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49部分

潇潇雨歇-第49部分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李渊占领长安,获得了大部分隋朝的中央官吏,对于快速接手管理国家,大有益处;二,李渊的唐军对百姓一直在讲仁义,我听说,唐军南下的一路上获得了百姓的拥护,李世民杀薛仁皋的时候,还有百姓送粮的传说;三,李渊目前还是很讲信用的,该杀的杀,承诺不杀的就不杀。  真个关中地区的义军都投向了李唐,眼下李密也去了。  ”

    “嗯,李唐的优势你说了,但,你不能否认的是,关中远远不如关东这边富裕,人马众多。  李唐东进,怕还是困难。  ”

    “成就大业,除了个人能力,还要有民心所向。  元真大哥,从你个人角度来说,你是喜欢李渊,还是喜欢王世充?”

    “这,都不喜欢。  但从为人来看,似乎李渊比王世充要强。  ”

    “一个是凭借抵抗突厥人而获得高位,一个是凭借拍马屁获得高位,虽然两人都是战将,但人品上的差别真不小。  ”唐瑛笑了笑:“所以,无论李唐仁义是李唐的舆论造势,还是传言,或者就是百姓的口传,就凭这一点,就在王世充之上呀!”

    邴元真也笑:“权谋这玩意,都会造势。  要说百姓口中的仁德之主,窦建德比这两个人都强。  唐瑛,如果我是你,就劝雄信去投靠夏王。  ”

    唐瑛认真地点点头:“我还真有此意。  单大哥不投李唐的话,暂时去投夏王,也是权宜之计。  ”

    “呵呵,唐瑛,你与魏征一样,最注重民心。  ”

    唐瑛摇头了:“不一样,魏征是要选一个让他觉得能为之效忠的君王,民心所向只是他考察君王的条件之一。  我注重的却是谁能让老百姓活的更好。  ”

    窦建德,以仁德为名的造反称王者,他与李渊和王世充等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老百姓。  如果单雄信不肯去投李渊,或许,愿意去找窦建德吧!不过,唐瑛却并不准备让单雄信真的跟随窦建德打天下,因为,窦建德也是一个失败者。

    邴元真当天晚上挂印而走,唐瑛在十天后也跟随王世充派来安抚的使者和那些瓦岗军将领的家属一起,踏上了去洛阳城的路途。  只是,她没有带上麦子和张小六,还留下了残疾的兄弟和几个不想再打仗的兄弟。

    唐瑛为张小六和麦子举行了一个简朴的婚礼,了却了一桩心事后,把他们和那些兄弟一起安置在了那处庄子里。  只是,张小六并没有离开唐瑛的生活,相反,他接受了唐瑛的秘密指派。  唐瑛要为自己的今后和单雄信的今后,安排一些事情。

瓦岗三年 第九十章 新帝

    第九十章 新帝

    公元六一八年,也就是大业十四年,即隋义宁二年的五月六日,李渊坐在长乐宫的正座上发傻。  扬州的“太上皇”杨广死了,被臣子给勒死了……咋然得到这个消息,李渊的反应居然是一惊,而后心头一酸,坐在位子上,沉默不语,两眼含泪。

    说实话,杨家父子对李渊还真是不错,不说独孤皇后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善待,不说杨坚这个叔父当得真是又像叔叔又像父亲,就是杨广待他也不薄,虽然也让李渊出了好几身的冷汗,但毕竟没有真正地下手伤害过李渊。

    起兵造反,在李渊看来是形势必然,他不可能让脑袋上方一直顶着那把悬空的剑。  再说,天下人都在反呀,这不是他的错。  只是,当初问鼎长安,旗号是尊隋立代王,可在李渊看来,也有那么一点说不清的感情在作祟,让他不愿意那么直接打出造反旗号。

    眼下,皇帝终于死了,是的,终于。  李渊不否认,他其实在盼望杨广早点死,杨广一死,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参加逐鹿天下的运动。  但,杨广真的死了,而且死得这么惨,却让李渊心头无端地涌起阵阵悲哀。

    “唐王,眼下事多繁杂,你还是节哀吧!”在李渊的众臣子中,还是裴寂最理解李渊的心情,见别人都还在诧异中,他叹口气走到李渊身边劝解。

    裴寂这么一说,众人才都恍然大悟。  真正了解李渊的,自然劝得真诚,不了解地,装腔作势也要说上几句,大殿上顿时节哀声一片。

    李渊叹口气,抬手拭去泪水,哽咽道:“陛下虽然……做错了许多事。  但……作为臣子,听到陛下居然死得这么惨……真是。  真是……”说着,泪又流了下来。

    李渊的真情流露,让那些原本怀疑李渊做戏的人都愣了,唐王居然是真的悲伤皇帝的死?而裴寂等人却是暗自拭泪,不管是真伤心还是假伤心,还是应该伤心的。  大殿上又陷入了寂静,只听得李渊轻微的抽泣声。

    过了好一会儿。  李渊才平静下来:“我本想等长安这边平静下来后,起兵去扬州接太上皇回来,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虽然如此,礼不可废。  大郎,传我命令,长安城上下人等,为先帝戴孝,礼部准备发丧之礼。  ”

    “是。  父亲。  ”李建成答应道,匆匆向外走去。

    “臣以为,唐王应该马上去觐见皇上,太上皇地丧礼还是要皇上来主持。  ”裴寂马上站出来冲李渊建议,将太上皇三个字咬的很重。

    李渊正色道:“当然。  裴寂,你随我一同前往。  ”

    杨广地丧礼在长安办得很热闹。  很热闹,那种死人,特别是死皇帝的哀伤气氛一点都无。  所有的人都知道,杨广死了,这大隋也就完了,办完杨广的丧事,皇帝的姓氏也就要改了,至少,这长安城里是要改了。  百姓们早就盼望改朝换代了,而大臣们。  也都渴望在新的朝廷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  “皇帝”杨侑是真的很悲伤,杨广不仅仅是大隋地皇帝。  还是他的亲爷爷。  但是,杨侑的伤感又有谁来体会呢?没有人。  而关注他的那些人,目光中包含的却是他绝对不想了解却不得不仔细琢磨的含义。

    隋义宁二年五月十四日,长安城在为隋炀帝杨广发丧后,又迎来了第二件热闹事,当了半年傀儡皇帝的杨侑,要把皇帝的位置禅让给唐王李渊。  仪式就在今天举行。

    玉玺……是替代品,真正地玉玺在哪里,此时无人可知。  然,即便是替代品,沉甸甸的玉捧在手中,杨侑还是想哭。  他从没想过要当皇帝,却被人逼着当了皇帝;他从来没想过玩什么禅让,却不得不当一回所谓的“贤王。  ”突然想起圣贤书上的尧舜,他们之间不会也是这样的禅让吧?

    李渊看着杨侑轻轻捧着玉玺向自己走来,那张脸上没有任何笑容,虽然有人不断在教杨侑该怎么笑,怎么做,但,十四岁的年龄还学不会掩饰,学不会做戏。  所以,这张还略显稚嫩地脸上是没有丝毫掩饰的惶恐和憎恨,也有那么一丝的不甘。  不甘吗?呵呵,李渊抬头看看晴空万里的蓝天,笑了,这是强者的世界,不管将来如何,这一刻,他就是长安城的强者。

    义宁二年五月二十日,李渊在太极殿正式宣布继皇帝位,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同时下诏大赦天下。

    新朝要有新气象,所谓新官上任还要三把火呢,何况是新帝继位。  于是,李渊发布皇帝令,全天下的州郡通通改名字,“郡”也不用了,一律改成“州”;“太守”也不许用了,都用“刺史”;原来的隋尊崇黑色,新朝不用,改用黄色为尊。

    改朝自然要换代,于是,官员的任命至关重要。  李渊接着发布皇帝令: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尚书右仆射,两个宰相,一是亲儿子,一是心腹,而裴寂成为实际的宰辅;任命刘文静为纳言,窦威等为内史令,两个高级行政长官继续是心腹。

    文官首辅都是心腹,武官之首地兵部尚书却给了屈突通,这个人物来得最突然,刚投诚不久。  虽然有权无兵,但也明确地告诉世人,新朝用人,还是以才能为先。  只是,李渊同时将李世民任命为右翊卫大将军,掌握实际地兵权,却也明白地让旧朝老将们知道他们的好日子没有了。

    朝政地官吏分完了,下面就该宗室了。  这点上李渊毫不含糊,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封二子李世民为秦王。  三子李元吉为齐王;从弟李神通为淮安王、李道玄为淮南王、李叔良为长平王,李道宗为江夏王,李孝基为永安王,李孝恭为河间王等等。  几乎所有李姓宗族都分封为王。

    在采用惯用招数以外,李渊更是下达了一道特殊的皇帝令:长安城里,无论当官地,还是平民百姓。  身份地位一律升级,普赐爵位一级。  而长安城外。  过去一年唐军所经过的地方,统统免税三年。

    改变旧的体制是为了展现新朝的活力;分封官吏是为了更快地运作班底;分王则是为了把实权牢牢掌握在李家人手里;给百姓赏赐是为了笼络民心。  这一切做完了之后,新的唐王朝下一步就要扩张了,李渊的眼睛盯着的是整个地大隋疆土,而不是关中一隅之地。

    然而,不等李渊发动扩张战役,有人就先打上门来了。  李渊五月下旬称帝。  六月初,盘踞在关西的西秦霸王薛举就打上门来,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李渊。

    薛举,此时自封皇帝,秦帝。  大概,他觉得自己发家地地方是秦始皇的老家,他不仅性格上继承了秦始皇的缺点——嗜杀成性,而且也梦想成为秦始皇那样一统华夏的皇帝。  所以,薛举自封秦大帝。

    薛举敢打上李渊的门,一来,西秦骑兵勇猛无敌是个事实,二来,长安城里好风光。  薛举也想扩充地盘,抢这个大皇帝来当当。  天下人谁不窥视大宝之位,问题是你有没有能力得到它。  薛举也不敢说自己百分之百就行,早在大业十三年的十二月,薛举的儿子薛仁皋带兵来过一次,却被李世民打成了丧家之犬,所以,这次薛举为确保复仇成功,还专门拉上了梁师都一起来。

    梁师都这个人是个典型地流氓加无赖。  在一片混乱开始之初,身为鹰扬郎将的梁师都就杀了本地郡丞唐世宗。  自称皇帝。  国号梁,建元“永隆”。  “大梁国”地盘少。  兵力少,人口也少,于是,为了兴风作浪,梁师都不时地联合突厥人南侵,先是说反隋,而后反唐,总之就是个不地道的家伙。  薛举找这种人联兵,还不如自己一人来干。

    李渊接到军情,思考都没多思考一下,马上任命李世民为西北行军道总管,带兵出征。  同时,因为这是大唐新朝成立后的第一战,为确保胜利,李渊不仅给了李世民八万精兵,还特意任命刘文静和殷峤为长史和司马,当李世民的副手,还给李世民配了八大将领刘弘基、柴绍、丘行恭、李安远、慕容罗睺、窦轨、蔺兴粲、唐俭为八大总管。  这支军队可谓是集中了大唐最强的力量。

    按理说,经过了一年的战争洗礼,加上刘文静的足智多谋,殷峤等大将地勇猛,外加唐军中的精兵,李世民拿下薛举那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  可,李渊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战的结果竟然是大唐建国初期最惨烈的一场大败仗。  这场大败的原因却只有一个——唐军还没有做到令行禁止。

    两军相逢勇者胜,这是兵法上说地,李世民这半年跟李靖也学了不少东西,当他率领的大军在高墌城和薛举的秦军狭路相逢时,李世民却没有用这句话,相反,他还下令大军不许出击,任何情况下,只守不攻,玩起了坚壁清野的防守战。

    而城外,薛举见唐军就是不出城,攻也攻不进去,他没有办法,只好拿出最原始也是最管用的手段——骂战。  于是,西秦的骑兵天天到城下挑衅,什么话难听就骂什么话。

    “唐童,毛都没长全还敢来跟你家爷爷作对。  ”

    “李世民,乌龟大王八,缩头乌龟大王八叫李世民……”

    “屁点大的孩子也敢带军上阵,被俺们大军吓的屁滚尿流不敢出来喽……

    城外骂得热闹,城内所有人都是一肚子气,就看李世民自个儿还是笑嘻嘻地一动不动。  我就不出去,你们骂吧,骂人骂得越带劲,肚子就饿的越快,吃得就越多,我看你们的补给怎么跟得上。  哼,吃地没了,我看你们还有没有力气再来骂。  到那个时候,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李世民虽然跟将领们沟通过,但这一年打惯了胜仗地他们还是不太理解李世民的想法。  难道李世民是怕了西秦地骑兵?唐军里开始纷纷猜测李世民的用意,每天都有前去请战的将领,但李世民还是那句话,坚守不出,等待时机。

    相持不到半个月,李世民却病倒了,突发型的痢疾。  水土不服,先是拉肚子,接着开始发热、发冷,频繁发作。  这一下,不仅起不来床,还时不时地抽搐几下,病情十分严重。

瓦岗三年 第九十一章 出击

    第九十一章 出击

    主帅病倒了,军中事务就只好委托两位副将刘文静和殷峤全权管理,不然,这仗没法打呀!李世民还是很小心,虽然把权利下放给了两位副帅,他还是一再叮嘱两人,千万不要出战,一定不要主动出击。

    “好,好,好。  秦王,你好好休息,你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刘文静一边听李世民嘱咐,一边安慰李世民:“放心好了,从晋阳开始到现在,我的能力你又不是不清楚。  ”

    殷峤在一边也是频频点头:“是呀,秦王放心,陛下派我们来给你当副将,我们就一定会协助你获得成功的。  ”

    李世民叹口气:“薛举远道而来,大军身后道路崎岖,粮草转运困难,只要我们坚守下去,西秦军的粮草终究会出现问题,到时候,我们可一战而定。  所以,你们切记,不要出兵。  ”

    “好,好,好。  秦王,你已经说了好几遍了。  ”刘文静为李世民拉上被子,肚子里叹口气。

    “你们去吧。  ”李世民疲惫地闭上眼睛。  拉肚子,一天拉几次不说,浑身上下又是热又是冷的,他已经没太多精力来督促刘文静他们了。

    回到自己的行辕,刘文静却没有了刚才的笑容:“殷将军如何看待秦王的病情?我看,恐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