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道果 >

第822部分

道果-第822部分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之间,这书院中聚集的诸多学子。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聚集过来的,在经历过圣贤堂几人入林,以及现在邱言料事如神般的手段,都对邱言越发敬重、敬畏。

    反倒是那堂中。以韩远等人为首的大儒,倒是对这百宝堂的布置很是不满。

    “这样堂而皇之的将珍宝摆上,不知是何用意?莫非要重现当年南北朝时的斗富之举?”

    “到底是新近崛起。听说那邱言并没有拜入哪家圣贤传承,终究是底蕴不够,所以才会做出这些荒唐事。”

    “不过,他的那些事迹,也不是杜撰,至于那武经总要,老夫也曾读过,确实是真知灼见,只是其人的思绪终究还是局限在兵家范围。”

    这一个个人,在韩远的带动下,交谈中对邱言颇多不满,开始酝酿和积蓄情绪,慢慢形成一股大势。

    不过,在这股大势中,最有发言权的三人,始终沉默着,除了他们之外,那东都的大小陈、周东义、庞楚等人,以及这京城的太虚先生、清凉先生也是赫然在列,同样没有说话,静默不语。

    “哦?诸位何必背后议论,邱某如今过来了,有什么不满,当面说了便是。”

    正当屋子里的气氛,抵达顶点之时,邱言的声音从外面缓缓飘了进来,这声音并不响亮, 就像是平常面对面说话一样,但偏偏就将众人的议论声给压了下去,人人都能听清。

    伴随着声音到来的,自然就是邱言,而郑云还跟在自己的老师身后,这位知行书院的首席弟子,进来之后,就恭恭敬敬的给在座的众人行礼。

    “原来是邱兄到了,我等在这里可是等了一段时间了。”韩远一见来人,便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与邱言之前并未见过面,但画像看了不少,再加上之前的那话,哪里还能认不出来?

    只是,在座之人,在言语中并不提及邱言的爵位和官职,只以名姓相称,表明在这学术领域中,双方位格相同,不提其他。

    “韩兄,在下不比阁下,终究有政务要处理,这才有所耽搁,而且诸位这次过来,事先也没有打声招呼,难免有招待不周的地方。”邱言轻轻拱手回礼,一番话不轻不重的说出去,先是表明了自己对韩远知之,同时点明其他。

    果然,韩远听到自己的姓氏,面色微微一变,心下略有动荡。

    这时,又有一人从他的身边站起,指着邱言笑道:“阁下不必强调自己的身份,你为宰执,为天下计,做好了是本分,做不好是错误,没有什么值得自傲的,所谓各有所职,人各有异,我等或许没有你的际遇,也没有你那般治理朝政的本事,但却能分辨是非。”

    这人说话间,有一种不羁味道,嬉笑怒骂之感,虽也是人文之道的儒者,但性子使然,并非都是那一板一眼之辈,他说了这些,那手指一动,又指着周围,继续道:“你要治国,那也没什么,但以你如今的地位、名声,却足以引动人心浪潮,如今你在这书院人文之地,起了高楼,赋以百宝之名,其中又晒诸多珍宝,岂不知上行下效,炫富风潮一起,岂不闹得世风日下?”

    “哦?”邱言闻言,便问道,“不知阁下有何见教?又是否看出了此楼虚实?”

    那人笑道:“不才乃是安东书院周允,这百宝堂的名堂,我没有看出来,却也知道,我等读书为学之人,不应将这黄白琉璃之物当做珍宝,昔者子罕在宋,有宋人献出宝玉,子罕弗受,那人怕怀璧其罪,百般哀求,子罕便收其玉,变卖所得之资财,又反过去交给献玉的宋人。”

    “子罕弗受玉,以得为宝,这个典故流传甚广,”邱言点了点头,知道对方看似讲故事,实际上已经算是论道了,是要用这样故事体现出的道理,对比自己所做之事,来强调其人的正确性,只是邱言的这个百宝堂,本就不是以珍宝为名,“不过,当年列国之时的齐王,却也有过以人为宝之事。”

    “咦?”听得邱言这话,在座众人对视一眼,而那安东周允也是神色变幻。

    “魏王夸赞自己的十枚宝珠,齐王却夸耀自己臣下之能,宝珠可以光照十二乘车,能人却可以令齐国路不拾遗,所以邱某此楼,并非以珠为宝,而邱某为相,治理天下,德刑并用,也不能单纯以德为宝,但这座百宝堂,所藏之宝却也不虚,是为了让诸位在接下来齐聚之时,能得安心,是以这百宝,正是百家之人的意思!”

    “以人为宝?百家安稳?”

    那众人一听此言,哪里还不明,邱言这是早就算到了自己等人会过来,都给他们安排了工作场所,只是……

    “我想,邱兄你是意会错了,我等中大部分人,之前也接到了你发出的请帖,说是要编撰大典,只是这事未免太过异想天开,那人道何其浩淼,无数先贤上下求索,尚且不及万一,我等也不敢有此狂妄之心,至于这次过来,也是听说阁下做了离经叛道之举,将诸多圣贤的画像,聚集一堂……”

    说话的人,还是韩远,他俨然已经成为了这次抵京大儒们的喉舌,但邱言不等此人将话说完,便问道:“诸位,这百家先贤,到底是人道贤者,还是神道神灵?莫非,我将诸多圣贤的画像聚集在一起,是亵渎了神灵?为那些将念头寄托于神灵信民所忌,所以要群起而攻之?”

    听得此言,堂上众人面色皆变,那些精通辩论之术,立刻就意识到,邱言要将两件事情,用逻辑联系起来,成了一件,这样一来,一旦攻击其中任何一方,就变成了对另外一方的赞同。

    若是放任如此,立刻就要在论道中落入下风!

    可惜,邱言根本不给他们插话的机会。

    “人道前行,本就有诸多错误,便是邱某从前所做卫所,今日一样要将之罢黜,辅之以改变,但当年这卫所之制,确实稳固的边关,解决了从前的一些麻烦,而且打下来的基础,也让今日通过改变后的边疆,更为稳固!”

    邱言一边说着,一边盯着那韩远,后者被他盯得心中发毛,无形压力降临,口中的话也没有说出口来,只听邱言继续道——

    “这与人道前路一样,先人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便利,但归根结底,如今探究人道的,让人道继续前行,靠的不是遗泽,而是今人奋进,一本大典就将诸位吓到了,那人道前路浩瀚无边,无数分歧岔路,是不是都不用走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登峰见我”、“陈诩”、“邪风天”、“仙音魔曲”投出的月票!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似为讨侯来,实为尔等至

    “此乃诡辩!”

    面对这般局面,韩远主动站了出来,他的传承中,本有法家痕迹,在心术话语方面也有造诣,知道势的作用,看出来不能任由邱言继续说下去。

    “今天我们过来,不是要谈论你的施政的,终究还是你破坏了……”

    “这圣贤、先贤所为,乃是为了人道,要指引人道,诸位背后的书院学说,一样也是要惠及人道,朝廷施政,不说是与人道息息相关,本身便是人道的一个部分,怎么就不能说了?”

    邱言似笑非笑,依旧打断对方,反问道:“莫非,阁下的学说,只是为了说而说,为了学而学,皓首穷经,只是未来过来与邱某辩上两句,让邱某认输?”

    “自然不是?”韩远皱起眉来,正色道,“你也不要用言语迷惑我等,我等此次过来,只是想让你不要讲诸多圣贤画像,挂于一屋,须知圣贤之念不再屋中,而在心中,更何况,你那圣贤堂,人人可进,这就给人以不劳而获之心,反而不利于人道进展。”

    他知道自己等人,与邱言比起来,其实是有劣势的,因为邱言是切切实实的宰执,不说口含天宪,但依照其知行之道的特点,确实容易贯彻所学,这样执行结合,先就立于不败,因为那例子就实实在在的摆着。

    古往今来,许多的典故,都是将心中所学付之于实践,方能流传下来,如之前的以德为宝中,那子罕便是一国大臣,而以人为宝者,干脆就是列国之一的君王。

    相比之下,邱言将自己建立卫所,现在有裁撤卫所。并将在这期间发生的事情,总结出一些道理,正是知行之道精髓体现,实实在在的摆着,又是亲力亲为,根本无从反驳,再高的技巧,都要迂回绕过,那韩远也不例外。

    邱言却摇头叹息起来:“哦?我提施政之法,你却说是迷惑之言。我开辟圣贤堂,让人人皆有机会入得士林,感悟人道过往积累,你却说是让人不劳而获,当真有些颠倒黑白的味道了,这等话语,既不是儒家,也不是法家,有些近似于名家、纵横家。”

    说到这里。他见韩远又要开口,便话锋一转:“这施政之法如何,且不多说,既然诸位提及了知行书院的圣贤堂。那不妨便与邱某过去一观,这圣贤堂是否真的不劳而获,便可入林,相信以诸位的眼光。一看便知。”

    “哦?你愿意让我等入得那堂中?”韩远听了,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无论在哪家书院。圣贤堂都是核心之地,轻易不可擅入。

    毕竟,一般的圣贤堂,供奉的都是学说根源的圣贤泥塑,而泥塑跟前一般都供奉有接触弟子,用圣贤纸所著文章,两者相合,气运相连,对于一般的人而言,都是大有裨益,能明目静心,而如韩远这般的大儒一旦入内,更有机会窥破联系,便是得到学说精髓也不是不可能的。

    邱言点头道:“事无不可对人言,自然都可入堂,只不过我的几名弟子,还有诸多学子,如今魂入士林,肉身还在堂中安防,纵然有人护持,又有安神香、定身之法,终究受不得外力干扰,所以诸位到时候还是要小心一点的。”

    “这个自然……”韩远等人的话,也顺势收敛,既然有机会能入的那圣贤堂,窥破奥秘,他们又怎么能不心中欣喜,就算还存着打击邱言的威信、名声的念头,也是要分先后顺序的,等入了那圣贤堂,得到了些许奥秘,再回过头去继续,也不算迟。

    “这邱言,一定是见我们人多势众,又影响各方学说,而且有心要让我等入这百宝堂,编著什么大典,所以这是要妥协了。”

    “他这是委曲求全,正是我等乘胜追击的好时候!”

    “这是一次机会,能深入的了解他的知行之道,一旦知道了虚实,也就容易对症下药了。”

    这些人的心思,在他们的心里运转,但万变不离其宗,纵然是大儒,一旦让邱言看出了目的和所求,一样能够洞悉内心。

    “他们以为这圣贤堂好进,却不知道,一旦走进去,便就彻底走入了这个漩涡,因果与起气运的牵扯之下,莫说是他们自己,便是身后的书院,一样难以逃脱,必须要提前做出应对了。”

    正所谓劫难如漩涡,一旦走进去,就难以拔身而出,邱言的圣贤堂,就是这么一个漩涡,所涉及的,远远不止一个学说,还牵扯了文网、神道、天外来者。

    只不过,这并不算是挖坑陷人,因为就算今日邱言不摆出这般阵势,再过不久,这些人一样在劫难逃,因为那些天外来者所求的,本就是一个部洲,不光是部洲的资源、物质,还有部洲上生灵的性命、心灵,那种时候,最容不下的,便是人道大儒。

    因而,邱言现在要做的,不过是在众人还能自主的时候,将他们的力量都释放出来、集中起来、凝聚起来,以此来达到最大程度的抵御。

    但正当韩远等人要动身过去的时候,还有最后一个步骤没有做到,那就是请示三老,请他们三位当先而行。

    只是这三位老者在听了韩远的请示后,反而摇了摇头,然后那姬默对邱言道:“定国侯的心思,老朽等人大概明白,家中小辈也有走那鬼神之道的,探得灾厄在即,这人道大典的编著,刻不容缓,我等这次过来,并不是要兴师问罪,而是想要搭一把手。”

    这话一说,邱言固然是感到诧异,而那韩远更是神色微变,他对于这三位老者的来意,本就有着猜测,因为一路上对于邱言的诸多评价,三人几乎并未置评,只是说要来看一看定国侯,但韩远本以为凭着群情激奋,便是三老也不好违逆,没想到在这种关键时刻,却发生了这么一种情况。

    这一句话一说出来,等于是给这些兴致勃勃的众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让他们不得不将设想中的种种中断,重新回到当下的现实中。

    “要搭一把手?难道三老此来,不是为了声讨邱言,而是要助他一臂之力?”顿时,种种猜测此起彼伏,扰人心乱。

    但邱言心念一转,却是心头明亮,便拱手道:“三位先生恐怕不会轻易相助吧?毕竟此事不小,一旦表态,牵扯不小,若是邱某才不堪用,那可是遗祸不小。”

    “定国侯之才,这是不容质疑的。”孟展微微一笑,用苍老的声音说话,“你的基本手记,所做之事,我等都是看过、听过,今日一见,就知道所言不虚,只不过我等三个老家伙服气,却也不能强迫其他人都随从,定国侯你还是要拿出一点东西出来,方能让儒家之人也都无话可是才是。”

    “晚辈明白了。”邱言一听,便知深意,转身对郑云吩咐道,“去往府中书房,将那房中书架上,第二排的盒子取来。”

    “第二排的盒子?”郑云听了,先是一愣,随后便就领命而去。

    孙庵这时也开口笑道:“好,既然定国侯你早有准备,那我等也就放心了,这一趟总归不能白来,至于那本人道大典,听说已经有了雏形,可否一观?”

    他们三人接连开口,一句一句叠加下来,直接就将局面扭转,屋中其他人的那股子汹涌情绪,登时消停、平息。

    又有大小陈、周东义、太虚先生等人互相看了几眼,暗暗点头,他们对邱言的接触比较多,比之其他书院大儒更为了解,自是知道此人走一观十,但凡有所动作,皆在算计之中,端的厉害,便就料定这一次便是三老起来,也未必能有什么办法,却没有想到,这三位居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