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259部分

潇潇雨歇-第259部分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也是难得见到如此娇羞的唐瑛,眼不错地盯着唐瑛看,把唐瑛看的越发红了脸,赶紧转过身子去,假装观赏书架上的藏书,避开了三个人的目光。

    好在李靖虽然常年在外,也是知道唐瑛和两个皇子之间的那些事的,和自己夫人相视一笑后,就不在说话。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反应过来,知道自己太失礼了,赶紧摆正姿势,正儿八经地向李靖讨教起江南一战来了。陈夫人则不打搅三人,而是慢慢烹起了茶水。

    李靖一边对李世民的问题给予详细的回答,一边在战略战术上不露声色地指导李世民,尽量不给李世民留下他好为人师的印象,却又巧妙地把应该告诉李世民的东西教给李世民。这种把戏对别人来说,玩起来很难,但在李靖这里,却只是小把戏而已。假装看书架,实际支起耳朵在听的唐瑛是越听越佩服,什么叫智者?李靖这样的才叫智者,不显耀、不藏私、不献媚、也不矜持,怪不得他给后世留下的名声这么好。

    不过,那两个人说的热闹,唐瑛听了一会儿后,却没什么兴趣了。她努力安静了一会儿,好奇心还是占了上风,开始东张西望打量起这个书房来了,目光则重点放在身侧的这些书架上。不一会儿,她就觉得有些奇怪了,书架上的书是不少,但却没有几本是她想象中的兵法谋略类的,而是以民俗经史为主,这在唐瑛看来,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后世传颂的军神,家里书架上的书,居然不是兵书,真是稀奇。

    江南之战并没有太多的战略内容,李靖和李世民又分析了一会儿洛阳和河北的两次大战之后,话题慢慢地回到了眼下,李世民毫无保留地把今日朝廷上的事情讲给了李靖听。李靖多聪明的人呀,一下子就明白了李世民登门的目的。这件事,他得好好思索一下才能回答的既能让李世民满意,还不能让皇帝听说后产生不满。

    从李世民来访的目的,想到他带唐瑛上门,李靖基本上确定了唐瑛将会是李世民说服皇帝否决迁都之议的干将。想到这里,李靖向唐瑛看去,见唐瑛依旧在打探他的书架,不知道这位是故意回避这个话题呢,还有另有想法,李靖决定先试探一下:“唐将军,你对此番突厥进犯有何看法?又如何衡量朝中迁都之议?”

瓦岗三年 第四百一十五章 侃侃而谈

    第四百一十五章 侃侃而谈

    “啊?!”唐瑛猛听到李靖点自己的名字,赶紧把头转过来:“大将军,您说什么?”

    李世民不满地看向唐瑛:“李兄在问你,对朝中迁都之议有什么看法。”

    唐瑛不好意思地笑笑:“对不住,我走神了!未成想此议才出,连大将军都知道了,看样子,这长安城里快热闹了。只是,突厥人嘛,嘿,说句不好听的,十年前如果齐心南下夺我江山,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机会,现在嘛,小丑一群。”

    “哦?唐将军这样看突厥人?”李靖没想到唐瑛会说出这样的话,一时间倒是引出他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了:“将军可否说的仔细一些?”

    “十年前,中原大地可以说正处于隋末大乱的局面中,各地豪强英杰绞成一团,没有统一的领导,也没有强大的联盟,各自为战,各自发展,每个势力都看似强大,却又都经不住狠狠一击。那种情况下,草原十八部如果有一个过硬的领袖级别人物,率领所有精骑,策马南下,不敢说其一定会成功,至少能成为最强大的威胁。”

    唐瑛的侃侃而谈让李靖听的频频点头:“颇有道理。当年突厥人也并非没有南下的想法,特别是处罗可汗,他是一心想打进长安的突厥大可汗,若不是他突然暴毙,可真是难以预料呀!”

    唐瑛点头:“大将军说的正是。不过,突厥人虽有战骑精良,骑兵所向披靡的特点,但其弱点也很明显,就是部落众多。我看过一些关于突厥人的史籍资料,突厥从发家到分裂的过程,也是我中华从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也就是说,突厥的强大是建立在中原分裂的基础上的,他们内部的分封制度和大小不等的各种汗王,使得他们的政权根本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统治集团。隋文帝就是看透了这点,成功地利用离间计将当时强盛一时的大突厥分成了东西两个突厥。”

    “可是,东突厥依然很强大。”李世民叹口气,这些年,吃够了突厥人的恶气,他这心里一直堵的慌:“眼下朝中一片迁都之论,本王实在是很想出口恶气。”

    “强大只是表面。”唐瑛看了一眼捋须不语的李靖,缓缓言道:“为什么我们称呼东突厥为草原十八部?这个看似强大的部族,其致命的缺陷也在此。十八部,笑话,两个人的思想都不可能统一,十八个汗王,大大小小,权利、财宝、雄心等等,肚子里有什么货色,谁能说的清楚?我就不信,那个什么颉利,就真能把这十八部统一到他身边。所以,突厥人的威胁只是一时的,不可能真对我等形成那么大的威胁,迁都之论实在荒谬。”

    李靖此时心里颇有些吃惊,他真没想到,唐瑛居然真有军事上的才能,离间两字,直击突厥的死穴,那些传说看来都是确有其事呀,这个女子值得他用心对待:“唐将军的见识,真是比某些朝廷显贵高明数倍。秦王,臣也是这样说,突厥人的强大只是表面现象,并不足以对我大唐形成威胁。只是,眼下我大唐百废待兴,面对突厥的进犯,需要一定的耐心,而消灭他们,则需要一定的时间。”

    “时间,时间,本王也知道需要时间,可是,本王更想马上领兵出击,击败这次突厥的进犯,而不是坐在长安城里,听一群人搞什么乱七八糟的迁都。”

    李靖微微一笑,不说话。虽然很清楚李世民的来意,但让他怎么说?提出迁都的是太子和宰相,怎么都轮不到他来反驳这两个重量级人物的建议。再说,他不认为皇帝会想迁都,毕竟大唐还没真正的安定下来,迁都就是自寻死路,根据他对皇帝的了解,皇帝是不会做这种傻事的。想是这样想,但秦王这么急,他一时之间也无法给出确实的主意来。

    唐瑛冲李靖笑笑,转头看着李世民道:“秦王,你要忍得住。我说过,陛下绝对不会同意迁都的,眼下突厥还只是小股军队在袭扰边关,按照以往的经验,过几天才会有突厥大规模南下的军报过来,到时候,陛下一定会安排北上迎击之事。”

    李世民皱紧了眉头:“但愿被你说中。本王会命令天策众将做好出击的准备,只是,这一仗,怕也不那么好打,李兄可有教我?”

    李靖点头,说这个他是张嘴就来:“突厥的长处在于骑兵的机动能力,而我军的骑兵数量不够,也比不上突厥军队强悍,所以,臣还是建议以守为主,然后派出轻骑出击敌军身后,即便不能给予实质性的打击,也可给敌造成前后夹击的假象。只要拖到秋后,突厥必退。”

    李世民听的频频点头,一边点头,一边拿眼睛看唐瑛,那意思很明确,你去见父皇,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唐瑛是知道大唐没事的呀,也知道李世民没事,所以,她虽然不清楚突厥的这次进犯是怎么被打败的,但就是知道突厥人最终败了,所以,她虽有在听李靖讲话,心思却没在上面。见李世民在看她,她也瞪回去,你要请教就好好地请教,干嘛老看我呀?

    见唐瑛不能领会自己的意思,李世民干脆挑明了:“如果父皇知道了李兄的这一御敌之策,一定就不会考虑迁都之事了。”

    唐瑛这下听懂了,她撇嘴,李渊才不会考虑这些呢,说了也白说,他又不能去打突厥人:“秦王,大将军所言甚是,你还是好好地打仗吧,就别管陛下想不想迁都了。”

    李靖一听两人对话,哦,原来只有秦王在纠缠迁都的问题呀,看来,唐瑛是不赞成他这么纠缠这件事了。不过,唐瑛是觉得打突厥很简单,还是觉得说服皇帝很简单?让我来帮秦王问问吧:“嗯?唐将军是觉得这场仗很容易打赢吗?”

    李靖微笑中的责备让唐瑛有些无奈,心想,不是我在考虑,是对面那个一根筋地在胡思乱想,不过,她话可不能这么说,眼珠子一转,笑道:“将军,领军挂帅的不是秦王,就是您,如何赢得胜利是统帅的事情,我嘛,如果是秦王领兵征讨,我还有机会去战场,如果是您或者别人,唉,我没机会去了。嘿嘿,自然用不着太费心。”

    李靖听明白了,敢情这位郡主是两头都不操心,就秦王一个人在着急呀。他强忍笑意,看了一眼对唐瑛怒目而视的李世民:“唐将军此言缪矣。身为武将,又是天策上将的属下,怎能推卸责任?再则说,兵法战略,你多懂一些,岂不是更好?”秦王这么看重你,你不会不帮他吧?

    唐瑛继续扮无辜:“将军,我虽然是陛下封的天策女将,可在秦王的军中,我仅仅是秦王的内侍而已。如何打仗是秦王的事,如何打胜仗,更是秦王的事,我懂那么多干吗?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

    李世民哼哼了:“你简直是无理搅三分。明摆着是你不用心、不认真向李兄请教,反而强词夺理,为自己推卸责任而搪塞我们。”

    李靖听了唐瑛和李世民的几句对话,确定了刚才的想法,什么想拜我为师,原来只是秦王的一厢情愿。嗯,唐瑛这女子真是特立独行,秦王不仅没能掌控她,好像还在她手里吃过亏。不过,根据那些传言和秦王对她的态度,秦王是真的喜欢唐瑛,而唐瑛应该不会拒绝助秦王一臂之力吧。

    想到这里,李靖突然想笑,决定逗逗唐瑛,顺便帮帮李世民:“唐将军,你的观点我不赞同。无论身处什么位置,都应该努力完成职责。你身为秦王内侍,更应该多学,多看,多想,这样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更好地完成秦王赋予你的任务。你给的理由,很容易让别人误会你是在推卸责任,这,似乎不好吧?”

    唐瑛眨眨眼,坐直身躯,装出一副很认真的神情,对李靖言道:“李将军,你说的都有理,对于您的指教,唐瑛虚心倾听,但,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不同的看法。”

    “哦?说来听听。”李靖好奇了。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唐瑛觉得,这句话并不是搪塞推托之词,而是很有道理的。人所在的位置不同,看同一个问题的方法、眼光、角度就不同。秦王是大军统帅,他考虑事情需要全面,要掌握大方向。我是他的内侍,我考虑的应该是细节、细微之处。秦王顾及不到的小问题我就能看到,秦王一时思虑不到的细节,我或许就能想到。这样一来,我们之间其实就是优势互补,相互弥补不足,事情才能做的更好,更完美。如果我也学统帅之道,想问题就一定会和秦王雷同,那么,有些细节或许就不会想或者想不到,这样一来的话,反而不好。”

瓦岗三年 第四百一十六章 太子

    第四百一十六章 太子

    唐瑛长篇大论说的是头头是道,将李靖和李世民哄的一愣一愣的。特别是李靖,他觉得唐瑛似乎在告诉他,她这个人没想过再做什么大事,所以也不想上进,许多事情应该是秦王在那儿瞎折腾。既然这样,我也就不多说了,他连连点头,做出一副同意唐瑛观点的样子:“倒是有些道理,我就没这样思考过。”

    与李靖和李世民不同,陈夫人却一眼就看透了唐瑛的用心,见李靖和李世民两个大男人被唐瑛哄的一愣一愣的,她在旁笑出声了:“郡主看问题的方法的确与众不同,我也受教了。只是,窃以为,这还是不能成为你不学本领的借口。你想,如果你知道的更多,学到的东西更多,那么,看问题就更全面,就算只注意细节,懂的多,能看到细节岂不是更多?提出的建议自然更好。嘿,偷懒可不是好习惯哟。”

    唐瑛脸红了:“夫人,我可不是偷懒,而是,嘿嘿,一来,秦王身边能人众多,我不需要那么劳心费力。二来,李将军也没想收一个女徒弟呀。这三嘛,我幼年没读过书,底子薄,将军将的那些战略呀,先机呀,我都听不太明白,所以……”

    陈夫人看了一眼略显尴尬的李靖和李世民,捂嘴而乐:“我怎么听人说,郡主博览群书,无师自通,灵机而变的本事,天下少有。”

    唐瑛冲陈夫人一吐舌头:“夫人听错了,我是剥烂了群书,没事自找苦吃,为保命而行另类之事的本事,天下少有。”

    一席话顿时让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唐瑛心满意足地回到了自己府上,至于那位郁闷万分的家伙,她就用了一个保证就把李世民打发回去了。嘿,说服皇帝不同意南迁计划,这么简单的事,太好办了。

    唐瑛可没想到,想要说服她帮忙的,不仅仅是李世民一个。这不,她才走进二门,就见张小豆满脸凝重地迎了出来:“怎么?出事了?”

    “庄主,太子来了,等你很久了。”

    李建成来了,这不算什么事呀,豆子怎么这表情?唐瑛更加糊涂了:“他愿等就等,有什么不对了?”

    张小豆点头:“太子送了两匹战马,这,礼太重,心里不踏实。还有,他好像也不忙着见你,而是把我们叫过去,很详细地问你的喜好,还让我们提前准备好搬家的事,还说什么贵重的物品先收拾好,笨重的东西就不要管了,以后不会缺了我们用的。我怎么想怎么不对劲,难道,太子殿下想……”

    张小豆并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但,皇帝家的人对自家庄主的纠缠他却清清楚楚,见李建成这么吩咐他们,他被吓住了,以为皇帝已经下旨要让唐瑛进宫嫁给李建成了。

    唐瑛一听就明白了,看来,李建成的确是迁都派的主要成员,竟然已经开始做准备了。不仅在做准备,还想拉她一起下水,看来,他一直在等自己,也是想让自己帮他们迁都派说话吧?

    “豆子,没事,太子是别的意思,你不用慌,该干嘛就干嘛。至于马,嘿嘿,他该送,我该得,让马倌好好养着,不许再出问题。”吩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