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道果 >

第486部分

道果-第486部分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繁琐、简洁,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开始的时候诸事繁杂,像我刚开始学刻字、印刷时一样,没有一点经验,更没有手艺,手忙脚乱的,等到后面熟悉了,找到了其中的规律,就慢慢熟悉了,这做起工来,便得心应手了!”

    本来这雕版做刻,就是一门手艺,足以传家,华舍若非走的孟府的路子,也休想能够学到,当然有着深刻感悟。

    看着雕版,回忆经历,他心底的念头接连涌出,却不散乱,被一条线串着,层次分明。

    “至于艰难与惠及,邱先生举了纸张为例,造纸复杂、技法机密,初时寻常人难知,产量也十分有限,物以稀为贵,寻常百姓家,在最早的时候根本就用不起,等到技法流传,这才走进寻常百姓家。”

    想到这里,他又按照“知行”法门,将这道理,带入到身边的事中。

    “从这方面来说,雕版之术也是一样,开始时只有那富贵人家买得起,渐渐普及,才走入寻常人家,但当初被奉珍贵的雕版书籍,现在却被高门大阀看不起了,也不知是什么缘故。”

    这些典故,都是他平时自己收集、又或从匠人口中所知,但不断记忆,早就如数家珍。

    这思路越发清晰,华舍忍不住再次感叹起这套“知行”之法的精妙,将晦涩的文章经义和身边之事结合,不光一目了然,更能加深对文章语句的理解。

    “先生所传这套思索之法,真是惊人至极,必是弥足珍贵,换成其他人,十有**是不肯传授的,这与会的人,都与先生素未谋面,却都蒙他传授,连我这样的人都能学得,光是这份胸襟,就远超寻常人物,难怪能有那般成就,这么一比,那些以己心度先生之念的人,就显得有些狭隘了……”

    摇了摇头,将思绪收了回来,华舍的视线再次落到雕版上,但这一次,他心里的念头已然不同。

    “雕版之法可谓繁复,我曾听说,那官府曾组织起来,拓印书册成典,分成几版,分列皇宫与几城书阁,那部《大典》,用版十三万以上,为了做雕版,就砍掉了几百上千棵大树,而刻印完成之后,则成了废物,虽说盛大,但耗费人力不小,平时刻印也不便利,一个不小心刻错了字,就要整版废弃……”

    他拿起手边的雕版,上下看了看,一个念头浮现起来——

    “若有一法,能不复这般,或许就是推动人道了吧……”

    轰隆!

    这个念头还未落下,屋外的夜空中,忽然闪过一道惊雷!

    霎时间,雷光四散,令大地有如白昼!

    雷光闪烁中,依稀在他身边显出一道气运,在虚空中延伸到未知之处。(未完待续。。)

    ps:  感谢“lobo”投出的月票!







第七百六十一章 死后一点念

    “哎呀!”

    突如其来的雷声,将沉浸在思路中的华舍吓了一跳,他连忙放下雕版,慌乱的朝各处跑去,把开着的窗户都给关上。

    雕版印刷,平时需要通风,也惧怕潮气,更不能淋雨,所以下雨天将窗户关上;是最基本的事项,华舍对这些早就养成了习惯,一听雷声,条件反射似的就动起手来。

    不过,在他走到最后一扇窗边时,动作却陡然僵住,探头出窗,往外面一看,却是晴朗夜空,月色明媚,皎洁的弦月清晰可见,哪有半点要下雨的意思?

    “这可是怪了,难道是凭空打雷,却不下雨?”

    疑惑中,门房老叟却是招呼一声道:“舍哥儿,天色不早,刚才一声雷响,夜里八成要下雨的,还是赶紧的回去吧,小心淋了雨着凉。”

    “哎,谢郑伯提醒。”华舍心里也有同样担忧,闻言谢了一声,回屋把东西整理了一遍,将拿出来的雕版收好,最后又从一块箱子里取出一个小版,包好之后放入怀中,这才吹熄灯火,离了屋子。

    经过门房时,那老叟将他叫住,把个荷叶包递给了他,笑道:“给欣丫头带着,有点凉了,但管饱。”

    华舍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赫然是块凉了的红薯,眼眶登时有些泛红,可老叟不等他开口就道:“旁的话就不必多说了,记得以后发达了,让老头子我享享福就成。”

    听了这话,华舍默默点头,看着老叟那骨瘦如柴的模样,以及苍老又和蔼的面容,心里仿佛存着一团火。

    鞠了一躬,转身离去。

    借着月光赶路,等华舍到了寄身的小屋。已是后半夜了。

    这也算是孟府地界,可和主院中的气派不同,给人一种简陋、紧凑之感。

    这里是孟府仆从、婢女的居住,夜色只要一临,用不了多久,就是一片黑暗,那点灯的灯油,在这里可是奢侈品,没有几家能随心所欲的点燃,似华舍之前在那刻书馆中。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推开屋门,浑浊的空气扑鼻而来,这屋很小,没有窗户,只要关上门,用不了多久,里面的空气就会变味。

    “兄长……”

    门声响过,稚嫩的声音就从里面传出,随后是悉悉索索的声响。没过多久,一个黑影从里面走出来,借着门外月色,依稀能看出那瘦弱的身姿。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还没睡啊。”华舍见了,露出一抹笑容。

    瘦弱身影就道:“等兄长呢,不是说今天听大儒讲学么?欣儿想听你给我讲一讲,我还没见过大儒呢。”

    “傻丫头。什么时候不能给说?还是早点睡吧。”华舍往屋里一走,顺势将手中荷叶包递了过去,“不过正好。把这个吃了吧,还有点热气。”

    那瘦弱身影,正是华舍的妹妹华欣,兄妹两人逃难而来,栖身于此,相依为命。

    接过荷叶包,华欣已然发现了里面是什么,立刻发出一声惊喜的呼声,随即按捺,就道:“这下好了,兄长明日带着这块红薯过去,午饭不就有着落了?我听别人说,听人讲学,颇为耗费心神,一块馒头怎么能行?”

    华舍听了,只觉鼻子一酸,暗自埋怨自己无用,但嘴上则道:“欣儿不必如此,挺二哥、威四哥对我颇为照顾,我跟着他们吃就行了。”话落,便把今天的事情简单说了一下,华欣才放下心来。

    “两位孟家哥哥都是好心人,这些事都要记下来的。”说了这一句,小女孩才停下来,打了个哈欠,回去睡了,自家哥哥回来了,她才能真正安眠。

    另一边,华舍的心里却越发沉重,感到肩上压力,父母不在,仆从四散,他就是一家之主,要挑起重担,不能让自己的妹妹这么受苦下去。

    稍微收拾了一下,华舍和衣而卧,取出那块小版,隔着薄布摸着上面一个个雕文,心里反复思量着。

    “或许这就是一次契机,但要怎么样才能找到关键?雕版的弊端,在于耗时耗力,最终只能用上几次,或许该从这方面着手……”

    这个想法,盘踞在他的脑海中挥散不去,但虽有模糊概念,可方向还是难以确定,更不知如何下手。

    雕版诞生至今,非只有他一人注意到此事,也有许多尝试,但都无法成型,短短一个晚上,华舍又怎可能完成变革?

    不过,在这背后却有只手在推动,将一个崭新思路刻印在了他的心头,让他触摸到了那层窗纸。

    华舍并不知道,在他不断转动念头的时候,虚空中正发生着惊天骇浪,掀起浪头的,不是海水,也不是灵气,而是古往今来,沉淀在东华历史中的滚滚念头!

    这些念头,主体或许已经老死、衰亡,但对天地、神祇、超凡的敬畏,还是令那逝往之念寄托出来一点,融入大势,聚少成多。

    每个生灵身死之后,都只留下微不足道的一点,可当这一点跨越千年万年的时间,从这万里河山、无边海洋各处汇聚过来,就是非常可怖的大海!

    孟府别院,后院。

    “没想到人死之后,寄托出来的念头,无意识的散落在平行于现世的虚空中,竟然如此庞大,平时都被各条龙脉制约,若非今日要在其中丢落人道大石,激起波澜,我亦无法发现,足见这死后一点念与人道的密切联系!”

    邱言立于庭中,眼观天象。

    那声雷霆之后,他就注意到自身的气运急速波动,整个王朝的气运,隐隐有了流动的迹象,仿佛正酝酿着什么,但又随时可能衰退,若不刻意寻找,很难发现,但邱言有意为之,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有感应。

    “和死后一点念聚集的海洋比起来,周饶洲断莲谷内,被封神灵几千年来累积的法职民愿,根本算不了什么,单看那法职民愿,好似海洋,可和这东华虚空中的死后念比起来,只能算是池塘!”

    感受着虚空中传来的阵阵波浪,邱言的念头越发清晰。

    “不过,那片池塘,对于神灵身而言却堪称雄厚,但能否一口气吞下,还要看这次人文神道能引起多大涟漪,能借到多少东华的人道之力。”

    想着想着,他转身回屋,行走间,脚下石板嘎吱作响,赫然是在承受着重压!

    “人道大势如海,人道变革为石,是泥石入海,还是水落石出,皆看能否顺势而为,我因插手,人道生出反噬。眼下不比从前,我身上的修为、念中的秩序,都已初具规模,不再是单纯的依附人道,而是隐隐可以干涉人道前行的路标了,已然要面对人道变迁的压力了……”

    邱言当年赶考北上之时,沿途拿出了不少东西,有些甚至超出了这个部洲的人道层次,却没有引起多大波澜,就是他的位格在那时还很低,对人道海洋的变化没有太大影响。

    现在,他不只念合几道秩序,本身位格与龙气相合,最近的草原一行,更卷入天下大势,这一切令他的一举一动,对东华人道都有深刻影响,一个不小心,甚至会让人道有巨大转变,无论好坏,都已触及到了天地法规的边缘。

    如此一来,自是要受到无形压制。

    这股压制,从前还很隐晦,可经过一日讲学,他借知行之道的壳子,触及神道、人道的融合,如此一来,立刻成了虚空人道的焦点。

    虽然眼下部洲中还未有人注意到这点,可天地间自发的抑制力却不会放过,在他讲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迹象,降临其身,加以压制,一直持续到现在。

    如此一来,邱言只能运用另外一种方法,曲线而行,给听讲儒生一定启发,引导他们促进事情的发展,最终再引出自己的干涉,由他将外来概念拿出来。

    这也是他讲述草原分治的原因所在,因人处位,因势利导。

    噼啪!

    回到屋中,石板铺就的地面传出碎裂之声,却是块石板被他踩碎了。

    看着脚下碎片,邱言眯起了眼睛。

    “血肉身,到底是如这地板一般,排列起来、覆盖大地,还是被击得粉碎,就看明日的试探了,若能把握住其中的度,行事也就有了标准。”

    ………………

    第二日,华舍早早起来,这一夜他睡得并不安稳,连那梦中都纠结着该怎么向邱言请教。

    简单收拾之后,告别了妹妹,但华舍并未前往孟家别院,而是先去刻书馆点卯,把油墨调好,跟着告了假,工头也知道他的情况,笑呵呵的应下。

    接着,华舍顾不得擦洗,就马不停蹄的离去,只在路上简单的摸了把脸,等到了别院,讲学已经开始了。

    邱言还是坐于阶上,但这次说的不是见闻了,有了昨日铺垫,今日他直接拿出典籍,开始用知行之道拆解其中深意,有了之前的事情,没人会觉得他没有这个资格了,但随着讲学的继续,还是有疑问诞生。

    好在,再讲了一会,邱言便摆摆手,让在场众人将疑惑说出。

    这下子,立时引起众人兴致,而华舍却畏畏缩缩的,难以鼓足勇气上前。(未完待续。。)

    ps:  感谢“玩下下拉”、“我吃不饱”的打赏!

    感谢“lobo”、“dry”、“跨下死了人”、“五里塘”投出的月票!







第七百六十二章 人文神道成网

    “先生,照知行之法所言,莫非事事都可尝试?若是我欲杀人,是否也该杀了之后,才知不对?”

    邱言这般一放开,当真是什么问题都出来了,也是他表现得平和,与众人年龄相仿,旁人才能少了许多压力,敢于畅所欲言。

    邱言则回:“至圣先师曾言,治国重德、尚礼、用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知行没有先后,也无须定式,你能问出这个问题,本就说明你知道此事善恶,这其实也是朝廷法令行之天下的表现,也是行而令知,为教化一种,让你去做,你又怎么做得出来?”

    这话说完,又有人道:“礼法刑罚,乃前人所定,我听说当朝祖龙定鼎时,有天机先生相随,能神机妙算,大瑞律乃其人定制,前后花了近十年功夫,既然是一人主编,又怎保不错,岂非用一人所知,强去行至天下?”

    邱言则答:“人生来有欲,有的大若天,有的转瞬灭,若无规矩,则难以测度,礼法刑罚皆是用来划定范畴,引导人欲的,并不是要将之灭绝,而是节制、引导,世间之事万千,但纷争多由欲起,把握这一点,就能制刑,此乃窥一斑而知全豹,一人而定天下法,不过……”

    旁人听他之语,暗暗点头,与心中所想对照,皆有心得,但邱言这时却话锋一转:“化性起伪,这人为约束和倡导的事物,未必真的万世不易,世事境迁终究会有变化,到底是对是错,单靠想是很难想通透的,终究要用眼去看、用心去想才是,之后是改是留。还看自心,其中若有艰辛,能否成就,关键在于意志。”

    这话一说,周围之人起先没有反应过来,随后有些心思活络的,却倒吸一口凉气。

    两句话连在一起,隐约表明了邱言对朝廷现行之法的态度。

    “这是什么意思?莫非世事境迁,当初法度不合今日,就该改变?”

    “难道邱修撰属意变法?”

    “莫非是在暗示我们?修撰乃变法之人?如此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