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道果 >

第708部分

道果-第708部分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无所求,又或者说,是一个纯粹的践行者。居然丝毫都不为自己打算,真的像是那中古列国时期的圣贤一般严格要求自己。

    即便有写杀戮,也是针对的外族、强人,正符合邱言当初的儒将之名,当然,这个名字现在鲜有人叫了,因为邱言的影响力和位格,早就超出了“将”的层次。

    可这偏偏是让许应一等人最感难以置信的地方,要知道,他们的家族大多传承悠久,就算是那王朝变迁、交替,皇家有所兴衰,可这样的世家都能安然不动,无论是何人坐天下,事后都要安抚他们。

    因为,世家掌握了这天下的诸多资源、人口、经济,他们的念头事关王朝稳定,这就像邱言执掌新军,战无不胜,所以朝臣的弹劾奏章无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都难以奏效一样,是基于现实的考量,不会因一两皇帝的意志而改变。

    但随着王朝中一场场革新、改制和新政,却冲击着世家的根基,这才是他们愤而反击的原因。

    不过,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有着悠久传承的世家,其家中典籍就算比之皇家,也不逞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是以,这许应一等人也知道,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圣贤,其中不少也并非全无私心,能像邱言这样行事的,就算是在列国时代,也难免让人惊叹,从而流传后世。

    这样的人,以个人而言,许应一其实很是佩服,但他本人也不过只是世家利益在朝中的一个符号,面对威胁到整个利益阶层的事情,不可能凭着自身喜好行事。

    可邱言行事,时常滴水不漏,若非如此,这许应一等人又何必要费尽心机的,往邱言早年时候的事迹搜寻?

    早年之时,邱言的行径中,难免会有一些遗漏,但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古时都有那勇除三害,洗心革面之人,更何况是如今。

    所以,这些劣迹真拿出来,也不会对邱言如今的名声造成多大影响,甚至还有可能成就佳话,成为改错而成圣贤的例子。

    所以这些可以作为落井下石时的材料,现在拿出来并无效用,至于这如何将邱言推下井,正是他许应一等人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联合天罡地煞贼!

    此举颇为危险,身为朝廷重臣,与那叛贼联系,一旦被曝光,下台都是轻的。

    不过,许应一等权势通天,背后又有世家撑腰,只要透露出一点意思,立刻就有人去处理得当,双方约定之后,目标直指邱言,一方要势,一方要胜。

    如今,看着李坤略有所思的表情,许应一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了部分。

    “经此一事,皇上必然要有缩量,这邱言之名,连叛贼都知道了,都相信他,威望该大到什么程度?皇上若真的觉得自己命不久矣,这所思所想的必然多是身后之事,就算对邱言有所倚重、时时护佑,也不可能拿王朝安危、皇室名望来冒险。”

    为人臣者,除了要有能力,也要会揣摩上意,能走上这金銮殿,并且立于前排的大臣中,几乎都对皇帝的心思多有研究,而眼下的许应一,正是要利用起皇帝的心思和眼界——

    诚然,有着皇城司的存在,令皇帝对外界知之甚详,又有那多个衙门汇总过来的消息,让他能全面的了解江山,在心中构建天下之景,而非单纯从大臣口中去得知外界。

    但能看到山川河流,了解风土人情,甚至知晓城镇变迁、军镇消长,但民心何在,却无法从只言片语中轻易得知,而这一点一旦被人点出,就会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有的时候,这种想象空间,比真情实况,来的更为致命,因为实情只能掩盖,而这心中所想,却能同过言语去扭曲。

    许应一真是要用反贼之语,来将邱言的位格拔高,将之捧杀!

    不过,他同样也知道,单纯一句话,对于心志坚定的皇帝而言,尚不足以真正撼动邱言的在对方心中的地位,所以这一计并非只此一个杀招,而是连环计,步步杀机!

    里面的含义,其实并不深奥,孟青宾、岑帛连同不少大臣稍一思索,就能悟透其中杀机——

    “这邱言过去招安,就算是招成了,这些逆贼日后的所为,也与邱言休戚相关,等于是邱言为他们做了担保,若是再起反复,第一个要追究的就是邱言的责任,到时候他别的也不勇干了,整天都要与那些反贼纠缠,更别说在官场上更进一步了。”

    官场上做的事情,都是资历,反之,有些时候的功劳,也要牵扯众多,尤其是这招降反贼之举,无论是提出招安,还是施行招安之人,都负有连带责任,日后贼人反复,便要被牵连有罪,即便皇帝有心包庇,至少也要有个戴罪立功的过程。

    这样一来一去,就要牵扯邱言大量精力,而更妙的是,此乃阳谋,就算邱言心里清楚,但只要皇帝出言,邱言就算知道是坑,也要往里面跳,因为不跳的话,他的名声立刻就会被污,给许应一等人攻讦的借口——

    不愿意让战事和平解决,到时再将黎民百姓的性命和此相连,建立逻辑关系,然后传遍天下,就可以借题发挥,说天下不宁乃是因为邱言的关系。

    莫要小看此举,一个人就算再精明,当他被放到一个集体中,所有人的意志共同作用,整个集体体现出来的绝对不是精明,而是本能,构成乌合之众之念,对这些信息会本能的相信,然后人云亦云。

    这样的结果,并不会影响到许应一,因为这招安的事情不是他提出来,他只是在里面添油加醋、推波助澜,事后贼人反复,也与他无关。

    甚至于,考虑到皇帝对邱言名声的顾忌,必然会让他走上这么一趟,因为这样等于是给邱言套上了一个紧箍。

    退一步而言,若是招安不成,那也是邱言无能,哪怕有皇帝给他开脱,但履历上的污点却是洗刷不掉的。

    “不仅如此,一旦要去招安,就要离开朝廷,可依如今皇上的身子,说不定什么时候既要龙驭归天,到时你根本不在朝中,如何再来坏我等的事?而且,这招安本身就有风险……”

    这样想着,许应一微微转头,朝邱言看去,想要看看后者的表情,但入目的却是两道冷冽目光,让他悚然一惊。(未完待续。。)

    ps:  感谢“爱书呆子”、“秋17”、“0…4”、“zylh73”、“翱翔于天际的苍蝇”、“任名扬”投出的月票!

    起点的登陆简直绝了,两个接口来回换,我这四十多分钟都耽误在登陆上了,气得难受!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金銮殿上言,搅动天下运

    目光自然是邱言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邱言的视线就落在了许应一的身上,被这么一看,许应一的心里居然显露些许慌乱,仿佛自己的心思尽数都被看穿了一样。

    但他到底是做了几年宰执,很快就平息了异样,又将目光收回去,只是心中难免嘀咕起来:“这邱言从前修行了些许时日,纵然废了自己的修为,想来还是有些邪门手段的,还是要小心一点才行,况且此人对我诸多世家乃是巨大威胁,又无法招揽过来,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样想着,他渐渐又有了底气。

    “况且,按照那天罡地煞贼的意思,他们所谓的接受招安还是权宜之计,从那使者的话中就能听出来,其人将目前的不利局势,都归结到了邱言身上,若是从前的邱言,或许过去招降,就算有危险也能凭借武勇逃脱出来,但现在他修为不存,岂非任人拿捏?不对,听说此人还有几名手下,修为不低,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这样想着,许应一的注意力,又转而开始思量,要如何将邱言的几个帮手调开,来减少变数。

    这种事情,从来都是多算胜过少算,越是算计他人的事情,越要思索周密,省的出了纰漏。

    但正在这时,龙椅上的皇帝发话了:“邱卿,你看此事要如何处置?”

    皇帝在金銮殿的早朝上,向臣子询问建议,可见信任之举,只是这话中却没有多少征询的意思,其实就是给邱言一个台阶,让他答应下来。

    对于皇帝的心思,邱言心中明白,并没有多大不满。毕竟是将死之人,很多事情的考量,不会依照自己的性子来,而是要考虑到自己死后的影响。

    只是,邱言同样不会将这些事情的主导权轻易交出去,更何况,许应一等人的这次朝会突袭,在旁人看来很是突然,但对邱言而言却算不得秘密,因为无论是许应一的利益集团。还是那远在齐鲁的反军,对他而言都没有半点秘密可言。

    心中思索了一下,邱言已经想好了要如何应对此次的事情。

    “皇帝命不久矣,他原本压着我,并非是有什么仇怨,而是想要将提拔我的恩情,交给太子而已,除此之外,这些年来。皇帝对我算是信任有加,更是给予了诸多便利,若是论权势,我丝毫也不下于宰辅。只是欠缺一个形式罢了,这人道讲究一个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既然皇帝以国士待我,那日后我名正言顺的掌权。当然要还他一个盛世太平,既然如此,那这些跳来跳去的宵小。也就没有价值了。”

    这些念头在心里急速闪过,邱言再看许应一等人,不由就生出一点厌恶。

    “这为官之道,免不了尔虞我诈,这些年我留着这几人,也算是体会的差不多了,今后他们,还有他们背后的世家,也该消停了,是时候敲打了。”

    一念至此,邱言上前一步,拱手对皇帝道:“陛下,这反军愿意接受招安,省得两军交战后徒增杀孽,本就是好事,这些人虽然反了,但他们寨中的不少人是被花言巧语迷惑的百姓,战端一开,死伤的不是反贼头目,而是百姓,如今贼人愿意接受招安,也算是积德。”

    “邱卿所言甚是。”李坤一听这话,知道邱言已经同意,放下了心里担忧,“那便让……”不过这话说到一半,李坤注意到邱言的表情,知道他还有话没有说完,就主动停下话头,又问,“邱卿可是已经有了主意了?”

    邱言顺势就道:“这兵者国之大事,动辄粮草千万,车乘几千,更不要说期间所耗军费、器械,每时每刻都在耗费银两!所以,有些事情贼军拖得起,而我官兵却拖不起?”

    “邱卿你的意思,是怀疑那反军答应招安,其中有诈,是要拖延时间?”李坤问着这话,视线却在许应一的身上扫过。

    对于这朝中派系间的斗争,从他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心知肚明,但这平衡各方,才能显出皇帝的价值,自然是不会说破的。

    说白了,这皇帝本身就是游戏规则的表现,要靠着参与到这朝堂游戏中的各方势力,彼此牵制,才能从中取得主动权。

    面对皇帝的反问,邱言也不避讳,便就说道:“这事涉及到兵事,不能不小心行事,臣听说这前朝中旬,就曾有一驿卒造反,糜烂半个天下,但起初其兵不过一万,粮不足三天,只在这关中一代巡弋,被官兵围剿之后,便说是要接受招安,得了一小官……”

    听他说到这里,朝中的不少大臣都露出恍然之色,此事乃是记在正史上的,他们也都知道,更明白其中缘由。

    “原来如此,这简单的一句话,就算是破局了。”孟青宾起先还有些担忧,但听得此处,又记起邱言平日里算无遗策的事情,又放下心来。

    如今,他这个中立派的旗帜人物,与邱言关系越发亲密,一半出于私交,另外一半,则是由于邱言的一些举措、主张,有利于他们这些新兴世家在商业上的扩张。

    朝堂上的诸多事情,归根结底还要看各个派系的利益所在。

    另一边,邱言继续道:“那贼首安居许久,虽然为官,但哪里比得上原来为一军之主,再加上被人管束,难以习惯,遂未过多久就再次扯起反旗,如此反复,但有不敌之时,便主动归降,当时主理西北兵务的大臣,之所以反复中计,原因便在于朝中粮草不多,而前朝又四方用兵,边境不宁,不能将优先的兵力,一直耗在西北一隅。”

    听到这里,李坤算是听出一点苗头了:“邱卿是担心这天罡地煞贼,也会因不复习惯,再举反旗?又或者干脆就是要拖延时间?而前朝之所以轻易接受那反军归顺,是因兵力有限,国力疲惫,而如今我大瑞兵多将广,正是得胜之师,气势如虹,这个时候确实不宜与贼兵妥协,但许卿所言也有道理,这贼人万一是真心要归顺,岂不是可惜?”

    皇帝话中似乎有患得患失的味道,但邱言则知道,这是李坤担心自己日后功高盖主,所以想要用这件事情,来给自己的名声加一道枷锁,实际上,邱言之前的话中,已经暗示了许多,点题的就是这个被招安之后会有不适——

    即便是真心归顺,可那贼人匪徒,为反贼之时,百无禁忌,任何事情都能自己做主,可一旦被招安,既要被朝廷的戒律压着,受人管制,加上从前的出身,难免受到排挤和歧视。

    若是在王朝草创的时候,那还就罢了,归顺之后也能做个开国功臣,可如今大瑞朝廷上下架构完善,各种价值观早就稳定了,天生就与这些归顺的贼人八字不合。

    不管李坤是不是听出了这些意思,但他显然是决定让邱言走上一遭了。

    只是,算计如愿的许应一,眼下那脸色却有些不好,因为邱言的一席话,将形势扭转,其人话中并不赞成招安,等于事先打了保险,即便之后事发,也有说辞。

    当然,只要安排得当,许应一等人还是能将这点优势破掉,让邱言负上责任,真正让他担心的,是皇帝之前的一句“许卿所言也有道理”,这话一说,立刻就让他切实参与到了招安里面,落在了提议的位置上,今后贼人反复,他也脱不了干系。

    “也不知皇上这是无心之语,还是有意为之。”心中这样想着,许应一其实已经有了答案,知道皇帝八成还是要搞平衡,用制衡之法,要在自己死后,给邱言和自己都套上紧箍。

    这些,邱言更是明白,实际上,他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