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31部分

潇潇雨歇-第31部分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河郡司法书佐朱知瑾等人可不想忠心于这个在风雨中摇摆的隋王朝,因此,早就在准备投诚了。一听唐军攻城了,他们率领手下直奔城墙,不是抵抗,而是来抓高德儒。结果,高德儒跑得太快,他们在城墙那里没找到人,不甘心的一帮人分头去找,终于堵住了想潜逃的高德儒,将他绑来进献了。

    李建成和李世民对看一眼,对于这种死顽固的反对者,两人都是一个想法:杀。可是,怎么杀,才能让民众觉得他们杀高德儒杀的对呢?就在两人犹豫的时候,温大有走了出来。

    慢步走到高德儒身前,温大有笑了笑:“哟,高大人,您就是那个指着孔雀说是鸾凤的高大人呀,真是闻名不如一见,就这德行,也就是个佞臣贼子的样儿。”

    大业十一年,当时只是皇帝亲卫校尉的高德儒看见了两只孔雀,他却跑去向皇帝禀报说来了两只鸾凤,等杨广跑过去的时候,孔雀已经飞走了,高德儒一口咬定是鸾凤,狠狠地拍了杨广一通马屁,把杨广高兴得马上升了他的官职。不久,杨广又在高德儒发现“鸾凤”的地方修起了一座鸾仪殿。高德儒凭借马屁功夫走进了王公大臣的行列。

    听了温大有的话,李世民冷笑了:“原来你就是那个谄媚当官的高大人呀!秦有指鹿为马的赵高,今有指鸟为凤的高德儒。呸,这种奸臣留在世上,只会祸害人。来人,给我拉下去,砍了。”

    西河一战,结果就杀了一个高德儒。李建成和李世民在温大有的建议下,不仅对西河郡官民秋毫无犯,而且所有的官员依然照旧当职。在处决了高德儒后,李建成和李世民又下令开仓赈济灾民,命地方悉心安置流民。唐军的做法不仅消除了西河郡百姓的担心,还赢得了民众的一片欢呼之声,非常圆满地完成了李渊交给他们的任务。

    平定西河郡,从出发到收兵回到晋阳,李建成和李世民只用了九天。这样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最好写照。李渊自然非常高兴,大军凯旋之日,李渊亲自到城外迎接,放声大笑:“如此行兵,完全可以横行天下!”

    练兵的目的加清剿反对势力的工作圆满结束,下一步就要真正出兵南下了。大业十三年七月初五,李渊在太原宣布起义兵南下:“炀帝无道,弄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身为大隋臣子,我决定依伊尹放逐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炀帝而立代王。并传檄各县,克日起兵。诸位将士,父老乡亲,我等兴义军以匡扶国家,救民于水火,是真正的义军,我全军将士也为义士。我等一定会躬行仁义,扫除四海奸恶,为民请命!”

    “追随唐公,万死不辞。”震天的高呼在校场上空回响。

    军心民心所向,李渊满意地点头了。他后退一步,挥挥手,温大雅跨步向前,展开长卷,大声宣读了李渊的任命书:李建成为陇西公,兼左军大都督;李世民为敦煌公,兼右军大都督;李元吉为姑臧公,统中军。裴寂、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段志玄、刘政会、唐俭、温大雅、权弘寿、卢阶、田德平、武士镬等一干心腹封为掾属、记室、参佐等等;长孙顺德、窦琮、刘弘基、王长阶、姜宝谊、杨毛等新旧属下则全部成为统领,副统领等军官,划归李建成和李世民属下。上至公侯,下至参军佐将,文臣武将,一班子人马,宛若一个小小的朝廷。

    起兵宣誓仪式,是唐军正式南下迈出建立大唐盛世的第一步。李世民站在李渊身边,双手紧紧握成拳头放在身侧,仰望万里无云的上空,思绪早已经飞向了明天的战场,他渴望胜利,更渴望这种胜利由自己来缔造。

瓦岗三年 第五十五章 南下

    七月的夜晚,蛙鸣声声,皎洁的月光轻柔地抚mo着大地。大军明日就要出发南下了,李世民将长孙无垢拥在怀里,左手不自觉地在长孙无垢的小肚子上来回抚mo,这里面已经怀上了他们的孩子,他的希望。

    “无垢,我走后,这里就辛苦你了。眼下,大哥、四弟他们的家人都来了,府中人多嘴杂,有啥事,你多忍耐。”

    长孙无垢把脸贴在李世民的心口,感受着强有力的心跳:“夫君放心去吧,我知道。”

    “嗯,你要好好保重,保重自己,保护好咱们的孩子。”

    长孙无垢把手放在肚子上,微笑中带了点淡淡的愁:“我希望是个儿子,像你一样的儿子。只要能为你生个儿子,就算……”

    李世民明白长孙无垢想什么。是呀,这一走,什么时候再能相见他心里也没底。战场上的无情厮杀,一路的腥风血雨,造反的性质注定这是一个不到最后谁也猜不到结局的征程。

    右手略微加了一点力气,将长孙无垢拥得更紧一点,李世民故作轻松地笑道:“一个儿子哪儿够呀?你看,母亲可是生了我们兄弟四个。所以,你一定要努力,至少为我生四个儿子才行。”

    长孙无垢努力控制住自己不要流泪,她不能让夫君在艰苦的战斗中还要惦念她和孩子:“无垢一定会向母亲大人学习的。”

    “呵呵,我相信你,无垢……”

    轻轻为妻子拉上被子盖住肩膀,李世民慢慢低头,将安慰与期望同时落在爱妻的唇上,慢慢地渗到对方心里去了……

    唐军誓师南下后,没有快速去攻城掠地,李渊却率领大军在西河郡待了六天。李渊不抓紧时间南下,他在干什么?李渊在封官许愿。六天的时间,李渊在西河郡封了一千多名朝廷官员,上至大夫,下至校尉,几乎有点学问,有点才能的人都被封了官,连那些七十岁以上的老者也当了官,而且是大官。

    面对两个儿子的狐疑,李渊笑道:“你们知道,做我们这样的大事什么最重要?打仗是重要,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收买民心。我们现在经过每一个地方都要做好五件事:礼敬长老,哀抚孤儿,赈济穷人,擢任贤能,平断狱讼。做好了这五件事,就安稳了民心,就能获得他们的支持。”

    似懂非懂的两兄弟在离开李渊后,李世民才神秘地问李建成:“大哥,你说,父亲给这些人封了官,这些人是不是就不敢背叛我们了?嘿,他们接受了父亲的任命,就等于把自己绑上了咱们的战车,下不来了。”

    李建成噗哧一笑:“二弟,应该这么说,父亲这是在帮义军造势,名利双收的好处之下,天下人还不望风而来?”

    李世民也笑了。是的,这些天,李渊不仅封官许愿,还大散金银,他们手中有钱呀,光是裴寂就以恭喜李渊出兵的名义献出了晋阳宫的米九百万斛、杂彩五万段、铠四十万枚。这些东西中,拿出区区一点就可以完成收买人心的行动了。

    在西河郡的所作所为果然贯穿了李渊整个南下的路途,每座城池的停留虽然收买了天下民心,却也给李渊造成了一点点小小的麻烦,那就是他耽搁的时间实在太多了点。等到唐军大军走到贾胡堡的时候,就碰上了今年的秋雨季节,这一下,就是好几天不见停。

    贾胡堡离距离唐军要攻取的第一座重要城池霍邑不足五十里,而霍邑北靠着汾水,东靠霍山,扼守着前往长安的要道。等李渊率大军到达贾胡堡的时候,长安的代王杨侑已经派了虎牙郎将宋老生率领精兵二万到达了霍邑,准备靠霍邑来拒守,拦住了唐军前进的道路。

    这位被李渊准备扶植起来当皇帝的代王杨侑,可并不相信李渊那套把戏,哼哼,废杨广,立我?我可不要当傀儡。谁也不是傻瓜,我们杨家的江山是怎么来的,我一清二楚,你李渊不过是学前人而已。

    杨侑决定不听李渊那套,他要为大隋保住这片江山。于是,在宣布李渊为反贼的同时,杨侑也调兵遣将,不仅让宋老生驻守霍邑,他还派了大将军屈突通,带着辽东兵及骁果等数万余人据守河东,与宋老生相互支援。

    天空依然是灰蒙蒙的一片,说阴不阴,说凉不凉,让人难受之极。淅淅沥沥的秋雨连绵不断地下了好几天,枯黄的杂草湮没在水凼里,歪歪斜斜地黏在一起,人从上面趟过,灰黄的泥水沾在战靴上,看着让人有种说不出的烦闷。

    “听说了吗?突厥人又进犯太原了。”

    “你听谁说的?真要这样,家里岂不是惨了?”

    “可不是,咱们都到这里来了,太原没人守,突厥人还不是随便干什么都行呀?”

    几天的阴雨已经让人够心烦了,空穴来风的消息更是让人忧心忡忡。唐军大部分将士都是太原地区出来的,家乡被人抄了,这军心自然不稳。本来计划前往攻克霍邑,谁知还没靠近霍邑城,便被秋雨阻滞在贾胡堡这里,动弹不得。望着帐外的雨水,李渊愁眉不展。

    晌午过后,李渊召开了起兵以来的第一次紧急军情会议:“各位,针对突厥人进犯晋阳的消息,有什么看法吗?”

    “晋阳不能丢。”裴寂首先发言:“太原是我们的基地,一旦太原有失,我军将陷入前有阻军,后无援军的境地,非常不妙。”

    “我不同意裴大人的意见。”李世民站起来了。

    “哦。”李渊看了一眼李世民,眉头微微皱了皱,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呀!

    “父亲。”李世民环视了一下营帐中的人:“突厥进犯晋阳的消息目前还没得到证实,如果我们匆忙回军,而晋阳无虞,会丧失眼下的大好时机。一旦给长安方面时间集结大军,我军再想拿下长安,困难加大不说,说不定还会被敌人衔尾追击,那个时候,胜败就难以预料了。”

    “这……”听了李世民的话,李渊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这孩子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了,这番话说的很有道理。

    李建成也站起来了,而且是站在了李世民身边:“二弟说的对,我们现在不能退兵。一来,突厥进犯尚属于传言,不一定是真;二来,刚刚起兵就撤退,军心民心都会受到打击,一旦信心动摇,这可就不好办了。”

瓦岗三年 第五十六章 哭谏

    李渊点点头:“这么说,你们兄弟都建议继续前进了?但,外面的雨一直不停,进军十分困难,万一突厥的消息是真的,我们的境地可就难了。”

    李世民摇头了:“父亲,我认为突厥进犯晋阳的消息是假的。一来,四弟那里没有一点消息,即便他可能没有经验,温先生却是经验丰富之人,如果突厥人和刘武周那里有什么异动,他们一定早把消息递过来了。”

    想到温大有的稳重,李渊不由地点点头。

    “万一突厥人来个突然袭击,温大有也顾不上报信呢?突厥人擅于玩弄突然袭击,五月的时候,他们就来过一次了,再来一次也不是难事。”

    裴寂的话提醒了李渊,突厥骑兵五月份突袭晋阳,可不是来的很突然。这么一想,李渊又将立场放在了裴寂这边。

    “可是,毕竟还没有确凿的消息呀。”李世民有些急了,在他看来,撤军真是下下之举。

    不仅李渊犹豫,其他人也在沉吟。裴寂看看别人,他叹口气:“二位公子血气方刚,主张进取也是好的。但,目前我军面临的困难也很大。宋老生和屈突通扼守要道,要想快速打败他们不太可能。而我军将士多数是太原出来的,家里不稳,军心怎么稳得下来?至于长安,眼下盗贼四起,我料长安那边想集结兵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要我们行动快点,回援了太原,再回来,还是来得及。”

    李渊再次点头。

    李建成此时沉声道:“裴大人说得有些道理,但是,眼下我军已经离开了太原地区,面临的又是以作战勇猛出名的宋老生。一旦我军后撤,宋老生一定会主动出击,到时候,那些在我军周围持观望态度的小股部队很可能转向支持宋老生,这么一来,我军腹背受敌,可就难以为继了。”

    “大哥说的对。”李世民不由地提高了声音:“杨广已经宣布我们为叛军了,长安也发出了拦截命令,如果我们后撤,必然会涣散军心,说不定还会出现大量的逃兵。如果真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再想聚集这么一支部队就十分困难了。”

    裴寂也有些急了,晋阳可是他赖以发迹的老窝:“两位小将军,你们太过意气用事了。打仗可不能只靠勇气,还应该多方面权衡利弊。说句难听的话,我们一旦失去了太原,就好比失去了家,就真的成流寇了。与窦建德、刘武周之流又有什么区别?难道我们还能学他们那样,随便找个地方建个城,筑个寨?”

    流寇……这个词触动了李渊的神经,他可是堂堂的国公,与窦建德等人有天壤之别,失去了太原,没有后援,他拿什么去斗。再说,他的家眷也全部在太原城呀!

    “啪。”狠狠一拳打在行军案上,李渊决定了:“回军太原。”

    “父亲!”

    “父亲!”

    李世民和李建成同时叫了起来。

    李渊挥挥手:“别说了。太原比任何地方都重要。来人,传令,左军立刻后军变前军,回撤太原。右军暂时不动,移部分人马到左军大营,造成大军未撤的假象,避免被宋老生发现。中军随我做好准备,明日晌午开始撤军。”

    李世民还想再争,却被李建成拉住了。军事会议在一片阴霾中结束,随李建成回到驻地,李世民怎么想也想不通,他实在无法得知那些老狐狸的心思,保家比立功还迫切吗?

    “二弟,父亲已经决定了,你我再争也没有用,还不如多考虑回到太原以后该怎么办。”年长十岁,李建成已经没有了李世民那样的冲动,他更多考虑的是怎么样顺从父亲的意志,然后尽力去弥补父亲可能的失误。

    李建成的劝解并没有让李世民安心,相反,在营帐外走了数十个来回后,李世民下了决心,直奔李渊的大帐,他还要再劝。

    知子莫若父,李渊这个父亲当的还算合格,知道二儿子也是一根筋的人,特意吩咐守卫的亲兵,不许放任何人进帐,小将军们也不许放进来。心急火燎的李世民就这样被拦在了大帐外。

    李世民急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