打后和?”

    “是。”

    “说说你的道理。”

瓦岗三年 第二百九十九章 观点

    第二百九十九章 观点

    “这……”唐瑛有些不想说,她不想当众表现的太突出。

    “怎么?不好说吗?”李渊一看,有戏,这位的想法一定与众不同,我更要问清楚了:“有什么话你都可以说。”

    唐瑛叹口气,不得不说:“是。陛下,臣也主张先打后和,不过,臣的想法与封大人略有不同。其实,各位大人说的都有理,突厥人是贪财,也一向轻视我中国。以往进犯也是以掠夺为主。不过,臣认为,突厥这次的进犯与以往有所不同。”

    李渊神态专注起来:“有何不同?”

    “陛下,突厥人不止贪财,还很狡猾。多年以来,我中国内战的双方为了安抚突厥人,都不得不采取了买好之法,突厥人从中品尝到了大量的甜头,为了取得更多的利益,他们根本不想看到一个统一强盛的中原政权建立。”

    李渊点头,唐瑛说的正是他所想的,这些年,他何尝不是用买好突厥的手段取得了突厥人的帮助和暂时平静。然,尽管给突厥人送去了大量的财宝和美女,但李渊从没有因此而放松过对突厥人的防范。

    唐瑛知道李渊能想到这些,因此建议:“臣认为,突厥此番进犯,掠夺为次,主要是支持刘黑闼,带有很明显声援色彩。如果说河北是内忧的话,突厥就是外患。陛下眼下应该在考虑如何同时应对这一内忧外患。因此,臣觉得,不想办法打破刘黑闼和突厥的同盟,大唐将面临两面作战,那可就难了。”

    “打破他们的同盟关系。”李渊点点头,认同了唐瑛的分析:“说的有理。”

    唐瑛见李渊认同了自己的想法,别人也在点头,长出了一口气,缓缓后退到队列中,恢复了刚才的姿势。

    李渊笑了笑,知道她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反正他想听的也听到了,也就不逼唐瑛了。转身面向封德彝:“你觉得,真打起来,我方有多大胜算?”

    “这……”封德彝是主张先打后和,可是,让他给出这样的估计数字,他也不敢说一定能够赢:“陛下,臣认为,这场仗,还是以守为攻胜算略大。”

    李渊翻翻白眼,废话,要是有实力打出去,我也不担心忧烦了:“如此说来,还是不打?”

    “也不能说不打吧!”封德彝举手擦擦汗:“那李高迁、段德操等不是都取得过胜利吗。看准机会,狠狠地打一下,让突厥人知道点厉害,应该可以。”

    李渊也是军事上的行家,仔细想想封德彝的话后,点头了:“好,朕就采纳你的建议,先打后和。这样,命并州、介州、云州总管倾全部兵力驻守云关,发檄给太子和秦王,命太子率众出幽州、秦王率兵出秦州以御之。命并州总管李子和出云中,伺机掩击突厥颉利;命左武卫将军段德操奔赴夏州,伺机截断突厥后路。再命北部各部人马,倾全力与突厥作战,不让突厥人轻易踏入我大唐一步。”

    “是……”大殿上一片应声。

    李渊想了想,又对郑元寿道:“散朝后,你随朕到两仪殿来。”

    “臣遵旨。”

    裴寂又站了出来:“陛下,突厥那边要防范,河北谁挂帅?刘黑闼已经拿下了定州,势头似乎有些大了。”

    刘黑闼卷土重来的第一站就是定州,虽然李渊有旨意让李艺率兵征讨,但李艺却迟迟未能出兵。而刘黑闼却在其故将曹湛、董康买等人的策应下,又聚集起上万兵士,声势再次闹大了。

    李渊想了想,下旨了:“这样,召淮阳王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率部征讨刘黑闼。”

    “是,臣马上拟旨。”裴寂忙答应下来。

    “散朝。”

    唐瑛明白,李渊同意打一打再说,但其内心已经决定要以和为主了,的确,这场仗能否打赢真是个未知数,就算赢,唐军举国之力这样拼下来,怕也受伤严重,国力消耗过剧的情况下,别的地方就难保平安了,特别是河北那边。

    只是,不知为什么,唐瑛总觉得,大唐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抵御突厥上,会出现大问题,至于问题会出现在哪儿,她也有些预感。看了看已经起身往后走的李渊,唐瑛想了想,慢慢跟了过去,想到就要说,不管李渊是否想到了这个问题,她必须去提醒一下。

    李渊没有注意到唐瑛跟进了内殿,边走边小声对郑元寿交代着什么,郑元寿则一个劲地点头。侍候李渊的老太监高庸注意到了唐瑛,他看了看低头往里走的唐瑛,再看看李渊,想了想,悄悄落后几步等着唐瑛。

    “将军,陛下眼前没人的时候,咱家也不敢拦您,可眼下……,咱家替您通报一声可行?”

    唐瑛啊了一声,赶紧停下脚步,她在李渊面前自在惯了,却忘了面对帝王应有的规矩,高庸一提醒,她吐吐舌头:“谢谢高公公,有劳您了。”

    李渊被身后的声音惊动,回头一看,笑了:“唐瑛,过来吧。高庸,唐瑛在朕这里可以不守那些规矩。”

    唐瑛赶紧走到李渊面前见个礼,而后笑道:“陛下别为我破规矩,这样的例子不好。”

    李渊一乐:“朕身边守规矩的太多了,想要一个不守规矩的让朕高兴,你不愿意?”

    唐瑛看了一眼把眼睛往别处的郑元寿,也乐了:“唐瑛遵旨。”

    “呵呵,你跟来有话要说?”

    “是,陛下先和郑大人说正事吧,我在一边等着。”

    李渊想了想:“既然来了,就别置身事外。此番与突厥和谈,危险极大,你有没有好主意?”

    唐瑛苦笑,要说当使者,她连唐俭都不如,还别说郑元寿这个和谈专家了,让她出主意,那是把郑元寿往火坑里推:“陛下别拿唐瑛开玩笑了,郑大人比我强的多,我还想从大人这儿多了解一点突厥人的习性、观念等,哪儿有资格给大人出主意。”

    郑元寿也笑了。知道唐瑛是女人,却也没想到唐瑛的脾性如此直爽:“唐将军说笑了,老夫也就是嘴皮子功夫好点。”

瓦岗三年 第三百章 提议

    第三百章 提议

    “一张嘴堪比十万兵。像郑大人您这样的嘴皮子,大唐可是多多益善。”唐瑛拍老头的马屁,张嘴就来。

    郑元寿吃这个马屁呀,脸上都笑出花来了。李渊在旁看的就是笑,用人的道理就在这里,本事为大,哪怕是嘴皮子上的本事也不可小觑,看看吧,唐瑛的一张嘴,把一个满脸凝重的老家伙给笑成这样,比自己给他放松心情的效果还要好的多,这也是本事嘛。

    “唐瑛,德芳虽然辩口利舌,然而此行凶险异常。你比别人心细,有建议就当着他的面说说。”笑够了,李渊半开玩笑半下命令了,他深知唐瑛的性格,若没有十分的必要,绝对不会不请自来。

    唐瑛跟来还真与郑元寿出使之事没有一点关系,可李渊发话了,她也得给皇帝一点面子:“唐瑛现在也没什么特别的建议。只是想请郑大人仔细斟酌对突厥人说的话。我还是朝堂上的那个建议,在确保大人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不妨敲打一下对方,打破突厥和刘黑闼之间的同盟。”

    郑元寿频频点头,他也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我也是这么想的。突厥人从来不做没有利益的事情,要怎样才能让他们相信刘黑闼只是在利用他们,并不是真心和他们结盟。”

    “据我对刘黑闼的了解,此人做事倒是有勇有谋,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功利心太强,而且,颇有些过河拆桥的本事,大人不妨从这方面着手。”

    郑元寿愣了一下,细细想想,望着唐瑛笑道:“将军身陷刘黑闼处三个月,自然很了解他,只是,这过河拆桥……怎么讲?可有具体例子?”

    唐瑛微微一笑:“有。此人在洺州城当王的时候,并没有给手下带来多大的利益,但是,在两军决战时,他命士兵搭桥,自己先过桥而跑,连声撤退的命令都不肯下达,明显是抛弃了所有和他同甘共苦的人。”

    四月的决战中,唐军和刘军曾经打的昏天黑地,连李世民他们开始都没注意到这点。等发现时,刘黑闼已经逃之夭夭了,这也是他能脱身的主要原因。在唐瑛看来,只要将这点宣扬出去,刘黑闼此人的统帅口碑就算完蛋了,而他的合作者也要三思一下。

    听了唐瑛这一说,郑元寿眼睛一亮:“好主意。突厥人就想利用刘黑闼来获取最大的好处,只要让突厥人知道,他们的这种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嘿嘿,我大唐再给点甜头……”

    李渊在旁长叹一声,说来说去,所谓的和谈还是拿钱买平安呀,只是不知道,此次付出能保几天平安,但愿突厥人再次发难时,国内没这么乱,他能下决心收拾这头狼。

    郑元寿明白李渊的难过之处,默默地行了一个礼,见李渊再无话说,方缓缓地退出了内殿。李渊的目光一直放在郑元寿的背影上。良久才回身苦笑了一下。这个笑容是那么的苦,那么的不甘心,让唐瑛看的是心中突地一跳,她对这个君王有了更多的理解,真正的开国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

    “好了,到底有什么事找朕?”李渊回身坐到软塌上后,冲唐瑛招招手,问道。

    唐瑛走到李渊面前笑了笑:“陛下,郑大人出使从不失败,您宽心吧。”

    李渊摸摸额头,苦笑:“这次危险很大,毕竟我们定下的是先打后和之策,打败了,突厥人趾高气扬,这低声下气的罪就更难受;打赢了,就怕颉利恼羞成怒,德芳性命堪忧。朕不能不担心。”

    唐瑛沉默了一下,笑了,李渊担心,她不担心呀,因为她知道大唐没事。

    李渊见唐瑛笑了,不知怎么啦,心里倒是轻松了一点,呵呵笑道:“唐瑛,朕听说,你在瓦岗军时有未卜先知的能耐,是真的吧?”

    唐瑛愣了一下,笑出声了:“陛下。您信这个?若我真有这本事,陛下可就省心喽。”

    李渊哈哈一乐:“可,你刚才这么一笑,朕突然有些宽心了。”

    唐瑛一听,把个笑脸笑的更灿烂了:“那,唐瑛就一直这么笑,陛下就不担心了。”

    “胡说。”李渊埋怨一句,却真笑了。

    唐瑛收起笑容,走到李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