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263部分

潇潇雨歇-第263部分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武虽然只是李世民身边一个小小的侍卫队长,却没违背过李世民的命令,也没做错过一件事,稳重的性格颇得秦王府上上下下的赞誉,李世民平素对他也很信任,早就免了他的跪拜之礼。因而,见李武跪在地上迎接自己,李世民知道出事了。

    “秦王,唐将军失踪了。”李武都快趴在地上了,心里惊恐不安,却依旧将问题说的很干脆。

    李世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竟是要愣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什么?唐瑛失踪?”

    李武的身体有轻微的颤抖,说话却很连贯:“是。秦王走后,唐将军说要去军营看看,怕有些军营会被雨水浸的厉害。小人想跟着,她让小的在这里为秦王和众将领准备姜汤,说她要在军营那边与军士们一起用饭,晌午就不回来。小的就没多想,由的她去了。”

    “结果呢?”李世民一屁股坐在蔺草垫子上,眉头深深地皱在一起,他敏感地意识到,唐瑛的失踪是早有预谋。

    李武颤着声音继续道:“后来,齐王来找唐将军,小的告诉了他,他也没去军营。可过了晌午,小的见唐将军老不回来,心里到底不安,就去了军营。”

    李世民沉声道:“没找到人,她也一直没回来。也就是说,她已经离开营地三个时辰了?”

    李武点头。

    “你告诉别人了吗?”

    李武赶紧摇头:“除了长孙大人,小的没敢说。”

    “很好,你继续待在这里,哪里也不许去。”扔下这句话,李世民腾腾腾地向外走去。唐瑛失踪,固然是唐瑛自己玩的花样,但对他来说却是天大的事,他就不信,唐瑛会连一个交代也没有。

    急速来到唐瑛的营帐内,李世民不出意外地看到了长孙无忌,这位正拿着两封信傻坐在那里,不知道想什么。

    “无忌,怎么写的?”

    长孙无忌一知道唐瑛失踪之事,就赶紧跑到唐瑛的营帐里翻查起来,他确信唐瑛一定会留下点什么以作交代。果不其然,他很快在一堆文书中找到了想找的东西。万万没想到的是,唐瑛留下的并不是什么交代,而是让他惊愕万分也头痛万分的事情。所以,当李世民找过来到时候,他正在思考这件头痛的事情要不要让李世民知道。

    抬头看看李世民,长孙无忌最终决定要头痛就大家一起痛,这么大的事情,他不能也不敢隐瞒下去。将书信递向李世民,长孙无忌苦笑一声:“唐瑛留下了两封书信,一封给我们解释她离去的理由,一封……”

    “一封是什么?”李世民迫不及待地抓过长孙无忌递过来的书信看了起来。

    等李世民看完这封信,顿时与长孙无忌一样,傻了。他不信地看向长孙无忌,见对方一脸苦相地看着自己,李世民回过神来,赶紧把那封信揣到怀里,打开另一封信看了一遍。

    长孙无忌叹气:“秦王,是不是先叫秦将军来?得把唐瑛失踪的事情处理了再说其他。”

    李世民已经看完了那封所谓的解释函,闻言点头。长孙无忌不敢怠慢,急忙亲自去找秦琼。等秦琼一头雾水地过来,听了李世民的吩咐,顿时吓傻了。知道事关重大,他不敢多问,急忙点了一百亲兵,火速向回长安的路上跑了下去。按唐瑛的嘱咐,他这是要假装送唐瑛回长安,明日再返回军营,向李世民汇报,同时通报大家得知。

    秦琼走后,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慢慢回到帅帐,让李武把住门口,两人进了内帐,避开了所有人的耳目。

    “她留下的两封信里,丝毫没有提及她去哪儿了,本王回到长安后,该怎么向陛下交代?”狠狠地一拍吊床,李世民把满腔的郁闷发泄出去。

    长孙无忌苦笑:“臣只是担心她会去对面,杀高开道太简单了,她会不会……”

    李世民想了一下,摇摇头:“应该不会。唐瑛很清楚突厥人的弱点,颉利死了,其他人会立即替代上去,一个颉利的生死对整个十八部来说,根本无足轻重。解决十八部,要从根本上给予重创,让他们无力再对大唐形成威胁。”

    长孙无忌沉思了一会儿道:“臣完全想不出唐瑛去了哪儿。”

    “或许,她早就想脱身而去了。”李世民慢慢地说:“她不止一次对本王说,她不想留在本王身边,她要绝对的自由。”

    “绝对的自由?”长孙无忌愣了一会儿,不解道:“可是,即便秦王你能放任她离去,皇上可根本不会给她这种自由,一旦惹怒了皇上,一道旨意下达各州县,她又能躲到哪儿去?”

    李世民叹气:“或许她在赌,赌本王和父皇会放她离去。只是,她会输的,别说父皇,就是本王,也绝对不会放任她离开。”

    长孙无忌想了想,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如今不同以往了,唐瑛的重要性摆在那儿,秦王对她的势在必得,皇帝对她的重用与信任,太子那边的信誓旦旦,这些都容不得唐瑛任性。再说,眼下一旦他表露出反对来,可真会得罪所有人了,更会连累他的妹妹。

    “无忌,你想说什么?”李世民没有放过长孙无忌欲说又罢的神情:“你想到什么了?”

    长孙无忌赶紧摇头:“秦王,臣在想唐瑛留下的另一个书函,臣从来没想过,她会有如此的心计。”

    唐瑛决定暂时消失一段时间,而为了消弭那场血腥争斗,她要再给李世民一些选择,所以,她留了上中下三个决策建议:上策,趁长安精兵全在手中,返回长安时,出乎不意控制朝廷,逼李渊让位给李世民,所谓兵谏,用的突然,效果出奇,也可避免日后的血腥杀戮;中策,拒不交出军权,以防范突厥为借口,不回长安,带兵在外,等待时机,先发制人;下策,继续韬光养晦,后发制人。

    李世民缓缓地从怀里摸出唐瑛的另一封书信来,再一次展开仔细地看过,而后一声长叹:“也许,她离开就是为了这个,她大概不想面对父皇和太子责备的目光。帮本王,是她的承诺,但她的心……太善,也太单纯了。这上中下三策中,上和中,本王都做不出来。”

    长孙无忌似乎早料到李世民会这么说,苦笑一声:“那,秦王的意思是,还是走下策?继续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李世民点头:“唐瑛给的上策是兵谏。无忌,兵谏岂止是不孝,已经是谋逆了。她倒是一走了之,躲起来了,可本王真要这么做,天下人怎么看我?父皇怎可能容忍?太子和齐王,还有他们的属下和那些藩王怎么可能束手就范?也只有唐瑛才敢这么提,换个人,本王一定杀了他。”

    望着李世民紧握的拳头,长孙无忌很想说,兵谏逼皇帝让位,其实是解决问题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办法,趁着李世民在军中和百姓心目中的威信还在,等再过几年,大唐完全安定了,四海升平的年代,谁还仰望军功卓越的秦王呀!可是,兵谏的危险性的确很大,因为兵逼的是皇帝,胜负只在五五之间都不说了,还有天下之口,朝野议论,史册之笔……

    “秦王,唐瑛不止一次说过,皇帝才是最关键的,如果咱们还仅仅针对太子,怕是没法过陛下这关。到时候,无论太子做了什么,陛下一味护着,我们又该怎么办?唐瑛此策虽然冒险,但的确是一劳永逸。”

    “没到万不得已,兵谏就是一条死路。”李世民捏紧的五指并没有展开,说不动心那是假,可他做不到,真的做不到:“不管怎么说,眼下父皇还愿意将兵权交给本王,就凭这一点,本王就不能做那种叛逆之事。”

    “那,中策呢?”长孙无忌沉声问道:“草原十八部无时无刻不在窥视边界,有他们在,秦王带着两万精兵完全可以留在并、幽一带。不回长安就暂时脱离监视,暗中慢慢聚集人马,无论是按唐瑛说的伺机北上一举解决突厥人,还是寻找机会南下长安,都是不错的选择。”

    李世民依旧摇头:“齐王就在军中,父皇为什么派他跟来,别人不清楚,你也不清楚?只要他不离开军中,我们怎么行事?一旦陛下下旨让本王即可返回长安,难道本王还要抗旨?”

瓦岗三年 第四百二十二章 三策(下)

    第四百二十二章 三策(下)

    “只要把齐王弄走,一切还是有可能的。”长孙无忌知道兵谏很难,但,掌控一定的军队游离在长安之外,却是很好的主意,在他看来,唐瑛留下的中策才是真正的上策:“齐王虽跟在军中,但他不耐烦军中的苦楚,只要我们继续做出要四处视察,追击突厥的假象,他一定会回长安的,哪怕是回去告状。”

    李世民冷笑一声:“无忌,难道你还不明白本王的处境?唉,只有唐瑛才以为父皇对本王还有父子之情。其实,本王拿下洛阳后,父皇就开始不信任我了。平时疏远本王,一旦有战事爆发,就让本王出征,但却又害怕本王掌了军权后犯上作乱。所以,不仅派人暗中监视,战事一结束,马上就收回军权。我们打退了突厥人却不回去,这不明摆着验证了他的疑心嘛,即便我们真的去追击突厥,也会被说成意欲谋反。”

    “可是……到手的军权又交回去,再想拿回来,可就难了。”长孙无忌有些急,在他看来,失去了军权的秦王,就失去了一切。

    李世民在营帐里来回走着,他也舍不得放下军权,毕竟有军权在手,他就有一分保障,交出军权,就等于把自己的性命交给别人掌握。可是,眼下不交军权的话,即便他的父皇不说话,李建成和裴寂那帮人,可不会放过他了,不知道有多少罪名等着他去背呢。再说,就算抗旨不回,日子长了,大军的吃喝拉撒怎么解决?军心也稳不下来呀,毕竟这些将军和大部分军士的家在长安呢。

    “无忌,唐瑛给的这个,就烂在你我肚子里,绝对不能让第三者知道。”走了几圈后,李世民还是下定了决心:“本王就算以后要做什么,也一定是被逼无奈,绝对不会采取主动。”

    长孙无忌哀叹一声,还要争取一下:“秦王,臣不瞒你,胡马事件后,臣去找过房玄龄,他对臣说,事已危,可先发制人。”

    李世民转身看向长孙无忌:“什么意思?让本王发动宫变?”

    长孙无忌用手在脖子上抹了一下:“房玄龄的意思是,先动手,彻底解决。”

    李世民腾地打了一个寒颤:“杀……?”

    话到嘴边,李世民还是把太子两个字吞了回去。

    长孙无忌也不说话,只是看着他点点头。

    “不……这事太大,得好好想想,好好想想。”

    虽说天天斗的你死我活了,可真要李世民动手杀了自己的大哥,他在震惊之余,却涌上一股从未有过的情绪,那就是害怕。李建成毕竟是他的亲兄长,在他小时候带着他玩的大哥。他的确是无时无刻不想着将李建成压下去,但直接动手杀李建成的念头,却是从未曾想过的。

    “杀一人而得天下,秦王,这是最直接的办法。”

    “父皇不会饶过我的。”李世民脱口而出,他脑海里出现的不是此事成功与否后的状况,而是李渊那双深深凝望他的眼睛。他似乎看到了李渊那双眼睛中透露出的绝望和悲痛,不,这不是他所要的结果。

    努力控制住颤抖的手指,李世民强装镇定地叮嘱:“无忌,此事还是不要再说了,还没到那一步,没到那一步,你明白吗?”

    长孙无忌猛上前一步:“秦王,是你还不明白,你和太子之间只能留一个,你不动手,他就会动手。唐瑛为什么让你兵谏,那是因为她不想看你们再斗下去,因为再斗下去,一定会死一个。她想快刀斩乱麻,她的兵谏没有流血,只是软禁陛下,囚禁太子,而后,以秦王你的声望,很快就能稳定一切。”

    “兵谏,兵谏……”李世民又捏紧了拳头:“长孙无忌,本王说了,不要再提此事。”

    “可是……”

    长孙无忌还想争取,可李世民却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了。他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吩咐道:“没有可是了,无忌,这事暂时到此为止。你先派出斥候,四面八方,多派几路出去,把找唐瑛回来,不管她去了哪儿,都得找回来,你清楚的,眼下,我们还需要她。”

    跟随李世民多年,长孙无忌很了解李世民的秉性,知道他一旦决定下来的事情,就容不得其他人再说三道四。所以,即便心里依旧不甘心,望望李世民坚定的目光,长孙无忌还是知趣地把一肚子话沉了下去。

    走出帅帐,望着白茫茫的一片雨幕,长孙无忌长叹几声。秦王呀,你说唐瑛心善,其实,放不下父子之情的正是秦王你呀,你对陛下还抱有期望,连唐瑛都看出来陛下完全放弃你了,你为什么还要痴迷不悟地等下去。在心里哀叹几声,长孙无忌无奈地摇头而去。

    唐瑛突然返回长安向皇上报捷的消息在唐营里传开后,别人倒没什么,李元吉却看出端倪了。突厥大军还没撤呢,这仗也没打起来,报捷?报什么捷?望着秦琼貌似镇定却闪烁躲避的眼神,李元吉冲到了李世民的帅帐里,要他说清楚唐瑛到底为什么回长安,派唐瑛回长安,为什么没有知会他?

    李世民无奈,也知道这事无法瞒过李元吉,只得告诉他,唐瑛失踪了,已经一天过去了,还没找到人,没办法,只能说唐瑛回长安,要瞒过此事,同时也避免唐瑛在外遇到危险。

    “唐瑛不会去刺杀颉利了吧?”李元吉的第一反应与长孙无忌一样,毕竟唐瑛有刺杀高开道成功的过往,由不得他不往这方面想。

    李世民摇头叹气:“本王已经派人想办法潜入突厥大军中刺探消息。目前还没消息传回来,所以,这事也难说。”

    李元吉不疑有他,倒吸一口冷气:“这女人太狠了吧?她若得手倒罢了,若是出啥事……我们咋给父皇交代?”

    李世民做苦笑状:“本王也正在为这个发愁,只能乞求老天保佑,让她平安归来。”

    李元吉装模作样地跟着李世民叹了几口气后才告辞,一回到自己的营帐,他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