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道果 >

第710部分

道果-第710部分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知这事情,最后会如何收场,不过,如今万里河山经过老爷的东征西讨,大部分都安稳下来,也就只有这齐鲁与河北道还有零星的兵灾了,等此处匪患平定,说不定就是刀剑入库、马放南山之时,现在再练兵,又有什么用处?”

    这念头海外完全落下,邱言的声音就再次传来——

    “其实,这次出京,能历经沿途民风,体会民间变化,更有助于将来我去施政,况且还有诸多凡尘也随之终结……”

    他们这一行人的行程,并不平静,因为邱言去往齐鲁的消息,在他出城的那一日开始,就广为流传,为沿途之人所知,期间更夹杂着种种传闻。

    首先做出回应的,就是沿途的儒生、学子,纷纷聚集过来,想要求学,其次便是一些商贾。

    这些人通过诸多途径,知道了邱言当初所上的那一份折子,立刻就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被被邱言找上门来,不得好死——

    有关邱言南征北战时的事迹,可是流传的十分广泛,在部分地域都算得上是妇孺皆知了,其中就反复提到了邱言对待敌人的凶狠手段,一旦确定了敌我,就会毫不容情。

    现在,不少与反军有过接触的贼人,已然将自己代入到了这个敌人的范畴里。

    “听说再有三四天的功夫,那定国侯就要来到泽州了,诸位倒是相处个对策来啊!”

    泽州府,位于关中与东都之间,本不是东行的必经之路,但邱言这次出了京畿后转而乘船,沿河而下,中途却又上岸,改为乘坐马车,此举在民间看来并无多少隐意,无非是体现了邱言要探查民情罢了,可落在有心人的眼中,却无异于催命符,尤其是这泽州府中的四家最大的商贾,更是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他们一听说了消息,知道了奏折的事情,又探得了邱言的行程,立刻就聚集起来,要商量对策。

    如今正在发话的,乃是一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说话太急,脸上的肥肉一抖一抖的。

    此人乃是泽州四大商家之一,名为雷远,祖上也有进士出身的,这才让雷家能够崛起,但底蕴不足,最终只能讲政治资本转变成原始积累,干起了商贾买卖。

    泽州这个地方,在此时也算一处交通要道,北边就是三晋,南边则是中原沃土,向东距离东都也不远,又能借助北河的水运,从走河套之货,转承关中物资,能够让商家发展起来并不奇怪。

    只是,这里到底还有劣势,因而大的商家不多,那有些底蕴的世家也不会太过关注此地,使得其内的豪族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这样的局面,也催生了他们铤而走险的念头,时常将朝廷明令禁止的物资,中转一番,然后运往三晋之地,最后出关销往草原。

    这种在封锁中的转运,利润之大可想而知,只是这泽州的商贾却拿不到大头,因为他最多是赚取转运与保管的费用,其余部分都是被各大势力瓜分,即便如此,这些油水也足够催生出一定程度的豪族了。

    而尝到了甜头泽州商贾,当然不会就此满足,但北疆之战突然爆发,政治形势的急速变化,再加上各方势力的共识,使得边疆走私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最终随着北疆平定,官府在贯彻了邱言的安置诸部疏后,主动开启互市,在官方层面对一些物资给予了销售虚空,早就了一个更广阔的利益市场,也逼得原本掌握走私渠道的几大势力,不得不将一些事情拿到台面上来。

    这样一来,其实是带来严重的经济变化的。

    经济这个概念,在邱言的前世广为流传,并且滋生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仿佛只有那个时候才有经济的学问,但在古时即便没有相应的学科,但并不代表就没有同样的现象。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三晋世家之一的孟家,随着活字印刷术与新型的陶瓷烧锻之法被邱言传授给他们,这无疑是令这样的世家,新开辟了一条生财之道,以补充退出便将走私后的收入锐减。

    如同孟家一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但多数都是有着一定实力和底蕴的世家大族,如同雷家这样的新兴商贾豪族,是不具这样的资格的。

    当然,即便没了走私转运的业务,泽州依旧还有普通货物的转运之能,同样有着不小的利润,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体会了走私暴利后,这泽州商贾如何还能忍受普通转运的微薄利润。

    这里面也有许多的现实问题,比如他们的家族产业不断扩张,需要维持一定的现金流,而这种计算是基于原本的,而一旦收入锐减,整个体系就受到了冲击,抗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差,连维持家中的日常开销,都会显得捉襟见肘。

    在这种局面下,诸多商贾只能选择开源节流。

    这节流本就不易,也不能一蹴而就,至于开源更是找不到头绪。

    而就在这种时候,天罡地煞贼派来了一位黄先生,被这先生一阵口若悬河的说辞,说的几大商贾意动,便开始将物资转运,借助北河水运,运往那齐鲁之地。

    他们并非不知天罡地煞贼乃是反贼,但在对方的威逼利用下,还是无法拒绝,开始的时候还显得有所保留,但在一次一次得到丰厚回报后,终于把持不住,开始毫无保留的支持了。

    只是,如今还是东窗事发了。

    “这事,到底该怎么办?”面对雷远的急切询问,其他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各自心里也都乱成一团。

    就在这时……

    “雷兄何必这般焦急,这事既然是因我等而起,我等自是责无旁贷,那定国侯的事,自有我等替天行道!”(未完待续。。)

    ps:  感谢“”的打赏!

    感谢“神说要有书”、“刹那de风情”、“寂静者”、“半恬清舟”、“思维者1号”、“小鸡爱吃虫”投出的月票!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定国侯的痛脚

    这声音是从屋子外面传来,随后那门帘就被掀开,六七人鱼贯而入,为首的是一名住着拐杖的中年男子。

    此人有些瘦削,但双目有神,行走间竟那拐杖在地上啪嗒、啪嗒的碰撞,显得密集而有规律,让人一听,不由自主的就将注意力集中过去。

    “原来是黄先生!”

    这屋中的人一见此人,便就纷纷离席,对着来人行礼。

    “黄先生这个时候过来,必然是有事情要教我等。”

    那黄先生则摆摆手道:“几位客气了,黄某这次是听吕员外提起了定国侯东行之事,方才赶来的。”在他说话的时候,其人身边又走出一人。

    这人年龄约莫五十岁,头发半白,身子佝偻,看上去就如同一名小老头一样,但只要是泽州之人,如今就没有不认识这名小老头的。

    此人名为吕进,同那雷远等人一样,也是泽州四大商贾之一,而且堪称是四家之首,无论是财富还是权势,都超越其他三家,而且其家中祖上,也曾有过鼎盛之时,曾是世家之一,可惜中途家道中落。

    但眼看吕家行将陨落,却有别开生面之人,转而经商,打下基础,随后又有几名英杰接连诞生,再次在科举上有所作为,虽不见代代进士,但可以维持吕家在官面上的势力,以官而护商。

    便是如今,这吕老头的一名儿子和两名孙子,也都是有功名在身,那最出息的孙子,更是在河北道为官。

    实际上,这泽州的四大商贾之所以能与天罡地煞贼搭上线,正是由吕老头的这个儿子在其中牵线搭桥,而论及亲疏远近,这吕家与反军的关系也要比其他三家近的多。

    若非是吕老头考虑到安全因素。断然是不会引荐其他家加入进来,分薄利润的——

    如果只有吕家从事与反军的走私,这其实风险是很大的,因为利益驱使之下,得不到利益的其他商贾,会为此付出一切代价,报官举报也在所不惜。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吕老头才在吕家内部力排众议,引入其他三家共同参与。

    如此一来,对于利益的保护。又使得其他三家与吕家一同努力,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将这个消息尽可能的掩盖,并且不断增大这条商路的规模。

    只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吕老头原本的计划中,他们与反军的合作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一旦赚够了。立刻就会收手——毕竟,随着大瑞境内的局势变化,就算是最悲观的人,也不认为凭借着齐鲁与河北的几只山贼、响马。就能威胁到整个王朝的安危。

    草原人、白莲教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这么几支队伍又能如何?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除非能未卜先知,否则任何身在局中的人。都不会认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会轰然倒塌。

    只不过,上船容易。下船难,吕老头他们有自己的考量,可反军方面也不是傻子,自有办法拿捏对方,经过一系列的勾心斗角,更是掌握了吕家等商贾的不少把柄,以此为要挟。

    于是,这种奇异的合作方式,就在双方的博弈中不断延续,按照正常的轨迹,要直到一方获得足够的筹码,或者一方从物质上被彻底消灭,才能结束对弈。

    但中途杀出一个邱言,挟着过往诸多杀迹,不要说是泽州的商贾,就算是那天罡地煞贼本身,都很是担忧——最近的一段时间里,他们正是被与邱言有着千丝万缕渊源联系的新军一连击败,一退再退。

    刚刚起兵之时,这天罡地煞贼的准备也算充分,更有那河北道中与之相应的贼寇,双方一拍即合,这掌控的土地,更是急速膨胀。

    这北方从前受到天灾影响,又时常有草原人寇关进来打草谷,所以人口比之江南算不上多,许多的官道和设施更是损毁大半。

    更不要说,为了防范边患,这北边的一线更是遍布了军镇,其中多是百战之兵,所以在这个地方造反,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

    天罡地煞贼若非是看出了形势,知道此时不搏,日后就再无机会了的话,恐怕也不会轻易举起反旗。

    即便如此,这还是在那武四平带着兵马,再次出关之后,才敢暴起,这也是草原上还有零星的反抗,能牵扯边军主意,才让山寨中人想要速战速决,打一个时间差。

    可现实却很残酷,边军没有动静,可从关中开拔过来的新军,却一下子将他们打蒙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逼得他们不得不利用战场之外的因素,想办法摆脱困境。

    这黄先生来到这里,正是源于这些考虑。

    “吕公,我道今日为何迟迟不见踪影,原来是带着贵客来了。”

    这边,雷远等人行礼之后,目光又都落在了那吕老头的身上。

    吕老头呵呵一笑,手扶长须道:“那定国侯东来,来者不善,老夫料定诸位必定心有疑虑,恰巧又接到了黄先生的传书,便就将他邀请过来,共谋大事。”

    “共谋大事?”

    听到这四个字,以雷远为首的其他商贾心中一跳,下意识的看了看同黄先生、吕老头同来的众人。

    这些人一个个看上去更个头不高,但每一人的眼中都是精芒闪烁,那太阳穴高高隆起,一看就是修为不浅的,而且顾盼间有一种毫不掩饰的煞气,若是放出去杀人,绝对都是一把好手——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上次吕老头也与众人商量了一次“大事”,最后的结果,就是借反贼之手,杀了城中的另外一个大户人家,如今雷远等人生恐他又故技重施。

    “使不得啊。”

    担忧中,雷远哆嗦着肥嘟嘟的面庞,劝道:“那定国侯乃是朝廷重臣,自身更是经历不凡,这样的人可咱们可不能动手!”

    就算是在吕老头等人进来之前,雷远和其他商贾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也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

    “雷当家的,你误会了。”

    开口解围的是那位黄先生,就听到笑道:“咱们做事,讲究一个无愧于心,都是行得正、坐得直,替天行道!之前杀那李家,也是他欺压良善,草菅人命,更是挥霍无度,死不足惜,可定国侯可不是这样,就算是在咱们山寨中,也都是对他佩服不已的,所以这次过来,主要目的还是要让他认清这朝廷的真面目,弃暗投明。”

    “这……”听到这话,雷远等人立刻就愣住了,看向黄先生的目光中,也带着一点呆滞和不解,就像是在看着一名疯子。

    要知道,那位定国侯为会过来,在场众人心知肚明,人家就是要来接受天罡地煞贼的归顺的,结果神位敌军之一的黄先生,却分明是要反过去,招降一位朝廷的侯爷、人道大儒、兵家宗师!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看着那黄先生一脸胸有成竹的表情,雷远等人这心里的疑问,又怎么能问得出来、

    于是,接下来又是一出相互谦让的戏码,但到了最后,这黄先生还是在众人的推举中,不客气的落在主位上,其他人都分列两边,算是表明了态度。

    “黄某知道,诸位对在下刚才的话,有些不以为然,”黄先生一落座,终于不再啰嗦和绕圈子,直接就说出了众人最关系的事情,“但事在人为,这次举起义旗,乃是我等忠义寨上下筹谋许久,深思熟虑的决定,从前多亏了各位解囊相助,现在既然各位遇到了困难,我们又怎么会袖手旁观,就算这事再难,那也要做!”

    此话一出,这吕老头、雷远等人免不了又是一阵感激涕零,只是他们的心里,却是在暗骂不已。

    “这人也忒不要面皮了,那定国侯出巡,本就是被你们引来的,现在却让我们遭殃不说,就算你们目的能够达成,找好处也还是你们的……”

    骂归骂,但他们也知道此时也只能指望着这姓黄的了,而且具体要怎么做,还是每个头绪。

    这些疑虑,很快就被雷远等人问出。

    黄先生则是淡然回应:“这个自不必多言,我等自有法子。”

    雷远作势哀求道:“咱们肯定知道先生您足智多谋,必不会无的放矢,只是我们几个受眼界所限,这一听说定国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