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道果 >

第701部分

道果-第701部分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生老病死乃是天地之理的一部分,就算是修士,想要长生久视,也要经历诸多灾祸,更何况是坐拥天下的九五之尊?

    身为人皇,本就是大造化、大因果,享了人间至尊之位格,其他方面的限制实多,这也是古时有人皇追求长生,往往害的王朝崩溃的原因所在,其实就是天地平衡的一种表现,乃是气运的反噬。

    这样的事情。放在李坤身上亦然。

    所以,李坤固然有着诸多外物用来续命,但在这几年时间里,也是大病小病不断,更有诸多繁琐之事缠身,劳心劳神,身子在两年前就已经浮现不利,一年以前几乎垮掉,而今病入膏肓,也算不得意外。本就不是一日之寒。

    正是如此,连那朝中的大臣,也都早有准备,如今也有不少人看准了机会,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世代更替了。

    忙忙碌碌,一直持续了近两个时辰,皇帝的脸色才有些许好转,那剧烈的喘息和咳嗽也停歇下来,苍白的面色上。浮现一点红晕。

    直到此时,这皇帝才算是缓过劲来,而这满殿的御医也都是长舒了一口气。

    “朕还有多少时日?”

    蓦地,李坤张开嘴。问出这么一句。

    这话一说,刚刚有些好转的气氛,便立刻又凝重起来,诸御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是没人敢出来说话。

    李坤如今的情况,他们心知肚明。可以说是吊着一口气,这种局面若是好生休养,也是有好转的可能的,但皇帝的底子到底快要透支,就算好转,也没有多少时日,怕是连一年都坚持不到了。

    至于那最坏的情况,则是随时可能发生,就像刚才,若是诸御医一个不小心,这皇帝说不定就撑不过来,这也只是病情稍微好转,诸御医就个长舒一口气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又一次从鬼门关,将皇帝给拽了回来。

    只是,这些事情他们心里清楚,但说出来就是另外一件事了,毕竟是人皇至尊,言及其人死期,说不定会有后顾之忧。

    看着众御医的踌躇模样,反倒是李坤自己显得很是豁达:“但说无妨,朕会吩咐下去,若是有个万一,也不会给你们留下什么后患。”

    “臣等有罪!”见皇帝说到这个份上,诸御医的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先是告罪,跟着就有德高望重的两人出面,将他们的诊断说了出来。

    那始终侍候在边上的魏公公闻言,忍不住就要垂泪。

    “生死有命,朕的这条性命本就是捡回来的,如今能走到这一步,也是足以瞑目了……”见了魏公公的样子,李坤反倒是宽慰起对方。

    实际上,他并非真的看破了生死,而是早就有所准备,并且也知道死后并非万事皆空,在对那冥土有着敬畏的同时,也有希冀。

    另一方面,这李坤也觉得自己的这一生,着实精彩,想要做的事情,基本都做完了,也做到了,甚至其中一些,最终的结果,还超出了自己的预料。

    “朕甫一登基,便矢志变法,受到诸多阻碍,赖有贤臣相助,如今开花结果,国库充盈,又有那开疆拓土之事,足以告慰列祖列宗……”

    听得这些,不知为何那魏公公越发悲戚,甚至心底生出丝丝恐惧,担心李坤这是行将魂去,所以才回味生平。

    一念至此,他甚至顾不得那尊卑之礼,赶紧就打断道:“官家何出此言?如今邱尚书主持兵改,尚未尘埃落定,还需要陛下您坐镇定心。”

    李坤听了,微微一笑:“这一年以来,许应一等世家时时退避妥协,显是被邱卿拿住了痛脚、把柄,以邱卿之能,断不会令事情有反复,更何况,那天罡地煞作乱,又有新军前往,面对神通之士,尚且势如破竹,可见新兵之效,日渐成势,些许反扑,亦不足虑……咳咳……”

    说着说着,李坤忽的又咳嗽起来。

    这声音一出,整个殿中又再次陷入一片混乱。

    魏公公也是面色激变,赶紧认罪,然后劝道:“官家万万要保重龙体,还是好生安歇吧,这些事情,便让朝中诸公操心。”

    “不错,这些事情,朕就算有心要问,也是有心无力了,好在这大体都已定下,只是……”忽的,李坤神色稍微暗淡些许,“还有一件事,朕是放心不下啊,就是太子……”

    在几名御医的安抚下,李坤的气息平复许多,这口中则继续对魏公公道:“可知太子如今何在?他当年被小人蒙蔽,差点与邱卿生出嫌隙,如今虽然大了,知道要补救,但难保不旧态复萌。”

    魏公公赶紧就道:“官家放心,太子殿下如今四处奔走,为知行书院开馆忙碌,显是知道邱尚书之能,要弥补过往过失。”

    “知行书院……”

    听闻此言,李坤咀嚼着这四个字,最后长叹一声。(未完待续。。)

    ps:  只更一章,睡都睡不踏实,所以又来补上,这章是两千字,前面是五千字,两更七千字,与两更六千字比也是差不多的。







第一千九十章 黄泉路近心存忧

    叹息之后,李坤看了看周围的诸多御医,摆摆手道:“你们都先出去吧。”

    这御医听得此言,却不敢随意遵从,他们这时候听了皇帝的话出去,如果突然之间李坤的病情恶化,发生了什么意外,那可都是他们的责任了,如何能够疏忽?

    为首的太医就道:“还请陛下……”

    这话没有说完,就被李坤打断道:“朕的身子,自己知道,至少今日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李坤的话,当然没有多少说服力,但一再坚持,那些个御医终究还是拗不过的,但也不敢走远,就在殿外的开间等候——

    这些御医也都看出来,皇帝其实是有话要说,不方便让他们听到罢了,想来这话也不会说上多久,等上一会就能进去了。

    待得御医们退了出去,李坤深吸一口气了,平息了一下心神,随后打起精神,之前说的几句话,耗费了他不小的精力,自是要休息一下,回回神。

    那魏公公则是静候在旁,同时目光一扫,视线扫过不远处立于角落的小黄门和侍卫。

    这个时候,李坤再次开口道:“我真正担心的,其实是太子的性子。”

    魏公公听得此言,并未言语,而是微微低头,他知道皇帝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时候提起此事,绝不是单纯的感慨,而是有着托付后事的意思。

    面对这种情况,魏公公只要静听即可,不需要多言,真正要做的,是在今后的日子里,将之施行。

    “我这毛病,大伴你也是知道的,根源、根本还是几年以前的那件事。即便还阳,但寿元有限,随时都有陨落之险,所以平时对太子也就有诸多期望,甚至将许多不该他在那个年龄知道的事情,也在试着教授给他……”

    李坤后面的话,其实魏公公并不陌生,因为其中的很多事情,他都算得上是见证人。

    那话中的意思,魏公公同样明白缘由。关键的原因,还在于皇帝生恐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就要命归黄泉,怕来不及将为君之道的一些技巧与道理,传授给太子,便提前了这个过程。

    不要以为生在皇家,然后接掌了皇位,就能顺顺利利的成为皇帝,然后平衡官吏、势力,这其实是一个对个人技术要求很高的职业。

    远的不说。就说大瑞之前的大齐,就有许多少年、乃至幼年登位的皇帝。

    这种皇帝本身不具有执行权力的能力,自然需要旁人代为执掌,而且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无人敢真正训斥与教训,无疑就使得其人有着肆无忌惮的性子,成长起来后,很难成为明君。

    更不要说。还有那奸佞献媚之徒的存在,刻意或者无意识的将幼年皇帝,给引导的走向歧路。为所欲为。

    不要说是幼年的皇帝,就连那意外得到皇帝位置的成年人,有时候也很难把持得住,又或者真正执掌。

    还是前朝的例子,就有那意外得到皇位的藩王、亲王,也有心要做一个好皇帝,奈何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皇家权术、技巧的人,很难真正驾驭得了皇位——

    “朕在踏上皇位之前,以为这皇帝乃是要治理天下,为万民谋福祉,为万世开太平,但真正坐上了这个位置,才明白,这治理天下不是皇帝的本职,约束、平衡与治理官吏,才是每天要面对的事情,其他的一切,其实都是此事的延伸……”

    耳中听着这些,魏公公却不敢插话,甚至渐渐将头低了下去,因为他心里清楚,这些事情并不是他能知道的,皇帝之所以说,除了信任的原因外,还是想要找人倾诉,同时想让魏公公将这些话记下来,日后点醒、提示下一任皇帝。

    “而且,很多事情,想要做成,并不是一蹴而就,更无法勇猛精进,反而要迂回、曲折,在各方的妥协中前进,朕刚登基的时候,看着那些因循守旧的大臣,觉得他们太过保守,但后来才明白,这些大臣或许也有私心,但也并非对大瑞漠不关心,这里面的度,着实难以把握。”

    说着说着,李坤的眼神略有迷离,似乎陷入了回忆之中。

    “可惜,当时并不了解,一意支持新党,如今却是让大瑞陷入了党争之中,即便有朕在其中平衡,异论相搅,但终究是留下了隐患,这些也不知太子能否明白。”

    他微微叹气,然后笑道:“为君者当仲裁百官,而非被百官之言牵着鼻子去走,朕刚登基的时候,重德行胜过才干,但这为官毕竟不是为学,有的时候私德不应作为主要考量,更不应一人私德败坏,就拿那张厚来说,其人虽然风评不佳,但为官做事比许多清廉之官却要更胜一筹,况且这样的人更容易掌控,因为他们心中有着畏惧。”

    想到这里,李坤话锋一转:“这些话,我也前前后后,或多或少的给太子说过,但他却没能明白深意,只是知晓了皮毛,而且流于表面,看不清实质。”

    他看着魏公公,道:“前两年,我曾经对他说过,邱卿其人,志不在官场,但亦不该怠慢,当时时在意,是指望日后邱卿为太子之臂膀,大为倚仗,让他不可太过依赖,却没有料到,他被人稍加挑拨,就生出要敲打邱卿的念头来了,这邱卿是他一个孩童就能敲打的么?就算是朕,也只能以恩情待之,可他倒好,只是看了表面……”

    说到这里,李坤心中有气,语气不知不觉就重了许多。

    听到这里,魏公公却要表态了:“太子如今已经有所变化,如今更是对邱尚书礼遇有加,很是推崇。”

    “哼!”李坤却忍不住冷哼一声,“他自然是要推崇的,他做的那些事情,以为能瞒过谁?想要让邱卿出丑,结果找的那些人,连邱卿的弟子都远远不如,最后连自己都被说的哑口无言,然后心悦诚服,只是前倨后恭,这样的人,邱卿如何能轻易原谅,现在是朕还在,若是朕不在了,这朝廷再也无法维系与邱卿的人情,那时他挂冠而去,一心为学,就是我大瑞天大的损失!”

    越说,李坤越是来气,看得魏公公心惊胆战,有心要提醒,但李坤哪里不知,摆摆手止住其人,道:“大伴,刚才太医的话,你也都听到了,朕的这条性命,不知何时便要归去,朕自问无愧于祖宗了,但唯一担心的就是死后的事情,这些话今日不说,说不定日后就没有机会说了。”

    听闻此言,魏公公越发悲伤,却也知此言不假,如今李坤的身子太弱,就连让武修之人给他过渡元气,用以强身健体、续命,都不可为,反而有可能刺激其最后一点潜能,成就油尽灯枯、回光返照之相。

    这和当初不同,当初李坤魂归天外,魏公公与另外的武修高手,以气血补充,维持的是尸体的生机和活力,那人魂不在,就是死了,已经是最坏的情况了,当然不用考虑许多,但现在故技重施,就是害人了。

    好在李坤随后喘息几息,将那气息理顺后,面色好转,就问道:“大伴,你可知道邱卿最近提的以战养战之策?”

    魏公公点头道:“老奴知道,是南洋那边有人屠戮中土苗裔,当地的土王派人过来求援,邱尚书力主出兵,劫南洋土人之粮,供养天朝大军,为日后平定屋脊之地做好准备!只是朝中大臣认为此举有违圣人教化,大为反对。”

    “他力主出兵是假,想要借机扩大水军是真,这话他从前也给朕说过几次,甚至还特地拿了几张图纸,上面尽数都是造船之法,但朕却没有准,大伴可知为何?”

    “老奴不知。”魏公公岂会不知,只是有些事情不能由他来说。

    李坤微微一笑,道:“半年前,马老相国病重,然后请辞了宰辅之位,那位置当时朕曾想让邱卿来坐,后来却让给了岑帛,就是考虑到朕命不久矣,将这样的机会留给太子,同样的,这扩大水军的事情,也要由他来做,朕本来还担心他心有抵触,但如今却对邱卿之学推崇备至,想来日后邱卿之议,他应会遵从些许时日。”

    听到这里,魏公公又要再说,却还是被李坤抬手阻止:“你不用替他分辨,太子的性子我岂能不知,耳根子软得很,被人一说,很容易就会让念头有变,所以对邱卿不会永远遵从,等他心起他念之时,也就是邱卿辞官之日了,可惜啊。”

    魏公公忍不住就劝道:“以邱尚书之才学,就算只留朝堂十年,也足以造福天下了。”

    李坤摇头道:“朕自然知道,朕担心的不是朝堂留不住邱卿,而是邱卿归于田园之后,专心为学,那知行之道流传天下之时,怕是朝廷再也难以掌控了。”

    言语之中,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暮气。

    魏公公则是一惊,随即摇了摇头,明白了皇帝之心,只可惜若是皇帝还能再活些年头,或许还有办法,可现在……

    ………………

    翌日,朝阳初升。

    太子李炎就带着几名随从,匆匆出宫,去往城郊的一处占地不小的院落。(未完待续。。)

    ps:  感谢“曲尽源”、“风逸酱”、“为我未见”的打赏!

    感谢“绯色剑域”、“书v龙”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